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壁上的鸽子(范春兰)-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

一位追逐生命中美好的真实写作者

多篇作品收入各类散文选集和学生课外读物

获“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主题征文、荷花淀文学奖等多项奖项

散文评论家誉其作品为“诗意栖居与心灵四季交融的美篇”

内容简介

本书从山间的杏花、崖壁上的鸽子、大自然的磁性、时光的身后、以你的孩子的名义等五部分记录作者在自然中寻觅,在成长中反思,在生活中奋进的点点滴滴。一路上,我们会遇到爱,遇到美好。对生命中善和力的挖掘与延展,是据于才能、地位和财富之上的,是关于真实和富有的zui da解释。

作者深爱自己的家乡,用文字真情堆砌,这块土地重复的人生。春天会生出鲜嫩的叶片,秋天会收成,会落叶。此时,真实的生命一定懂得了感恩,懂得了自然,懂得了美,理解了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

范春兰,写作十余年,逾百万字。文章以真实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描画生活中所窥见的一隙之美,多方位诠释生活之暖、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力。读来清新别致、意蕴绵长,令人深思之余,似一溪心灵美音,缓缓流经,可照见灵魂的回归,可相逢美的源泉,可燃亮生命的热烈。

内页插图

  • 崖壁上的鸽子(范春兰)

目录

第一辑:山间的杏花

山间的杏花 002

敬畏土地 004

倾 听 007

叶上花开 010

冬天里的春天 012

秋天的真色 014

我也正上班 017

深山里的香气 020

沙 牛 023

纵我不往 026

善小香远 028

我来时,你最美 031

第二辑:崖壁上的鸽子

生命的弹性 034

阳光下的油画 037

连山云雾不是秋 039

崖壁上的鸽子 041

低头遇到的清香 043

力 045

步行的积存 047

绿珠儿 050

风中的笑声 052

五月的情话 054

游弋在八月的辉光下 056

新春赞歌 058

热 草 062

第三辑:大自然的磁性

知了的守望 066

水 聚 069

最是热烈橘子洲 072

远去的顶门人 075

赫光槐 078

悠悠野菜情 081

攀爬的生命 084

自然的,是最美的 086

秋雨绵绵的早晨 088

走过屈子的端午 090

大自然的磁性 092

飞过少年的时空 094

一棵会走动的庄稼 096

雨中的歌声 098

那座石堤那条河 100

第四辑:时光的身后

悬挂在枝头的亲情 104

诗意平等的年 108

点击心灵的期待 110

世界原初的颜色 112

寻找抑或流浪 114

记载过往的符号 117

时光的身后 120

那片山林那清风 123

山荆遍太行 125

秋雨微凉 128

沙 130

永恒的瞬间 133

石榴红 135

雨洗晚秋 137

枣林情思 139

一份萧瑟一份暖 142

第五辑:以你的孩子的名义

以你的孩子的名义 146

一路风姿一路歌 149

启航人生的跑道 152

开启心灵的钥匙 155

岁月的消磨与增益 158

春雨的呼唤 161

精彩书摘

春雪之声

像久违之后突然登门的客,你还是来了。

其实,认定你会来的,你属于季节。或早,或迟,你总不会忘了大地,忘了那么多盼你的心灵。你来得可真迟。春来了,你才来。让等你的心,等成了一种焦渴。

等了这么久,你来了。

那么虔敬,怕踩伤了你,小心地走,认真地走。把心铺展得平平的,没有一丝敷衍的皱褶,为了去看望你。

因了渴盼,你的到来便是一场盛大的欣喜。不说中途等你的姿势和心情,更不说你的大,或者小了。白茫茫,亮晶晶,蓬松松,舒展展,满眼是你。你来自遥远、神秘、空灵、无拘无束。不知你携带着多少心事,洋洋洒洒地以奔赴的姿势贴近了大地,诉说着一场又一场的古往今来。

真怪,一冬无雪呀!朋友多次不无遗憾地说,你见到过一冬不见雪花的日子吗?你见过吗?我是没见过。我也没见过。可心里始终对自己有个朦胧的劝慰:雪会来的,它不会这么无情地撇开这个季节,遗弃习惯了的脚步。虽说是一场又一场没有约定的相约,也很相信,它不会爽约。

果然,你来了。见到你,天地间都要沸腾起来了。

顺着那条蜿蜒山路,不见了想象中你的平整,路面上纷沓过的足迹向着你的神奇,挺直地延伸着,枝丫间你绣好的蕾丝花边,正诗意地盛开。就连冬天的最底色,也摇曳着你勾勒出的妙趣。

人影稀疏,脚印却纷纭杂乱。艳红的小女边走边用小手撩起一把又一把雪花,诱惑间开始小心地问我。

想吃?不能。我硬生生地回答。为什么?因为空气中又黑又脏的东西都在里面呢。话这样说着,我的眼前就是曾经的我,不,是一群群的我们:一双双小手会极随意地在房前屋后,在那些饱满的雪地上,捧起大把大把的雪,双手用力对捏,一下,两下,一个个白色雪球会赫然出现在眼前。再看那一双双眼睛,随即闪电一般地亮起来,嘴巴一张,惬意地咬下一口,旁若无人地嚼着,咽着。遍体通透着一种自然的欢喜。可是现在的雪,怎么能吃呢?

恰似属于自己的东西,被硬生生夺走。那份骤然的失落,在眼前划下一道明显的伤痕,再也无力修补。

你热情的奔赴中,我们已经不再是我们了。我们失去了你。

盼你来,你来了,却再也不是你。我们失去的,是你与我们的生命相互融通的和畅。

可以打雪仗,可以堆雪人。说着说着,最终失了底气,我扭转话题,不再讲述雪能不能吃的问题,也是不忍心再说雪不能吃了。

到底还是趁我不注意,她已经偷偷抹到了嘴里。

小嘴在动。你吃了?她扭过头避开我的目光。我不责怪你,说说雪是什么滋味儿。见我没有责怪,她只是点了点头承认吃了,却不说雪是什么滋味。

我不再追问。到底什么时候雪和我们生疏起来的:雪不再是我们的主人,成了家里来的宾客一样,再亲近,再不可缺少,终归有了无法弥合的隔离之感。不止于雪,和这世间的许多事物一样,我们已经把倾心于自然的灵魂,拒之到了千里之外。

沙沙沙,沙沙沙……雪在诉说。

……

前言/序言

散文的气质

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需要社会的滋养。社会就是人群之间的往来,既然人与人之间有往来,就必然会有人与人之间的评价。评价一个人,标准很多,可以用小家碧玉,也可以用大家闺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好人和坏人区分。这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中处处可以看到。而事实上,这世界的芸芸众生,哪里有那么多的好人和坏人,好人和坏人是相对的,就大多数人而言,基本属于不好不坏的人。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的外表评价,通常爱用“气质”这个词。譬如,形容某个女人漂亮,常用气质高雅;形容某个男人有修养,喜欢用气质儒雅。由此可见,气质这个词是人们所需要的,也是男女可以通用的。查现代汉语词典,对气质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指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如活泼、直率、沉静、浮躁等,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二是人的风格和气度,如革命者的气质。很然,我们一般选择的是后者,前者过于确定,不过后者也让人感觉到是属于不好定义的那种。

同样,我们看一篇文学作品,往往也会从作家的文字中读出其人与文的气质。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以我的见识,人和文在很多的时候并不一致。一个文弱的书生,他的气节和人格可能是刚硬的。鲁迅个头不足一米六,可谁能说鲁迅不高大呢?不管怎样,我们看一个人的作品总会很自然地和这个人的人品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研究一个人的作品时,往往会从作家的社会性和作品的艺术性两个方面来考证。近些年,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人们对过去的人和事也变得宽容起来,像过去被封杀被长期边缘的作家作品逐渐走向人们的视野,这些作品甚至如日中天地成了一段时间的文学主流。文学的艺术性与社会性,是不可割裂的,过于强调哪一方面都会失之偏颇。

散文也是如此。我们说一篇散文的优劣得失,其评价体系也很难绕开艺术性和社会性。当然,如果是风景描写的那种游记作品,就另当别论了。即使是风景描写,也不完全超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白杨礼赞》《茶花赋》《荷塘月色》《樱花赞》等。假设我提出鲁迅、冰心、朱自清、杨朔等作家的作品具有散文的优秀气质,不知会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 我想肯定会有的。据我所知,有相当多的一些作者,始终坚持散文的艺术性,而不愿提作品的社会性,似乎一提到社会性就是和政治挂钩。远离政治,已经成为某些作家的信条。前几年,周作人、林语堂等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突然走红,就是被这类人追捧的结果。以我个人而言,我对散文创作的路数是提倡百花齐放的,风花雪月与金戈铁马都可以成为作家笔下的文字。我们不能说写花鸟鱼虫、衣食住行就题材窄、格局小,就缺少散文的气质。有的作家倒是常把江河万里挂在嘴边,可其文章味同嚼蜡,一点散文的味道都没有,更谈不上散文的气质。

我理解的散文的气质,首先是文字的朴素、洁净,如果一篇散文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很难有别的作为了。这就如同我们看到一个衣衫不整的人,他怎么可能有好的气质呢?然后,作品的内容要更多地承载读者所要获取的知识、信息、情感、思想的含量。第三,在写作技巧上,要发掘出生活的亮色,特别是能在所见的人与物中悟出人生的道理和对世界的看法,且能熟练地运用修辞手法和文章的结构方法。第四,文章的意境要高拔出常人的想象与思维,具有超越时代的精神高度。第五,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其内外气场要打通,要浑然一体,有霸王神弓那种气派。有了这些,还不够,一篇好的散文必须与社会相结合,要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与共鸣。这个社会的认同,光是一时的认同还不行,它还必须是超越时代的,像我们读《岳阳楼记》那样,要能产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样的人生思想境界,这才算真正地具有了散文的气质。

散文的气质是不可确定的,不同的作家创作了不同的作品,其气质也是不尽相同的。气质是最让人捉摸不定的东西,它像风又像雨,很难用数字去量化。大凡这种捉摸不定的东西,恰恰是审美不可回避的问题。艺术的美是感悟出来的,即我们常说的艺术就是感觉。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把散文的气质说成散文的气象,气象可以是眼前的,也可以是未来的。我喜欢“气象万千”这个成语,它如果作用于散文,那就是散文是可以多样的。一篇优秀的散文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气质,拥有了这个气质,你就能鹤立鸡群,就能羊群里出骆驼。

红孩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卖贝商城 推荐:崖壁上的鸽子(范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