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精选(增订本) 朱自清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权威底本 选篇全面 专业注释 尊重原作
《朱自清散文精选(增订本)》是在《朱自清散文精选》(2003年版)基础上做的修订和增补,增补的原则,除了关注作品的历史影响和传播度外,着重选择能够体现朱自清人格和文格的篇章,尽可能地涵盖朱自清散文创作各个阶段的代表作,且类型丰富,内容适合学生;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排序,并对个别生僻的字词做了简单的注释或注音;涉及国外的译名,跟现行通用差异较大的,用脚注做了说明。为了让读者直观地感受朱自清写作风格的变化,用词、语气及标点符号的嬗变,也便于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增订本”依据“朱自清创作年谱”,于每篇文章后注明了写作时间,部分“创作年谱”里没有记录写作时间的,标注了发表时间。
《朱自清散文精选(增订本)》以获得“国家图书奖”的《朱自清全集》为底本,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原作。
此版本特为中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附有“知识链接”。导读深入浅出,知识链接翔实、实用,可为青少年朋友的阅读提供必要辅助。
内容简介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是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必选篇目,也是语文新课标里明确提到的学生阅读的经典化作家作品。人文版《朱自清散文精选(增订本)》,以获得“国家图书奖”的《朱自清全集》为唯一底本,精选朱自清散文中适合中小学生的经典化程度最高的篇目,涉及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全过程,类型丰富,结构全面。并按照学生阅读能力的进阶规律,内容深度编排由易到难。除了对生僻难懂字词做了专业的注音注释外,为了让读者直观地感受朱自清写作风格的变化,用词、语气及标点符号的嬗变,也便于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增订本”根据“朱自清创作年谱”,在每篇文章后都注明了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同时辅助有“导读”和“知识链接”,真正实现了原作版本优化与阅读知识辅导的二合一,是一部编、排、校版本优良的专业性作品。
金句摘抄: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匆匆》
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
——————————《白水漈》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荷塘月色》
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
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白马湖》
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艳极了,却没有一丝荡意。疏疏的高干子,英气隐隐逼人。
——————————《看花》
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的皱起来了。
——————————《春晖的一月》
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
——————————《歌声》
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然而年纪大起来了,世界人到底做不成,我要一个故乡。
——————————《我是扬州人》
“现在”虽不是最好,却是最可努力的地方,就是我们最能管的地方。因为是最能管的吗,所以是最可爱的。
——————————《刹那》
但中年人是很胆小的;他听别人的话渐渐多了,说了的他不说,说得好的他不说。所以终于往往无话可说——
——————————《论无话可说》
自己以外有别人,所以要说话;别人也有别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说话或不说话。于是乎我们要懂得沉默。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沉默》
在平常谈话里,敬意和同情似乎比真理重要得多。
——————————《很好》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最高的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代表作品有《绿》《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儿女》《给亡妇》《春》等。其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
精彩书评
名家推荐:
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
——林非
朱自清的文体,从我国传统的散文观念看,是典型的抒情文体,同时也*具有我国散文的传统的美学规范。
——佘树森
目录
目次
导读
匆匆
温州的踪迹
一“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二绿
三白水漈
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荷塘月色
白马湖
看花
春
松堂游记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春晖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执政府大屠杀记
背影
一封信
怀魏握青君
儿女
我所见的叶圣陶
给亡妇
冬天
择偶记
买书
初到清华记
蒙自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我是扬州人
回来杂记
文物·旧书·毛笔
海行杂记
欧游杂记
威尼斯
罗马
潭柘寺戒坛寺
南京
说扬州
伦敦杂记
乞丐
房东太太
重庆行记
飞
热
行
衣
刹那
说梦
说话
论自己
论别人
论无话可说
沉默
很好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气节
论吃饭
写作杂谈
知识链接
精彩书摘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①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
①原作为“那里”,旧时“那”(nǎ)同“哪”,疑问代词。因同时期“那”“哪”(句末语气词)并存,为避免混淆、便于阅读,本书按现代汉语使用规范改为“哪”。
②原作为“象”。
温州的踪迹
一“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①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娇娆了。枝欹斜②而腾挪,如少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我拼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也只好由他了。
1924年2月1日
① 画题,系旧句。
②欹(qī)斜:歪斜不正。欹,斜。
三 白水漈①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雾縠(hú):轻纱的一种,薄如云雾,故名。”,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当那空处,最是奇迹。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贴贴的缩回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
① 漈(jì):水边,方言中指“瀑布”。
四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生命本来不应该有价格的;而竟有了价格!人贩子,老鸨,以至近来的绑票土匪,都就他们的所有物,标上参差的价格,出卖于人;我想将来许还有公开的人市场呢!在种种“人货”里,价格最高的,自然是土匪们的票了,少则成千,多则成万;大约是有历史以来,“人货”的最高的行情了。其次是老鸨们所有的妓女,由数百元到数千元,是常常听到的。最贱的要算是人贩子的货色!他们所有的,只是些男女小孩,只是些“生货”,所以便卖不起价钱了。
人贩子只是“仲买人”,他们还得取给于“厂家”,便是出卖孩子们的人家。“厂家”的价格才真是道地呢!《青光》里曾有一段记载,说三块钱买了一个丫头;那是移让过来的,但价格之低,也就够令人惊诧了!“厂家”的价格,却还有更低的!三百钱,五百钱买一个孩子,在灾荒时不算难事!但我不曾见过。我亲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是七毛钱买来的!这是一个五岁的女孩子。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卖七毛钱,也许不能算是最贱;但请您细看: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银元各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您将发见,正如九头牛与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儿的重量相差实在太远了!
我见这个女孩,是在房东家里。那时我正和孩子们吃饭;妻走来叫我看一件奇事,七毛钱买来的孩子!孩子端端正正的坐在条凳上;面孔黄黑色,但还丰润;衣帽也还整洁可看。我看了几眼,觉得和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差异;我看不出她的低贱的生命的符记——如我们看低贱的货色时所容易发见的符记。我回到自己的饭桌上,看看阿九和阿菜,始终觉得和那个女孩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毕竟发见真理了!我们的孩子所以高贵,正因为我们不曾出卖他们,而那个女孩所以低贱,正因为她是被出卖的;这就是她只值七毛钱的缘故了!呀,聪明的真理!
妻告诉我这孩子没有父母,她哥嫂将她卖给房东家姑爷开的银匠店里的伙计,便是带着她吃饭的那个人。他似乎没有老婆,手头很窘的,而且喜欢喝酒,是一个糊涂的人!我想这孩子父母若还在世,或者还舍不得卖她,至少也要迟几年卖她;因为她究竟是可怜可怜的小羔羊。到了哥嫂的手里,情形便不同了!家里总不宽裕,多一张嘴吃饭,多费些布做衣,是显而易见的。将来人大了,由哥嫂卖出,究竟是为难的;说不定还得找补些儿,才能送出去。这可多么冤呀!不如趁小的时候,谁也不注意,做个人情,送了干净!您想,温州不算十分穷苦的地方,也没碰着大荒年,干什么得了七个小毛钱,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小妹子捧给人家呢?说等钱用?谁也不信!七毛钱了得什么急事!温州又不是没人买的!大约买卖两方本来相知;那边恰要个孩子顽儿,这边也乐得出脱,便半送半卖的含糊定了交易。我猜想那时伙计向袋里一摸,一股脑儿掏了出来,只有七毛钱!哥哥原也不指望着这笔钱用,也就大大方方收了完事。于是财货两交,那女孩便归伙计管业了!
这一笔交易的将来,自然是在运命手里;女儿本姓“碰”,由她去碰罢了!但可知的,运命决不加惠于她!第一幕的戏已启示于我们了!照妻所说,那伙计必无这样耐心,抚养她成人长大!他将像豢养小猪一样,等到相当的肥壮的时候,便卖给屠户,任他宰割去;这其间他得了赚头,是理所当然的!但屠户是谁呢?在她卖做丫头的时候,便是主人!“仁慈的”主人只宰割她相当的劳力,如养羊而剪它的毛一样。到了相当的年纪,便将她配人。能够这样,她虽然被揿在丫头坯里,却还算不幸中之幸哩。但在目下这钱世界里,如此大方的人究竟是少的;我们所见的,十有六七是刻薄人!她若卖到这种人手里,他们必拶榨①她过量的劳力。供不应求时,便骂也来了,打也来了!等她成熟时,却又好转卖给人家作妾;平常拶榨的不够,这儿又找补一个尾子!偏生这孩子模样儿又不好;入门不能得丈夫的欢心,容易遭大妇的凌虐,又是显然的!她的一生,将消磨于眼泪中了!也有些主人自己收婢作妾的;但红颜白发,也只空断送了她的一生!和前例相较,只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更可危的,她若被那伙计卖在妓院里,老鸨才真是个令人肉颤的屠户呢!我们可以想到:她怎样逼她学弹学唱,怎样驱遣她去做粗活!怎样用藤筋打她,用针刺她!怎样督责她承欢卖笑!她怎样吃残羹冷饭!怎样打熬着不得睡觉!怎样终于生了一身毒疮!她的相貌使她只能做下等的妓女;她的沦落风尘是终生的!她的悲剧也是终生的!——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全生命——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因此想到自己的孩子的运命,真有些胆寒!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
1924年4月9日
——————————
① 拶(zā)榨:压榨。
白马湖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在北方说起这个名字,管保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不知道。但那却是一个不坏的地方。这名字先就是一个不坏的名字。据说从前(宋时?)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有这个名字。这个故事也是一个不坏的故事。假使你乐意搜集,或也可编成一本小书,交北新书局印去。
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丏翁的家最讲究。屋里有名人字画,有古磁,有铜佛,院子里满种着花。屋子里的陈设又常常变换,给人新鲜的受用。他有这样好的屋子,又是好客如命,我们便不时地上他家里喝老酒。丏翁夫人的烹调也极好,每回总是满满的盘碗拿出来,空空的收回去。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惝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只有一层使我愤恨。那里水田多,蚊子太多,而且几乎全闪闪烁烁是疟蚊子。我们一家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根的。蚊子多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了。
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前一晚“别筵”上,有丏翁与云君。我不能忘记丏翁,那是一个真挚豪爽的朋友。但我也不能忘记云君,我应该这样说,那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1929年7月14日
前言/序言
编者注:
《朱自清散文精选(增订本)》是在《朱自清散文精选》(2003年版)基础上做的修订和增补,增补的原则,除了关注作品的历史影响和传播度外,着重选择能够体现朱自清人格和文格的篇章,尽可能地涵盖朱自清散文创作各个阶段的代表作,且类型丰富,内容适合学生;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排序,并对个别生僻的字词做了简单的注释或注音;涉及国外的译名,跟现行通用差异较大的,用脚注做了说明。为了让读者直观地感受朱自清写作风格的变化,用词、语气及标点符号的嬗变,也便于理解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增订本”依据“朱自清创作年谱”,于每篇文章后注明了写作时间,部分“创作年谱”里没有记录写作时间的,标注了发表时间。
《朱自清散文精选(增订本)》以获得“国家图书奖”的《朱自清全集》为底本,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将个别已废止的文字做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修改;极个别如“象”(像)、“那”(哪)——两字在原作中同时存在,但用法跟现在不同,容易给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经验不足的读者造成困扰,影响阅读体验——做了适度的校改,并用脚注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