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我会在六月六十日回来 法国文学家埃梅短篇小说全七册 北京联合出版 套盒平装 1-图书推荐
1.作者:埃梅,曾与普鲁斯特、加缪、莫里哀一起,获选最受法国人喜欢的作家。在法国,19世纪的短篇之王是莫泊桑,20世纪的短篇之王则是埃梅。
2.作品:构思奇巧,语言幽默,针砭时弊,探索人性,鞭挞却悲悯,讽刺又温情,荒唐中见世态百相,怪诞中见真实人生。
3.脑洞大师埃梅 法语大家李玉民
近百个怪诞故事 三十年潜心翻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三次精选 中文完整版首度面世
4.法式文艺清新,精美盒装收藏版。
本书是脑洞大师、法国短篇小说圣手马塞尔·埃梅的短篇小说全集,收录了除儿童故事之外的全部近百篇埃梅短篇小说,由著名法语翻译家李玉民老师耗费三十余年时间潜心翻译,由画家、出版人黄月绘制数十幅精美插图。
《生存卡》设定资源紧张,人类只能凭卡获得生存时长。
《征妻》的税务员交不起税,决定用妻子抵偿税款。
《最后一名》的自行车赛车手马尔丹,执着地妄想第一,却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错过比赛。
《井中影》《穿墙记》《田园曲》《图发尔案件》……近百篇埃梅经典故事,篇篇构思精巧,脑洞大开,怪诞中见真实人生,荒唐中见世态百相。

马塞尔·埃梅Marcel Aymé(1902—1967),法国短篇小说大师,法国代重要的小说家与剧作家,曾与普鲁斯特、加缪、莫里哀一起,获选最受法国人喜欢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死者的高地》曾获勒诺陀奖,《绿色的母马》成为二战前法国的超级畅销书。埃梅作品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他的短篇小说,题材独特,情节离奇,其中代表性的《穿墙记》一文,曾被改编为电影与歌剧。为纪念埃梅及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著名法国演员让·马莱(Jean Marais)在巴黎蒙马特地区打造了“穿墙人”雕像,成为地名胜。
李玉民,著名法语翻译家,从事法国文学翻译三十余年,译著五十多种,包括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巴尔扎克《幽谷百合》,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莫泊桑《一生》《漂亮朋友》《羊脂球》,以及《缪塞戏剧选》《加缪全集·戏剧卷》《艾吕雅诗选》《纪德精选集》等。

目录
1井中影
井中影/1
俄国大撤退/18
坏热病/31
贵族/49
文科和理科/70
田园曲/90
流浪汉/134
那家伙/153
月光下/173
灯笼/192
失足的孩子们/203
2侏儒
侏儒/1
手杖/20
名单/42
两名受害者/58
圣绪尔比斯街/75
品行优良证明书/94
图发尔案件/111
凯撒的婚姻/134
三则社会新闻/149
盔甲/172
体育俱乐部/184
大盗悔改记/203
最后一名/222
3马尔丹的灵魂
小说家马尔丹/1
解雇/38
学生马尔丹/55
死亡时间/76
多重乌龟/94
马尔丹的灵魂/110
福音街/126
圣诞节的故事/147
铜像/160
4穿墙记
穿墙记/1
几多萨宾女/14
生存卡/53
法令/75
谚语/99
波尔代沃的传说/118
征妻/130
七里靴/149
执达员/187
等待/200
5巴黎的红酒
冷漠的人/1
穿行巴黎/19
恩赐/61
巴黎的红酒/77
呆儿木什/92
罪孽的深渊/105
假警察/125
好画/140
6我们生活的爱犬
奥斯卡尔和埃里克/1
订婚/9
跌回童年/26
朱诺林荫路/66
我们生活的爱犬/91
红灯馆的故事/106
若斯/121
女演员和师范生/153
乞丐/166
后退/180
7误火车
人世延续至今(1927)/1
眼睛(1929)/5
涨薪水(1930)/16
勒让多姆兄弟(1932)/27
书里页间(1932)/42
大奖(1933)/57
摄影棚里的魔鬼(1933)/70
妻子列车(1933)/76
赌场输赢的奥妙(1933)/82
孪生女的鼻子(1934)/91
克纳特(1936)/99
牧女(1936)/112
误火车(1937)/118
交心(1942)/125
参孙(1945)/136
纪念雕像(1948)/148
名叫马尔丹的诗人(1950)/170
州长的女儿(1951)/172
一桩罪行(1951)/176
爱洛绮思(1952)/178
一个名叫马尔丹的跑步者(1954)/196
车祸(1960)/198
一对情侣(1962)/202
工场(1967)/213
该隐(1987)/228
玛丽-耶稣( 1992)/233

生存卡
儒尔·弗莱格蒙的日记片段
二月十日:有一种荒唐的传闻在本区不胫而走,据说要实行新的配给制了。为了应付饥馑,保证国民中的劳动成员收入高些,可能要处死非生产的消费者——老人、退休人员、领年金者、失业者,以及其他吃闲饭的人。其实我觉得这项措施真要实施,也算合理。刚才,在房门口碰见邻居罗康通,别看他是个年逾古稀的人,却有一颗花花心,娶了一个才二十四岁的年轻老婆。他谈起这种谣传,简直怒不可遏,高声喊道:“年纪有什么关系?您瞧我,还不是照样使我这漂亮的小娘子过得快活!”我慷慨陈词,劝他要维护整体的利益,以自豪愉快的心情,接受这种个人牺牲。
二月十二日:无风不起浪。今天,同我的老友、塞纳省议员马弗鲁瓦共进午餐。我用一瓶阿尔布瓦酒,巧妙地撬开他的嘴巴,让他透透口风。原来并不是要把无用的人处死,只不过是要剥夺他们一部分生存的时间。马弗鲁瓦向我解释说,将按照他们无用的程度,规定他们每月有权生活多少天。听他那意思,生存卡已经印出来了。我时觉得这一招很妙,颇有诗意,还夸奖了几句,话说得相漂亮,那情景我还依稀记得。马弗鲁瓦几杯酒下肚,显然有些兴奋,对我也另眼看待,亲热得很。
二月十三日:真卑鄙!公理何在?!令人发指的谋杀!那项法令刚刚见报,在“没有以对等的劳动产品补偿生活所需的消费者”中,竟然把艺术家和作家也列了进去!退一万步讲,这项措施用到画家、雕刻家、音乐家的身上,我还能够理解。然而,搞到作家头上!这种做法轻率之极,荒谬之极,将作为我们时代的奇耻大辱载入史册。道理很明显,作家的作用无须论证,尤其是我的作用,我可以非常谦虚地这样讲。可是,每个月,我只有权生存十五天。
二月十六日:法令于三月一日生效,本月十八日开始登记。因社会地位而生存要受限量的人,纷纷奔走,寻找职业,以便挤进生存不受限量的等级中。但是,政府的措施毒辣得很,早有预防,规定人事冻结,直到本月二十五日为止。
我灵机一动,给我的朋友马弗鲁瓦打电话,求他在四十八小时之内替我找个职业,门房、博物馆的保管员,什么都可以。联系得太迟了。他手头掌握的最后一个办公处杂务的位置,刚刚给出去。
“真见鬼,请问,向我要职业,干吗等到今天才开口呀?”
“这项措施竟搞到我的头上,我怎么能料到呢?咱俩一道吃饭的时候,您也没有对我讲……”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讲得再明确不过了,这项措施涉及所有无用的人。”
二月十七日:不用说,门房已经改度,把我看成一个半死不活的人、一个鬼魂、一个刚出地狱的幽灵。今天早晨,她居然心不在焉,没有把我的信件送上来。我下楼时,狠狠训了她一顿。我冲她说:“国家的杰出人物要牺牲性命,就是为了让你这号懒虫塞得更饱点儿。”我这话其实说得对极了。我越思量,越觉得这项法令不合理,不公道。
刚才遇见罗康通和他的年轻妻子。老头子可怜见的,真叫人看着不忍心。每个月,他总共只有权生活六天,这倒罢了。可是,罗康通太太由于年纪轻,每月有权生活十五天,这情况可不太妙了。两人生存时间的差异,弄得年迈的丈夫惶惶不可终日。小媳妇倒安于命运,显得豁达些。
今天一整天,我碰见好几个不受这项法令限制的人。他们对受损害者既不理解,也不知感激,对此我心里恼火极了。这种天理不容的措施,在他们眼里,不仅显得非常自然,而且还值得欢欣鼓舞。要是有朝一日,打击人类的自私自利思想,无论怎样无情也不算过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