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全集(共5册) 日芥川龙之介|主编:高慧勤//魏大海|译者:魏大海 山东文艺出版社 9787532937738》

图书介绍

包装:平装

出版社:山东文艺

ISBN:9787532937738

作者:日芥川龙之介|主编:高慧勤//魏大海|译者:魏大海

页数:3824

出版日期:2012-09-01

印刷日期:2012-09-01

开本:32开

版次:1

印次:1

字数:2850千字

编辑推荐语

《芥川龙之介全集(共5册)》—— 套芥川作品全集。 芥川龙之介着意于吸纳西方现代小说的方法,将虚构的方式重新引入文学的创作之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风。他不是以日本 的话语方式写作,而是采用世界都能理解的手法构筑他的小说。 读芥川的小说,常让人惊讶:他对人,对人性,怎么会有如许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细小琐碎平平常常的事物中,竟能将人性的某些方面,剖析得那么尖锐而透彻!

内容提要

《芥川龙之介全集(共5册)》分五卷,《芥川龙之介全集(共5册)》中 小说两卷,收入短篇小說140余篇;散文诗歌游记一卷,包括小品、随笔、 诗歌、游记、日录抄等;评论一卷,包括评论、书评、剧评、人物记、杂 录(自序跋、序跋、答问)等;书简一卷,包括书简、遗书和年谱。 在短短12年的创作生涯中,芥川写了148篇小说,55篇小品文,66篇随 笔,以及大量的评论、游记、札记、诗歌等。他的每一篇小说,题材内容 和艺术构思都各有特点,这是他在创作过程中苦心孤诣地不断进行艺术探 索的结果。他的文笔典雅俏丽,技巧纯熟,精深洗练,意趣盎然,别具一 格。芥川龙之介在日本大正时期的作家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纪念他在文 学上的成就,从1935年起设立以他命名的“芥川文学奖”,一直是日本奖 励 青年作家的 文学奖。

作者简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他全力创作短篇小说,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超过150篇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篇幅很短,取材新颖,情节新奇甚至诡异。作品关注社会丑恶现象,但很少直接评论,而仅用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来陈述,便让读者深深感觉到其丑恶性,因此彰显其高度的艺术感染力。高慧勤,1934年生,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日文专业。历任中国图书进口公司科员, 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东方文学室主任、研究生院外国文学系主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目录

1卷

小说

老年

青年与死

假面丑八怪

仙人

罗生门

鼻子

孤独地狱

父亲

虱子

酒虫

野吕松木偶

山药粥

猴子

手绢

烟草与魔鬼

烟管

MENSURA ZOILI

运气

尾形了斋备忘录

道祖问答

忠义

世之助的故事

偷盗

浪迹天涯的犹太人

两封信件

大石内藏助的

单恋

女体

黄粱梦

英雄之器

戏作三昧

西乡隆盛

掉头的故事

袈裟与盛远

蜘蛛之丝

地狱变

文明的杀人

邪宗门

基督徒之死

鲁西埃尔

枯野抄

毛利先生

魔笛与神犬

文友旧事

开化的丈夫

圣·克利斯朵夫传

橘子

沼泽地

疑惑

路上

于连·吉助

妖婆

魔术

大葱

灵鼠神偷次郎吉

舞会

尾生之信

黑衣圣母

复仇之旅

女性

素戋呜尊

老年素戋呜尊

南京的基督

杜子春

弃儿

影子

阿律和孩子们

2卷

小说

秋山图

山鹬罗

奇异的重逢

火神阿耆尼

奇妙的故事

奇遇

往生画卷

母亲

竹林中

俊宽

将军

诸神的微笑

斗车

报恩记

仙人唐

庭院

一夕谭

六宫公

鱼市的河岸

阿富的贞操

阿吟唐

百合唐

三件珍宝唐

偶人唐

猿蟹大战唐

两个小町唐

志野唐

保吉的手记唐

小白

孩儿的病唐

鞠躬唐

“小儿乖乖——”

一块地唐

神秘的岛屿唐

丝女纪事

三右卫门的罪过宋

传吉报仇

金将军

来自第四丈夫的信

一篇恋爱小说

文章

寒意

少年

一封旧信

桃太郎

十元纸币

大导寺信辅的半生

早春

马腿

春天

温泉来信

海边

尼提

死后

湖南的扇子

年末一日

卡门

三个疑问

春天的夜晚

点鬼簿

悠悠庄

他之二

玄鹤山房

海市蜃楼

河童

浅草公园

胤子的烦心事

古千屋

冬天

三扇窗子

齿轮

暗中问答

一个傻瓜的一生

3卷

小品

大川之水

创作

扬帆起航

青蛙

饶舌

南瓜

京都日记

恶魔

窗口

服装

忘不掉的印象

东京小品

沼畔

寒山拾得

东洋之秋

动物园

LOS CAPRICHOS(狂想曲)

长崎小品

漱石山房之冬

我的散文诗

卡奇卡奇山

商贾圣母

教训谈

鹭鸶与鸳鸯

诗集

钢琴

腊梅

娑罗花

微笑

老虎的故事

两位朋友

横须贺小景

梦呓

O君的新秋

鸦片

国槐

捉迷藏

某社会主义者

尘世的辛苦周

贝壳周

春夜周

在轻井泽周

在都市

仙女周

仙人周

见闻录

素描三题

由机车所想到的

追忆

本所和两国

凶兆

鹄沼杂记

随笔

肉骨茶

杂笔

点心

关于书的事情

中国的画

野人生计事

续野人生计事

澄江堂杂记

续澄江堂杂记

葬礼记

樗牛的故事

生于爱好文学之家

鉴定

我与创作

兴致 的时节

旨在采取明晰的形式

“主义”一词的涵义

不快的两重生活

参观俳画展览会

入社致辞

龙村平藏的艺术

一篇作品竣事之前

文章和词语

宛似西洋画的日本画

世间与女人

鬻文问答

近期的幽灵

八宝饭

寄自伊东

当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大地震发生之际

鹦鹉

解嘲

正冈子规

《假面》的同人们

案头的书

关于理查德·博通译《一千零一夜》

藏书

之美与冒险

我的俳谐修业

校友们

田端人

日本小说的中国译本

再三注意帖

日本的女人

结婚难与恋爱难

变迁及其他

冒名顶替者二题

才气专一不二

病床杂记

关于标新立异的作品

身边之物

孔雀

拊掌而谈

病中杂记

一个无名的作家

东西问答

又一说?

亦一说?

比吕志问答

无题

那时的赤门生活

小说的读者

把朋友作为食物

我的两三个朋友

讲演行军记

我家的古玩

诗歌

俳句

短歌

北陆恋

来自我的瑞士

我鬼窟句抄

似无愁抄

我鬼句抄

荡荡帖(其一)

荡荡帖(其二)

斗室吟

澄江堂句抄

澄江堂杂咏

新流行调

游记

中国游记

上海游记

江南游记

长江游记

北京日记

杂信一束

松江印象记

乘金刚号军舰航海记

岳纪行

东北·北海道·新瀉

日录抄

田端日记

我鬼窟日录

长崎日录

澄江堂日录

轻井泽日记

晚春卖文日记

4卷

评论

短歌杂感

摈弃不良倾向

大正八年(1919)六月的文坛

艺术及其他

致有岛生马君

大正八年的文坛

大正八年度的文学界

汉文汉诗的意趣

大正九年(1920)四月的文

大正九年度的文艺界

法兰西文学与我

罗宾汉

文艺杂感

答一批评家

无产阶级文艺之可否

随想

小说的戏剧化

明日的道德

偏颇之见

关于文部省的《假名用法改定案》

“私小说”论小见

关于“私小说”

答藤泽清造君

文艺讲座“文艺一般论”

文艺讲座“文艺鉴赏”

俳句之我见

关于凡兆

近松君的正宗小说

关于泷井君的作品

片断

侏儒警语

芭蕉杂记

续芭蕉杂记

文艺杂谈

戏剧漫谈

关于《今昔物语》

续文艺的,过于文艺的

文坛小语

关于明治时代的文艺

小说作法十则

十根针

西方之人

续西方之人

书评

《未来》创刊号

关于松浦的《文学的本质》

《翡翠》(片山广子著)

《薄雪册子》(久保田万太郎著)

《来自驹形》(久保田万太郎著)

《藤娘》(松本初子著)

《微明》(新井洸著)

《代表诗选》(若山牧水金子熏园共选)

《晋明集续》读后感

5卷

书简

明治四十二年(1909)

明治四十四年(1911)

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1912)

大正二年(1913)

大正三年(1914)

大正四年(1915)

大正五年(1916)

大正六年(1917)

大正七年(1918)

大正八年(1919)

大正九年(1920)

大正十年(1921)

大正十一年(1922)

大正十二年(1923)

大正十三年(1924)

大正十四年(1925)

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1926)

昭和二年(1927)

遗书

给一个老友的信

致小穴隆

给我的儿子们

年谱

艾莲编译687

忠义

世之助的故事

偷盗

浪迹天涯的犹太人

两封信件

大石内藏助的

单恋

女体

英雄之器

戏作三昧

西乡隆盛

掉头的故事

袈裟与盛远

蜘蛛之丝

地狱变

邪宗门

基督徒之死

毛利先生

魔笛与神犬

开化的丈夫

圣·克利斯朵夫传

橘子

沼泽地

疑惑

路上

于连·吉助

精彩试读

老年 魏大海译 桥场有家茶馆式的料理店,店名玉川轩。那里正在举行一中 节①的顺讲②。

打早开始,天空阴沉沉的。中午总算下起雪来。到了点灯时 分,院里松树上防雪的草绳已沉甸甸地压弯了。屋里的火盆暖气烘 烘,加上玻璃窗和拉门的双层阻隔,令人昏头涨脑。六金身着青色 素底的短褂,罩着均匀茶色的外衣。不怀好意的中洲③大将④一把 揪住了六金,嘲笑地说:“嗨!把你的衣服脱下一件。给我擦擦发 油。”除了六金,另有三人来自柳桥,还有来自代地做女侍的一位 主妇。反正净是些年过四十的老家伙。外加小川少爷、中洲大将等 人的妻室和一个老头儿,共有六人。男客中有个驼背名叫宇治紫 晓,是唱“一中”小曲的师傅。另有七八位良家妇女的男人。其 中三人知晓“三座”⑤戏曲和山王御览节。所以,这些人说起深川 鸟羽屋寮的义太夫演习和山城河岸津藤主持的千社札会,简直热闹 得炸了锅。

离客厅稍远,有处十五铺席大小的房间,尤为宽敞。笼式方形 纸灯中圆形的灯球,灯影处处散落在生长着神代古杉的天井中。光 线微暗的客厅里,寒梅和水仙柔和地插在古铜色的花瓶中。画轴是 太祗①的笔迹。黄色的芭蕉布②上古旧的宣纸上下对裁,纸上以纤 细的笔迹写着“红果遍山野,深秋归鸟和冬椿”。静寂之中,青瓷 制的小香炉搁置在紫檀木的台子上,没有香*,水浒传(上中下)/四大名著大字本,却充满了冬天的 气息。

台子前面不曾铺设地板,却铺了两张毛毡。鲜艳的红色温暖地 反射在三弦的鼓皮上,同样也反射在琴师的巧手以及剜有七宝菱状 花纹的纤细的桐木谱架上。众人在毛毡的两侧相对而坐。上座是师 傅紫晓,次座是中洲大将,再下面便是小川少爷和那些男人们。女 人们都坐在相对的左方。右边的尾座,坐着我们将要说到的老人。

老人名叫阿房,前年刚满六十一。打十五岁那年起,他便领略 了茶屋这儿的好酒。二十五岁是他交厄运的前一年。据说那年,他 和年轻的金瓶大黑③制造了一个殉情事件。事后不久,他便继承了 父母的糙米批发生意。阿房天性笨拙,又有嗜酒如命的毛病,所以 一度沦落。他一会儿想做歌泽谣曲的师傅,一会儿又想做俳谐诗句 的点评人,试过三次,无甚收益,便不了了之。幸好一位远亲领他 来到这家料理店,他才有了快活的老年生活。依照中洲大将的说 法,阿房童心未泯乃因其壮年时代开始脖颈上挂着神田祭夜的护身 符,外褂上亦写有‘‘野路村雨”的字样。近来,老人明显衰老, 他放弃了曾那般喜爱的歌泽谣曲,连一度形影不离的黄莺也没了踪 影。过去每逢唱戏,老人都不会放过。现今没了老段子“成田屋” 和“五代目”,老人便也失去了看戏的兴致。今儿破天荒,老人身 着黄色的秩父和服,系着茶色的博多腰带,落座于茶屋的末席。看 那气度,实在不像是个一生放荡、耽于游艺的老人。中洲大将和小 川少爷缠着老人:“阿房,唱一段板新道的——什么来着……对了 对了,八重次菊。好久没有听到那段唱词了。”老人却摩挲着秃 头,将瘦小的身体蜷缩起来说:“不唱了。没有心情再唱这个了。” 奇妙的是,老人听过两三段,听到唱词“往事如云*,黑发 撩得心中乱”,听到“金线缀得夜来字,襟前沉眠清十郎”或秀雅 文句伴着三弦的琴声回旋时,那锈迹斑驳的沙哑嗓音竞渐渐唤醒了 老人的心。老人原先弓着身子倾听的,不知不觉问却直起腰来。六 金唱着《浅间之上》,唱到“无论是怨还是恋,晚寝温心永不变” 一句时,房老眯缝着眼睛,仿佛在伴随着丝弦的音响微微地晃动肩 膀。从一旁看来,老头儿似乎在回味着往日的旧梦。想必在那抑郁 的沙哑中,“一中”的歌弦隐含着长歌①、清元②里难以显现的艳 泽。无论是老是少,皆可由此感受到人间的酸甜与苦辣。阿房心中 无疑也泛起了 时空的情感波澜。

《浅间之上》终了之后是《花子》的合奏。阿房说了声“先行 一步”,起身离去。恰巧此时中场用膳,你一言我一语好一阵喧 闹。中洲大将倍感惊异的正是业已年迈的房老。

“嗨!真是怪事哩。这老房都这份上了,像个守街的老梆子。” “你上次说的就是他吗?”六金问道。

“师傅知道知道。你小子听着。这老头儿对于曲艺是无师自 通。会唱‘歌泽’,也会唱‘一中’,甚至唱过什么‘新内’小曲。

过去他和师傅一样,也曾在宇治师家学艺。” “驹形的那位‘一中’师傅叫什么来着?——是叫紫蝶吗?和 那个女人搞到一起,也是在那段时间吧?”小川少爷也插言道。

围绕着老房的话题,大家说了半晌。此时柳桥的老伎开唱 《道成寺》,客厅这才又寂静了下来。此曲终结,便将轮到小川少 爷的《景清》。少爷的屁股在座位上挪了挪,旋即谦恭地站起身 来。其实,包邮 数据科学导引 欧高炎 朱占星 董彬 鄂维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博雅大数据学院系列教材 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他是要顺便出来吃个生鸡子儿。他悄悄地来到廊下,中 洲大将竟也悄悄地跟了出来。

“小川兄,偷着喝一杯去吧?你唱完就该我的《钵木》了。可 不喝酒就是心中没底。” “我也正想吃个生鸡蛋呢,或是灌上一杯凉酒。跟你一样.不 喝酒,心里真是有点儿发虚。” 两人一起解了小手,沿着过廊来到上房。不知何处,听得见 有人在窃窃私语。长廊的一边是玻璃拉门。院内的竹柏和高野罗 汉松上挂满了积雪,微微地泛出蓝色。从阴暗的屋内望去,隔着 暗夜中的大河流水,可清数对岸昏黄的点点灯光。大河的上空闪 烁着灯光,仿佛一柄银色的剪刀。一只白鹆孤鸣过后,户外户内 一派静寂,连三弦的声音也全然不闻。耳边听到的,唯有埋没柑 子树丛中红色果实的积雪声——积雪层层覆盖的声响和积雪滑落 八手金盘枝叶的音响。那音响仿佛缝纫针线般的嗫嚅。某人的话 音不断消隐在微微的嗫嚅之中。

“小猫饮水轻,看似有音却无声。”小川少爷嘴里喃喃道。他 们停下脚步细听时,声音仿佛来自右边的拉门之中,时隐时现,只 是听出个大概。

“你这人也真是少见。别那么哭哭啼啼的啦。怎么,真的迷上 了纪国屋的混混蛋蛋?——别开玩笑!要你这种老女人干吗?你的 麻烦怎样了结呢?唉,问你这些也没用。有你这么个东西,我哪里 会有别的女人呢?毕竟咱们相好一场。演习歌泽谣曲那会儿,我唱 的便是《己物》。你那时唱的什么呢……” “像是阿房呀。”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