哪些措施能有效缓解团队中的利益冲突?
哪些措施能有效缓解团队中的利益冲突?
从经济学角度看,团队领导者可以改变制度,修改报酬表,让愿意合作的人多拿一些,不合作的人少拿一些。“经济学的解决方案需要较高成本,因为它主要通过改革团队制度、实施奖惩机制来实现。”
从心理学角度看,所需的解决方案基本没有成本。但该怎么做?陈教授说:“我们有经典的研究发现表明:通过沟通,让大家讨论团队中存在的具体的社会困境问题,就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合作率。”换句话说,要促使团队成员之间频繁沟通,从而建立“集体的成功就是我个人的成功”的意识。“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个人利益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很多团队成员就会主动表态愿意与其他人合作。”另外,当人们意识到团队中其他成员都挺合作、团队的工作规范是以合作为根本导向时,他们也会变得更愿意合作。
根据陈教授的分析,心理学的解决方案需要运用“艺术性”的手段去提升团队成员的集体认同感,确定大家之间合作的具体规范,从而化解团队中的关系冲突。而这样的措施在缓解人际关系冲突方面产生的积极效果比经济学措施要长久得多。
企业应该是个“大家庭”吗?
企业管理中经常讨论的话题是:企业是不是员工的一个大家庭?如果企业对员工太好、太包容,给予员工归属感和家庭感,可能导致“大锅饭”和“养懒人”;假如一切以绩效考核为指挥棒,则可能导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形同买卖,员工与企业无法形成情感联系,没有忠诚度可言。
陈教授对“大家庭”式的人际关系并不苟同。“中国的企业主一直强调说我们企业是大家庭,要关照员工,可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时照样克扣员工工资甚至大批裁员。如果真是‘大家庭’,那无论员工干得好坏,企业都必须照顾好他们。既然企业做不到,那就不应该如此宣称。这对企业自身没有好处。”
她认为一些美国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国员工与企业或组织之间是明显的交换关系:员工以自己的工作绩效换来企业给予他们的各种福利,包括工资、股权、免费饮料、免费健身房使用权等,甚至包括一些在中国企业主看来是多余的福利。美国企业几乎不讲“家”的概念,但它们的实际做法反而会让员工们觉得公司就是他们的家。“美国企业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无意中得到的‘副效应’。所以,这其实是个如何平衡的问题。”
哪种组织能让员工更快乐?
在哪儿工作更快乐:东方组织还是西方组织?盈利性组织还是非盈利性组织?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西方文化比东方文化更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组织人际关系。”陈教授认为,这是因为西方人不会把人际关系看得像东方人那么重,也不会为此感到困扰。比如在美国,人们将工作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区分得非常清楚,工作中的同事是一群人,生活中的朋友则是另一群人。
在东方文化中,人际关系往往带有工具性的成分,但人们又偏偏喜欢将它裹上情感色彩,结果人际关系变成了一种负担且很难平衡,而且这种负担感会一直存在下去。“无论在哪种文化中,人都是有感情的。一旦在职场中扯进情感因素,要就事论事就会感觉很困难。”
在美国的大学里工作,陈教授感到特别好的一点就是——人际关系简单,基本不必为之烦心,她要做的就是讲好课,做好研究;每位教员有充足的自由去规划研究项目,选择研究课题,所以她感觉过得很开心。
同时她认为,在公益组织或者NGO这种非盈利性组织中更容易建立能使员工开心工作的人际关系。这些组织中的员工一般具有更强的使命感,清楚了解自己工作的社会意义,致力于为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比起盈利组织中的员工,他们的工作目标更容易趋同。同时,他们的私利心会明显弱于盈利性组织中的员工,而共同的价值观让他们彼此之间关系更紧密,工作驱动力也更强大。
“美国有很多非盈利性组织,员工报酬普遍不高,但他们工作得非常快乐。”
让员工变得更快乐,工作的氛围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让氛围好了,事业也可以更加的轻松的发展,更可以稳定的获利。怎样打造让企业员工更快乐的工作氛围?以上的诸多分析,也是为这个问题带来最可靠答案的。
卖贝商城更多商品介绍:百度信息流广告投放 垫江高端网站建设公司 咸阳网站建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