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话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34732

版次:1

商品编码:114214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1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过去了整整一百年。百年前的那场革命改变了中国的道路,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百年来,辛亥志士追求的国强与民富,始终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在这一目标即将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以通俗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将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风云呈现在读者面前,纪念之,缅怀之,我在渡口等你(国内首部身心灵萌宠“私小说”,诠释之,从历史中吸取蕴含的智慧,寄托对未来一百年的美好期盼。

目录

第一章 风雨飘摇:革命前的中国

1、新社会阶层的产生

2、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3、不劳兵而有人国

4、洋人的朝廷

5、民众的苦难

第二章 何去何从:改良还是革命

1、从改良到革命

2、革命派的广泛宣传

3、革命团体的建立

4、清廷预备仿行立宪

5、立宪运动

第三章 遍地烽火:群众运动的高涨

1、官逼民反

2、抗粮抗租、抗捐抗税斗争

3、抢米风潮

4、反洋教斗争

5、秘密会社的反清活动

6、拒俄、拒法与抵制美货运动

7、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8、保路风潮

第四章 武昌首义:敢为天下先

1、东方芝加哥:清末武汉的经济与社会

2、革命准备:建立组织与运动新军

3、临战前的挫折

4、首义枪声与三镇光复

5、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6、阳夏战争与停战议和

7、湖北各地的响应

第五章 各省响应:清朝统治的瓦解

1、湘赣起义

2、秦晋独立

3、云贵发难

4、江浙易帜

5、两广响应

6、皖闽川起事

7、滦州兵变

8、清政府的解体

第六章 创建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建都之争

2、南北和谈

3、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

4、巩固政权的政策措施

5、新政权的生存危机

第七章 得而复失:革命果实的丧失

1、列强的干涉

2、旧势力的渗透

3、革命派的分化

4、袁世凯逼宫

5、孙中山退位

第八章 讨袁护法:为共和再战

1、癸丑赣宁之役

2、洪宪帝制

3、护国运动

4、张勋复辟

5、护法运动

第九章 百年遗产:辛亥革命后的经济社会变迁

1、从王朝体制到民主共和

2、工商业的初步发展

3、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

4、社会新风尚的兴起

5、记忆与诠释:百年来的辛亥革命纪念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和矛盾。沙俄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大有一举囊括中国北方、称霸亚洲之势,使得俄国与英日两国的矛盾激化,日本“不安达于极点”,英俄两国更是到了“彼此相见以兵之可能”的程度。英国想独占长江流域的野心,同样引起其他列强的眼红,都表示“势难坐视”。德国想把山东据为已有,日本感到“危险万分”,日本企图侵据福建,也遭到各国牵制。法国想独占云南,英国竭力要染指分肥。资本主义的后起之秀美国1898年当时由于忙于美两战争,无暇在华争夺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战争结束后又难以插足。但是,作为对华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美国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看作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代表纺织业利益的《商报》1898年1月写道,中国为美国商业提供的可能性“简直是不可估量的”,它是潜在的“最大的世界市场”。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中国抢占海口,争夺势力范围等掠夺活动,对于美国在华利益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一旦中国遭到瓜分,分别成为各国统治的殖民地,美国对华贸易必然受到排斥。胶州事件发生后,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忧心忡忡地报告国务院说,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将进而消灭我们的市场”。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美国在“门户开放”的幌子下,“努力垄断对华贸易,且欲把太甲洋作为美国的一个内海”。只有在华没有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意大利表示无条件接受,其余各国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保留,而俄国基本上没有接受。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出兵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

美国担心各国乘机把势力范围变为各自的殖民地,从而使“门户开放”政策化为泡影,便于这年7月3F1向各国发出了第二次门户开放照会,声称美国政府致力于寻求“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保护由条约及国际法所保证于各友好国家的一切权利,保障全世界与中华帝国各部分进行同等的公平贸易的原则”。列强之间也为了避免分赃不均发生内讧,1900年10月16日英德签订《英德协定》,写给每一个在生活中抱有缺憾却依旧前行的人!)》,主要内容有四点,凡中国各口岸的各国贸易及其他正常经济活动,均应遵守“自由开放,毫无差别”的原则;两国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他国若利用中国的混乱状况以图获得这种领土利益,两国为保护他们自己在华利益而将采取的重大步骤;请奥、法、意、日、俄、美等国接受本协定。列强为了避免分赃不均产生的内讧达成暂时妥协,先后接受这个协定,中国面临的瓜分危机得到缓解。

不断觉醒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改变侵略形式的伎俩逐渐有所认识,有人生动的指出帝国主义的阴险手法,“倡侵略(瓜分)者,虎狼也,虎狼之凶猛,人尚知而防备之;倡保全者,鬼狐也,鬼狐之阴柔,人将至死而不悟也。狐之吸精髓以死人与虎之噬骨肉以死人,其所施之手段不同,而受之者之结果则一也。”

……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