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如何应对恐惧,释放潜能

  《第七感: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的新观念》 :如何应对恐惧,释放潜能

  人面临最大的丧失是死亡。不论是懵懂的小孩,还是成熟的大人,都很难找到好的办法来面对这样惨烈的丧失,也很难消化这样的恐惧。

  作者在书里提到,他曾经接待过一个叫汤米的12岁的小男孩。三年前,他最亲近的叔叔离开了人世。失去叔叔的恐惧,以及叔叔的死带给他的悲痛,让汤米难以消化。即使后来,父母努力通过陪伴,让汤米重新获得在家庭中的安全感,但汤米终究还是变了。汤米总是忧心死亡,甚至告诉作者,他确信自己会在16岁之前死于某种自然灾害。

  这样的联想让人觉得有些荒谬。但对于汤米这个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一方面他遭遇了失去至亲的打击,另一方面他的大脑正在高速发展,开始有能力在更宏大、更抽象的背景中思考至亲的死亡。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开始将自己的死亡,和叔叔的死亡联系在了一起,也因此产生了痛苦的感受。

  汤米该如何摆脱困境呢?作者决定,运用正念冥想的办法,让汤米每天早上在家练习十分钟,把自己置身于想象的“安全之所”中,不带有任何偏见地去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担忧和恐惧,接纳它们,单纯地把它们视作自己的心理活动。不久之后,汤米就主动对作者说,自己发现只要他感受到自己被家人或者朋友理解之后,他就会好受很多。因为他觉得即使自己死掉,他也不会消失。因为他会被爱他的人记得。

  也就是说,当汤米通过第七感,和他人建立了联结之后,汤米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人,也不会独自面对生存或者死亡了。这种认知让汤米觉得很轻松。事实上,这也是人与人之间联结起到的安慰的作用。它让一个个孤独的“我”变成“我们”,从此心里也有了依靠和支撑。

  除此之外,汤米在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的同时,其实,他的“忍受窗口”也在扩大。怎么理解“忍受窗口”呢?作者指出,我们可以把这个窗口想成唤醒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可以保持情绪正常,过得舒服自在。但如果某段经历带给我们的刺激,把我们推出了“忍受窗口”,那么我们的情绪可能会崩溃、抑郁或者混乱。看得出来,狭窄的“忍受窗口”会局限我们的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练习拓宽“忍受窗口”。

  遇到难以接受的事情时,不要下意识选择逃避,而是应该保持开放的态度,学会利用正念练习去审视梳理和接纳情绪。并且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平静地接受不能改变的,也鼓起勇气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反复循环,借此激发和释放自己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