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图书推荐

产品特色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编辑推荐

★ 本书是石涛(苦瓜和尚)艺术哲学的简明读本,系作者在对石涛的综合研究中,精选大量有关传统艺术哲学重要问题的思考编次而成。

★ 石涛是中国传统艺术后期发展中卓具创造精神的理论家,他是艺术的亲历者和亲为者,更是真正深谙中国艺术的人。本书集作者朱良志教授30余年之功,从多个视角深入浅出地梳理、研究了石涛艺术哲学的各个方面,深具学术价值和文化含金量,对专业画家、艺术工作者、青年绘画爱好者及普通知识分子皆有启发、借鉴、分享意义。

★ 内附大量注释,辅以多幅珍贵古画,有助于读者轻松拓展中国传统艺术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内容简介

石涛是传统艺术后期发展中卓具创造精神的理论家,《石涛画语录》可谓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压卷奇作。石涛论画以“一画”为中心,“一画”是天地赋予人的生命创造精神,荡去一切遮蔽,将人的创造力释放出来。石涛说,“法自画生”,法,不自古人生,不自山川外在面貌起,自我的心中出,在我此时此刻作画时的笔下流出。它所表现的就是石涛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是为我法的创造原则。

作者简介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留校任教,曾任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99年调入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学会副会长,曾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高级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与艺术关系的研究,出版研究著作二十余种。出版的《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获安徽省社科研究一等奖,《石涛研究》获教育部第五届科学研究奖(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类一等奖,《南画十六观》获首届“中国好书奖”,并曾获首届张世英美学哲学奖励基金学术成就奖、吴玉章优秀学术成果奖等。

内页插图

  •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 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一画”新诠

一 一画之主,乃在不二

二 立一画,乃在树一画之法

三 一画之法,乃自我立

四 一画之法,乃自悟出

五 一画之悟,乃自性起

六 一画之用,乃下手功夫 结语

第二章 石涛画学思想中的“法”概念

一 一画与一法

二 破有为法

三 法无定法

四 无念之法

五 诸说浅辨

第三章 石涛的“尊受”说

一 “受”的佛学渊源

二 感受之受

三 直觉之受

四 受与识

五 受与天人关系

结语

第四章 石涛“蒙养”“生活”两概念释义

一 关于“蒙养”

二 关于“生活”

三 “蒙养”与“生活”

第五章 石涛的“兼字”说

一 画与字

二 “一字”与“一画”

三 经权与画变

四 本之天与全之人

第六章 石涛的“资任”说

弁言

一 受任

二 取任

三 胜任

四 保任

五 自任

剩语

第七章 石涛的“远尘”说

一 “尘”在心内

二 不辨古今

三 与俗同识

四 明道若昧

五 无形无迹

第八章 石涛的“氤氲”说

一 未分的墨会

二 淋漓的墨气

三 混沌里的光明

第九章 石涛的“迹化”说

一 发现山川

二 山川的质和饰

三 山即海 海即山

第十章 石涛的“躁”

一 辟混沌

二 转动静

三 抹烟霞

四 弄恶墨

第十一章 石涛艺术世界中的“楚风”

一 怨情

二 香意

三 奇情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石涛小传

附录二 画语录

精彩书摘

一画之主,乃在不二

石涛所谓“一画”,乃是画之一,是绘画创作的最高法则。

石涛所谓“一画”,是一个不为任何先行法则所羁束的艺术创作原则。 世人说的是“有”或“无”,他说的是“一”。他的“一”,不是数量上的 “一”,不是一笔一画,是超越有和无、主观和客观、现象和本体等的纯粹 体验境界。他的一画之法,就是为了建立一种无所羁束、从容自由、即悟即 真的绘画大法。

从石涛的画学观点看,“一画”是无分别、无对待的,是“不二之法”, 这是“一画”说最重要的特点。它不是一套可以操作的绘画创作的具体法度, 那是一般的法则,他要说的是绝对、不二之法。

他的这一不二之法,没有时间的分际,并不是先有了这个“一”,再有二, 以至万有。所以,石涛在《画语录》中虽然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 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是一个时间的展开过程, 不是由太朴分出一画,由一画分出万有。

同时,一画也不是在空间中延展的序列,如由一点一画推延开去。石涛

在《画语录》中说“以一治万,以万治一”“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

这个“一”不能以量上观,如禅家云:一切量上之观尽皆戏论。由一到万, 不是体量上的扩大。“一”标示的是圆满俱足的境界,而不是滋生万有的原 初种子。在彻悟境界中,当下就是全部,此在即是圆满。如同慧能所说:“心 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来去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慧能弟子永嘉玄觉所说:“一性圆通一

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在思维方法上,石涛的“一画”说受大乘佛学“不二之门”的影响。 一

如禅宗的古德所云:“两头共截断,一剑倚天寒。”彻天彻地,彻古彻今,

一切束缚,尽皆除去,只剩下一把锋利的剑矗立在天地之间,放出凛凛的寒光。 这一剑无分别,无对待,两头绝断。两头是二,二就是分别,是对待。大乘 中观学派有“不落两边”的思想,所谓“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

不异,不来亦不出”

。《信心铭》所谓“欲知两段,元是一空。一空同两,

齐含万象”

,所言也同于此。既不执着于“有”,一切有为法都在否定之列;

也不执着于“无”,超越否定、排除、解构,因为否定等也是一种知识的行为,

还没有真正摆脱法执。这正是作为绝对的无分别的石涛“一画”说的基本理

①《坛经·般若品第二》,宗宝本。

②《永嘉证道歌》,《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2014 年版, 第 145 页。

③《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维摩大士向菩萨们提出了一个极难的问题——什么是不 二法门?在场的 32 位菩萨对此作了回答,或言超越有为、无为,或言超越有漏、无漏,或言超越垢、 净,或言超越世间、出世间,等等。但维摩大士不满意,最后文殊菩萨回答说:说不二,就已经 是二了。便问维摩大士,何为真正的不二法门呢?维摩大士一言不发。此即为所谓“维摩一默”。 不二法门是一种无分别的纯粹体验境界。

④此偈出自龙树《中论》卷首,《大正藏》第三十册。

⑤《信心铭》,传为僧璨所作,是理解南宗禅的一篇重要文献。

论支点。

石涛的“一画”乃是“不二之画”“不二之法”,这是南宗禅的精髓。 即使晚年石涛离开佛门,也并非对佛教思想的厌倦,大半生优游佛门的石涛, 其思想基础仍然是佛学。《画语录》成书于他身为道教门人之际,仍然没有 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基础。南宗禅以大乘空宗的不二法门为其基本思想立足点, 它所推重的无念、无相、无住的体验境界,就是一种纯粹的、绝对不二之悟境。 有一个徒弟问百丈怀海:“世间最奇特的事是什么?”他答道:“独坐大雄峰!” 所谓妙高顶上、不容商量,此为一而不二之境。而一位崇佛的地方官员问赵 州禅师:“大师,有几个齿在?”师云:“只有一个牙。”这位官员吃惊地问:“一 个牙,怎能吃得物?”赵州说:“虽然一个,下下咬着。”黄檗希运所说的“一 味禅”,意思也是如此。这样的禅法反对知识,强调彻悟,不落有无,从“边

前言/序言

引 言

本书是石涛艺术哲学的简明读本,主要从本人关于石涛的综合研究中,选择一些有关传统艺术哲学重要问题思考的内容编次而成。

石涛是传统艺术后期发展中卓具创造精神的理论家,他是艺术的亲历和亲为者,是真懂中国艺术的人。石涛《画语录》乃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的压卷之作。石涛论画以“一画”为中心,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所谓“一画”,就是荡去一切遮蔽,将人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它是每一个艺术家最切己的功夫,是艺术创造的最基本原则。

石涛说:“法自画生,障自画退。”法,不自古人生,不自山川外在面貌起,自“我”的心中生,就在“我”此时此刻作画时的笔下流出。下一笔,就是成一法,法是即成的、自我的、当下的,用他的话说,“只在临时间定”。

法是自我的,当下即成的,并不意味对古法、他法的排斥。法自画生,从自我的心灵中流出,自天地赋予我的创造枢机中转来。“障自画退”,在自我当下创造中,一切外在于我的法度都会隐去,不是排斥,而是融会于我法中,我的创造中。在自由的创造中,无我无他的区别,也没有我法他法的选择。

石涛说:“是法非法,以成我法。”一如《金刚经》所说,我说法,即非法,是为法。“是法”,这就是我的法,法自画生,在我当下此在的创造中生出,我作一画,即立一法。非古人之法,非他人之法,非外在丘壑之法。此法,我法也。“非法”,意思是:若坚持此法为法,将我法与古法对立,将我法从他法中区别开来,斤斤于别故而致新,念念在成我之

法门,终究是一种拘束,便会落于下尘。所以,“是法”意为出我创造之法,“非石涛说,那么,

法”意为不执于我法之妄见。若能做到这两点,“以成我法”—— 我的创造精神真正在画中安家了。

这就是石涛的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是为我法的“一画”创造原则。

卖贝商城 推荐:法自画生——石涛的艺术哲学 朱良志艺术哲学文存 中国美学入门 人物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