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逃兵 对马达雄 著,陈瑜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编辑推荐

  背叛还是抵抗?英雄还是懦夫?光荣还是耻辱?

  最后一位纳粹逃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

  一个关于人类尊严与勇气的故事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被俘虏并被判处死刑的纳粹国防军逃兵有3万多人,大大超过了英美两国。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在战斗过程中临阵脱逃,而是因不愿参与种族灭绝的罪行,冒着生命危险作出了抵抗。战争结束后,幸存下来的逃兵长期被斥为懦夫,受到社会的否定,但他们最终成功地揭露了军事法庭的不公正的真相,恢复了名誉。 本书以最后一名逃兵的生平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1941年,19岁的路德维希·鲍曼应征入伍,被分配到驻守于法国的军营。第二年,他与同乡友人库尔特策划逃离军队,不幸失败,被判处死刑,后因恩赦减刑释放,被投入入侵苏联的战争,库尔特死亡,鲍曼受了重伤。从苏军战俘营被释放后,1945年12月他回到家乡,却遭到亲朋好友的唾骂,一度消沉,终日酗酒,之后又遭受妻子去世、家庭破碎的打击,其后终于振作,在贫困中抚养大了子女。受到前狱友的鼓励,65岁时投入和平运动。70岁时成立了纳粹军事司法牺牲者全国协会,将为逃兵恢复名誉视为人生目标。在变化的社会舆论和历史学家的帮助下,终于在2009年9月,德国联邦议会以全场一致的投票通过了逃兵名誉恢复决议。此后鲍曼继续从事和平运动,2018年以96岁的高龄去世。

  作者简介

  对马达雄

  1945年生于日本青森县。日本秋田大学名誉教授。专攻德国近代和当代教育史、德国现代史。主要作品包括《抵抗希特勒的人们》(中公新书,2015)、《第斯多惠研究》(创文社,1984)、《纳粹主义、抵抗运动与战后教育:战胜过去的原貌》(昭和堂、2006)、《德国:战胜过去与个体培养》(编著,2011),以及译著《反纳粹与抵抗的教育家:赖希韦恩1898-1944》(Ulrich Amrnk著,1996)。

  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军事法庭和平民士兵的反抗

  1 希特勒的国防军 .

  希特勒的军规/作为正规军的国防军/希特勒誓词/政治士兵/军事法庭的复活和构成/军事法官和审判官

  2 严酷的军法

  战时的军法/“破坏国防力量”/拒服兵役的“耶和华见证人”/“红色交响乐团”平民女性路易丝•吕尔斯/国家军事法庭和战时反叛/“自由德国国民委员会”和第二一六突击战车大队/战时反叛者卢卡舍维茨和国家军事法庭法官吕本/严惩逃兵/军事司法官埃里克•施温格/施温格的军法观/逃兵斯特凡•汉佩尔的战时反叛

  3幸存的逃兵路德维希•鲍曼

  鲍曼对纳粹的不满和入伍经历/同乡的战友库尔特•奥尔登堡/逃跑和失败/死刑判决和囚犯生活/特赦/埃斯特韦根惩戒集中营/憎恶和蔑视/托尔高军事监狱/与卢卡舍维茨的相遇/东部战线、被俘虏、解放

  第二章 纳粹判决依然有效、逃兵饱受谩骂

  1 阿登纳的内政和地位稳固的军事司法官

  阿登纳的“1948年7月21日的演说”/被拒绝的雅斯贝斯雅斯贝斯/尘封“历史”/军事司法官们的战后处境/为自己脱罪的军事司法官/“原军法专家联合会“的活动

  2 依然有效的纳粹判决

  被无视的司法改革/原海军司法官吕德尔的无罪释放/水兵盖尔的死刑/斯特凡•汉佩尔的补偿请求/路易丝•吕尔斯的补偿请求/“红色交响乐团”和“耶和华见证人”/原军事司法官编写正史

  3 逃兵路德维希•鲍曼的苦恼和绝望

  返乡后的鲍曼/遭受谩骂和毒打的鲍曼/沉溺于酒精的生活和父亲的遗言/在不来梅的重新开始和婚后生活/妻子的死/戒酒和重新振作

  第三章 “我们不是叛徒”——历史学家的支持和社会舆论的改变

  1 重新振作的鲍曼和逃兵复权的动向

  20世纪80年代/参加和平运动的鲍曼/“菲尔宾格事件”

  2 人们开始追悼逃兵

  卡塞尔市议会针对纪念碑的讨论/原逃兵奥托•艾舍的声明/不来梅的“无名逃兵”追悼像/鲍曼的决心/“我曾是个逃兵”——鲍曼的行动/复权运动的兴起

  3 对纳粹军事司法的批判——施温格VS麦瑟史密特、维尔纳

  《纳粹时代的德国军事司法》的出版/成为正史的《纳粹时代的德国军事司法》/曼弗雷德•麦瑟史密特/弗里策•维尔纳/反驳之书《尽忠于纳粹主义的国防军司法——神话的崩塌》/反响/维尔纳所著《纳粹军事司法和惨痛的历史记述》成了致命一击

  4 “全国纳粹军事司法受害者协会”的成立

  鲍曼和麦瑟史密特的相识/前来参加/“全国纳粹军事司法受害者协会”的众人/复权运动和研究工作的相互促进

  5 司法的变革和舆论的支持

  联邦社会法院基于研究成果作出的判决/联邦最高法院的批判/知名媒体的协助和舆论的改变/伊姆加德•吉娜的加入

  第四章 恢复权利的逃兵

  1 逃兵的复权成了政治课题

  议会开始讨论逃兵的复权/盖斯议员和强硬的右翼/汉斯-约亨•福格尔敲响了警钟/审议进入正式流程/鲍曼在听证会上的发言/反对意见/鲍曼的赞同者/混乱的审议

  2 联邦议院外的活动与联邦议院的变化

  德意志福音教会会议的“宣言”/“国防军犯罪展”/联邦议院的“决议”

  3 逃兵实现复权——《纳粹不当判决撤销法修正法案》

  《纳粹不当判决撤销法》和逃兵被排除在外/政权交替和迟到的《撤销法修正法案》/出席“7月20日密谋案”的追悼仪式/民主社会主义党(左翼党)的支持/第二次听证会/逃跑不代表软弱/鲍曼的发言/《纳粹不当判决撤销法修正法案》的出台/喜悦、悲痛、愤怒

  4 鲍曼最后的斗争——调查研究书《最后的禁忌》

  复权运动的持续展开和战时反叛罪/“全国协会”继续展开活动/《最后的禁忌》的中期报告和政府的回答/其他党派对左翼党的攻击/《最后的禁忌》的出版和主要内容/《最后的禁忌》的影响/最后的听证会/歪曲事实的发言/法案受政客们摆布/联邦议院全体会议的决议

  尾声

  后记

  精彩书摘

  ★德国为什么会出这么多逃兵,数量远超英美?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补充一个当时的历史背景。二战东线的苏德战场从一开始就极为惨烈,残害俘虏、虐杀当地无辜百姓的事件层出不穷。不少德国士兵难以忍受这种惨无人道的战争,才决定逃跑。但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逃跑意味着死刑的惩罚。甚至到了战争末期,连家人也会被追究连带责任。由此可见,逃跑需要将生死置之度外。当然,也有人是因为“怕死”才做逃兵。但这也是最真实的人性,绝不能将逃跑和胆小懦弱、逃避战斗划上等号。

  ★相当多的士兵出于别的动机、在战场以外的地方逃跑。比如,在休假、返乡期间逃跑(这种情况占了大多数),在住院期间逃跑,从战争区域以外的占领地逃跑,出于厌战情绪而逃跑,出于对战争的绝望而逃跑,甚至是因为接触了敌国的百姓出于恻隐之心而逃跑。

  ★被军事法庭定罪的人以及他们的家属犹豫该不该起诉判决不当,也是人之常情。而且,也难以确定该起诉哪一个或哪几个司法官员。毕竟,普通市民根本无从得知相关司法信息。仅这一点,就难倒了很多本打算起诉的人。更不必说,打官司费钱费时间。此外,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对军事司法受害人的冷笑和诽谤之中,需要巨大的勇气。总之,起诉会带来各式各样的困难。

  ★最终,只有上层阶级和知识分子等社会精英的反纳粹行动才得到了政府的认证。原因不外乎是出于阶级歧视和偏见,认为一般市民无法理解反纳粹行动的意义。

  ★我们应当追问,大多数士兵之所以犯下死罪,难道不是为了守卫“真正的祖国”?比起那些向希特勒宣誓忠诚的军事司法官,他们早早就敏锐地发现纳粹德国是非法国家、二战是灭绝性的战争,从而在政治上觉醒。大多数士兵之所以逃跑,难道不是为了抵抗纳粹、为了绝不成为纳粹体制的爪牙?他们绝不是懦夫。而所谓“破坏国防力量”,无非就是批评了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政策,为什么会背上罪名、遭人责难呢?在军事司法官的眼中,一切都是为了“民族共同体”,不存在“为坚持自己的信念而勇敢战斗的人”。

  ★普通市民团体和个人的行动长期被漠视,但如今也逐渐受到世人的关注。因为人们意识到,“抵抗”一词也可以理解为反纳粹主义的伦理性行动(市民的勇气)。

  前言/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军事法庭惩治了许多违反军纪的士兵,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战场逃跑的平民士兵。自古以来,逃兵这个词总是贬义的。即使到了战后,这些士兵也难以融入社会,被看作叛徒和罪犯,既领不到政府的赔偿,也没有养老金。

  长期以来,二战中的逃兵都是社会的禁忌话题。直到迈入新世纪,他们的境况才开始好转。2002年,这些纳粹(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时代的罪人终于恢复了权利。2009年,也就是战后第六十四年,军事法庭的裁决被全部撤销。

  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才等来平反?这关系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世人眼里,德国与纳粹统治的过去划清了界限,但德国到底是如何审视这段历史的呢?本书将围绕“最后一个逃兵”路德维希•鲍曼(Ludwig Baumann,1921年12月13日—2018年7月5日)的生平展开,探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近代国家一旦实施征兵制,军队就会采用不同于一般社会的司法制度。为了统一管理、保持风纪、提高作战能力,军队会制定军法,设置军事法庭和军事监狱。

  德国历来重视军事,在德意志帝国成立的第二年,即1872年,出台了广为人知的《德意志帝国军法典》。这部军法涵盖“叛国•战时反叛”“通敌”“擅自离队、逃跑”“抗命”等罪行。其中关于“逃跑”的条例格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