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精)/好望角 以色列丹尼尔·戈迪斯|责编:汪芳|译者:王戎 浙江人民出版社 9787213087981》

图书介绍

包装:精装

出版社:浙江人民

ISBN:9787213087981

作者:以色列丹尼尔·戈迪斯|责编:汪芳|译者:王戎

页数:509

出版日期:2018-09-01

印刷日期:2018-09-01

开本:32开

版次:1

印次:16

字数:378千字

编辑推荐语

? 作者戈迪斯是在美国出生并完成高等教育后移民以色列的犹太人。这种背景使他迥异于那些以色列背景的现代以色列历史的研究者。他在观察以色列时,既有那份能够入乎其内的谙熟,又有一份出乎其外的超然。 ? 本书除了关注巴以冲突外, 多地聚焦于以色列犹太人的内部矛盾,对它们的来龙去脉做了见树见林的交代,这是有别于同类著作的特色之处。因此,本书并非又一部顶着通史名号的阿以战争史、巴以冲突与和谈史,再加犹太移民史,而毋宁是在此基础上对整个以色列社会的鸟瞰。作者想谱写的,不是以军乐为主的铜管乐,而是多声部的交响乐;作者想捕捉的,与其说是政治事件、军事行动、谈判桌、协议内容、营救策略,不如说是这些东西背后的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观念。 ? 书中收录了8幅 史料价值的历史地图和45幅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历史图片。

内容提要

?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但建国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的注意,既受到许多人青睐,也常常成为抨击的对象。 ? 为什么 社会如此关注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 为什么以色列人在众多关键问题上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 为什么以色列会做出这些决策?它的未来将会怎样? ? 戈迪斯带我们重温以色列历史中的一个个里程碑式事件,向我们介绍一位位凭借满腔热血和强大灵魂在关键时刻改变 命运的关键人物。他既向我们展示了以色列是如何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和军事强国的,也指出了这个 犯下的错误,追溯了其在 上长期受到孤立的根源。戈迪斯清晰而 地证明,以色列 主要的目的和 重大的成就是实现犹太民族在现代的重生。本书探究的正是这个民族和 的灵魂。

作者简介

丹尼尔?戈迪斯 ? 耶路撒冷沙勒姆学院的副校长和克雷特基金会特聘研究员,《耶路撒冷邮报》和《彭博视点》的专栏作家。 ? 他撰写了多本关于犹太思想和以色列政治流派的书,其中《拯救以色列:犹太人怎样才能打赢一场没完没了的战争》获得2009年美国 犹太图书奖,《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荣获2016年美国 犹太图书奖。 ? 2007年,他帮助成立了以色列 所博雅学院——沙勒姆学院。目前他居住在耶路撒冷。

目录

【目录】

什么构成犹太国的犹太性——中译本序

序言:一个壮观的人类故事

章 诗歌和政治:犹太民族寻找家园

第二章 故土某处

第三章 是对话而不是意识形态:犹太复国主义者在世纪之交时的分歧

第四章 梦想实现的曙光

第五章《贝尔福宣言》:英帝国支持犹太国

第六章 无处可去,即使能离开

第七章 伊休夫抵抗英国统治,阿拉伯人反对分治决议

第八章 独立: 诞生

第九章 从建国之梦到建国之路

第十章 以色列登上 舞台

第十一章 以色列直面大屠杀

第十二章 改变 命运的六日战争

第十三章 占领成为重负

第十四章 赎罪日战争:“构想”心态破裂

第十五章 革命中的革命:以色列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和复仇

第十六章 效法犹太复国主义者: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兴起

第十七章 和平进程陷入僵局

第十八章 犹太国的犹太复兴

结语:《贝尔福宣言》发表一个世纪后的犹太“民族家园”

致谢

附录1 人物简介

附录2 非英文术语释义

附录3 以色列《独立宣言》

附录4 以色列 、总统和美国总统对应表

附录5 以色列政党及其分化组合

附录6 延伸阅读

注释

引用文献

索引

精彩试读

【精彩样章】 1967年春天,该地区外的 还有意煽风点火。苏联通知埃及和叙利亚代表,以色列向北调集了12个旅的兵力,做好了进攻准备。艾希科尔指出苏联情报有误,甚至邀请苏联驻以色列大使楚卡钦(Dmitri Chucakhin)和他一起去北部亲眼看一看(楚卡钦拒 了邀请)。美国也坚持认为苏联情报 有误,但叙利亚人相信了苏联。通过将以色列准备发动战争的消息告诉叙利亚和埃及,苏联实际上在为一场战争点火。 几周后的5月15日,以色列举行了每年一度的独立日阅兵仪式。阅兵仪式每年在不同地方举行,1967年计划在耶路撒冷举行。由于成本过高,1968年后以色列不再每年举行阅兵仪式。 一次阅兵在1973年,当时是为了纪念建国25周年。阅兵总是为了展示大量军事装备,体现军事实力。但1949年约以停战协议限制了以色列能开进耶路撒冷的坦克数量,为了不违反协议,参加阅兵的以色列装甲部队数量明显少于往年。苏联的警告已经让埃及和叙利亚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参加阅兵的坦克数量之少似乎进一步证实,以色列为了备战把坦克部署在了其他地方。

在阅兵过程中,【官方正版】 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 梁永安宝藏教授B站up主复旦大学教授新作 梁永安的爱情课婚姻情侣恋爱书籍文学经典,一位以色列官员将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门的一张纸条递给国防军总参谋长伊扎克?拉宾,拉宾又将纸条递给 艾希科尔。历史学家迈克尔?奥伦认为,拉宾和艾希科尔在阅兵前 就得知埃及军队进入了西奈半岛。第二天参观阅兵期间,他们不断收到新的情况通报。纸条上说,埃及装甲车已经进入西奈半岛。艾希科尔和拉宾选择保持克制,但就在那 ,情报部门不断传来新的消息,内容一条比一条紧急。这个本应举国欢庆的日子一下充满了凶兆。

以色列 不知该如何应对。一方面,他们知道纳赛尔一向喜欢炫耀军事实力,可能不是真的想打仗。但另一方面,他们也知道埃及和叙利亚几个月前已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以色列本来希望通过外交手段或小规模军事行动来解决这一危机,但希望很快破灭,开罗的广播声称:“我们的军队已经 做好了战争准备。”5月15日,在阿拉伯 纪念1948年战争失利的日子(和以色列阅兵在同 ),纳赛尔宣布:“兄弟们,做好巴勒斯坦 一战的准备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期待已久的灭亡以色列的“下一轮”战争似乎已迫在眉睫。

接下来的三周被以色列称为“哈姆塔纳”(hamtanah,希伯来语“等待”之意),这是以色列 紧张的一段时间。埃及在西奈半岛部署了5个师的兵力,每个师有1.5万人、100辆坦克、150辆装甲车和包括苏联大 在内的大量 装备。

有学者认为纳赛尔当时已下定决心开战,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他为重建阿拉伯民族自尊心而摆出的姿态,只是后来事态失控了。不管埃及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在以色列人看来他就是要发动战争。5月16日,纳赛尔采取进一步措施,引发了 社会的密切关注。1957年以来(1956年西奈战役以后),联合国紧急部队在沿加沙和沙姆沙伊赫(Sharm al-Sheikh,这是位于西奈半岛 南端的一片地区)的 边界 建了几十个观察站,部署了几千人的部队,这支部队的任务是防止阿拉伯人潜入以色列,并保证埃及不会封锁蒂朗海峡(参见地图6)。但现在,大量埃及军队已经涌入西奈半岛。

接下来,纳赛尔做出明显的交战行为,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吴丹(U Thant)将联合国部队撤出这一地区。以色列以为吴丹起码会做出形式上的反对。可吴丹立刻答应了纳赛尔的要求,甚至都没有通知联合国大会。5月19日,联合国人员全部撤离。显然,联合国并不能保护以色列不受攻击。

以色列政治和军事 决定,如果埃及封锁蒂朗海峡(以色列 南端城市埃拉特[Eilat]通往红海的出海口,是以色列同东方的重要商业通道),以色列将视之为宣战行为(以色列可以名正言顺地开战)。两天后,埃及宣布封锁蒂朗海峡。短短8天时间内,埃及抹杀了以色列在1956年西奈战役中获得的所有外交成果。

这时外交战线 为关键。当时以色列在 舞台上 重要的人物是阿巴?埃班。埃班1915年出生于开普敦,婴儿时就随家人迁居伦敦,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古典学和东方语言。大学期间他积极参加犹太复国主义者青年联合会的活动,并成为该组织期刊的编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埃班和哈伊姆?魏茨曼一起在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组织工作,后来还成为英军情报部门军官,在埃及和巴勒斯坦服役。

1947年,埃班被任命为联合国巴勒斯坦问题特别委员会的联络官,他在此时把名字改为希伯来语化的“阿巴”。后来他同时担任以色列驻美国大使和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1959年,他回到以色列后当选为议员。1966年,他开始了为期8年的 部长生涯。

埃班才华横溢,能言善辩,是以色列不可多得的代言人。(多年后,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对埃班说:“我认为你是当今世界口才 的演讲者。”)面对紧张的地区局势,他急忙来到法国。在11年前的西奈战役中,法国是以色列的主要盟友,并一直是以色列重要的军备供应国。但埃班出发时就担心这种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不久前,法国 总司长埃尔韦?阿尔方(Hervé Alphand)表示:“法国对‘以色列生存权’的 认和法国同阿拉伯 的友谊之间并不矛盾。”以色列人都明白,阿尔方只不过嘴上说说“以色列生存权”,实际在意的却是与阿拉伯 的“友谊”。

埃班同法国总统夏尔?戴高乐会谈,证实了他先前的担忧是正确的。夏尔?戴高乐坚持认为,应当由法国、英国、美国和苏联共同解决中东地区危机。但这个要求显然不现实,因为不存在让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何况苏联在一旁煽风点火,不会致力于外交解决。戴高乐还警告以色列不要“首先开火”。埃班指出封锁蒂朗海峡构成交战理由,戴高乐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法国 根本不在乎埃及的封锁行为对以色列经济产生的影响。埃班提醒他,1956年法国曾许下承诺,一旦遭到埃及封锁,法国将认可以色列的作战权。戴高乐若无其事地说:如今是1967年,而不是1956年。

对法国失望后,埃班前往伦敦,同工党首相哈罗德?威尔逊会面。在伦敦,他得到了一定支持。威尔逊告诉他,英 阁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精)/好望角(以色列)丹尼尔·戈迪斯|责编:汪芳|译者:王戎,大家认为“一定不能让封锁政策得逞”。1957年,为了让以色列离开西奈半岛,美国承诺,如果埃及再次封锁蒂朗海峡,美国承认以色列拥有自卫权。但离开伦敦来到美国后,埃班同林登?约翰逊的会谈让他失望。约翰逊同意埃及封锁蒂朗海峡属于“非法”行为,但他告诉埃班,美国正在制订“红海赛舟”(Red Sea Regatta)计划,准备让40个海洋大国派出 船队穿越蒂朗海峡,维护 海事权,确保蒂朗海峡自由通行。

埃班心神不宁地离开会场。以色列处在生死关头,而约翰逊显然忙于美国在越南的战争,不大可能落实“红海赛舟”计划。和戴高乐一样,约翰逊也警告以色列不要首先发动进攻。这位美国总统说:“只要不一意孤行,以色列就不会孤立无援。” 这和1957年美国许下的承诺相距甚远。同法国一样,美国也违背了当初的诺言。

埃班在 社会东奔西走,没有取得太多成果。以色列 的气氛却越来越紧张。 面临一个关键选择:是按照美国的要求继续等待,还是先发制人、占据上风。列维?艾希科尔认为以色列应该等待,他说:“首先发动战争在政治、外交乃至道德上都说不过去。我们必须保持克制,让军队再等一周、两周或 长时间……我们必须表现得足够成熟,才能经受住这场考验。” 5月27日,内阁投票决定保持克制,继续等待。5月28日,艾希科尔发表广播演讲,试图让民众保持冷静。他说,以色列仍然希望在美国的帮助下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危机。

但他的演讲 失败了。 的英文稿撰写人耶胡达?阿夫纳回忆说:演讲过程中不断出现他翻稿子的声音,伴着反反复复的“呃,呃”,似乎艾希科尔不知道自己念到哪了,又像是他不明白稿子上新加上去的“负责任的决策”“共同目的”等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断断续续地演讲下去,不断出现“呃,呃”……收听他讲话的以色列人民本来就担惊受怕,他讲得越不流利,就显得他越没主见和惶恐,虽然他在演讲末尾向大家保证,一旦受到攻击,以色列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次失败的广播讲话后来被称为“结巴演讲”。阿夫纳还说:“突然,整个 显得 无助,就像没了 一样。以色列的敌人幸灾乐祸,而战壕中的以色列战士愤怒地摔掉收音机,流下失望的眼泪。”《国土报》一位 专栏作家写道:“如果一个经历过大屠杀的民族还会信他的话,让自己再次涉险,那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艾希科尔出现这种状况是有原因的。他本来计划在家里把讲话录下来,但他审稿太迟,等他改完后,演讲稿上满是删除符号、批注和箭头。后来演播室通知他已经来不及提前录音, 只好拿着涂满修改、不好辨认的稿子到现场念。

但覆水难收,公众对他的信任已不复存在。有人呼吁他下台,还有人建议由本-古里安担任临时 。《国土报》另一位专栏作家第二天写道:如果我们相信艾希科尔在此紧要关头确有能力驾驭 这艘巨轮,我们愿意追随他。但昨晚他发表广播讲话后,我们已不再相信。现在比较理智的做法是让本-古里安担任 ,摩西?达扬担任 部长,艾希科尔只需负责 事务。军方对 按兵不动的决定深感失望。时任步兵旅指挥官的阿里埃勒?沙龙将军正处在事业上升期,他认为等待下去是个战略错误: 我们亲手放下了我们 大的 ,即敌人对我们的恐惧。我们本来有实力摧毁埃及军队,但如果在自由通行问题上退让,我们就打开了通往以色列毁灭的大门。无论如何,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否则未来将付出 高的代价。……以色列人民已经做好准备,去发动一场正义的战争,去战斗,去付出代价。现在的问题不仅关乎自由通行,还关乎以色列人民的生存。5月19日,约旦国王侯赛因飞到开罗会见纳赛尔。纳赛尔拿出埃及同叙利亚一年前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侯赛因说:“再给我一份同样的文件,把里面的叙利亚全部换成约旦,事情就成了。” 以色列在建立和维护同约旦的关系上投入很大。独立战争期间,双方虽然在耶路撒冷及其周围发生冲突,但双边关系没有 破裂。19年来,虽然许多巴勒斯坦人从约旦潜入以色列发动袭击,但约以边境总体来说还算安宁。但现在 面对难以承受的压力,约旦国王认为自己别无选择,只能参战。约旦还和叙利亚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这意味着以色列可能要同时面对叙利亚、约旦和埃及在三条战 的进攻。 后,同1948年时一样,伊拉克部队来到埃及,急切准备加入战斗。

与此同时,美国几乎无所作为。美国没有组织船队突破蒂朗海峡的封锁,而以色列已经没有时间等下去了。美国和英国号召其他 站在他们这边,但几乎没有 响应。约翰逊宣布,他已经看不到任何解决危机的办法。美国此时深陷越南战争,白宫不愿在另一场军事冲突中投入宝贵的政治资本,径直拒 了以色列在导弹、坦克和战斗机等 装备上的请求。

从法国传来的消息 加糟糕。戴高乐曾告诉埃班,首先开火的 将遭到 禁运。但他后来改变了主意,战争还没爆发,他就禁止将 卖给以色列。显然,他判断以色列无法打赢阿拉伯人,他准备利用这一机会恢复法国同伊斯兰世界的长期关系。

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拉宾因为压力太大而病倒。他几乎吃不下饭,每天抽约70根烟,喝大量咖啡——然后出现了精神崩溃的症状。民众此时已经 紧张,如果得知 军事指挥官在大战前精神崩溃,只会进一步陷入恐慌。所以拉宾对外宣称自己“尼古丁中毒”。拉宾的医生 诚实,称之为“急性焦虑症”。约西?克莱因?哈勒维对以色列社会的观察一向深刻,他指出:“以色列当时面临的不是普通战争,这场战争关系到以色列的生存和犹太人主权梦想的终结,巨大的责任压垮了拉宾。” 拉宾只休息了 ,接受治疗后,又回到了军营。

以色列当时 主要的盟友是世界犹太人。一听到阿拉伯 的讲话,欧洲和美国犹太人都明白这次危机非同小可。大屠杀期间美国犹太人做得不够,他们不愿再犯同样的历史错误。他们开始为以色列捐钱,组织集会,对华盛顿施加政治压力。

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支持以色列的集会有15万人参加,成为美国犹太人组织的规模 的集会。(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这时已经存在,但十年后才真正具有影响力,成为美国犹太人在国会山 重要的游说集团。)犹太求助联合会(United Jewish Appeal)的“紧急募捐”筹集了3.07亿美元。正当全世界犹太人担心以色列能否抵抗住阿拉伯 进攻时,美国犹太人行动了起来,美国犹太人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全美许多犹太人捐出了大量财产,为了保证以色列的生存,俄亥俄州比奇伍德(Beachwood)的一对夫妇将他们装修房子的资金全部捐给以色列。

但阿拉伯世界也觉醒了。5月26日,纳赛尔宣布:“我们 基本的目标就是消灭以色列。”艾哈迈德?舒凯里(Ahmed Shukeiri)在1957—1962年曾担任沙特阿拉伯驻联合国代表,后来成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在战争爆发前,他宣称:“这场战争后,没一个犹太人能活下来。”开罗、巴格达、大马士革也举行了游行示威活动,许多民众聚集在大街上高喊“让犹太人去死”“把犹太人赶进大海”等口号。

赫茨尔和比亚利克时代的欧洲来到了中东。就在21年前,奥斯维辛的焚尸炉每天焚烧几千名犹太人;就在5年前,艾希曼审判让以色列人再次感受到大屠杀的恐怖。而此刻,阿拉伯世界也开始故意使用与大屠杀有关的意象。在埃及报纸的一幅漫画中,一只手持刀捅进一颗大卫星的心脏,底下的签名为“尼罗河石油和肥皂公司”——显然在影射纳粹分子用犹太人的尸体做肥皂。

以色列做好了 坏的打算。拉比们在全国各地划出准备用作集体公墓的土地。拉马特甘的体育场被征用为可以埋葬4万人的墓地。酒店全部停业,准备用作急救站。学校改建成防空洞,每天举行防空演习。人们还制订计划,准备将以色列儿童送到欧洲避难,这不禁让人想到1938—1940年将许多犹太儿童送到相对安全处(大多数送到了英国)的“儿童转移”(Kindertransport)计划。以色列情报机构向艾希科尔汇报,说西奈半岛发现了埃及的毒气设备,但以色列防毒面具库存严重不足。艾希科尔用意第绪语(他年轻时在欧洲说的语言)小声说道:“即将血流成河。”甚至出现了黑色幽默——以色列人开玩笑,说以色列 的 机场打出一条横幅,上面写着:“ 离开者,请关灯。” 到6月1日,约翰逊帮助以色列打开海上通道的“红海赛舟”计划显然没有得到 社会的响应,搁浅了。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Dean Rusk)被问道,美国是否会约束以色列,不让它首先开火。腊斯克回答:“我不认为我们有职责约束任何人。”以色列有了可以进攻的 个信号。

在 ,艾希科尔明白民心不稳,而政府这时 重要的是要能显示出团结一致。他建立了以色列历 个“团结政府”(unity government),让反对党 进入内阁,包括长期被本-古里安在政治上边缘化的梅纳赫姆?贝京。团结政府大大提高了贝京在以色列政坛的地位。

应众人要求,摩西?达扬被任命为 部长,达扬当时并非艾希科尔领导的工党的成员,《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精)/好望角 以色列丹尼尔·戈迪斯|责编:汪芳|译者:王戎 浙江人民出版社 9787213087981》,而是本-古里安领导的拉菲党(Rafi)成员。以色列民众从未见过团结政府,精神紧张的他们为达 的上任拍手称快。

让贝京的同事感到意外的是,贝京居然建议本-古里安在危机期间担任 一职。虽然本-古里安没有答应,但他改变了对贝京的看法,两人的关系得以改善。他后来说:“如果我以前就像现在这样了解贝京,历史的面貌会不同。” 1967年6月1日周四,团结政府召开 次会议,会议决定以色列政治 第二天和总参谋部、国防委员会成员在特拉维夫以色列国防军的地下作战中心会面。在周五的会议上,以色列政府决定首先发动战争。6月3日周六,包括沙龙、拉宾、叶沙雅胡?加维什(Yeshayahu Gavish)在内的几位将军向政府提交了作战计划,达扬说第二天的内阁会议将授权军队行动。

周日,在持续7小时的会议上,达扬向内阁提交了作战计划。当时的形势已 严峻:埃及在西奈半岛至少有10万兵力和900辆坦克;在北部,叙利亚有7.5万兵力和400辆坦克;约旦有3.2万兵力和300辆坦克。总共算下来,以色列要面对20.7万敌军和1600辆坦克。如果动员全部预备役部队,以色列的军力能达到26.4万人,但只有800辆坦克。以色列的飞机数量 不容乐观,阿拉伯 共有700架飞机,以色列只有300架。

达扬认为,只要立刻发动进攻,以色列就能够赢得战争。他请求内阁批准 轮军事行动,另外又要求由他和艾希科尔单独决定行动时间。内阁 终以12票赞成、5票反对通过了对埃及先发制人的进攻计划。由达扬和拉宾决定行动时间。

特拉维夫以南12英里处,是地中海沿岸小城雷霍沃特,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精)/好望角,附近泰勒诺夫(Tel Nof)空军基地驻扎着第55空降旅。6月5日早上7点10分,空降旅的士兵惊奇地发现几十架飞机从这起飞,向南超低空飞行。90分钟后,它们又飞了回来。除了这里的士兵,几乎没人能看到这一幕。

7点30分,200架以色列喷气式战斗机飞往埃及,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以色列] 丹尼尔·戈迪斯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9787213087981,准备袭击。以色列知道,这个时间点埃及飞行员正在吃早饭,飞机无人看管。这次行动极其冒险,几乎全部以色列飞机加入了攻击编队, 只留12架飞机保卫领空安全。为了躲避埃及雷达,执行空袭任务的飞机飞得极低,有时离地面只有15米,极险。一位空降兵后来回忆说,飞机飞得特别低,他感觉一伸手就能摸到一架。

为了不暴露位置,所有飞行员不得使用无线电通话,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使用无线电求救。如果遇到无法独自解决的危险情况,只能让飞机在大海上坠毁。

约旦雷达发现了以色列飞机,但由于埃及在没有通知约旦的情况下 换了频率代码,约旦无法向埃及发出警告。这是个致命的错误。长达3个小时的多轮进攻(以色列飞机飞回基地加油和装弹后继续飞往埃及)后,以色列摧毁了几百架埃及飞机,三分之一的埃及飞行员被炸死,13个基地无法正常使用,23个雷达站和防空设施被摧毁。埃及空军基本上全军覆没。

以色列损失了17架飞机,牺牲了5名飞行员。其中一架飞机受损后飞到以色列核反应堆所在地迪莫纳的上空。由于飞行员无法通过无线电联系地面,以色列自己发射了“霍克”防空导弹将之击落。

上午10点35分, 架飞机起飞3个小时后,伊扎克?拉宾收到一份简报:“埃及空军已不复存在。”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以色列将承受不少损失,《文学的类别--文类和模态理论导论/当代文学理论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英)阿拉斯泰尔·福勒|总主编:张一兵|译者:杨建国),但在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以色列国防军的领导们已经明白,在战火全面爆发前,以色列已基本赢得这场战争。架埃及飞机,三分之一的埃及飞行员被炸死,13个基地无法正常使用,23个雷达站和防空设施被摧毁。埃及空军基本上全军覆没。

以色列损失了17架飞机,牺牲了5名飞行员。其中一架飞机受损后飞到以色列核反应堆所在地迪莫纳的上空。由于飞行员无法通过无线电联系地面,以色列自己发射了“霍克”防空导弹将之击落。

上午10点35分, 架飞机起飞3个小时后,伊扎克?拉宾收到一份简报:“埃及空军已不复存在。”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以色列将承受不少损失,但在得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以色列国防军的领导们已经明白,在战火全面爆发前,以色列已基本赢得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