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风雅颂(名物图解版) 许志刚 著,[日] 细井徇 绘 辽海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诗经·风雅颂(名物图解版)》详细解析著名国学经典《诗经》,分为《国风》《雅颂》二册,采用32开本,裸脊包封,《诗经·风雅颂(名物图解版)》全书彩印,插图多达200幅,外有函套,方便阅读,设计精美,有一定收藏价值。
《诗经·风雅颂(名物图解版)》为全新校注版本,以《毛诗正义》为底本,参考《诗经注析》等多个版本,完整涵盖《诗经》全本的305首诗,并聘请著名诗经研究专家、中国诗经学会理事许志刚先生为本书撰写题解与详细注释,并对涉及的所有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字进行注音。
插图方面选用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画家细井徇绘制的《诗经名物图解》中的200幅彩色工笔画插图。每幅插图下方都有详细图注,对《诗经·风雅颂(名物图解版)》全书涉及的近300种动植物的特点与文化寓意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对《诗经》里涉及的万物生灵有一个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目录
《国风》
国风·周南
关雎
葛覃
卷耳
樛木
螽斯
桃夭
兔罝
芣苢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国风·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蘋
甘棠
……
《雅颂》
作者简介
许志刚,1944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诗经学会理事、辽宁省文学学会副理事长。许教授在《诗经》、汉赋与宋代诗歌理论等领域均有丰硕成果。著有《诗经论略》《诗经胜境及其文化品格》等专著多部。
细井徇,号东阳,日本江户时期著名儒学家、名医,因《诗经》中动植物众多而又难以辨认,无法达到孔子所说的读《诗经》“多识草木鸟兽虫鱼之名”的目的,便与多位画家联合绘制了《诗经名物图解》一书,基本涵盖《诗经》涉及的全部动植物并加以详尽解说
前言/序言
许志刚
《诗经》是商周时代诗歌的选集,包括周部族早期歌诗,西周至春秋中叶以前的作品,还有少量殷商的作品,共305篇。
这些作品产生之初都是歌唱的文本。《诗经》中很多作品都讲到当时创作的情形。《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大雅·卷阿》:“矢诗不多,维以遂歌。”人们以歌唱的方式进行诗歌创作,并以演奏、歌唱的形式传播。在当时的祭祀、聘问、宴饮、游戏等场合,都有各种形式的歌诗表演。如《仪礼·乡饮酒礼》记载宴会间有歌唱,笙箫演奏,笙瑟间奏、合奏等不同的表演:“工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贵族聚会宴饮需要演奏、伴奏、歌唱《诗经》中的作品以助兴。
《诗经》中的作品与音乐相伴生,借音乐以传播。古人在收集、整理时,还保留它的音乐性特点,将这305篇作品按照不同的音乐类别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指周都城以外具有地方特色的歌诗,称为“国风”,即不同地域的乐歌,包括十五个不同地域的作品:《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从周的都城附近到齐地,遍布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域。这些作品体现出不同地域、部族歌诗在文化和艺术风格方面的特点。
“雅”本为周部族的音乐。雅乐起源于周部族长期生活的西部地区,带有鲜明的刚健昂扬的艺术风格。《大雅·崧高》云:“吉甫作颂,其诗孔硕,其风肆好。”《大雅·烝民》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这既是对尹吉甫所作歌诗的赞美,又可以看出雅乐的风格特色。周人取代殷商成为统治部族,其音乐也成为主流艺术,故称之为雅乐,即正乐,而与其他诸侯的、地域的音乐相区别。雅诗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大雅、小雅音乐的风格基本相同,但作品的题材、作者的身份、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大雅多歌咏朝廷大事,关乎家国情怀,如《云汉》表现出周宣王遭逢严重旱灾时对社稷、民生的深切关怀;《大雅·烝民》赞扬仲山甫对王朝的重要作用。小雅多抒发个人情感,《小雅·采薇》表现了将士在战争中的境遇、具体感受。
“颂”为祭祀祖先和自然神的乐歌。这些乐歌受到祭祀环境的制约,多具有虔诚的感情和雍容典雅的风格。“颂”以《周颂》为主,兼收少量《商颂》《鲁颂》。《周颂》是周王朝祭神的乐曲。其中大部分是周王祭祀祖先神的乐歌,有的赞美祖先的功德,有的陈述了自己的困惑、苦恼,祈求祖先神给自己以力量;还有一些诗是在祭祀自然神如山神、社稷神等场合歌唱的。
《商颂》是殷商王朝统治者及其后裔祭祀自己先人的乐歌。《鲁颂》是鲁国的祭祀乐歌。
《诗经·风雅颂(名物图解版)》https://www.netshop168.com/goods-97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