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语言政策研究(第三辑)-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中法语言政策研究》(第三辑)是2016年第三届“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国际研讨会”的重要成果,也是中法人文教育领域交流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对中法语言政策与规划进行系统、全面的对比研究的专著,本次研讨会主题为“语言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内容涉及:中法两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保护与文化多样性、语言服务与语言传播、汉语教育与法语教育方面的思考,基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语言对策,是本书关注的焦点。
作者简介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主编等。
目录
加强语言政策交流合作,推进中法人文交流全面深人发展
地方语言的推广和保护
见证历史传承文明,搭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
中法教育合作
中法语言合作,两国的工作重点
语言政策交流合作,促进中法文明互鉴
中国语言的法律及其政策的价值
中法携手培养语言文化交流人才
语言沟通世界,政策互利互惠
比较视域下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新时期“多元一体”语言政策的变化与发展
语言保护若干理论思考
国际组织的多语制:法国经验与中国思考
欧盟的多语制及其困境
语言外部化
经济体制转轨对中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影响
摩洛哥的文化多样性与语言遗产
基于知识库的少数民族语文政策的协调性策略分析
法国汉语学科建设的多重动力与边缘效应
高中法语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面向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国际战略:拉罗谢尔大学亚太学院
法语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的国家关键外语吗?
外语教学在法语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
对我国欧洲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中国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
喀麦隆:多语冲突还是和谐共存?
中国的双语教育政策与民族语言文字传承
法语教学中的协作教学法
非目的语环境下突尼斯汉语教学策略研究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的法语学习环境促进法语圈的多样化
保护多种语言活力,服务国家发展所需
语言多样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水书古籍文献中的语言资源及利用研究
跨越鸿沟,寻找最有效的方式
语言传播成功的标识与条件
论17一18世纪来华传教士对汉语传播的推动作用
多语言服务与人文交流
外语教育中目标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翻译教育:挑战与未来
法国在华企业的语言使用现状
精彩书摘
《中法语言政策研究(第三辑)》:
三、中国语言法律的主要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突出宣示意义,主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并宣示某种语言文字的地位和功能,本质上是语言地位规划的法律表述。第二个特点是强调区分性,同其他法律一样,中国语言法律的各级立法主体在充分协调、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区分性,这是中国语言法律的一个重要特点。第三个特点,是重视软法之治。一是从法律文本看,无论是国家通用语言还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法律通常规定到“应当使用”。这种我们讲的软法是指那些不能运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而且一些软法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认为,法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应当区分各种社会关系秩序化难易程度,选择强弱有别的规范去调整。事实上,随着我们公共管理的崛起,软法与硬法正在发展成为现代法的两种基本形式,法正在从传统的单一的硬法结构朝着软法并重、刚柔相济的混合模式转变。
四、中国语言法律的目标和价值
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目的在于解决语言文字多样性带来的沟通问题。二是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三是科学保护语言资源。四是提高公民和国家的语言能力。五是提供语言服务,目的在于为国家语言法律及语言政策的实施提供更多的手段,通过引导语言意识、建构和谐语言,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