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楞严经 编者:石见明 敦煌文艺出版社 9787546815848》

图书介绍

包装:平装

出版社:敦煌文艺

ISBN:9787546815848

作者:编者:石见明

页数:313

出版日期:2018-08-01

印刷日期:2018-08-01

开本:16开

版次:1

印次:1

字数:355千字

编辑推荐语

★版本经典:全系列畅销100万册典藏图书,2018年全新升级版。 ★开悟佛经:佛教中有“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之说,中国知名度 的佛经之一,被尊为“经中 ”,是正法的代表,无数人深受其影响,(法)奥利维耶·塔来克图,从中获得智慧启示。 ★佛法百科:《楞严经》自古 为“佛法百科全书”,含摄诸多深奥的佛法义理和修持法门,彰显了佛法大智慧,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 ★诸宗共尊:《楞严经》内容丰富,义理深邃,历来被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和禅正眼,因而受到佛教各个宗派的极力推崇,包括禅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等。 ★文笔优美:一部以情欲故事开篇的优美佛经,雅丽的文笔,流转的机锋,历代参禅者,文人墨客心目中 富文学价值的佛经。 ★全经解读:以图说入佛经,清晰的视觉思维和图文的交织互补令读经化繁为简;秉承方便的传统,文字轻松洁简,你与佛法的沟通不再有障碍。 ★智者谈《楞严经》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憨山大师 ●《楞严》一部,不可不精熟也,图说楞严经,譬如独自远行,若不预问路程,断断必有错误。——蕅益大师 ●《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 切要法。——印光大师 ●《楞严》一经,剧谈常住真心,的示一乘修证,为 垂范之典。——智圆大师 ●佛之知见也,盖一代时教,统为《法华》佛知见而设,独《楞严》一经,明佛知见 亲。——幽溪传灯大师 ●《楞严》者,……其文雅丽,于书生学佛者为宜。——苏轼 ●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惟有妙莲花。——王安石 ●佛经,对我来说也是很伟大的文学作品,《楞严经》里面对于各种奇特的幻觉与现实之间的错离,文字描述得 生动。——蒋勋

内容提要

《楞严经》是“经中 ”,是生命的经典,被 为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是佛教正法的代表,《图说楞严经 编者:石见明 敦煌文艺出版社 9787546815848》正版 图说楞严经 史上经典的佛法百科全书 图解经典系列人人都能读得懂佛教正法代表佛学金刚经入门佛教书心经金刚经智慧全书 紫图,素来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等赞誉。一千多年以来,《楞严经》在中国和东南亚 中都备受推崇,广泛流通,并得到各国历朝历代皇室的鼎力支持。《楞严经》 是一部指导人们发现自心、修炼智慧的手册。 《图说楞严经》以流通 广的近代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为蓝本,图说楞严经编者:石见明,综合各家的注疏和讲解,精编成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短文;同时,以60个系统结构表和严谨流程图,200幅精美绘图和佛像,用全新图说手法综合创意,使古老佛经焕发新鲜活力。

作者简介

编者:石见明,自小便热爱佛教文化,对大乘佛教文化研究甚深,他曾从事媒体工作,吸取现代传播手法,以图解形式编著《图说楞严经》。

目录

章 佛法正印:走进《楞严经》的世界

1. 经中 :成佛作祖之正印/ 2

2.《楞严经》的来历:“拜经台”和“血渍经”的故事/ 4

3. 诸宗共尊之经:圆摄八宗的《楞严经》/ 8

4.《楞严经》的注疏:唐代以来过百家/ 20

5. 开慧的楞严:依《楞严经》而悟道的高僧/ 24

6. 士大夫与《楞严》:以苏轼兄弟为例/ 32

7.《楞严经》的地位:佛教历代祖师的推崇/ 34

8. 真伪之争:《楞严经》真伪决断论/ 42

9. 真修实证:《楞严经》持诵和修习的方法/ 48

10. 经题释义:体现全书精华的二十个字/ 52

11.本经译题:房融在译经时担任什么职务/ 56

12.《楞严经》的结构:惟则禅师对经宗分的五分法/ 58

第二章 见道分:《楞严经》的本心论

节?明心见性:七处征心,八还辨见 / 62

1. 楞严法会上的圣众:阿罗汉和菩萨的区别/ 62

2. 本经缘起:摩登伽女和阿难的欲海情天/ 66

3. 阿难悔悟:世尊审问阿难出家的 初发心/ 70

4. 七处征心破妄:我们的心到底在哪儿/ 72

5. 两种根本:众生不能脱离轮回和成佛的根本原因/ 76

6. 认贼为子:“我思故我在”对吗/ 78

7. 六识虚妄,真心不妄:妄心和真心的区别/ 80

8. 十番显见:拨落见尘明见性/ 82

9. 两种妄见:别业妄见与同分妄见/ 88

第二节?四科七大:相妄性真,本然周遍 / 90

1. 什么是四科:会通四科,即性常住/ 90

2. 五阴虚妄:五阴本如来藏/ 92

3. 六入虚妄:会六入即如来藏/ 94

4. 十二处虚妄:色尘生眼见,还是眼根生色相/ 96

5. 十八界虚妄: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怎么产生的/ 98

6. 七大本真:圆彰七大,即性周遍/ 100

7. 赞佛偈:阿难尊者的悲心大愿/ 104

第三节?《楞严经》对宇宙起源和生命真相的揭示 / 106

1. 三细六粗:宇宙的诞生和生命的起源/ 106

2. 三种相续:中阴身投胎的现象/ 108

3. 销矿为金,不复为矿:成佛后会不会再变成有漏众生/ 110

4. 七大圆融:七大为何不会互相陵灭/ 112

5. 三藏一心:佛对实相的详尽开示/ 114

6. 无明之因:富楼那 为 穷源的一问/ 116

7. 真妄双 :直斥耽着戏论,正劝勤修无漏/ 118

第三章 修道分:首楞严大定的修持原理

节 圆通门:佛法修持的入手处 / 122

1.舍妄趣真:初发菩提心时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122

2.不以生灭心来求佛果: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 个原则/ 124

3.解结从根:初发菩提心应遵守的第二个原则/ 126

4.妄尽还源:人为什么会有眼睛、鼻子等六根/ 128

5.解一亡六:六根互用的神奇实例/ 130

6.误疑断灭:击钟引梦验证闻性不断灭/ 132

7.迷悟同源:让众生轮回或涅槃都在于六根/ 134

8.解结之方:打结与解结的比喻/ 136

第二节 修持方法:二十五圣 初入手的圆通法门 / 138

1.二十五圆通:六尘、六根、六识和七大的修持法门/ 138

2.声尘色尘:优波尼沙陀修不净观而悟道/ 140

3.香尘味尘:香严童子因闻香气而悟道/ 142

4.触尘法尘:跋陀婆罗因为洗澡而悟道/ 144

5.眼根鼻根:周利槃特迦尊者观察呼吸而悟道/ 146

6.舌身意三根:毕陵伽婆蹉因毒刺伤足而悟道/ 148

7.眼识耳识:普贤菩萨的耳识圆通法门/ 150

8.鼻识舌识:观鼻端白的修持法门/ 152

9.身识意识:优波离尊者的戒律成就法门/ 154

10.火大地大:持地菩萨自平心地而悟道/ 156

11.月光水大:月光童子修水观三昧而悟道/ 158

12.风大空大:虚空藏菩萨观察空大而悟道/ 160

13.弥勒菩萨: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162

14.大势至菩萨:净土宗念佛法门的 开示/ 164

15.观世音菩萨:耳根法门精微的修证程序/ 166

16.耳根圆通起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168

17.圆通比较:文殊菩萨选中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 176

第三节 持戒和持咒:摄心修定的清净明诲 / 178

1.三无漏学: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178

2.四重决定清净明诲:断淫,断杀,断盗,敦煌文化寻绎,断妄/ 180

3.设立楞严道场:坐道场修定慧的次第/ 184

4.咒中 :修习“楞严咒”带来广大殊胜的功德利益/ 188

第四章 证道分:修证圣位的次第

1.两种颠倒:无明熏真如成染法/ 192

2.十二类生:因妄想而有的众生轮回世界/ 194

3.三种渐次:菩萨为顿悟所做的准备/ 196

4.五十七圣位:由三种渐次进修而安立的圣位/ 198

第五章 助道分:七趣因果与五阴魔相

节?三界:七趣众生升堕的因果 / 208

1.三界七趣:为何一真法界会出现六道轮回/ 208

2.临终升坠:众生死后会投生到六道中的哪一道/ 210

3.十习因:众生恶业所感召的地狱果报/ 212

4.鬼趣的因果:地狱余业所感召的饿鬼道果报/ 220

5.畜生趣的因果:偿还宿债而感召的畜生果报/ 222

6.人趣的因果:佛法对人的心理的透视/ 224

7.仙趣的因果:人类的妄念与十种神仙/ 226

8.天趣的因果:三界之内 殊胜 尊贵的地方/ 228

9.阿修罗趣:修正定以除尽杀、盗、淫三妄惑/ 236

第二节?五阴魔相:端正发心,防治魔障 / 238

1.五十重阴境:修行证果前会发生的现象/ 238

2.色阴区宇:色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242

3.受阴区宇:受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248

4.想阴区宇:想阴禅境中的十种魔事/ 256

5.行阴区宇:行阴禅境中的十种心魔/ 270

6.识阴区宇:识阴境界中的十种偏差/ 276

附录: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