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层累说"与20世纪中国古史学-图书推荐

目录

序一
序二清代与民国学术
前言
第一章顾颉刚“层累说”的学术思想渊源
第一节近代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
一、历史进化论的影响
二、胡适与顾颉刚
第二节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批判继承
一、宋儒与清儒的辨伪学说
二、崔述的疑古学说
三、清末今古文经学
四、融合崔述与康有为的集大成之作
第三节研究戏曲、歌谣和民俗的启发
第四节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刺激与支持
第二章顾颉刚“层累说”概述
第一节“层累说”形成的学术背景与主客观因素
一、民国初年“经史易位”背景下顾颉刚的学术转型
二、顾颉刚自身所具备的主观因素
三、顾颉刚的地缘优势
第二节“层累说”的酝酿、形成和发展
一、酝酿阶段
二、形成过程
三、发展和完善
第三节“层累说”的意义及影响
一、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破除与改造
二、史学革命及其影响
第三章关于“层累说”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层累说”中的“默证法”
一、历史认识的表现形式
二、古史“剥蚀”与“默证法”
三、古史“剥蚀”的影响
四、历史认识的“剥蚀”与再现
第二节“层累说”中的“社会背景法”
一、“社会背景法”的来源、应用及特点
二、“社会背景法”的无运用
第三节“层累说”的指导原则
一、“不立一真,惟穷流变”
二、“求真乏术”
第四节“层累说”的适用范围及理论前提
第四章关于“层累说”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上博简《容成氏》的学派归属问题
一、上博简《鬼神之明》的学派归属与楚地墨家
二、上博简《容成氏》近墨说
第二节从上博简《容成氏》等出土文献材料看“层累说”
一、“禹”的问题
二、“文王非纣臣论”
三、《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
四、《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
第五章20世纪前半期中国古史学研究取向及其相互关系
第一节古史学研究取向之间的紧张与竞争
一、王国维与顾颉刚等人的学术分歧
二、考古学派与顾颉刚的治学取向之争
第二节古史学研究取向之间“异中有同”的面相
一、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与顾颉刚
二、傅斯年、考古学与顾颉刚
三、疑信之间
第三节“层累说”对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影响
第六章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重建
第一节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初兴
一、西方田野工作者在中国的考古活动
二、现代考古学对“罗、王之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中国学者早期的考古学实践
一、北京大学国学门考古学机构的建立及考古实践
二、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田野发掘实践
第三节殷墟发掘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
一、田野考古发掘面临的困境
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建立
三、殷墟发掘及其意义
第四节中国上古史的重建
一、上古史重建的初步主张
二、新中国考古学成就与上古史重建
余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黄海烈,1979年生,黑龙江明水人,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历史与文献、中国近现代学术史。200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在《江苏社会科学》《历史教学》《古代文明》等学术期刊上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有数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观点摘编和全文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多项。

内容简介

顾颉刚是20世纪中国拥有影响力的史学家之一,他提出“层累说”,创建“古史辨派”,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本书概述了顾颉刚“层累说”的学术思想来源,揭示其“远绍东壁,近承长素”的史料辨伪疑古传统;以“层累说”产生的学术背景为切入点,系统论述该学说的酝酿、形成和发展,以及学术意义和影响;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加以综合考察,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出“层累说”的学说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20世纪中国古史学发展的大背景中,考察该学说与其他学术流派理论和观点之间的异同,凸显出20世纪中国古史学研究范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对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发展和壮大的历史过程加以详细梳理和重点分析,全面揭示考古学在中国上古史重建中的学术功绩与重要作用,以此来展现20世纪中国古史学先破后立的演进过程。

价格说明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

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关于新广告法声明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涉及“教育部声明”中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商品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收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

卖贝商城 推荐:顾颉刚"层累说"与20世纪中国古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