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书]高效学习(10册)-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
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
迄今发现的最强大学习法,
成为任何领域杰出人物的黄金法则!
---------------------------5006650 - 学习之道---------------------------
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长达一年
作者在MOOC、Coursera上开创最受欢迎的学习课 "learning how to learn",数十万人报名参加
MOOC课程翻译字幕组原班人马强力打造中文版本
MIT、普渡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数百所名校教授亲证有效!
---------------------------5008000 -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走路、说话、系鞋带、骑自行车??
从小到大,我们在不断试错、学习新事物、练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练习。事实上,人生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一种永无止境的优化各种行为的努力。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美国最权威、流传最广的记忆教程,畅销40年,博客来百大学习新知类年度畅销书。
世界记忆大师,《最强大脑》选手余彬晶耗时一年的专家译本,更深刻,更专业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短短6周,阅读速度提高8倍,畅销20年经久不衰;
世界速读大师、美国白宫御用读书教练的智慧结晶;
知乎53万大V陈章鱼力荐。
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高效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它带领我们进入阅读这一美好的生活方式;以广阔的视野和明晰的路径进入阅读的世界.
成千上万人通过自学本书中的方法成功将阅读速度提高了3倍、5倍甚至8倍。现在你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突破快速阅读的法门现在就在你的股掌之中。你即将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改变你的生活。
---------------------------5261823 -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成长是门技术活儿,人和人的差距往往发生在我们注意不到的时间里。
数十种学习软件、网站和技巧,让工具提升我们的效率。
数字时代,谁拥有第二大脑,谁就能节省更多时间。
学习忍者的行为特点
完整的行动体系
建造第二大脑
带着问题听讲座
习惯使用学习App
写计划表时用"动词"
利用Scrivener、Lumosity 等软件
用TWERP的方式尝试写作
高手记忆7步法
20个抗拖延技巧
---------------------------8054667 -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你与获得成功之间还差一本《坚毅》;
《刻意练习》的最佳伴侣,的实操手册;
坚毅让你拒绝平庸,勇敢地跨出舒适区,不再犹豫和恐惧。
---------------------------8062656 - 如何高效学语言---------------------------
如何高效
学语言
[ 英 ] 亚历克斯·罗林斯 著
(Alex Rawlings)
高思畅 译
* * *
How to Speak
Any Language Fluently
内容简介
书籍
经济管理学书籍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
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
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 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
"天才"却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克森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5006650 - 学习之道---------------------------
. 读完一本书,却不记得讲什么?
美剧看了一箩筐,英语还是没长进?
公众号、指导书、牛人帖,一个都没落,却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本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跨学科解读学习的原理,提供最全面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大脑如何处理图形、文字、数字等信息,不同类型的学习匹配哪种信息通路
学艺术、学语言、学音乐、学数理??各种事物的学习原理有何差异
对于你而言,为什么A方法比B方法效果更好
如果你翻开这本书,我相信你对学习是认真的。
专注思维VS发散思维
记忆组块
提取练习
穿插学习法
机遇的法则
数学浸泡法
记忆宫殿法
间隔重复法
知识迁移
解释性提问法
学习类APP
数十项科学研究,绘制学习原理全景地图;
最全面的学习法则,通往精进之路。
---------------------------5008000 -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走路、说话、系鞋带、骑自行车??
从小到大,我们在不断试错、学习新事物、练习新技能的过程中成长起来。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练习。事实上,人生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一种永无止境的优化各种行为的努力。
虽然练习对我们如此重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失去了"练习的心态",练习过程变成一种痛苦和煎熬:我们只盯着目标和成绩,内心充满压力和焦虑,因此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经常刚开始就放弃,或者面对生活或工作的挑战,无法耐心又专心地应对。
适当的练习不是苦差事,而是一个有意义的过程,可以帮助你发展出耐心、专注与自律这样看似难以获得的优秀品质。
在这本迷人的小书中,作者提供了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建立一种"以过程为导向"的新视角,说明如何学习生活中任何方面的技能,从打高尔夫球,到从事商业活动,再到教育孩子。
如何培养耐心,专注于当下一刻,减少目标带来的压力和焦虑?简单而实用的4"S"方法能帮助你。
如何保持平静和客观,减少主观判断和内心纠结,对外在刺激超然度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冥想和辅助方法"DOC"。
人生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
有了刻意、反复的努力,进步便水到渠成。
放弃对目标的执着,将练习的过程变成一种幸福体验。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你,也可以拥有一台摄像机一般的记忆!有了这个新的奇迹般的记忆系统,你将永远不再忘记任何事情。它不需要任何工作或意志力,任何人都可以立即使用它。一旦你掌握了这个超级记忆力的秘密,你将能够完美地、轻松地学习一切!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毫无疑问,生活当中,你几乎每天都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轰炸。 本书首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学模式,让你在简单易学的练习与训练中获得革命性阅读技巧。有了这些新方法,你将成为世界上阅读速度zui快的人之一。
这本书能为你带来什么? ·以你不敢想象的速度阅读,并以更清晰的方式思考。 ·快速吸收微信朋友圈、微博、订阅号中的信息。 ·在别人费劲读完一则新闻报道的时间里轻松浏览整份报纸。 ·用闲暇时间速读更多zui喜爱的书籍,得到更多愉悦。 ·商务信件、专业资料、技术性与通信类图书不再堆积如山。 ·几个月后还能轻松回忆起阅读内容的大部分细节。 ·快速阅读几个小时后眼睛不疲劳、精神不疲倦。 ·节省参加正式速读课程所需的上千元费用。
---------------------------5261823 -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工作拿得出手,生活多姿多彩。
他们行色匆匆,聚会、学外语、听沙龙、做志愿活动一个不落。
你总是觉得他们在做各种各样的事,但其实他们在你看不到的时间里奠定了高效的基础。
他们一定在无数个矛盾中做了取舍,对无数种学习方法进行了优化,严格执行了无数个行动计划。
你只看到他们表面的光鲜,却没看到他们内心的运筹帷幄。
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人生赢家,就是我们身边的"学习忍者"。
他们精神专注,善用各类学习App和平台,深谙社交与独处的平衡之道,而且一定有一套与自我高度匹配的行动体系。
本书会告诉你,在我们看不见的时间里,这些学习忍者究竟做了什么,他们常用的学习工具和平台是什么,怎么打造一套高效的行动体系。本书会帮助你形成新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你效率更高,视野更广。
成长是门技术活儿,人和人的差距往往发生在我们注意不到的时间里。
数十种学习软件、网站和技巧,让工具提升我们的效率。
数字时代,谁拥有第二大脑,谁就能节省更多时间。
---------------------------8054667 -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同学拿到了顶尖学校的奖学金或者很好的工作机会;
同事绩效优异,完成了高额的公司目标;
朋友成功地戒烟、减肥、跑完全马;
这些都需要坚毅品质的参与,而且坚毅可以帮你完成的远不止这些。
坚毅是指充满热情地追求艰难目标,那些目标使人受到鼓舞,激励他们变得更优秀、勇于承担风险,过上想要的生活。
坚毅并不是简单的坚持,抛弃"虚假的坚毅"倔强的坚毅"和"自恋的坚毅",你才能离目标更近。
坚毅让你拒绝平庸,勇敢地跨出舒适区,而不再感到犹豫和恐惧。
坚毅的品质还能帮助你
●扭转毫无热情的生活状态 ●提升幸福感
●学会如何设立目标 ●培养耐心
……
让我们一起开启坚毅之旅吧。
---------------------------8060187 - 如何达成目标---------------------------
你苦于老大不小还一事无成?你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认为拖延症无药可救?你常常事倍功半?你觉得自制力天生,无法培养?戒烟、减肥周而复始,难如登天?
我们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又在哪里?一般人未必说得准。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霍尔沃森对传统成功学观点提出质疑,你会发现平时听到的太多建议都是显而易见且无用的――保持积极心态,制定计划,行动起来,做到最好……作者以严谨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大量极具启发性的实验,为读者揭示了人类动机的基本理论,阐明了树立正确动机与成功实现目标之间的关系,并郑重指出:所有人都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8062656 - 如何高效学语言---------------------------
这是一本短小精悍的实用指南,将帮助你学习一门语言,并自信地使用这一语言进行沟通。它使用的技巧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利用你现有的任何资源。
无论你是从第一门外语开始,还是希望学会第二第三外语,都会在书中发现大量易于遵循的建议和可实现的目标,了解如何:
?-以更大的信心和准确性说话
?-有效学习词汇和语法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时间学习语言
?-用外语阅读真正的书籍、网站和文章
?-通过考试来证明你的语言能力
---------------------------8056282 -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本书以个人与Kindle的故事为主线,中文互联网上大家对Kindle的主要疑问为参考进行的系统性的Kindle使用综合方法论说明。包括了Kindle的选择、Kindle阅读环境的打造、Kindle读物的获取、Kindle自带功能的深度解读、Kindle进阶功能的深度探索、Kindle的读书方法论的详细解读、Kindle的知识管理、Kindle如何学习英语以及其它的Kindle结合工具的使用方法。
作译者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
(Anders Ericsson, Phd)
"刻意练习"法则研创者,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他是该领域世界顶级研究者之一。
艾利克森博士曾出版过这一主题的几部学术专著:《从平凡到卓越:前景与局限》《通向卓越之路》《剑桥专业特长与杰出表现指南》等。《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是他于2016年出版的畅销书,首次向大众读者普及"刻意练习"法则,这也是他首次出版的中文书。
---------------------------5006650 - 学习之道---------------------------
{译者序}
关于这本书,恐怕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相见恨晚。本书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是美国奥克兰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她所开设的“Learning How to Learn”课程是在线网络教育平台Coursera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市面上各种考试辅导、成功者谈经验之类的书数不胜数,却鲜有纯粹探究与教授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本书的几位译者来自各个专业,但都从翻译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例如书中提到的“组块记忆”“提取训练”,还有针对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就可以应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本书更是一扇全新的门,可以为你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爱上学习本身。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曾经提到过“connect the dots”,大意就是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知识会被运用到现在或是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作者本人经历相当丰富,语言学专业,后参军入伍,退役后从零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活泼朴实的故事和例证来精心铺垫,让每一个对知识充满兴趣却手足无措的人,敢于放手行动,得以追随前人经验去尝试一些反直觉的方法,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将是极其珍贵的体验。
对于作为译者的我们来说,这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挑战。比如,许多英语的词语或典故在汉语中不适用,这时候就需要转化成熟悉而且认可的本土例子。比如第10章,为了记忆一组专有名词,书中介绍了“首字母记忆法”,可是汉语并不是字母文字,这种记忆法在我们这儿难道就行不通吗·幸运的是,我们有类似的“取字记忆法”,“二十四节气歌”就是一个例子。用这个例子,读者就能更形象地理解这种方法了。回头再看,这两种方法其实是相通的,都是把概念连成串来记忆,难处在于需要串成的口诀得好记,这就需要个人自己的创造力了。当然,创造力也是本书谈的重点之一,这就要留给读者去钻研了。
.在此之前,字幕组的主要工作都集中于在线课程的翻译,能够有幸承担一本书籍的翻译,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书面文字与课程中的口语大不相同,对于字斟句酌和流畅度的要求也更高。我们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体现作者的原意,又不影响中文的理解和表达。作为翻译这一领域的入门者,难免会有疏漏和力不从心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指出。
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参与工作的每一位译者都结下了更深的友谊,在环环相扣的翻译校对审核的接力中,我们都在克服自己的局限,在沟通和讨论下不断推进进程。译者中的一位已经和数学作伴了几十年,因此主要负责相关专业术语的把握,而他的爱人也担负起了文字的润色工作,想必这段经历会成为他们日后甜蜜的回忆。
最后,感谢为翻译提供了帮助的所有人,感谢字幕组中每一位为这本书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译者:李天诚、谭诗琪、杨静雯、左立华、任轶、伦子、远千山,也感谢编辑为这本书做出的努力。
这是一本方法书,也是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希望各位读者旅途愉快。
――教育无边界字幕组
---------------------------5008000 -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托马斯 M. 斯特纳
(Thomas M. Sterner)
斯特纳研究过东西方哲学和现代体育心理学,也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技师和爵士乐钢琴家。
在超过25年的时间里,他在一家大型演出艺术中心担任首席音乐会钢琴技师,为数百位世界知名且要求苛刻的音乐家和交响乐指挥家准备和维护过音乐会大钢琴。与此同时,他还经营着一个钢琴再造工厂,将那些老式钢琴修复至新出厂的水平。
他还是卓有成就的音乐家、私人飞行员、射箭练习者、高尔夫球员,并且将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投入到练习之中。
他制作了关于《练习的心态》这本书的广播节目,并且一直为商界和体育界人士做培训。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肯尼思·希格比教授
(Kenneth L. Higbee)
美国杨百翰大学心理学教授,专门教授有关记忆的各种课程。专业期刊常刊登他的文章,他也帮不同对象举办各种工作坊,包括商业和专业人士、记忆研究人员、儿童、学生和老年人。
余彬晶(网名 钛牛)
世界记忆大师,《最强大脑》第四季名人堂选手
创蓝·CEO,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师
2009年开始接触全脑记忆,2011年在世界脑力锦标赛中为中国队拿下马拉松扑克和二进制数字记忆两项季军,十项全能综合排名全球第十,高手大师标准平均两倍以上成绩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
凭借对于全脑学习与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历时400天,完成了《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中文版的翻译工作。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彼得·孔普(Peter Kump)
职业生涯始于担任宾夕法尼亚州视力研究院阅读工作室总监一职,后来担任彼得·孔普阅读顾问公司总监,之后成为快速阅读领域的专家,一时声名鹊起。彼得·孔普担任伊芙琳·伍德动态阅读教育机构的总裁。在该机构工作时,他曾为尼克松总统时期的白宫官员讲授快速阅读课程。
---------------------------5261823 -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格雷厄姆·奥尔科特
(Graham Allcott)
毕业于英国名校伯明翰大学,在校期间做了三个人才能做到的事:创建了一本知名音乐杂志,组建了一支乐队并担任主唱,成为学生会领导,每周兼职送六天报纸,每周有三天晚上在银行实习。他绝对是自我管理和能力提升的行家里手。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学习忍者精神--专注,善用各类学习软件和平台,懂得在社交和独处之间有所取舍,有一套与自我高度匹配的行动体系。
---------------------------8054667 -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卡洛琳·亚当斯·米勒(Caroline Adams Miller)
首批积极心理学硕士之一,一直在成瘾性、幸福与成功等研究领域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她出版过5本书,包括《创造你的最好生活》(Creating Your Best Life)、《我是卡洛琳》(My Name is Caroline)和《卡洛琳的积极生活》(Positively Caroline)等。她还经常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媒体上发表文章。
---------------------------8060187 - 如何达成目标---------------------------
[美]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 著:暂无简介
---------------------------8062656 - 如何高效学语言---------------------------
[英]亚历克斯·罗林斯(Alex Rawlings)著:
---------------------------8056282 -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关于我们
客户服务
友情链接
目录
[套装书具体书目]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 9787111551287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39
5006650 - 学习之道 - 978711155206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39
5008000 -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 978711155310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35
5261823 -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 978711155698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39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 978711156159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39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 9787111572862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45
8054667 -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 9787111614036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49
8056282 -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 9787111618430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9
8060187 - 如何达成目标 - 9787111622505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55
8062656 - 如何高效学语言 - 9787111634324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定价 49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推荐序
作者声明
引言天才存在吗 001
我们的大脑拥有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002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007
本书将告诉我们什么 010
第1章有目的的练习
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而且还会缓慢退化。有目的的练习则更加有效。
史蒂夫的超强记忆力 018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 022
从有目的的练习讲起 028
有目的的练习的四个特点 033
遇到瓶颈怎么办 038
有目的的练习还不够 043
第2章大脑的适应能力
一个人遇到的挑战越大,大脑的变化就越大,学习也越高效,但是过分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因此,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能使大脑的改变最为迅速。
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 049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 055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060
练习改变大脑结构 065
潜能可以被构筑 071
第3章心理表征
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技能与心理表征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良性循环:你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
偶然的盲棋大师 076
大师比新手强在哪里 080
心理表征是什么 085
心理表征有助于找出规律 090
心理表征有助于解释信息 093
心理表征有助于组织信息 095
心理表征有助于制订计划 100
心理表征有助于高效学习 105
第4章黄金标准
刻意练习与一般练习的区别十分关键:首先,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其次,需要一位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
从音乐领域开始 114
最杰出的人,练习时间最长 121
刻意练习是什么 127
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131
1万小时法则的错与对 141
第5章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即不再认为工作日只能用来工作,练习只能在特殊时刻、特定场合才能进行,而是将日常商业活动转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王牌训练计划 150
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154
用王牌训练方法训练医生 159
致力于传授知识的传统方法 167
致力于改进技能的新方法 175
第6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训练针对的是每个有梦想的人,可以帮助每个想学习怎样画画、编程、变魔术、吹萨克斯管、写小说的人。它针对的是所有那些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心于现状的人们。
首先,找位好导师 185
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189
没有导师,怎么办 194
跨越停滞阶段 201
保持动机 206
第7章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杰出人物拥有相同的成长路线:一,产生兴趣;二,变得认真;三,全力投入;四,开拓创新。
三位女性象棋大师 225
第一阶段:产生兴趣 228
第二阶段:变得认真 234
第三阶段:全力投入 238
年龄与适应能力的关系 240
成年人也可培养出完美音高 246
第四阶段:开拓创新 250
第8章怎样解释天生才华
自闭症奇才并不是天生拥有某种神奇的才能。相反,他们和其他任何人一样,是通过练习来练就那些本领的。
破解“帕格尼尼奇迹” 256
破解“莫扎特传奇” 260
破解“天才跳高运动员的神迹” 265
破解“自闭症奇才” 270
“缺乏”天生才华的人 273
训练VS“天才” 277
换个角度看基因差异 286
相信天生才华的危险性 292
第9章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用刻意练习原则教物理 300
刻意练习的前景 304
创造全新的世界 313
参考文献和注释
---------------------------5006650 - 学习之道---------------------------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译者序
前言
作者声明
001第1章开启大门
每个人都能提升学习能力
008第2章放松点
有时候太勤奋也是一种病
025第3章学习即创造
来自托马斯·爱迪生不粘锅的启示
044第4章组块构建与避免能力错觉
“口默念而心得解”的秘诀
073第5章预防拖延
化“坏”习惯为好帮手
082第6章小恶魔无处不在
深入理解拖延的习惯
098第7章搭建组块对抗发懵
如何增进专业知识并减轻焦虑
110第8章工具、建议和小技巧
最好用的学习应用和方法
127第9章拖延的小恶魔总结篇
你得和拖延症较较劲
137第10章增强你的记忆力
大脑虽小,空间无限
148第11章记忆技巧多多益善
打造生动形象的比喻或类比
161第12章学会自我欣赏
形成直观认识
171第13章塑造你的大脑
改变思维,改变人生
179第14章借方程的诗歌打开心灵之眼
解开标准方程下每一句话的含义
190第15章学习的复兴
自学的价值
201第16章避免自负
团队合作的力量
211第17章参加考试
考试本身就是效果非凡的学习经历
224第18章释放无限潜力
学习的10个好方法和10个误区
233后记
235致谢
239注释
265参考文献
277图片来源
---------------------------5008000 -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致谢
001引言人生就是漫长的练习
005第1章学习开始
人生中值得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练习。事实上,人生本身只不过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是一种永无止境地优化各种行为的努力。当你弄懂了练习的正确原理,学习某些新事物的任务将变成一种没有压力的愉快与平和的体验,变成一个适合你生活中各种领域的过程,并且促成你对生活中所有的艰辛与痛苦采用合适的视角来观察。
025第2章以过程为导向,不以结果为导向
人生的悖论:
耐心与自律的问题是,要培养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需要同时具备它们两个。
057第3章关键是视角
当我们试图理解自己以及我们对人生中各种努力的痛苦挣扎时,可以通过观察一朵鲜花来找到平和。问你自己:一朵鲜花的生命,从撒下种子到完全盛开,在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完美?
081第4章培养期望的习惯
习惯是学来的。
明智地选择它们。
095第5章感知变化,创造耐心!
你需要的所有耐心,都已经处在你的内心了。
119第6章4“S”方法
力求简化,将征服大多数复杂的任务。
133第7章平静与DOC方法
客观是通往宁静心灵之路!
155第8章教孩子,也从孩子身上学习
智慧并不是年龄的副产物。从你身边所有的人身上学习,同时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身边的人。
167第9章你的技能在成长
有了刻意的和反复的努力,进步便水到渠成。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赞誉
译者序
序言
引言
001第1章你应该对记忆有什么样的期待?10大传说
传说1:记忆是真实存在的事物 002
传说2:好的记忆有秘诀 004
传说3: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006
传说4:有些人只能拥有不好的记性 007
传说5:有些人拥有上天赋予的照相式记忆 009
传说6:有些人因为太老或太年轻无法提高记忆力 011
传说7:记忆,如同肌肉,多用便会更强 013
传说8:一个记忆训练有素的人永远不会忘记 015
传说9:记得太多可能会使大脑一团糟 016
传说10:人们只使用了大脑潜能的10% 017
020第2章认识你的记忆:什么是记忆
记忆的阶段和过程是什么 021
什么是短期记忆 023
什么是长期记忆 028
记忆是如何被测量的 032
什么是“知而不能言”现象 036
040第3章认识你的记忆:记忆是如何运行的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041
遗忘的速度有多快 044
我们如何记住图片和文字 046
超常的记忆如何运行 049
睡眠学习的效果真的很好吗 053
056第4章如何记住几乎所有的东西:基本原则
意义:“毫无意义” 056
组织:“把这一切联系在一起” 061
联想:“这提醒了我” 065
意象:“所有东西历历在目” 070
专注:“我没有注意到它” 072
076第5章如何记住几乎所有的东西:更多基本原则
重复:“那又是什么?” 076
放松:“慢慢来” 079
环境:“我在哪里?” 082
兴趣:“你是什么?” 085
反馈:“你怎么做?” 088
090第6章有效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减少干扰 091
留出空间 095
分散? 098
背诵 101
建立学习系统 103
这些方法和策略运用得怎样 111
114第7章用记忆创造奇迹:记忆术引言
什么是记忆术 115
首字母和关键词 122
记忆术的基本原理 127
如何创造有效的视觉联想 130
更多关于高效记忆术的内容 135
141第8章记忆术是真的吗:局限性和伪局限性
记忆术的一些局限性 143
记忆术的一些伪局限性 151
163第9章大脑档案系统:关联和故事记忆法
你的大脑档案系统 164
什么是关联系统 166
什么是故事系统 168
关联系统和故事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170
你如何运用关联和故事系统 173
181第10章大脑档案系统:定位记忆法
什么是定位系统 181
定位系统的记忆效果有多好 187
如何使用定位系统记忆 192
197第11章大脑档案系统:限定记忆系统
什么是限定记忆系统 198
限定记忆系统的效果有多好 205
如何使用限定记忆系统 209
216第12章大脑档案系统:语音记忆系统
什么是语音记忆系统 216
语音记忆系统的效果有多好 225
如何使用语音记忆系统 228
237第13章记忆术实用:人名头像记忆
我们如何记住人名和头像 239
人名头像的记忆系统 244
人名头像的记忆效果如何 252
256第14章记忆术实用:精神不集中和教育
精神不集中 257
前瞻性记忆 258
回顾性记忆 263
教育中的记忆术 266
教育中的记忆 270
274附录:语音记忆系统关键词
279章节注释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推荐序
前言高效阅读意味着什么
第1章节省时间从今天开始
高效阅读是一项技能 002
成功的技能学习 002
大龄学员都做到了 003
好的读者是灵活的读者 003
你将学到什么 004
如何开始高效阅读 005
第2章测试阅读速度,找到自己的位置
计时阅读 008
自测 008
计算你的阅读速度 009
评估你的记忆力 010
不断更新你的进步文件 011
评估你目前的阅读技能 011
确保你做好开始的准备 012
如何控制眼睛运动 013
第3章开始使用你的内在阅读加速器
阅读时眼睛在干什么 015
回读会显著减缓阅读速度 016
你应该知道的阅读条件 016
阅读姿势 017
阅读时如何用手 018
第4章消除回读,加速前进
怎样读书才快 023
下一个关键的步骤 023
消除回读 024
一直用你的手指 025
更进一步 026
第5章通过实践训练了解你的阅读速度
默读的三个阶段 028
适当的练习是关键 028
如何学习快速识别信息 028
更进一步 031
第6章弄懂一个简单问题,开始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当你不能理解时 033
段落是理解的首要关键 033
理解能力与速度 036
更进一步 036
第二周实践训练 037
第7章不要为了阅读而阅读
第一个错误认识 043
第二个错误认识 044
第三个错误认识 044
读完一遍还不够 044
设定具体阅读目的 046
有了阅读目的,阅读就轻松了 046
利用这些问题来设定你的阅读目的 047
确定你的阅读目的 048
第8章成为世界上阅读速度最快的人
快速阅读的秘诀 051
新练习能进一步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051
阅读过程中也要提高速度 053
达到目标很容易 054
第9章使用神奇之线培养更好的回忆能力
严格的理解能力测试 057
神奇之线 058
理解能力与速度 060
更进一步 062
第10章通过不同的训练拓展阅读速度
高效线性阅读范围 063
你的阅读速度有所变化 064
双倍/三倍练习 064
阅读与练习阅读 066
你在做标记吗 067
如何更快地移动手指 067
第11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有助于阅读
非小说文学的基本形式 069
小说的形式 071
第12章别让翻页减慢你的速度
“刷页” 073
雨刷的神奇妙用 076
解决非阅读问题 076
快速翻页 077
更进一步 079
第三周实践训练 079
第13章让有难度的阅读变得简单
抽象的文章如何影响你的理解 085
写作与说话方式 086
抽象程度 086
“测试”问题 088
第14章怎样才能快速阅读
伊芙林·伍德的惊人发现 094
慢速读者与快速读者的不同之处 095
如何看眼睛运动 097
眼睛能看多少内容 097
为何一次理解不了多个单词 098
开始第一步 098
第15章学会以你想象的速度阅读
速读给你不同的感受 101
快速阅读时如何理解 103
不是每个单词都有意义 103
不按顺序阅读 103
让手动适应你的阅读 106
第16章快速阅读时如何理解
限制阅读速度与理解的三条规则 108
回到1年级水平 109
尽可能多地练习 110
第17章阅读时不要默读每个词
确保做好了继续学习的准备 115
“分段法”:新的手动方法 116
戴上耳塞练习 117
成功练习的两个关键 118
你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118
第18章目前进展如何
再次进行自测 122
准备好下一步的学习了吗 124
必须自我测评 125
第四周实践训练 126
第19章信号词助你提高阅读速度
信号词如何助你阅读 133
不同种类的过渡词 133
较难材料的快速阅读 137
掌握如何阅读信号词,提高阅读速度 137
快速练习有助于慢速阅读 138
第20章阅读方法不止一种
过时的快速阅读法 139
扫读,另一种阅读方法 142
四种阅读方法 143
把内疚感抛诸脑后 144
第21章提前组织有助于理解
从整体到部分 146
找出作者写作的“地图” 146
难读的书通常最简单 147
非小说预习 148
没有明显的“地图”时 148
第22章改变态度,提高速度
篮球实验教会我什么 156
阅读速度停滞不前或者下降时如何进步 157
记住练习阅读的价值 157
我“最好”的学生 158
单独完成每天的练习 159
第23章小说通常预习得很快
利用扫读预习小说 162
为消遣而读 162
了解阅读问题 163
回顾:第三步 163
第24章不同手动法有助你的理解
学习新的手动方法的充分理由 172
两种手动方法 172
用两根手指画线 173
“Z”形手动法 173
交叉回交法 174
交叉回交法的练习 175
为什么不直接垂直向下移动 176
第五周实践训练 177
第25章像游戏一样学习阅读
学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186
大脑不能同时处理接收到的全部信息 186
集中注意力是诀窍 187
学习的两大法则 187
提高注意力的方式 188
测验你的学习方式 188
积极地阅读 188
“好好利用”学到的信息 189
第26章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
阅读目的差异甚大 192
读书的目的是消遣 193
证券经纪人发现除了速读外还有方法 193
以聪明的方式快速阅读 194
不能凭运气决定你的阅读目的 194
阅读与学习的层次 194
学习时如何确定目的 195
不确定的时候 196
提前画出回忆模式图 197
如何获得正确信息 197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都是对的 197
第27章制订阅读计划,让你的学习更高效
花更少的时间学更多的东西 204
最高效的阅读 205
学习计划 206
阅读不是为了记住 207
第28章创造视觉图形助你记忆
回忆模式图与大纲的价值 212
第二步 212
回忆模式可以不同 212
第29章使用经过验证的技巧,记住更多阅读信息
改善记忆力的三个步骤 219
创造性地组织材料 219
大幅度关联信息 220
比较与对比 221
更多记录诀窍 221
应用这一技巧 227
总结 227
第30章以简单的方法阅读复杂的文章
阅读某一新领域的材料 229
阅读抽象的材料时 229
成功不总是意味着百分之百 230
你的阅读速度有多快 231
阅读测验材料 231
第六周实践训练 238
第31章通过特殊训练培养快速阅读
助你放松 245
老师不同,结果不同 246
杯子是半满还是半空 247
练习速度三倍于你的阅读速度 250
第32章即时阅读报纸
用简单的材料练习你的新技巧 251
熟悉度让阅读更快 252
新闻类文章的体裁最简单 252
报纸阅读的新方法 253
窄栏手动法 254
第33章不要浪费时间阅读信件
规则1:只阅读一次 258
立时评估信件的重要性 258
第34章养成每天读一本书的习惯
首先决定你想阅读什么 268
如何阅读更多的书 269
每天一本书的阅读方法 269
帕特里克·布坎南在往返的航班上读3本书 270
小说体裁 270
《警察与赞美诗》的结构回顾 271
名字是个问题 273
为什么阅读小说 273
第35章保持杂志与资讯性阅读
科学地利用闲暇时间 275
不要再强迫自己 276
发现阅读速度放慢时 276
以相同的方式处理非小说书籍 278
尝试去杂货店练习 278
第36章确认你现在达到的阅读速度
设置为期6个月的计划 282
托马斯·沃尔夫如何成为速读者 282
一些建议 283
实践训练续 284
附录A如何保持一定的阅读练习速度
附录B进步文件
---------------------------5261823 -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前言
{第一部分学习忍者的独门武器}
003第1章学习忍者的九大特征
平衡 003
禅宗式的平静 010
冷酷 014
擅长利用工具和资源 019
遁行和伪装的艺术 022
正念 026
时刻保持良好状态 029
专注 032
超人只是达到自己最好状态的普通人 036
039第2章学习忍者的行为习惯
行动体系、第二大脑和高效可行的日常惯例
为什么要变得有组织性 039
集中注意力 040
学习忍者的第二大脑 046
日常惯例 061
每周惯例 065
学期惯例 078
081第3章学习忍者的精力管理
如何管理自我,做出更好的决定,充满活力,脑力全开
为什么你肯定是错的 082
为什么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是错的 082
懒散、无精打采的你VS.聪明、充满动力的你 084
认知偏差 094
十个提高学习和平衡的智囊秘诀 097
{第二部分学习忍者的方法论}
110第4章你是哪种学习者
根据学习目的,切换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想做就做 111
听觉、视觉,还是动觉? 115
119第5章常规性学习
日积月累的魔法
从床上爬起来 120
强迫自己起床 122
沉浸在愧疚中 124
集中注意力 126
讲座与课堂 132
阅读 135
将阅读当成一项技能 142
恰到好处 154
做笔记 155
噢,不!现在是团队学习时间! 162
陈述 166
170第6章写作
写作的五个阶段和四个关键
“转卖:新婴儿鞋” 170
以TWERP方式部署文章 171
写作的四个关键 177
让自己的评价凌驾于评论者之上 179
写作效率 183
写作大纲 190
192第7章记忆技巧
如何像世界记忆冠军一样进行记忆
学习忍者式的记忆方式 194
视觉记忆法 201
听觉记忆法 209
动觉记忆法 213
使之更加容易 217
学习忍者式的准备:三原则 220
224第8章关于考试
如何通过考试,为什么应该忽略蜥蜴脑
蜥蜴脑 225
考试前:学习忍者式的准备 231
实际材料:考试中 234
考后 238
{第三部分学习忍者的行动力和好奇心}
242第9章拖延症
正确认识自己的拖延症,一如既往地保持前进的动力
拖延症的科学 242
20种反拖延技巧 245
五个保持动力和学习忍者式专注力的策略 262
269第10章好奇心与童心
绝不要害怕回答问题,同时试着问一些优质的问题
致谢 273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275
---------------------------8054667 -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引言
第一部分
第1章你能拼出坚毅(G-R-I-T)这个词吗
当今流行的品质 011
这是新瓶装旧酒吗 013
研究对你我有何帮助 015
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坚毅如此重要 016
创造最美好的生活,需要坚毅 018
你会为什么而后悔 020
如果不具备坚毅品质,怎么办?能培育它吗 021
镜像神经元与虚拟现实 022
还有些什么因素有助于培育坚毅 023
我为何如此关心?我自己变得坚毅的故事 024
艾琳的坚毅故事 027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坚毅都是必需的 029
"如果你想改变世界,永远不要敲响铜铃" 030
第2章坚毅已然不再
"我们把纪录榜藏起来了" 034
赢得比赛!复活节彩蛋、胖老鼠和彩色跑 038
"都是父母的原因!" 041
反感真正的赢家 043
到底谁需要分数 044
茶杯、雪花以及安全空间 047
安慰动物现象 052
世界现在需要什么 056
第3章怎样着手培育更强的坚毅品质
你的梦想是什么 058
你每天醒来后想着的是什么 060
为什么这是正确的时机 061
你曾做过的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 062
谁希望你成功 064
你最重要的优势是什么 065
你什么时候是"最好的自己" 066
你将来可能的最好的自己是怎样的 069
你必须克服什么障碍 070
现在怎么办 071
第4章真正的坚毅
同一个人展示不同的坚毅 074
负面的与正面的坚毅:老虎伍兹和凯西·马丁 076
怎样踏上培育坚毅的正轨 078
真正的坚毅怎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坚毅 079
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080
心怀希望 081
谦卑 082
自信 082
给予而不是索取 083
适度的专注 083
顽强 084
从失败中学习 085
真诚 086
成长心态 086
人人都能培育真正的坚毅吗 087
第5章好的坚毅
总统山的坚毅 088
奥林匹斯山的坚毅 091
名人的坚毅 092
普通人的坚毅 094
越关注,越放大 096
划自己的船 097
第6章坏的坚毅
虚假的坚毅 100
倔强的坚毅 107
自恋的坚毅 112
谁是靠自己成功的 114
第二部分
第7章像烤蛋糕那样培育坚毅品质
靠真正的坚毅赢来的金牌 121
做好准备迎接人生重要时刻 123
第8章充满热情
燃烧的目标 125
强迫性的热情vs和谐性的热情 128
两种热情 130
从强迫性的热情转变为和谐性的热情 131
什么是无热情 132
驱动使命的热情 133
如果你感到毫无热情,怎么办 135
第9章追求幸福
PERMA五要素 141
积极情绪 142
投入 143
人际关系 144
意义 145
成就 145
幸福感点燃坚毅的其他方式 146
明智的干预 147
第10章目标设定
目标为什么如此重要 156
能够做到的"自我效能火车头" 158
内在的目标:炉火熊熊燃烧 161
目标设定理论:"学习型目标"和"绩效型目标" 163
责任心的重要性 168
把目标写下来可以强化实现目标的决心 170
第11章自我调节
拒绝错误的事情,意味着接受日后生活中正确的事情 175
到底什么是意志力 177
节制与坚毅 178
"无名的问题2.0版本" 179
为什么这么多经济拮据的人肥胖 181
Happify网站vs精灵宝可梦GO 183
ADT:注意力缺失特质 183
我们环境中的言语 185
第12章冒险
我们最美好的生活呼唤冒险 191
你今天失败了吗?击个掌吧 195
第13章谦卑
从优秀到卓越 201
人们怎么敢说他们是靠自己成功的 204
给予者怎样到达成功的终极阶梯 206
过度谦卑 208
真正的谦卑 211
第14章坚持
向着美好奋力前行 218
拖延以及解决问题的许多方式 220
所见所闻对我们的影响 223
装得"好像":角斗士、篮球吉祥物和战斗准备 226
人生失败后用《哈利·波特》助推前行 228
早起鸟和夜猫子 229
警惕酒精这个恶魔 231
蔡格尼克效应 232
第15章耐心
对爱因斯坦感到"极度兴奋" 238
现在就给我送个比萨来 239
还有人渴望并等待什么吗 242
法国家长眼中的美国顽童 243
日常生活中的缺乏耐心 245
体育领域也缺乏耐心 246
放下笔头和成为合伙人的轨迹 247
贝亚德的故事 249
尼克的故事 250
第16章关于未来的思考
我们想要坚毅 257
你为什么而站起身来 259
致谢
注释
---------------------------8060187 - 如何达成目标---------------------------
推荐序一升级你的行动工具箱
推荐序二人们可以改变
引言
成功者和自制力的悖论 004
自制力到底是怎样的 007
你能做什么 009
本书的主题 011
第一部分准备就绪
第1章你明白自己去往哪里吗
别说“做到最好” 017
大局与细节 020
现在与将来 027
积极思考的利与弊 033
第2章你知道目标来自哪里吗
信念如何塑造成功 044
确实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 050
我们如何摆脱困境 051
你,处在自动导航模式 054
触发因素的神奇之处 055
让潜意识思维为你所用 060
第二部分预备开始
第3章使人们不断前进的目标
当你以展示才华为目标时 068
当你以谋求进步为目标时 069
哪种目标对我最有益 071
解决困难 073
大学医学预科班学生与毅力 074
享受过程 077
寻求帮助 078
情绪低落也能催人奋起 079
第4章乐观者和悲观者的目标
被爱与保持安全 088
积极思考(或者,也许不必) 092
保持动力 093
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是如何形成的 096
进取、防御与优先性 099
你的焦点和你的感觉 100
适合你目标焦点的策略 101
运用合适的策略 104
一个目标的优势是另一个目标的劣势 106
第5章让你幸福的目标
我们真的需要什么 114
我们真的不需要的目标 116
这到底是谁的目标 118
如何营造自主选择的感觉 122
如何把别人规定的目标转化为自己的目标 125
第6章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当你觉得不费吹灰之力时 130
当你需要鞭策时 131
当前路十分坎坷时 132
当你无法抗拒诱惑时 135
当你本该昨天做完时 137
当你需要完美地完成任务时 137
当你需要创意像流水般动起来时 138
当你想欣赏沿路景色时 139
当你想要真正的快乐时 140
第7章帮助他人设立最佳目标
直接方法 145
运用提示信号 147
图画在这里,请选框架 150
目标感染 152
第三部分行动起来
第8章扫除障碍
把握当前时机 161
保护目标 163
我做得怎么样 166
你需要的太少了,不需要的太多了 168
第9章制订计划
圣诞节的文章 172
“如果……那就……”计划的力量 173
这还不是全部…… 174
为什么简单的计划却能奏效 176
第10章增强自制力
启动自制力 182
恢复自制力 184
面对消耗一空的自制力 187
最后的警告:别去挑战命运 189
第11章切合实际的乐观
总看到生活的光明一面 193
但要警惕黑暗的一面…… 194
增强乐观精神 199
第12章懂得坚持
怎样才能坚持不懈 203
亚洲人不同的地方 206
懂得何时放手 208
第13章给予反馈
当表现不尽如人意时 215
当表现令人满意时 218
结语
额外收获
成功人士与众不同的9种做法
目标故障诊断与解决
致谢
参考文献
---------------------------8062656 - 如何高效学语言---------------------------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1章开始学习一门语言
每个人都应该学习一门语言的10个理由 002
哪种语言更适合自己 005
行动项 008
找到资源 009
学习动机的变化 010
练习 011
示例答案:学生A 011
第2章有效利用时间
学好一门新语言需要多长时间 014
每天应该花多少时间学语言 015
15/30/15法则 016
“三天打鱼,四天晒网” 017
每周学习一到两次 017
形成良好的习惯 018
“少量多次”原则 021
“双通道学习系统” 022
利用“垃圾时间” 023
什么时候该休息 024
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024
练习 025
示例答案:学生B 026
第3章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
参加班课还是请私教 029
去哪里找语言课程 031
学会利用语言课 032
当你的水平超过班里大部分同学时 033
当你的水平在班里处于中下游时 034
去哪里找老师 035
与老师建立完美合作关系的5个步骤 036
为上课做好准备 040
完成作业 040
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 042
值得注意的迹象 043
练习 044
示例答案:学生C 045
第4章学习词汇
为什么要学习词汇 050
应该拿出多少“积极劲儿”学习词汇 051
了解自己属于哪种学习类型 053
根据个人风格进行学习的10个技巧 055
语境的力量 064
在使用中学习 065
选择词汇并确定优先级 066
练习 067
示例答案:学生D 067
第5章掌握语法
为什么“铲子”不能直接叫“铲子”:语法术语的抽象性 071
一些常用术语的介绍 071
三步法 084
第一阶段:理解概念 084
第二阶段:记忆 085
第三阶段:产出 086
学习语法中的不规则变化 087
使用语法书 088
练习 089
示例答案:学生E 089
第6章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的关键 092
犯错误 094
口音 096
发音 098
语调 100
肢体语言和非语言交流 101
学习时要以口语表达为目标 103
接受反馈和纠错 104
“我们直接用英语交流吧?” 105
语言礼仪 106
找个人聊天 107
弥补知识空白的策略 109
练习 110
示例答案:学生F 111
第7章听力理解
“磨耳朵” 114
练习听力时该听什么 115
听写 116
播客 118
广播 120
看电视或电影 121
字幕和配音 123
练习 125
示例答案:学生G 125
第8章阅读理解
为什么说开卷有益 128
读什么 130
共同的挑战 133
四种阅读技巧 133
设定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135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技巧 136
什么时候查单词 137
Kindle和电子书 139
“双语书的噱头” 140
关于翻译的说明 141
练习 142
示例答案:学生H 143
第9章利用技术学习语言
为什么使用技术 145
间隔重复软件 146
最受欢迎的语言学习软件 146
8个有助于语言学习的免费网站 150
社交网络 152
定制自己的信息流 153
主题标签学习法 153
语言学习小组 154
在线学习社区 154
高科技的“罪状” 155
虚拟沉浸 156
练习 157
示例答案:学生I 158
第10章实现地道的口语表达
为什么我们的语言听起来不地道 160
什么是习语 161
人们为什么使用习语 162
世界各国语言中的奇怪表达 163
学习习语 166
不同语言中的幽默 167
尊重不同文化的习俗 169
用外语思考 169
练习 171
示例答案:学生J 172
第11章考取语言证书
为什么要考试 174
了解自己的水平 175
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标准 175
根据自己的水平调整学习内容 177
多好才足够 178
提高考试技能 178
练习 180
示例答案:学生K 180
第12章坚持下去
“充值日” 182
你会忘记一种语言吗 183
如何知道你的语言能力正在“生锈” 184
复习与改善 185
语言学习是一项长跑 186
语言和社交 187
学习更多的语言 188
同时使用不同的语言 189
最后的话
---------------------------8056282 -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赞誉
前言
作者简介
第1章为什么选择Kindle
纸书的发源 002
Kindle诞生史 004
为什么要选择Kindle 006
Kindle vs纸质书 006
Kindle vs同类电子阅读器 008
Kindle vs其他电子设备 009
第2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Kindle
决策分析 012
设备分析 016
第3章如何打造理想的Kindle阅读环境
基础功能的开启 024
打造属于你的“机内环境” 026
关于外部环境的设计 039
第4章Kindle有什么好用的自带功能
功能一:快速翻页 042
功能二:触点页码 049
功能三:标注分享 051
功能四:截屏 056
功能五:笔记导出 058
功能六:磁盘传书 060
功能七:固件升级 060
功能八:字号拉伸 063
功能九:收藏夹 065
功能十:X-Ray 068
功能十一:多端同步 071
功能十二:飞行模式 078
功能十三:批量删除 079
第5章如何找到优质的Kindle内容
如何定义优质的Kindle阅读源 086
有哪些优质的Kindle阅读源 087
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读书 092
第6章如何利用Kindle学外语
为什么用Kindle学英语 122
用Kindle学英语前的准备 125
用Kindle学习英语的方法 129
记忆神器―暗记(Anki) 134
第7章这样用Kindle读书才有效
选书篇 165
输入篇 168
加工篇 171
输出篇 179
第8章答疑时刻
关于Kindle功能的答疑 222
关于Kindle读记流的答疑 237
提升Kindle使用率的小方法 239
后记
译者序
---------------------------5006650 - 学习之道---------------------------
关于这本书,恐怕每个人的感觉都是相见恨晚。本书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是美国奥克兰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她所开设的"Learning How to Learn"课程是在线网络教育平台Coursera上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市面上各种考试辅导、成功者谈经验之类的书数不胜数,却鲜有纯粹探究与教授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本书的几位译者来自各个专业,但都从翻译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例如书中提到的"组块记忆""提取训练",还有针对拖延症的解决方法,就可以应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本书更是一扇全新的门,可以为你培养起良好的思维习惯,并爱上学习本身。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中曾经提到过"connect the dots",大意就是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知识会被运用到现在或是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作者本人经历相当丰富,语言学专业,后参军入伍,退役后从零开始学习数学和物理。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活泼朴实的故事和例证来精心铺垫,让每一个对知识充满兴趣却手足无措的人,敢于放手行动,得以追随前人经验去尝试一些反直觉的方法,这对于学习者来说将是极其珍贵的体验。
对于作为译者的我们来说,这更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和挑战。比如,许多英语的词语或典故在汉语中不适用,这时候就需要转化成熟悉而且认可的本土例子。比如第10章,为了记忆一组专有名词,书中介绍了"首字母记忆法",可是汉语并不是字母文字,这种记忆法在我们这儿难道就行不通吗?幸运的是,我们有类似的"取字记忆法","二十四节气歌"就是一个例子。用这个例子,读者就能更形象地理解这种方法了。回头再看,这两种方法其实是相通的,都是把概念连成串来记忆,难处在于需要串成的口诀得好记,这就需要个人自己的创造力了。当然,创造力也是本书谈的重点之一,这就要留给读者去钻研了。
在此之前,字幕组的主要工作都集中于在线课程的翻译,能够有幸承担一本书籍的翻译,对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书面文字与课程中的口语大不相同,对于字斟句酌和流畅度的要求也更高。我们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体现作者的原意,又不影响中文的理解和表达。作为翻译这一领域的入门者,难免会有疏漏和力不从心之处,还请各位读者不吝指出。
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参与工作的每一位译者都结下了更深的友谊,在环环相扣的翻译校对审核的接力中,我们都在克服自己的局限,在沟通和讨论下不断推进进程。译者中的一位已经和数学作伴了几十年,因此主要负责相关专业术语的把握,而他的爱人也担负起了文字的润色工作,想必这段经历会成为他们日后甜蜜的回忆。
最后,感谢为翻译提供了帮助的所有人,感谢字幕组中每一位为这本书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的译者:李天诚、谭诗琪、杨静雯、左立华、任轶、伦子、远千山,也感谢编辑为这本书做出的努力。
这是一本方法书,也是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希望各位读者旅途愉快。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400多个凌晨邂逅7年的全脑探索之路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某个时间开始的,这个故事也不例外。2015年12月10日晚12点,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知乎,私信中有一段特别长的文字,细看才知道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心理图书策划发来的译书邀请。接下来的几天,我和策划来往了几封邮件便应承了这份差事,由此开启了这次压力山大又非常幸运的翻译之路。
创业期间,公司的事情本来就自顾不暇,几乎每天都是凌晨睡觉,为何还会接下这份差事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2009年开始全脑探索,2010年简单培训后系统自学,2011年自我训练后参加中国脑力锦标赛、世界脑力锦标赛,2012年全脑教育创业,2013年转入互联网行业。不管在什么行业,我始终怀揣着传播全脑教育的信念,希望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全脑记忆。期间也有出版社和朋友建议我将全脑学习的经验和方法集结成书,但我一直以经验不够为由婉言拒绝了,其实是工作无法分身。此次翻译,不需要自己写,想必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也正是在书本策划的这种"诱惑"下答应了此事,回头想想,我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其后的翻译经历是既费时间,又困难重重,这些后面再说。
其二,策划给我介绍时,提到本书是美国心理学家希格比教授的巨著,在美国畅销了40年,再版了很多次。我也通过策划发来的电子稿细看了部分章节,书中介绍的理论、方法、实操方式等对于学生、白领,甚至专业的脑力锦标赛选手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读的。惊叹于如此好的一本全脑教育佳作居然不能为更多国人所学习,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将其翻译成中文,于是更加坚定了我要翻译此书的想法。
字斟句酌,深入浅出
因为工作太忙的原因,翻译本书基本是在凌晨或者机场候机厅、高铁候车室等候的时间段完成的。真正开始翻译之后,才发现翻译比想象中要困难很多,例如书中有大量只有进行过记忆训练实践的人才能理解的"专业词语",这些词如果翻译成中文也很好译,但难点在于如何译得让没有训练过的人也能一眼看得明白,因此一个词经常需要反复琢磨,也许按照一种翻译,前几章都很合适,但是到了某一章就行不通了。为了遵循同一个词同一个翻译的基本原则,直到整本书第一遍译完,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地方不顺畅,好在有众多朋友和出版社编辑的帮助,才得以让这本希格比教授的全脑巨著在历时400多个凌晨的翻译后,以中文的形式完整地呈现给大家。因为是第一次完整地翻译一本书,想必仍有不完善之处,还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教,可与出版社编辑联系。
谁该读这本书
本书不管是对于想要提升学习成绩的中小学生群体,还是对于高校师生,亦或是对于工作中想要提高效率的人,又或是年龄渐长经常感觉记不住事的长者……都值得反复研读并实践。本书到底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呢?
我简单列举一二。首先,本书解答了很多人对记忆的误解,例如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了,记忆自然就衰退了,或者认为记忆好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重新认识了记忆之后会发现,很多以前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变得简单很多,尽管我花在记忆教育和传播上的时间不算多,但是7年多以来,我一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什么是记忆,本书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这也是我对本书的期待之一。
其次,这本书也包含了希格比教授记忆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学生案例,相信很多读者都会从本书的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记忆如何通过可操作的训练得到提升,书中的案例为大家给出了榜样。如果你读了这些案例,并能坚持按照书中的方法训练和提升,相信"好记忆"这个词将不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有一个同事""以前听说过一个节目",而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让更多人通过本书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这是我对本书的期待之二,相信也是大多数读者的期待。
再次,本书第12章所描述的理论和方法是绝大多数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以字母为语言的国家选手使用的方法,据我所知,目前中国还没有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但是其背后的理论和记忆高效性都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选手值得借鉴的。不管是参加比赛的职业选手,还是对自己的记忆没有信心的人,都有必要反复研读这一章,这其中关于记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得非常精妙。让"加法"变成了"乘法"。这是我对本书的期待之三。
最后一点期待,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全脑记忆,特别是2011年参加完比赛之后,一直有很多人建议我将个人全脑记忆学习和传播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写成书,帮助更多人,这其中有曾经的学生,有出版社,有一起比赛的队友,也有从未谋面的网友……但是我大多以经验不够为由拒绝了。这一次接到出版社的邀请也是一种幸运,让我得以将个人7年多全脑记忆学习、传播、教育、训练、感悟等经验融合到本书中,有了一次系统面向读者和记忆爱好者的窗口。
致谢
惯例,完成一本书的翻译通常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做到的。何况我还是第一次翻译整本书。前面有写,翻译本书过程中确实遇到了非常多、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依然坚持到了本书出版的一天,这里有一大串想要感谢的名单,实在太多,我只能向与本书翻译直接相关的一些朋友在这里正式表示感谢。
从下定决心应承下本书的翻译,我的母亲就一直关注翻译的进度,她虽不是老师,但是对教育的事情一直看得很重。翻译中间遇到各种问题找人解答,最开始,大学同学余多,许钰梅、魏美芹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远在硅谷的朋友唐觅经常收到我在凌晨(美国时间早上)发给他的对美国英语地道表达的询问。
一些朋友听说我在翻译这么重要的一本书,也自主地给予了支持,这其中有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颜佳欣、徐娇、谢文瑛、张闵雪、四川大学金融学硕士张建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硕士刘仁啸,等等,其中很多处的翻译,出于他们有海外留学经验或其他原因,帮助我在初期的翻译上减少了很多麻烦。第8章是本书翻译上非常难的部分,这里要感谢中国电商企业家俱乐部周可人,她以前在英语节目做主持及同传翻译的工作经验,为这本书多处的精确翻译给出了专业建议。
还有一个不得不感谢的人,400多个凌晨,翻译过程中虽然从未想过放弃,但确实有过松懈的时候,多少次都是因妻子的加油鼓劲而让我一直坚持到完稿,当翻译遇到问题实在找不到人交流的时候,也是余夫人给了我支持。篇幅所限,给予本书帮助的远不止以上这些人,未能一一表述的还请见谅。
最后,这是我完整翻译的第一本书,对读者,这是我希望送给所有爱好记忆、想要提升记忆的人的礼物;对我自己,这是我送给今年5月将要出生的宝宝的礼物。希望读者重识记忆,提升自我;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拥抱世界。
前言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致读者}
无论是学习小的生活技能,如打球、开车、弹琴、烹饪,
还是提升关键的工作能力,如写作、销售、编程、设计,
都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但是,我们通常对练习有很多误解―
练习就是不断重复吗?
不是。
不断重复只是“天真的练习”,无法带来进步。
“正确的练习”需要好导师、有目标、有反馈……
我现在已经成年了,练习什么都已经晚了吧?
不是。
无论你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无论你是否有“天赋”,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如果你相信“21天学会C语言”“3天学会弹钢琴”,
.那么本书不适合你。
如果你不满足于自己的能力只是“足够好”,一直在追求“非常好”,
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放弃一切错误方法,从今天开始“刻意练习”,
因为这是最强大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法。
---------------------------5006650 - 学习之道---------------------------
我们的大脑潜力无穷,却没有配备使用手册,而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使用说明。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行家,都能够在本书中找到提升学习技巧的新方法,尤其是针对数理方面。
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é)是19世纪的一位数学家。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他为了攻克一个棘手的数学难题,花费数周,绞尽脑汁,却依然一无所获。于是他给自己放了个假。某天在法国南部乘公交车时,答案竟不期而至地闪现在了他的脑海里。虽然在度假,但他大脑中的一部分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虽然在回到巴黎后才开始整理细节,但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正解。
你也可以像庞加莱一样获得这种"灵光乍现"的时刻。在这本见解独到的书中,芭芭拉·奥克利教授会做出详细的阐述。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是,即使在毫无意识的睡眠中,大脑也能思考问题。不过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在入睡前要一直聚精会神地思考这个问题的解法。等到第二天早晨,不出所料,你的心中定会突然萌生新的领悟。其实,放假和入睡前的全神贯注都是为大脑做足准备,否则在假期里和梦中,你的大脑就可能跑去思考别的事情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只要是你最近关注的问题,大脑就会一视同仁地纳入其中。
这本有趣的书会给你及时送来更多高效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在这里,学习不是枯燥的劳作,而是一场神奇精彩的冒险。你会了解到为何自己明明没有吃透学习材料,却自欺欺人地以为明白了一切;你会学到如何集中注意力和腾出空来做练习的方法;还会学会提炼重点概念,让心里更加有数。掌握以上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技巧会让你的学习事半功倍,少经挫折。这本引人入胜的学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业,更能丰富你的人生。
--特伦斯J. 诺斯基(Terrence J. Sejnowski)
萨克生物研究所,弗朗西斯·克里克荣誉教授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你对本书有什么期待?
什么是记忆?为什么你会记住一些事情,忘记另一些事情呢?如何记住更多?这取决于你学习的内容吗?还是取决于你如何学习呢?好的或坏的记忆是与生俱来的吗?记忆不好可以提升吗?能开发照相式记忆吗?如何更有效地学习?什么是记忆术?记忆术可以提升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力吗?如何建立和使用自己的大脑档案系统?记忆术能帮助你记住别人的名字、克服精神无法集中,并在学校取得好成绩吗?这些是将在本书得到解答的一部分问题。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我对以上这些问题的兴趣,开始于上高中时读到了一本关于记忆提升的书。我为通过记忆技巧能够做到的事情感到惊讶。多年来,我个人图书馆的记忆类书籍一直在增加,我也一直在学习和使用新的记忆体系和技巧。我所阅读的记忆提升方面的通俗读物,对我成为一名心理学家的相关学术研究和专业训练有非常大的帮助,并在推广普及记忆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学习与记忆之间,给了我一个平衡点。这一平衡体现在这本书中。我是一个对记忆提升的教学与研究很有兴趣的大学心理学教授:我并不是一个记忆表演者或自封的“世界上最伟大的记忆”专家。(这样的“专家”我们身边已经有很多!)
1971年以来,我已经在全美国和世界上的另外六个国家讲授了上百节学术课、学期专业课,并开展了工作坊。我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提高记忆技能,并且我把关于记忆方面的研究报告分享给了很多领域的人群,包括心理学家、记忆研究者、商业人群、相关专业人群、学生、孩子和老年人。在这段时期内,我还在大学里开展了一个记忆提高的课程。
我的教学和研究经历让我意识到,关于记忆,人们想知道的以及需要知道的是哪些内容。事实上,1976年,我写这本书的第1版的主要原因,是我无法找到一本让我心仪的教科书,这本教科书理应包括所有我需要在课堂上讲授的关于记忆的知识。大概十几年之后,大多数关于记忆的书依然倾向于两个领域:关于学习和记忆的大学教科书,以及关于记忆术和记忆训练的畅销书。
这本书在教科书和畅销书之间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我倾向于将这本书看作思考者的记忆书籍。本书的方法、原则和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关研究文献相关联,以保证本书内容的正确性(这样才能保证本书之于心理学家的有效性),但另一方面,本书的内容也是非常易于理解的(这样才能保证本书之于普通大众的可读性)。第1版出版后的反馈表明,这种结合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的尝试是非常成功的。
虽然写作本书的原动力来自我想在我的记忆课程上给学生提供一本教科书,但我写作本书也是为了它可以被任何对记忆有兴趣的人所使用。这种考虑决定了我在本书中选择什么主题、如何描述它们,以及按照什么顺序来编排它们。这本书非常具有实用性,适合自学,你可以自己阅读来理解、提高你的记忆。
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我从读完了这本书,并上了我的记忆课程的学生所写的上百条评论中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见。你可以从学生对本书的这些评价中得出本书的内容能够从哪些方面来帮助你。
在运用记忆法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变得更有效率,做事更有条理,并有相当的自信,这是我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如果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能早点学到这些东西,会节省很多时间,而且会有一个更好的成绩。?
说实话,现在我已经离开了学校,我真的没指望任何有关这项记忆的成果会对我有帮助,然而事实上,真的有。
这套体系使学习看起来更像是一场游戏,而不是任务。我几乎要感到内疚,因为我让它变得太有趣。?
说实话,我一直对记忆装置持怀疑态度,特别是鉴于我使用记忆装置的能力并不高。但现在我觉得它们很有用,也很有趣。?
我现在可以意识到人类思想的某些能力(具体来说,是参考我自己),而以前,我始终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当你学完本书后,你会对自己的记忆是什么以及它能做什么,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你会知道一些能指导你提高记忆的基本原则;而且在学习策略和记忆上,你会获得极大的提升,这能让你运用一些你可能以前觉得不可思议的思维能力。具体地说,这本书有五个特点,能够帮助你达到这些效果。
它在学习和记忆方面的讲解比课本更实用。关于记忆的教科书,一般都是面向记忆理论和研究的学术讲解,关于如何提高记忆能力的内容则微乎其微,记忆术技巧并不会在这种书里讨论,或是仅仅在介绍一些有趣的怪异现象时被简单地提及,没有使用价值。本书避免了那些只有院士和研究人员才会感兴趣,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来说并不重要的许多理论和侧面问题的讨论。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更为关心如何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而不是他们的记忆系统如何运转。
本书的目的是能够真正指导大家了解和改善自己的记忆,因此,本书的重点主要是如何做,而不是学术和理论问题方面的记忆理论。所以,只有前3章主要讲解了如何理解记忆(“记忆是如何工作”部分),并且前3章也只介绍了其他章节中有所提及的相关理论,并没有囊括知识体系上的所有内容(“如何提升”部分)。
在学习和记忆的相关理论上,它和教科书相比,更为通俗易懂。由于内容源于严谨的研究,大部分记忆方面的教科书往往非常学术、过于专业,对于那些没有心理学背景的人来说,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这些读者几乎需要一位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这些书籍,才能够理解其内容。而本书却是为聪明的学生和没有学习和记忆相关理论的心理学研究背景的普通读者写的,并且它的目的是在科学家和普通读者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因此,本书尽可能地避免了在许多教科书中都会用到的专业术语,对那些不可避免的必须使用的术语,也都做出了非常通俗易懂的解释。
在记忆训练上,本书比畅销书更具有实用性。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指导,而不是娱乐(虽然我并不反对娱乐,并且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学习本书,而不是简单地阅读,像对待小说或杂志文章一样。它更加针对那些真正想提高自己记忆的人,而不是那些简单想阅读一下的人。
此外,尽管本书的重点是提高你的记忆能力,也有一些内容涉及如何了解你的记忆。真正认真的读者不仅学习如何使用记忆技巧,也会去理解记忆是如何工作,以及为什么这样工作的。关于这一点,大多数畅销书中并没有很好地进行介绍。
在记忆训练上,它比其他的畅销书更为客观。许多畅销书在记忆训练方面往往哗众取宠,在表述中还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方面。例如,它们给读者这样的印象,就是记忆术技巧对每一个可能遇到的学习任务都会有帮助,如果你使用正确的技巧,你将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事情。此外,它们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即记忆技巧是非常强大的,并且没有任何限制节点。很多书都充斥着类似“超级记忆力”“计算机的头脑”“惊人的精神力量”这样哗众取宠的术语,而本书则从一个更为现实的角度来呈现这些问题。
在许多情况下,记忆术对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有些原则和方法(本书中所讨论的)也是可以应用在其他情形下的。此外,虽然记忆术技巧对于多种不同的学习来说,功能都非常强大,但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本书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介绍。我不能保证当你读完这本书(或任何其他书)后,在第一次看到或听到任何事情时,都能够迅速学习一切,并且永远不会忘记任何你学过的东西。然而,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运用本书中所描述的方法,你的记忆能力将大大提高,你将能够凭借你的记忆做许多读本书前,你并不能做到的事情。
本书基于最新的研究理论。许多关于记忆训练的畅销书并不会列出非常具有说服力的、关于记忆技巧是真实存在的证据。因此,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记忆术和其他一些技巧只不过是和表演者串通好的噱头而已,或者说这些技巧是不实用的,或者说这些技巧并不值得人们付出这么多的努力。读完这样一本书,人们可能会说,“好吧,那很有趣”,并一成不变地继续他们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并不打算真正运用这些记忆方法。本书中提出的研究证据表明了我们所讨论的理论、技巧和系统的优势及弱点。因此,本书中讨论的是那些已经被发现并被证明是真正有用的内容,而不是那些某些人认为应该有效,或者是那些看起来似乎应该有效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可以帮助你意识到这些技巧都是建立在健全的科学原则的基础上的:它们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记忆任务给出非常有用的帮助。
这本书中的研究证据都是最新的,而不是那些关于记忆的10年前或更早的理论。1976年,本书的第1版出版之后,本书中超过3/4的引用文献都注明了日期,过去5年中刚刚出现的新的参考文献则有2/3都标注了日期。
你会从本书中发现什么
1977年以来,记忆训练领域发生了很多大事。在20世纪80年代,十几本25年前首次出版的记忆训练方面的书又一次被出版,其中有两本都是心理学家或者记忆研究者面向普通读者所写的书,而另一半则专门针对特定的受众――企业高管、老年人或者学生。(这些仅仅是我读过的书。毋庸置疑,一定还有其他我并没有注意到的相关书籍!)
在过去的10年中,记忆研究者和心理学家也显示出对记忆术和其他关于记忆的实践方面内容(例如,学校作业、名字和面孔、日常经验、精神恍惚、目击者证词)的兴趣。这些逐渐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在1978年记忆实践方面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反映;第二次会议在1987年举行(两次会议我都参与了)。一些新的期刊也出现了和记忆相关的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一些关于记忆术和相关内容的研究也开始出现。这一切都意味着,1988年,人们对记忆的兴趣起码与1977年的时候,也就是本书出版的年份一样多,也许甚至超过了1977年。
第1章阐明了一些记忆误区――人们关于他们记忆的一些误解。第2章和第3章给出了记忆本质的基本概念,回答了一些关于你的记忆可能会有的一些问题。前3章是理解和使用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第4章和第5章讨论了一些关于建立有效记忆策略的基础原则(包括大多数记忆术)。第6章介绍了一些学习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你学习可能不是特别匹配记忆术的内容。第7章和第8章系统介绍记忆术,包括记忆术技巧和系统的优点、缺点。第9~12章解释具体记忆系统作为心理档案系统的各项性质和使用方法。第13章和第14章介绍了记忆术在日常生活的三个领域中的一些实际用法:记住别人的名字、克服精神恍惚、做功课。
鉴于第1版之后的10年内我所增长的各种经历,我在内容和组织上做了许多小改动,使第2版得到更好的编排。在第1版中涉及的许多主题在第2版中得到了展开,又增加了许多新的主题。一些新的主题分散在整本书中,例如我记忆术课程的学生如何使用记忆术和一些辅助记忆来帮助老年人、儿童、学生与学习障碍者。其他的新课题都已安排在具体章节内,它们是:另外一些记忆误区(第1章),“思考周边”策略以及相关作用(第4章),焦虑和环境对记忆的影响(第5章),如何巩固新学到的记忆技巧(第8章),记忆术和记忆在教育中的作用(第14章)。
第2版的另一个主要变化是参考文献的更新,所以这本书仍然反映的是最新的研究结果。在第2版中,我花了很多时间发现和阅读自1976年以来的相关研究。为了第2版的出版,我读的书和文章几乎和我第1版时读的书目相同(700~800),然而,只有不到一半的我这次读过的书的内容包括在本书里。
自第一个版本之后,理解和改善记忆的研究活动一直在加速发展。上千的研究文章和学术书籍都与本书所涵盖的主题相关。(事实上,所有相关的书都写在本书的一个章节中)。引用所有相关的研究是不适当的(不管之于我,还是之于读者),所以我使用了两种策略来限制引用的数量。首先,当几项研究都涉及某一点时,我会引用最近研究中的一两例。其次,综述类的文章或书籍经常被引用,而不是原本的单项研究。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高效阅读意味着什么
在家学习短短的6周时间,不仅你的阅读速度能提高3倍,同时还能得到更好的理解能力、更深刻的记忆与回忆能力。
8分钟跑1.6千米并不难,因为世界上最快的运动员用不了4分钟就能跑完。
要是你擅长游泳的话,看100米游泳比赛时就会轻易发现,冠军比你快不了一倍。
有些人的阅读速度可以比你快3倍、5倍甚至10倍。事实上,只要有图书刊印,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能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翻阅图书。
你可能听说过约翰·肯尼迪就是这样一位速读者。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时习惯每天早餐前读一本书;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能一边向最高法院走一边读书,而且随后还能极为详细地说出书中的内容。上面说的只是几位名人速读者。当然,还有许多普通人能轻松地速读图书与杂志。
高效阅读突破
20世纪40年代,高效阅读经历了第一次重大突破。盐湖城的一名老师发现了如何把普通读者培养成超速读者的方法。自此,成千上万人通过学习成功地把阅读速度提高了3倍,并提高了理解技能。可如果要在教室内学习如何高效阅读,学生还要缴纳成百上千美元的
学费。
现在,本书首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学模式,让你在简单易学的练习与训练中获得革命性的阅读技巧。这些自学方法的背后是长达4年的精心研发与测试。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家学习。想想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切能想到的写作题材以及浩瀚的图书都在你的指端,而且短短几周就能完成。
毫无疑问,生活当中,你几乎每天都会面对成百上千万字的书籍。回到家后,你可能想阅读报纸期刊、学习资料、商业信函、研究报告以及图书,却无奈地被掩埋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之中。要知道,过去10年刊印的出版物要比之前所有印刷时代的出版物都多,而且每天都在增加。有了这些新方法,你将找到成为世界上阅读最快的读者之一的秘诀。
你将学习一些高效阅读技巧
你会发现如何才能巧妙地阅读。巧妙地阅读能让你的阅读速度快得超乎想象。你将学会什么时候加快或放慢速度。你还将学习到所有“会读书”的读者掌握的阅读技巧,以一种不敢想象的速度获取信息。
你会学习如何记住阅读的内容。你可以在数秒之内集中注意力,并开始清晰地思考和组织你的日常阅读。这能为你的业余爱好提供相当多的空闲时间。随着阅读材料的增加,你的朋友、家人甚至你都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遵照本书中经过实践验证的方法,你将发现自己大脑的潜力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更重要的是,书中有阅读文章让你马上应用学到的阅读技巧。
今天就开始吧!本周结束时,你的阅读速度就能提高至少30%。这意味着你用过去阅读30页内容的时间能阅读40页。不用借助任何设备或花招,你就可以学会控制自己内在的阅读节奏,然后开始使用突破性的实践训练。实践训练让数十万人在短短几天内双倍或三倍地提高了阅读速度。
你将揭开作者写作模式的秘密。毫无疑问,这有助于你更快地阅读。你开始咀嚼有难度的抽象材料,还会探索许多不同的阅读方法。
你的态度也能影响你的阅读速度。此外,你还将发现能采取什么应对办法。本书有4章内容专门讲解阅读学习、如何利用最新的方法更快更好地学习。最新方法让许多学生利用别人学习的一半时间就取得了最好的成绩。学习瞬时阅读报纸能让你一天不止阅读一本、一周不止阅读两本杂志。此外,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还能一天读一本书,甚至更多。
我如何成为速读者
让我告诉你,我是怎样开始快速阅读的。1966年,我还在为自己研究生院的阅读课程犯愁。后来,我看到一期电视节目,一个年轻人手指掠过页面,每分钟竟然能阅读上千个单词。我马上打电话预订了一个座位,事后才知道那是最后一个名额。那是周六早上开讲的伊芙琳·伍德动态阅读课程。短短数周,我的阅读速度竟提高了5倍。我在学校很容易就跟上了阅读课程。事实上,随着课程学习变得十分轻松,我还从事了一份全职工作(受邀加入了动态阅读机构)。
1967年,我遇到了伊芙琳·伍德,一位做事专一的成功女性。她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帮助别人通过读书来丰富生活。我从她身上学习到组织大脑快速阅读的能力。数年后,我不仅把这项惊人的技能教给了白宫的总统雇员,而且在伊芙琳·伍德的个人邀请下成为伊芙琳·伍德动态阅读教育机构总裁。
离开动态阅读教育机构后,我决定探索一种速读技巧的自学方法,帮助那些急需方法却无力承担昂贵课堂费用的人。本书代表了一种全新的自学模式,书中的练习与训练尤其适用于单独工作的人。训练部分让你能按照自己的进度在要求的时间内学习。你将发现,这个最好的快速阅读课程内容以及本人在工作中发现的理论与技巧在别处都找不到。
长期守口如瓶的速读秘密第一次公之于众。通过阅读本书,谁都能掌握高效的速读技巧与原则。本书还可用于大学生的阅读课程,以便学生继续提高和优化阅读技能,或者审阅需要进一步学习的领域。
由于已经成功地教会了成千上万人掌握速读,本人自信除此之外再无更好的提高阅读技能的方法。有了本书,你就可以通过自学突破阅读技巧,重要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做到。
突破快速阅读的法门现在就捧在你的双手之间。你即将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改变生活。
彼得·孔普
---------------------------5261823 -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学习忍者的练就方式
闹钟响了。你的大脑慢慢想起今天早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闹铃了。你看了看时间,惊叹道:“我不可能贪睡了那么久,绝对不可能!”今天是星期三。你还有一项任务未完成,明天就必须上交了。时间倏忽而逝,本来打算好的今天早上一个小时的额外阅读时间变成了一个小时的赖床时间,显然这不是个好兆头。哦,你可能会错过公交车,因此上课迟到。
昨天晚上你熬夜了,因为朋友叫你晚上过去聚餐,但没想到聚餐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此时此刻,你觉得晕乎乎的,如同腾云驾雾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你看了看手机短信,突然回忆起来答应了老板明天晚上加班(好吧,你确实需要钱,也只能这样了),但是接下来的几天你会很忙。更要命的是还有件事情没有完成,而且周一就是截止日期了。事实上,你已经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不可能再像你几周前制订的计划那样得过且过地安然度过了。
“为什么事情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呢?”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搞得一团糟呢?”
“搞定所有这些事情实在比登天还难啊!”
本书围绕上述这些问题,帮助你从匍匐前行摇身蜕变成一个学习忍者(knowledge ninja)――制服这些压力、混乱、拖延以及其他让人崩溃的“敌人”,从而建立起一种游戏般的掌控感,让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极大的干劲儿。
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其他人把事情都搞定了,只有自己还是一团糟。所以,让我来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是最有权势的商业巨擘、政治家、电视荧幕上帅气爆棚的偶像,还是你的朋友、家人和行为榜样,他们也终究是芸芸众生中会犯错误并力争上游的普通人。作为人,我们比想象中的更容易犯错:我们计划不当;我们好高骛远,心比天高;我们思维不够缜密,以至于无法对前景有清晰的认识;我们纠结于孰轻孰重;我们感到惊恐畏惧、紧张不安。哦,多希望有一场关于拖延的考试啊,因为我们肯定能拿到“A”等成绩(不过再仔细想想吧!我们甚至很可能把这场考试一直推迟到第二天。)
这就是制订学习计划或阅读学习指南时出现的部分问题:生活并不完美,而我们也忘了自身本来也并不完美。我们总认为自己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一团解不开的乱麻。但学习类的丛书和宏伟计划总是误导我们认为自己的梦想近乎完美,而我们也屡次中招。我们梦想着自己可以过上完美的生活,并使自己确信买一个漂亮的新笔记本和几只荧光笔就已经踏上了成功之旅的第一步。一学期已经过去三周了,我们最初的那些豪情壮志早已褪色不堪、锈迹斑斑,我们又开始感到失望无助、焦躁不安、畏缩不前,生活和学习又成了一团乱麻。
我在校期间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课程里学到的。在校期间,我编辑了一份音乐杂志,在一个乐队演唱,参与政治改革运动,筹办音乐活动,为当地的报纸写音乐专栏,在当地的一个无线电台当流行音乐播音员,同时每周六天配送报纸,每周有三个晚上在一家银行工作。但当我回首逝去的上学时光时,仍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机会。如果那时我就懂得效率、注意力、心理学、自控力以及动力,那么我的在校时光和我现在的资质将会更上一层楼。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论你是在为你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或高中教育证书(A-level)而学习,还是为你的法语课课后作业而学习,我都希望本书在激发你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商业领域和生产力的技巧及诀窍,从而将你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你脑海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一种能力、一段人生历程或一项成就,那么我很愿意成为你这段旅程中的向导,并且我承诺助你完美收官,顺利到达理想目的地。
你想要改变现状,从而变得更具自律性,对事物有更好的记忆力,掌握辩证思考的技能,并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吗?你当然想这样。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获得更多呢?你需要像一个学习忍者一样思考,掌握能够帮你集中注意力的九个关键技巧,彻底变革你的学习方式。
应该摒弃只有孩子应该花时间在学习上的观点。只要你仍有一些需要学习的东西,你就还是一个学生,这意味着你需要终生学习。
――亨利L.多尔蒂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
(1)我们将主要讨论培养有利于学习的心智和习惯,即学习忍者的练就方式――?一些能够帮助你找到捷径、最大化利用学习时间、有更多的控制感、降低焦躁的精神方法。我们将共同探讨成为一个学习者的意义,并探索适合你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来说,第一部分的目标是尽可能让大脑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接收并保存知识,并且扫除这一过程中的重重障碍,轻装前进。
(2)在本书中间的几章中,我们将会用这种新发现的学习忍者心智来处理学习的几个关键原则,并充分发挥你特有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包括:一般性学习、记笔记、小组学习、写作、复习和考试。
(3)我们将讨论许多人关注的主题――拖延症。但我还想讨论怎样才能置换掉拖延症:不断增强行动的动力,克服你的恐惧,并培养出有助于让学习更加有趣,帮助你余生学习的天真的好奇心。
我希望你从头到尾一页不漏地阅读完本书,但我知道你可能没有时间!所以在我们开始前,如果你匆忙挑选了本书,那么不管你今天读到了哪里,你都可以根据目录指引径直切换到指定章节。
“我怎么可以这么傻!”
当我们回首过去,悔恨于自己已经浪费的美好时光,看着截止日期不断逼近,我们都忍不住想给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我们过去浪费了太多时间,所以现在必须争分夺秒。我们怎么可以这么傻?!你是否曾经奢望着把钟表往回拨,回放那些事后,才意识到毫无意义的电视剧、电影和游戏占据了自己的时间(虽然当时玩得很开心)?我们所面对的诱惑让我们成了普通人。尽管我们无法简单地决定在某一天成为一个超级英雄,对这些让自己分心的事物、拖延症和懒散的行为习惯产生免疫力,但我们可以学着像学习忍者一样思考。学习忍者是拥有强大的内心、掌握有效的方式并能具有比预期做得更好的能力的人士。让我们面对现实吧,每个人都想成为学习忍者式的人。
所以本书会讲述学习忍者的九大特征。所有这些特征都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来学习。它们是通往学习旅程的坦途,是引领你思考周围世界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你的自我约束力并摒弃那些让你感到沮丧的不良习惯的方法。所以,我亲爱的学习忍者学徒,我们现在就扬帆起航吧!
---------------------------8054667 -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引言
2012年,我的大儿子海伍德(Haywood)从两年制的大学毕业,拿到会计学专业的学位。为了选择与他的优势和兴趣相符的、合适的综合性大学,他追寻自己内心强烈的热情,选择了游泳专业。他开始在马里兰大学就读,获得了部分奖学金,并在中途转入辛辛那提大学,以便使他最擅长的游泳项目与辛辛那提大学名册上的项目正好对应。他最终的平均成绩虽然算不上十分突出,但也还不错,所以当美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邀请他前去面试时,我感到稍稍有些吃惊。
在就业市场异常艰难、经济萧条影响犹在的局势下,我们做好了让海伍德像他的许多同伴一样回家的准备。街头谣言盛传,说如果他在找工作时受阻,或者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便无法独立生活并着手还清自己的学生贷款,但看到儿子一毕业就在美国最杰出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找到一份工作,并且拿着足以让他独立生活的起薪,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吃惊。
我好奇地问海伍德,当媒体描绘的就业前景如此不乐观,以至于我们所有人都以为,只有从全美国最顶尖的学校毕业出来的精英才能找到工作时,是什么让他成功地找到工作的。海伍德沉吟片刻,回答说:"我觉得是游泳。在面试时,考官唯一详细询问了我的问题都涉及游泳,比如我练了多少年,每天练一次还是两次,怎么做到在大学校队中赢得比赛并刚进入大三便被选拔为队长,等等。"他接着说:"我觉得,他们只想知道我有没有职业道德、具不具备领导素质、能不能和别人和谐相处。"然后笑着补充道:"显然,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我的平均成绩!"
根据多年来与世界各地的高效能人士围绕目标设定和情感丰盈等方面开展的研究,我本不应该对儿子海伍德带给我的好消息太过吃惊,但是,身为一位焦虑的母亲,我仍免不了担心,儿子在大学里决定把精力集中在游泳上,对他将来的就业,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主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愿望反映了当今就业市场中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也体现了我在《创造最美好的生活》(Creating Your Best Life)一书中所写的内容。在那本书中,我写道,有证据表明,在无数的奖杯与数不清的树立自尊的仪式中长大的许多千禧世代,一旦进入职场,将是一场灾难。同时,很多老板正聘请咨询师来教这些员工怎样勤奋工作,并且告诉他们,当他们的绩效并非"真的了不起"时,要怎样接受别人的评价。
为避免这类问题,各公司正想出越来越多的独特办法来辨别哪些求职者将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有着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公司中受人欢迎,并且不会出现将来逼得老板不得已解雇他们的各种问题。这些公司不是看重求职者的平均成绩和暑期实习的表现,而是希望求职者像我儿子一样,培育一种持续多年的热情并坚持从事这项活动,即使在艰难的时候也不放弃,而且,这样做的唯一回报常常是对自己的不放弃感到满意。各公司的想法是,假如这类求职者已经学会如何勤奋学习、克服失望,能在无人表扬时坚持下去,那么,他们将成为那种经过训练后能够做好各种事情的员工。
我对"坚毅品质"这个主题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2005年和2006年间,那时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攻读应用积极心理学这个专业的首批硕士学位。这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幸福感的专业。在此期间,我接触了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的研究成果。她当时在导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带领下攻读博士学位,围绕一种她称为"坚毅"的品质开展研究,她将该品质定义为"在追求长远目标时的热情与毅力"。我本人也曾在数十年时间里围绕如何设定和实现艰难的目标著书立说,并且为他人提供教练服务,所以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到的科学研究成果深感痴迷。这些成果涉及人们在人生最具挑战性的方面需要怎样才能成为"赢家"。我沉浸在目标设定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社会感染等一些概念之中,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所有这些理念联系起来,而且,我将它们从我的顶点课程中改编到我的《创造最美好的生活》一书中。在该书中,我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总结安吉拉的研究与发现,那个时候,学术界以外的其他人一般都不知道这些研究与发现。
我在该书中写道,人们发现,安吉拉开发的包含12个项目的"坚毅量表",准确地预测了军校的哪些新学员将退出被称为"野兽兵营"的"地狱般"的首个夏季训练营。该量表同时还适用于9~13岁的孩子,能够预测谁将进入全美拼字比赛的决赛。随着《创造最美好的生活》一书的出版,"坚毅量表"还被人们认为是在另一些艰难局面下坚持下去的良好预示信号,比如夫妻二人维系婚姻、家住贫民区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被招进美国特种作战部队,甚至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坚持把大学念完,诸如此类。顺利拿到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后,我开始从事职业教练、演说家和教育者等职业,和数千人打过交道。在此期间我的所见所闻,包括我亲眼见证自己的孩子在如今已被证明有害的"自尊运动"期间逐渐长大的情景,说服我把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带到坚毅品质这个新兴的领域。同时,我很有底气地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看到许多青少年和成年人迫切需要学会怎样在他们自己身上、工作场所、家庭以及社区中培育更多的坚毅。他们想要别人的帮助,帮他们将当前平庸的标准变回到严格的卓越标准,但他们说自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或者怎样着手。
我想,我们可能一致认为,这个世界正出现一些令人生畏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们面临的最迫切呼吁,是让人们变得坚毅。滚动播出的各种新闻,时时刻刻都把负面新闻放在第一线,加剧了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随机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威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如今,美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和抑郁的倾向,还常常深陷学生债务,对他们自己将来赚钱的可能性做出消极的预测。如果没有坚毅的品质,人们怎么能够平安生存或者繁荣发展下去?
本书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我将分享一些研究成果和观点,涉及人们可以怎样提升我们在坚毅人士身上发现的那些性格优势与行为。我甚至提出了"真正的坚毅"这一术语,用来描述我认为能够产生最卓越结果的坚毅品质。我对这种类型的坚毅给出的定义是:"充满热情地追求艰难目标,那些目标使人感到敬畏和鼓舞,激励人们变得更优秀,在情感上更加丰盈,勇于承担风险,并且过上他们最好的生活。"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好的和坏的坚毅,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会在许多领域接受并放大平庸的标准,以及这种趋势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我的观察、经验以及某些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侧重于我们可以怎样培育和促进那些构成真正坚毅的优势与行为,包括热情、目标设定、自我调节、自信、承担风险以及耐心等,仅举几例。在这些章节中,你还可以找到一些练习,有些你可以自己运用,有些你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中和其他人一同使用,以便设定目标,培育坚毅的心态,制订双赢或多赢的策略,组建支持性的团队和社群,并且将我们确立的标准提高到使他人敬畏并能鼓舞他人表现卓越的地步。这些都是读者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且易于使用的理念和资源。
这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向读者表明,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支持卓越标准并避免半途而废的世界之中,那么,培育真正的坚毅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我们的义务。我们需要抗逆力、乐观精神、坚定的决心来克服威胁我们的平和与繁荣的重重障碍,同时,我们需要为下一代提供幸福感的科学以及追求最美好和最有意义人生所需的各种工具。他们这代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代预言自己不会采用与父辈相同生活标准的人。
了解了我在这里分享的信息以及来自各个研究机构(如安吉拉·达克沃斯的性格实验室、至善科学中心、健康心理中心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中心)的研究成果,我相信,我们可以开始想象和创造一个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世界了,这样的世界激励我们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胸怀大志。当我们学会了怎样设立正确目标并且看着自己最终实现目标,对跨出舒适区感到适应,将挫折当成我们实现目标的跳板时,便可以怀着热情、目标和毅力来生活。做到了这些,我们拥有真正的坚毅品质便不再是白日梦,而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中的现实,也是我们和其他人分享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全都会做更优秀的自己。
让我们开始吧!
---------------------------8062656 - 如何高效学语言---------------------------
“A nyelv az egyetlen, amit rosszul is érdemes tudni.”
(语言是唯一值得我们竭尽全力去了解的东西。)
卡托·隆布(Kató Lomb,1909―2003)
匈牙利翻译家和多语者
语言是生活中最值得去学习的独特技能之一。不管你对语言了解程度如何,不管你是每天都频繁使用一种外语还是一年只偶尔说一次,也不管你是会很多种语言还是只会一种,多了解语言都会令你受益匪浅,哪怕只认识一门外语的几个生词也比什么都不懂强。
卡托·隆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语言学习者之一。她精通16种语言(包括她的母语匈牙利语),并且能够胜任这些语言的翻译工作,据说她还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别的语言。本书开篇语就是她的名言,也正是她的话激发了我学习语言的巨大热情。她对学习语言的非完美主义态度和事事要尽力而为的精神也影响了我对待生活的态度。她的杰出成就正是在这种态度下达成的。
要在语言学习上成功,我们需要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并端正学习的态度。在语言学习中,完美主义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设置目标,比如在考试中获得满分,读完一本又一本的书,修完各种课程,但是每当我们实现了一个目标,总会有新的目标出现。语言学习是没有终点的,不管我们已经知道多少,总有更多的东西要学。像卡托·隆布这样的顶尖语言学习者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语言学习是一段没有尽头的旅程。
学习一门新语言是一段永无止境、刺激又充满回报的旅程。在开始学习一门语言时,学会新单词会给我们带来兴奋感,说出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句子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一个个这样的小成就会让我们忘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艰辛和困难。甚至有一天,如果不再让我们使用这门已经学会的语言,我们还会非常不适应这种生活。
学习一门新语言还是一段不断探索和有所发现的旅程。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学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世界。我们也会对人类和人性有全新的认识。在学一门新语言之前,我们也许无法想象,有一天我们会认识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人,甚至和他们成为朋友。最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我们会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如何运转的,了解为什么有些东西很好记,有些东西很难记,并发现是什么在激励着我们学习。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学会如何学习。
在本书成书之日,我致力于语言学习已经超过10个年头了。我学过15种语言,并和这15种语言一起经历过15段完全不同的冒险。每一种语言带来的体验和机会都让我觉得,我似乎在短短的10年里经历了15种不同的人生。
在学一门新语言的初期,进步总是十分缓慢,让人很有挫败感,我感觉自己是在做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我简直无法想象用外语进行对话会是什么感觉,也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可以自信地用外语和别人沟通。
感谢自己,我还是坚持下来了。我很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语言启蒙,家里还有精通多国语言的榜样,比如我的祖母阿弗罗迪蒂精通三门语言,还有我的姨奶奶格拉迪丝,她的法语、英语、希腊语、阿拉伯语和意大利语都非常流利。在我姨奶奶的晚年,她会不自觉地混搭使用这些语言,一句话里夹杂好几种语言,人们想要和她沟通,就需要了解她会的所有这些语言。她告诉我,每种语言都有不同的个性,她说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各种语言夹杂着说也是她定义自己的一种方式。
通过锲而不舍的学习和练习,我逐渐找到了更有效也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学习语言的速度更快了,记忆保留的时间也更长。作为一名语言教师,我也有机会在学生身上试验我的学习方法,看看我的这些经验和方法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不同性格的人,然后寻找并总结出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正是这些普适的方法论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你会有非常幸福的时刻,能获得无止境的兴奋感,但同时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无论你是刚刚入门的新手,还是已经上路的老手,我相信此书都会对你有所帮助。它将提供一些新的学习理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为你介绍各种经过检验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让你能够更高效、更容易、更轻松地学习语言。
学习语言的过程无疑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方法会特别适用于某一类人,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一本说明书,而是一本指南。本书章节按照语言学习的不同阶段顺序排列,但你不需要从头到尾地阅读,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翻到其中某一章作为参考。每一章结尾的练习是这一章关键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为了指引学习者在应用这些学习方法时进行相关的思考。
学习一门语言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8056282 -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回望过去五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个科技产品,一个是 Macbook,而另外一个就是 Kindle(见图0-1)。前者为我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好的操作系统,让我提升了工作效率。后者则告诉我,原来读书还可以这么便捷,原来学外语还可以用这种方式。
图0-1Kindle & Macbook
Kindle 是2013年进入中国的,当时在国内首次上线的机型是 Kindle Paperwhite 2(KPW2),有意思的是,我的第一台 Kindle 也是这个型号。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自己和 Kindle 的故事,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与 Kindle 的故事
那是四年前的一个午后,我拿到了心心念的 Kindle,那天天空万里无云,我的心情自然也是非常棒的。但这些都是不容易的,对于一个拿着紧巴巴工资的职场新人来说,买一个 Kindle 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
因此,我在买它之前就做了很多功课,刷遍中文互联网上能看的开箱视频和能找的资料。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学习,记录和 Kindle 有关的信息并总结起来后,我觉得是时候下单了。当时抱着的是少吃几碗饭、多读几本书的心态。现在回头想想,真是个聪明的投资。
你别说,这东西个头不大,但魔力却不小,在拿到它后,我竟一天也离不开它。
彼时的我还在深圳南山的一家科技公司就职,住所和公司的距离并不近,因此每天花在地铁、公交上的时间就足足有两个小时。那时候的我心里想,如果没有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就太可惜了,但冥思苦想也没有很好的法子。
碎片化时间利用的概念在当时还不是很流行,但我还是意识到自己绝对不能就这么刷微信打发时间。于是,我开始下定决心拿手机看书,一上地铁就打开 iBooks开始读,以为自己能一直看下去。结果,拐点出现在了自己看完两本书之后,眼睛开始有不适感,甚至有点晕眩,于是赶忙打住。
可是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这么长,总得做点什么吧?而就在这时候, Kindle 开始进入我的生活,它的出现很好地帮我填了移动阅读的“坑”,成了取代手机的阅读神器。
在那以后,我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把 Kindle 研究了个底朝天,从基础技巧的探索开始,结合每天的实践,很快我就把它融入了我的生活。不论公交、地铁有多挤,我都能在人群之中挤出一个空当拿出 Kindle 看起来。你能想象在人贴人的公交上还拿着 Kindle 看书的场景吗?对于这一点,我当时是自得其乐的。随着阅读量的提升,我也迫切地去了解了更多的使用方法,希望能缩小它与纸质书在阅读收获方面的差距,因此也解锁了更多的 Kindle 使用方式。
在最初的那个阶段,我探索更多的是大家都很关心的“图书资源”那部分。不得不说,资源的坑很大,我观察到很多使用 Kindle 的读者都深陷其中,导致自己屯书多,但是读书少。我当时也陷得很深,还不以为然,甚至有一段时间还成了同城读书会的“移动图书馆”。直到自己开始认识出版行业的小伙伴,才开始渐渐意识到这部分的问题,尤其是当自己意识到版权问题后,便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数字阅读体系”的打造上。
我开始接触当时比较出名的标注神器 Kindle Mate,感觉就是“打开了新世界”,这种视野的开阔让我对 Kindle 这个工具越发喜爱。在那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探索,我认识了 Kindle Mate 的开发者Harvey。在与他的长期沟通中,我渐渐发现这个工具背后还有很多能激发Kindle潜力的点,于是进行了更深度的使用技巧挖掘。
我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走上了激发 Kindle 潜力的道路,这里面就包括了全平台 Kindle 标注神器 Knotes 的开发者贺乙钊,以及拥有强大导入能力的 Klib 开发者Jason,我和他们结识后,就开始一同探索更为深度的 Kindle 使用技巧。就在近期,我还认识了 Anki 的插件开发者框框,在我的需求与他的勤奋的带动下,我们弄出了个有意思的 Anki 插件―AnKindle。有了它,大家可以更好地记忆你想记忆的内容,具体你们会在第6章和第7章了解到更多细节。
在观察到中文互联网没有什么文章能很好地说明 Kindle 的最新用法后,我开始着手写一篇全面的、可以让大家可以深度认知 Kindle 的文章,于是那篇刷爆网络的文章《你也许并不太懂 Kindle》诞生了,它在我的公众号“拾书小记”就有近百万阅读量,更是被上千个大小媒体转发,目前全网阅读量应该早已破亿。
回望自己探索 Kindle 的历程,我发现它能做的事情还真不少―不仅可以看书、阅读资讯、看杂志或报纸、看漫画,还能学外语,甚至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何使用这本书
作为笔者探索数字阅读领域的阶段性总结,本书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表面上本书虽然是在写 Kindle 的使用技巧,但实际上里面的很多方法是可以应用于工作、生活的思维方式,在视觉呈现上更是包括了手机阅读、平板阅读、电脑阅读等终端,在个别章节中传递的一些读书方法,在纸质阅读方面也是可以参考的。
在本书的章节设计上,我几乎是按照“一个大问题一章”的形式给各位梳理这本书的核心框架。
在第1章中,我从图书简史谈到了 Kindle 的诞生史,帮大家捋清楚 Kindle 相对于纸质书以及其他电子阅读器的区别,道出了我们选择 Kindle 的核心痛点。
在清楚了为什么选择 Kindle 后,我们就到了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 Kindle 的决策问题上,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第2章中找到解决的方案。在这里我会继续向大家发问,让大家基于自己的需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还会罗列目前在售的所有 Kindle 设备,帮大家扫清购买障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款。
很多读者拿到 Kindle 后就一股脑儿地翻起来,结果发现自己并不适应设备本身的环境设计,但又不知道如何调整,这正是我在第3章想为大家解决的问题。在这章中,我重点为大家扫清了很多信息盲点,比如开启生词本与图书同步的价值,它们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中都有着不容小觑的价值:前者在于语言学习,后者则在于多设备同步。当然,打造理想的阅读环境可没这么简单,我们还需要对“字体”“广告”“闪屏”“密码”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节调整,这些具体的内容你们都可以在第3章中找到。
第4章是每个初学者都必须认真看的部分。在这个章节中,我会从大家日常使用的场景出发,告诉大家12个我们平时可能会频繁使用的功能,其中就包括了用手势拉伸字体大小、通过点击改变页码形式、通过两指实现屏幕高清截图、通过收藏夹管理图书内容、通过亚马逊云来维持Kindle轨迹在多端的同步、省电的小技巧,等等。可以这么说,学会了这12个技巧后,你就可以摆脱 “Kindle 小白”的称号啦。
到了第5章,我们就会谈到大家都会关心的问题――书从哪里来?相信每个刚接触 Kindle 的读者甚至都不懂怎么在 Kindle 买书,至于通过多渠道获取优质读物的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在这章中,我将通过公版读物以及亚马逊官方电子书两方面告诉大家应该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这里面就包括了免费的和付费的。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大家一个高阶技巧,那就是“邮箱传书”,用亚马逊 Kindle 的内部语言来说就是“个人文档服务”。通过“个人文档服务”我们可以将外部的优质内容通过邮箱的形式传输到我们的 Kindle 中,其中就包括了我们自己创建的内容、聚合信息,以及通过“Send to Kindle”和“收趣”这样的第三方进行内容传输的形式。可以这么说,掌握了这章的内容后,你就几乎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 Kindle 没有东西看了。
第6章和第7章是本书的重点部分,我将在里面为大家呈现“如何利用Kindle高效学习”的内核―专属 Kindle的“语言学
习”和“从阅读到写作”的方法。
在第6章的开篇部分,我们先从对比用纸质书学英语和用 Kindle 学英语的“差异”来突出 Kindle 学习英语的优势,接着从环境层面告诉大家先要认清自己的英语水平再去选择英语词典的思维方式,通过“机内法”和“透析法”让大家形成用 Kindle 学英语的思维,再结合记忆神器 Anki 将大家在原版书中看到的内容及时地记忆下来,从而达成最佳的背诵英语单词的方式。长期且及时地实践这个过程对于每个语言学习者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日语以及其他更多的语言。
在第7章我们讲的是 Kindle 的读书方法,这个方法是由笔者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我把它称为 Kindle 读记流(选书-输入-加工-输出),通过 Kindle 读记流我们可以非常全面地将读书这件事从源头(选书)把控到最后的知识内化(输出)。
在选书方面,我会告诉大家我选书的逻辑,经过两次筛选后我们会得到属于自己的书单,接着通过“一个思维”“三个技巧”和“两个意识”来得到我们“输入”的内容,通过 Klib 和 Knotes 等 Kindle 标注神器来帮我们更好地处理信息,最终通过“框架输出” “卡片输出”以及“文章输出”等方式帮我们更好地吸收所读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第8章是我对在知乎、简书、公众号等主流平台搜集到的、大家频繁提出的问题进行的综合回答。由于内容较多,我把它们作了分类,它们分别是“Kindle 功能” “Kindle 读记流”以及“我个人提升 Kindle 使用率的小方法”。如果你有相关疑问,大概也能在里面找到答案。
想以低成本学习主流外语吗?想真正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吗?想让利器真的为你所用吗?开始读这本书吧,你会在这座城堡中找到属于你的那份宝藏。
直树桑
序言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推荐序}
在提升自己技能、不断精进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否认练习的作用。但1万小时定律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作者艾利克森的本意是什么?人们如何更好地学习?
超越1万小时定律
如何习得专业技能,没有人能否认熟能生巧的意义。生性懒惰的我们总在寻找借口,试图回避练习。有一天,畅销书《异类》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只要练习1万小时,就有了成为领域内领先者的希望,无论天赋、无论出身。你是不是怦然心动―平凡的人生终于可以开始逆袭:立即购买格拉德威尔的图书,并且报名参加各类1万小时练习小组。
然而,真相是,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1万小时定律,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让我们回到诺奖得主西蒙那里。
1973年,即将在 1978 年拿到诺贝尔奖的赫伯特 "西蒙(Herbert Simon)与合作者威廉 "蔡斯(William Chase)发表了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比较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西蒙他们发现,通过长期训练,虽然工作记忆容量相差不大,但是国际象棋大师在摆盘、复盘等实验上都显著强于一级棋手和新手。其中,国际象棋大师、一级棋手、新手三类人能记忆的组块分别是:7.7、5.7 与 5.3。
西蒙在文中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10 years rule),西蒙推测,国际象棋大师能够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存储5万~10万个棋局组块,获得这些专业知识大概需要10年。
这就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当时间来到1976年,一位瑞典心理学家移民美国,他就是本书作者艾利克森。艾利克森参考西蒙论文的十年定律,两人在国际象棋的专业技能习得领域再次合作发表论文。
随着西蒙老去,艾利克森在专业技能习得领域积累的证据越来越多。1993 年,他发表论文,阐释了对一个音乐学院三组学生的研究结果。这就是被格拉德威尔引用,以演绎出1万小时定律的实验。
把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的学生分成三个组。第一组是学生中的明星人物,具有成为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的潜力,第二组的学生只被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第三组学生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被认为永远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他们将来的目标只是成为一名公立学校的音乐教师……实际上,到 20岁的时候,这些卓越的演奏者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与这些卓越者相比,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练习的时间是8000小时,而那些未来的音乐教师练习的时间只有4000小时。
有趣的是,格拉德威尔丝毫没有提及西蒙的贡献,是故意忽视还是真的没有读到?从论文标题到实际内容,艾利克森的研究报告强调的也仅仅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而已,而非1万小时这个魔术数字。心理科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2012年10月,艾利克森在捍卫刻意练习观念时,提到了格拉德威尔的演绎,这一错误的演绎使得自己的研究经常被当作一个稻草人,遭受心理学界的批评。对于格拉德威尔没有提及刻意练习,他也略有微词。
1万小时定律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例如,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 3500 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Hacker News网站的读者们已经整理出的证据表明,不少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专业技能的习得同样不是1万小时。在本书中,艾利克森使用的数据也非1万小时定律,从事音乐教育的学生在18岁之前,花在小提琴上的训练时间平均为3420小时,而优异的小提琴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小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学生则平均练习了7401小时。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如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指出,优秀科学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同样,1997 年一篇研究报告表明,医生、律师、会计的智商多数位于中上水平。一些体育项目更是会对身高和身材有要求,这类身体特点上的差异,更不是时间和简单的练习可以弥补的。
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艾利克森就在书中举到很多例子,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看似努力、其实没有成就的人。练习时,我们是采取阶段性进步,随时间和效果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和技巧性,还是机械地每日花上几小时,只为达成“1万”这个目标,却始终没能发现更为有效的训练方法,不能辨别并弥补练习中的漏洞,以取得进步?其间的差别,最终便是“高级新手”、胜任者和专家的区别。
最后,驳斥1万小时定律可以玩一个巧妙的思想游戏,这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沙堆悖论(Sorites paradox):
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也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破解”沙堆悖论时,我们经常不得不设定一个固定的边界。如果我们说“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那么少于1万粒沙粒组成的就不能称之为一堆沙。那么这样区分9999粒沙和10 001粒沙就有点不合理。这样不得不设定一个可变的边界,但是这个边界是多少呢?我们现在并不知道。那么最初设定的“1万粒沙粒是一堆沙”作为知识的价值就被削减了。
同样,在沙堆悖论的视野下,1万小时定律的价值也就这样被消解了。正如真实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成为专家的时间往往随着不同的专业技能领域而变化。
刻意练习的本质
熟悉写作技巧的畅销书作者常常会用一个清晰的行动规则,如“练习1万小时成为专家”“21天养成好习惯”等来激发你的行动。但是对于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坚持1万小时,1万小时是否真的引向成功,坚持1万小时的关键节点,以及1万小时练习的本质是什么却置之不理。这些畅销书作者略过不谈的细节,恰恰是科学着墨最多,也是对人们提升自我最有帮助的地方。
事实上,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那些卓越的专家,能够将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对接起来,在进行钢琴、象棋等自身熟悉的专业活动时,能够调用更大容量的工作记忆。如同西蒙等在 1973 年那篇开创性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国际象棋大师在长时记忆这款硬盘中存储了5万~10万个关于棋局的组块。
如果说专家和准专家们已将自己的大脑升级了,工作记忆内存条可以同时调用一块SSD硬盘来当虚拟内存用,那么那些专业领域的新手们往往还是在使用小内存跑。
幸运的是,进化给一般人留了条路。这种长时记忆能力,艾利克森认为是与具体领域相关的,并且通过他所说的刻意练习可以习得。只要你努力,经过几十小时到成千上万小时不等的艰苦努力,就能买来那款可以被工作记忆内存条调用、当虚拟内存使唤的SSD硬盘,即长时记忆。
一般人怎样才能买得起那块硬盘?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其中,多数不靠谱的成功学选择了错误的练习方式,虽说喊的口号是刻意练习,但实质并不是刻意练习,因为它们没有激活长时记忆能力。比如,下象棋的次数毫无作用,10个1万小时,也成不了国手。但是,如果看着已经发表的棋谱,然后推测国手下法,这种刻意练习方式,就是往长时记忆硬盘里面攒 SSD 硬盘:存储关于象棋棋谱的组块。
在本书中,艾利克森在辩驳1万小时定律时同样提到:
随着训练方法的改进和人类的成就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在任何一个人类付出努力的行业或领域,都在持续不断地出现变得更加卓越的办法,以抬高人们认为可以做到的“门槛”,而且,并没有迹象表明这样的“门槛”将不能再抬高。每当人类发展至新的一代,潜力的界限也随之扩张和提高。
长时记忆的培养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准)专家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与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各项加工策略。
◆提取结构或模式:往往需要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比如,专家级的开发者善用设计模式。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所以,刻意练习的本质是去买 SSD 硬盘,而不是纯粹卖苦力,更不是帮畅销书作者们营销,喊喊热血口号:1万小时,今天,你坚持了吗?
隐性知识
目前对刻意练习最大的批评是,艾利克森关于刻意练习的证据多是来自“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出租车驾驶、拼写,但是,对于“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销售、管理等作用有限。怎样通过刻意练习成为一名卓越销售或卓越CEO,从哪里练起?怎么练?练什么?认知复杂性高与认知复杂性低的学习活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隐性知识的多少与比重。隐性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寻。
认知复杂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建构“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使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
仍然是西蒙,他认为人的“有限理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情境理性”―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人的学习受到情境的制约或促进。你要学习的东西将实际应用在什么情境中,那么你就应该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学习这些东西。比如,你要学习编程,就应该在 GitHub 里学习,因为你以后编程就是通过 GitHub。又如,你要学习讨价还价的技巧,就应该在实际的销售场合学习,因为这一技巧最终是用在销售场合中的。
刻意练习并没有否认情境的重要性,但是在一些畅销书中,那些已经被学习科学证实的主流方式被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隐性知识被忽略了。学习科学大量研究表明,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最开始时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这就是学习科学日益主流的观念:从“情境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它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找到学习共同体:因为大量知识存在于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不是在书本中,所以有效的学习不是关门苦练,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小团体。如程序员在类似于 GitHub 这样的网站练习编程。
◆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使人们有能力利用概念、事实以及程序来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一般也被称为策略知识。
◆模仿榜样: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导师,也可以是网上的导师。
◆培养多样性:在多种情境中实践,以此强调学习广阔的应用范围。例如,裁缝出师并不是已经练习了1万小时,而是能够缝制出足够好的衣服。
小结
图灵奖得主理查德·哈明(Richard Hamming)谈到如何变得卓越时认为,练习时间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无法精确和明示,他写道:
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
即使是格拉德威尔拿来当作1万小时定律例子的比尔 "盖茨也谦虚地谈道:
1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The 10000 hour rule helps. But to be achieved, it needs persistence and passing through a lot of cycles.)
这或许才是西蒙的十年定律对我们真正的启发: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文库出品人
阳志平
---------------------------5006650 - 学习之道---------------------------
{推荐序一}
作为一个高效学习方法的爱好者和研究者,我阅读过大量有关教人如何学习的书,可以说,这本《学习之道》是我在该领域读过的最好作品之一。
学习方法领域的图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走的是学院派路线,主要是梳理学习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在这些书中,我们能看到不同流派的观点,能看到心理学家对学习本质的讨论,但是这些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有些过于抽象了,较难在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加以应用;另一类走的是实践派路线,作者往往靠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摸索出了一些基于经验的学习方法,这些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方面其中部分观点可能不符合学习心理学中的科学结论,另一方面某些方法只适合特定的场景,无法迁移应用在更广阔的学习领域中。
《学习之道》则是一本真正面向大众、指导实践以及科学可信的学习方法手册。这本书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管你想学什么,你都可以在书里找到方法。书中的理论均是基于当代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观点,有严谨的实证研究背书,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并且其中部分观点还是比较前沿的研究结果,体现了本书与时俱进的特色。本书以数学和科学学科的学习做引子,逐步揭开学习的神秘面纱,介绍了全面的学习原理和超多的技巧,这些理论对任何层面的学习都是适用的,所以不管你想学什么,都可以学习借鉴。
(2)看完这本书,你会爱上学习。这是一本配得起“深入浅出”四个字的好书。书中不断运用类比、图解等多种方式,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读者也能准确地理解关于学习原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例如,本书第二章在解释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时,就采用了弹球机来作类比,非常生动形象。
(3)每读几页,就有彩蛋。这本书融汇了大量的学习案例,这些案例大多来自大学教授、科学家的经验之谈,这些内容是专家和高手多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可谓价值连城。每隔几页,读者就会与它们不期而遇。它们是对书中理论内容的重要补充。所以这本书不仅有理论,还有实践,给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指引。
(4)脚踏实地,立刻开始精进之路。本书每个章节都穿插了相关的实践和练习建议,这些建议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建议五花八门,但都是落地可操作的,因而读者不用担心看完书后怎么办,他们完全可以边读边练,边练边学,立马行动起来,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本书绝不能只读一遍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喜欢学习的人或者希望更加卓越的人的好书。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一本实用手册来读。因而对于这本书,我并不建议只读一遍。最好的方式是在通读一遍之后,仍旧不要放远,然后在接下来的日常学习中,可以经常拿出来翻阅回顾,对比书中的观点和建议,检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然后想想怎样改进。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我们很多人虽然很用功努力,但是努力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多半是学习不得法,行动不得要领。那么这本书就正好是你所需要的,读完这本书,你对学习的理解可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你会触动、反思,然后重新出发、高速前行。
――采铜
著有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学习领域意见领袖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作译者序
400多个凌晨邂逅7年的全脑探索之路?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某个时间开始的,这个故事也不例外。2015年12月10日晚12点,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知乎,私信中有一段特别长的文字,细看才知道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心理图书策划发来的译书邀请。接下来的几天,我和策划来往了几封邮件便应承了这份差事,由此开启了这次压力山大又非常幸运的翻译之路。
创业期间,公司的事情本来就自顾不暇,几乎每天都是凌晨睡觉,为何还会接下这份差事呢?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我2009年开始全脑探索,2010年简单培训后系统自学,2011年自我训练后参加中国脑力锦标赛、世界脑力锦标赛,2012年全脑教育创业,2013年转入互联网行业。不管在什么行业,我始终怀揣着传播全脑教育的信念,希望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全脑记忆。期间也有出版社和朋友建议我将全脑学习的经验和方法集结成书,但我一直以经验不够为由婉言拒绝了,其实是工作无法分身。此次翻译,不需要自己写,想必花费的时间也不会太多,也正是在书本策划的这种“诱惑”下答应了此事,回头想想,我还真是无知者无畏,其后的翻译经历是既费时间,又困难重重,这些后面再说。
其二,策划给我介绍时,提到本书是美国心理学家希格比教授的巨著,在美国畅销了40年,再版了很多次。我也通过策划发来的电子稿细看了部分章节,书中介绍的理论、方法、实操方式等对于学生、白领,甚至专业的脑力锦标赛选手都是非常值得学习和研读的。惊叹于如此好的一本全脑教育佳作居然不能为更多国人所学习,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将其翻译成中文,于是更加坚定了我要翻译此书的想法。
字斟句酌,深入浅出
因为工作太忙的原因,翻译本书基本是在凌晨或者机场候机厅、高铁候车室等候的时间段完成的。真正开始翻译之后,才发现翻译比想象中要困难很多,例如书中有大量只有进行过记忆训练实践的人才能理解的“专业词语”,这些词如果翻译成中文也很好译,但难点在于如何译得让没有训练过的人也能一眼看得明白,因此一个词经常需要反复琢磨,也许按照一种翻译,前几章都很合适,但是到了某一章就行不通了。为了遵循同一个词同一个翻译的基本原则,直到整本书第一遍译完,其实还是有非常多的地方不顺畅,好在有众多朋友和出版社编辑的帮助,才得以让这本希格比教授的全脑巨著在历时400多个凌晨的翻译后,以中文的形式完整地呈现给大家。因为是第一次完整地翻译一本书,想必仍有不完善之处,还希望各位读者不吝指教,可与出版社编辑联系。
谁该读这本书
本书不管是对于想要提升学习成绩的中小学生群体,还是对于高校师生,亦或是对于工作中想要提高效率的人,又或是年龄渐长经常感觉记不住事的长者……都值得反复研读并实践。本书到底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呢?
我简单列举一二。首先,本书解答了很多人对记忆的误解,例如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年龄大了,记忆自然就衰退了,或者认为记忆好的人就永远不会忘记……重新认识了记忆之后会发现,很多以前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变得简单很多,尽管我花在记忆教育和传播上的时间不算多,但是7年多以来,我一直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什么是记忆,本书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这也是我对本书的期待之一。
其次,这本书也包含了希格比教授记忆教学过程中的很多学生案例,相信很多读者都会从本书的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记忆如何通过可操作的训练得到提升,书中的案例为大家给出了榜样。如果你读了这些案例,并能坚持按照书中的方法训练和提升,相信“好记忆”这个词将不再是“别人家的孩子”“我有一个同事”“以前听说过一个节目”,而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让更多人通过本书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这是我对本书的期待之二,相信也是大多数读者的期待。
再次,本书第12章所描述的理论和方法是绝大多数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以字母为语言的国家选手使用的方法,据我所知,目前中国还没有使用这种方法的人,但是其背后的理论和记忆高效性都是中国人,特别是中国选手值得借鉴的。不管是参加比赛的职业选手,还是对自己的记忆没有信心的人,都有必要反复研读这一章,这其中关于记忆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得非常精妙。让“加法”变成了“乘法”。这是我对本书的期待之三。
最后一点期待,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全脑记忆,特别是2011年参加完比赛之后,一直有很多人建议我将个人全脑记忆学习和传播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写成书,帮助更多人,这其中有曾经的学生,有出版社,有一起比赛的队友,也有从未谋面的网友……但是我大多以经验不够为由拒绝了。这一次接到出版社的邀请也是一种幸运,让我得以将个人7年多全脑记忆学习、传播、教育、训练、感悟等经验融合到本书中,有了一次系统面向读者和记忆爱好者的窗口。
致谢
惯例,完成一本书的翻译通常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做到的。何况我还是第一次翻译整本书。前面有写,翻译本书过程中确实遇到了非常多、非常大的困难,但是依然坚持到了本书出版的一天,这里有一大串想要感谢的名单,实在太多,我只能向与本书翻译直接相关的一些朋友在这里正式表示感谢。
从下定决心应承下本书的翻译,我的母亲就一直关注翻译的进度,她虽不是老师,但是对教育的事情一直看得很重。翻译中间遇到各种问题找人解答,最开始,大学同学余多,许钰梅、魏美芹给了我很多专业的建议,远在硅谷的朋友唐觅经常收到我在凌晨(美国时间早上)发给他的对美国英语地道表达的询问。
一些朋友听说我在翻译这么重要的一本书,也自主地给予了支持,这其中有复旦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颜佳欣、徐娇、谢文瑛、张闵雪、四川大学金融学硕士张建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硕士刘仁啸,等等,其中很多处的翻译,出于他们有海外留学经验或其他原因,帮助我在初期的翻译上减少了很多麻烦。第8章是本书翻译上非常难的部分,这里要感谢中国电商企业家俱乐部周可人,她以前在英语节目做主持及同传翻译的工作经验,为这本书多处的精确翻译给出了专业建议。
还有一个不得不感谢的人,400多个凌晨,翻译过程中虽然从未想过放弃,但确实有过松懈的时候,多少次都是因妻子的加油鼓劲而让我一直坚持到完稿,当翻译遇到问题实在找不到人交流的时候,也是余夫人给了我支持。篇幅所限,给予本书帮助的远不止以上这些人,未能一一表述的还请见谅。
最后,这是我完整翻译的第一本书,对读者,这是我希望送给所有爱好记忆、想要提升记忆的人的礼物;对我自己,这是我送给今年5月将要出生的宝宝的礼物。希望读者重识记忆,提升自我;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拥抱世界。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感谢这个时代,阅读越来越被重视。前几年还有人撇撇嘴大谈“读书无用论”,这几年,不论是身边还是在互联网上,秉持“读书无用论”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即使是阅读量不那么大的朋友,也都在说自己要多读点书,然后不好意思地笑一笑,从自己身上找个原因。
“可是我脑子不够”“可是我没有耐性”“可是我静不下心”,最多的理由是“可是我没有时间”。
他们的时间用在哪里呢?
在工作,在挣钱,在上课,在考试,在养娃,在生活。
读书?没有时间。
在终于摆脱了“读书无用论”之后,似乎我们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会认为读书太高了,太远了。是诗,是远方,是终极救赎,是我们已经把俗事料理完后,焚香沐浴才有资格开始的仪式。
我其实今年才知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我看来,这完全不是阅读的光荣,反而证明阅读在今天的处境略显尴尬。
之所以为某个特定的行为来定一个纪念日,往往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行为是缺失的,至少还不够。有“世界粮食日”,恰恰是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饥荒的存在。而我们却没有专门要定一个“吃饭日”。百度了一下,发现已经有“世界呼吸日”了,果不其然是中国媒体发起的,毕竟好好呼吸已经渐渐成为奢侈品了。
我们不应该在一天关注阅读,然后在另外364天忽略它。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像吃饭一样,每天三顿,而不必专门定个日子,大家一起来呼吁吃饭。
虽然一直在说书籍是精神食粮,但其实和真正的物质食粮相比还差很多。而解决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真正将书籍看成物质食粮,用吃饭的态度来读书,怎么好好吃饭,就怎么好好读书。拓展开来,大概是以下四点。
第一点是“饮食规律”。
如果每天吃饭的时间不规律,我们很难有一个强健的胃。上一顿暴饮暴食,下一顿直接忽略,怎么看也不是健康的生活习惯。每一位营养学家都会建议我们吃饭要规律。
阅读也是一样,一个成熟的读者应该争取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读书。用习惯驱动自己,让自己在不经意间变得更美好。至于这段固定时间的长短,我认为反而不必刻意求多,说句实话,能保证每天读书的时间和吃饭的时间一样长就可以了。
第二点是“营养均衡”。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我们每个人都力求让自己的饮食结构尽量多元化,以保证摄入足够丰富的营养物质。
阅读也是如此,阅读结构太单一,就会让我们难以对阅读保有始终如一的热情。过度追求趣味性,最终会让我们疑惑阅读能否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过度追求实用性,最终又让我们的阅读体验变得日益枯燥,最终难免想逃离。
阅读的优势就在于它在各个领域都能高效地为我们传递信息、体验和经验,无论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摄入的书籍种类越多,如果你将阅读带入自己生命中的领域越多,你才会越来越体会到书籍为自己带来的改变,你才会更加相信阅读、依赖阅读、热爱阅读。
第三点是“坚持运动”。
要想练出健美的肌肉,离不开大量蛋白质的摄入。可是想单单依靠吃牛肉就能吃出八块腹肌,那纯粹是在做梦。
阅读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会有的一个误解就是将阅读当作终点,认为把书翻完就完。而这就像只吃饭不运动一样,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阅读以外,你还需要更多。
阅读很棒,但不是万能的,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好书就像地图,为你指出一条明路,帮助你更快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是地图不能代替你走路,看得再多,你依然站在原地,只有真正迈开你的腿,才能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想去的终点。
阅读借助“行动”,让你的外部状态发生改变。
我另有一个偏激的观点,阅读本身只是理解作者意图的过程,理解得再透彻,那也并不是你的。而只有通过“输出”,才能真正将书中的思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
在学校,我们学到的理论要通过做题来消化;在社会,我们了解的道理要通过做事来消化。机械地记忆,只是囫囵吞枣;只有将书中所得真正变成自己的行动,才算完全消化。
阅读借助“输出”,让你的内部状态发生改变。
经常听见有人抱怨,为什么读过很多书,却感觉自己没有变化;听过太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和抱怨吃了牛肉,为什么没有腹肌的人是一样的,他们都缺少了关键的一步――行动。
第四点是“享受美味”。
很多时候我们吃东西就是为了享受味道,而不是执着于这盘宫保鸡丁能帮助我们增加哪些营养元素。很多时候,我们吃东西,很单纯就是因为它好吃。
阅读也是如此,如果能不执着于“开卷有益”,也追求“开卷有趣”,我觉得在境界上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这并不是与之前的论述矛盾,更多的是拓展。我们永远在营养和美味之间平衡自己的饮食,我们也不妨在“有益”和“有趣”之间找到自己的阅读平衡点。
写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说,阅读并不高于生活,也不低于生活,它应该就像吃饭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用吃饭的态度去读书,让日日都是读书日。
经常有人问我,像自己这种年纪/年级/性格/工作/收入/颜值/脸型(别笑,真的)的人,应该读哪本书。
我的答案是,以你最想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阅读的领域。
你心中的这个问题,也许很远,也许很近,也许很细碎,你可能都不好意思把它说出来。没关系,就以它作为你阅读的起点。
在你在乎的地方充实你的知识体系,在这样的过程中,你才会对书籍产生信任,你才会相信它能让你发生改变。
即便你真心希望书能带你去那个诗和远方的世界,也不代表你不需要借助书的力量,先料理眼前的苟且。被太多铁链拴住,你走不动;被太多只手拉住,你跑不快。眼前现实的问题要解决,而你却希望读一读柏拉图或老子就让问题灰飞烟灭,那不是相信阅读,那只是你和阅读互相之间的辜负。
越早相信这一点,你反而会越轻松地斩断锁在身上的铁链,越轻松地跑向那个“诗和远方”。
除了在战略层面进行观念的转变,在阅读的战术层面,我们也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提升阅读速度,如何避免阅读之后记不住,如何更快理解书中的理念,如何制订阅读计划,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的书籍选择适当的处理方法。这些问题往往困扰着很多朋友,也成为他们身上的铁链。
《如何高效阅读》就是一本能帮助你斩断身上一些铁链的书。作者通过简单易学的方法和循序渐进的指导,带领我们一步步走上阅读的快车道。他让你相信,阅读也像跑步、游泳、自行车一样,可以通过科学的练习,让速度越来越快,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轻松。本书将阅读的技术拆解成了一个个的小技能点,既方便重点突破,也可以全面提升,最终帮助我们达到一天阅读一本书的速度。
在这个时间越来越成为珍贵自由的时代,让自己学会高效阅读,可能是最重要的技能。
每天努力生活,也不妨抽一点时间读书。既要读得有方向,也要读得有方法。在心中找到一直萦绕的那个问题,在书中找到它的答案,在这样的过程中,你已经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才是阅读和生活的意义,不是吗?
陈章鱼
知名自媒体,知乎53万关注的读书人
媒体评论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赞誉}
没有勤奋就没有一切!至于天才,我将其理解为一种无限的伸展性,也许一个人只要具备一丁点儿天才,就可以扩展成很大。
―郎朗(国际著名钢琴家)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那不是靠讲故事或者喝鸡汤得来的,关键是“平时的训练”。
―郎平(中国女排教练)
1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你我都可以掌握。
―姬十三(分答&在行、果壳网创始人)
比1万小时理论更合理!想要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你都需要刻意练习!
―樊登(樊登读书会创办人)
古人倡导“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去实践,学以致用。在我采访过的包括马云等上百位卓越企业家中,我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其中有目的的学习,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刻意地练习与实践,都与本书有深度的契合之处。
―刘世英(财经作家、总裁读书会发起人)
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错误概念:1万小时定律。它是如此深入人心,然而,它真的错了!“刻意练习”概念的原创者、心理学家艾利克森首部中文图书问世,告诉你如何从新手到卓越专家。
.―阳志平(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开智文库出品人)
最近几年1万小时这个概念非常热门,但实际1万小时并非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有很多的限定条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刻意练习”下的1万小时才有用。但对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一直缺少系统的阐述,很多书籍都说得比较简单,而本书就是专注于这个话题的。刻意练习是一种更高阶的学习方式,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并缩短学习时间,让你走向通往卓越之路。
―战隼(知名自媒体“warfalcon”、100天行动发起人)
把现在的日常事务努力重复1000天,并不能让你成为专家,只会让你在现状中陷得更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熔铸心血研究的“刻意练习”原则,让我们刷新了对学习与练习、知识与技能、
1万小时与成功……的认知。更宝贵的是,书中着力阐释了如何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实践“刻意练习”,只要加以应用,必可锻炼出1000天后杰出的自己。
―赵周(拆书帮创始人)
如何进行高效的学习?我认为需要好的方法,坚持刻意练习,保证足够的强度,加上有效的教练为学习提供反馈。这本《刻意练习》为你提供了有效的指南。
―秋叶(秋叶PPT创始人、知识型IP训练营创始人)
对于每一个教育领域,最有益的学习目标是那些帮助学员创建有效心理表征的目标,这也是刻意练习方法比传统学习方法有效的地方。本书以多个真实人物的成长案例阐释了刻意练习的前景,让人耳目一新。
―邓斌(书享界发起人)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阅读《刻意练习》,你会发现提升努力效果的秘诀,让同样努力的你走出事倍功半的泥潭。
―郭成(众阅读书会发起人)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他们有两项高于常人的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对于大多数人,很努力,却得不到希望的结果;很多事,有态度,却茫然于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这个社会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通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点迅速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更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一个绕不开的竞争技能。《刻意练习》和《学习之道》是我们提升练习效果的不错的两本书籍。
―王海龙(吴晓波苏州书友会)
---------------------------5006650 - 学习之道---------------------------
我阅读过大量有关教人如何学习的书,这本《学习之道》是最好的作品之一。因此我不建议只读一遍。读者应该经常将其拿出来翻阅回顾,对比书中的观点和建议,检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然后想想怎样改进。
-- 采铜(著有畅销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推动各行各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代越来越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元技能",并且快速掌握多元化的"知识增量"。除了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走上工作岗位还要文能出文案,武能数据分析。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往往是长于文必定短于武。《学习之道》的作者由文青少女蜕变为工程教授,从容搞定曾经的"不擅长",是为学习之道!
--成远,前媒体人、知乎创始团队成员
我发现学习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输入-练习-内化-输出",这已经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更高效的"理解范式-应用范式-识别范式-输出范式",但不管是哪种学习,都需要各种学习技巧,《学习之道》为你开启学习技巧之门。
--秋叶,秋叶PPT创始人、知识型IP训练营创始人
这是一本讲如何有效学习的书籍,全书从脑科学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出发,告诉你学习过程中不同技巧的原理,哪些方法效果更好,为什么会起效果。
让你学会如何控制注意力,对抗拖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明智地对待大脑的优势和弱点,最终让这些学习策略真正发挥作用。
--战隼,知名自媒休(warfalcon)、100天行动发起人
终生学习是一种趋势,如何学习是一个大学问,这本书解析了学习背后的原理。我特别赞同书中提到的要用巧劲去学习,需要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结合,而且要在这两种思维模式中转换,值得中国读者一读。
--邓斌,书享界发起人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他们有两项高于常人的本领:一是洞察问题的本领,二是解决问题的本领。对于大多数人,很努力,却得不到希望的结果;很多事,有态度,却茫然于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这个社会大发展、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能够通过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点迅速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更是摆在我们当代人面前的一个绕不开的竞争技能。《学习之道》是我们能够离高人更进一步的指导书。
--王海龙,吴晓波苏州书友会
对于任何领域的学习者而言,本书都能让你受益匪浅。芭芭拉·奥克利教授以认知科学最新的研究为依据,提供权威的指导。她简洁、明快地引导我们最大限度地从学习中受益。对于学习困难户,以及任何想精进学习效果的人而言,这都是一本必备读物。
--戴维 C. 吉尔里 密苏里大学心理学与跨学科神经科学教授
很久没遇到一本书能让我这么激动了。加深对学习方法的认识,才能让人们持久掌握知识,并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这是一份能让人受益终身的礼物。
--罗伯特 R. 加马什麻省理工学院罗威尔校区协理副校长
干活要使巧劲而不是蛮力,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芭芭拉·奥克利真真切切地教会了你巧办法。这本轻快易懂的书收纳了许多学习窍门,皆是以严谨的科学和经验为基础的。不瞒你说,我就打算把其中的几种技巧运用到我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格伦·哈兰·雷诺兹、比彻姆·布罗根 田纳西大学名誉法学教授
掌握学习之道,会学才是你的目的。这本大脑使用手册揭示了在学习领域取得成功的奥秘。我见过很多学习者,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既然这本使用手册能让学习者"懂得更多",他们自然会"做得更好"。
--雪莉·马尔科姆 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
---------------------------5008000 -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赞誉}
托马斯·斯特纳的这本书,道出了我人生各方面的一些有益信息。读了本书,我作为企业领导者,变得更加高效;作为公开演说家,变得更有激情;作为家长,变得更加专心;而且,我从周末爱好中找到了更多乐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技能。本书帮助我意识到,实现目标的方式与目标本身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人生是一段旅程,不是一个目的地。感谢斯特纳先生,我热爱这段旅程。
――拉尔夫·西提诺(Ralph Citino),职业银行家
本书饶有趣味地将我们生活中的难事转变成乐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且易于理解的方法,让我们改变了对人生旅程中最具挑战性或者最平凡的经历的看法。托马斯·斯特纳使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和有趣的个人故事向我们表明,通过细致地专注于实现目标的过程,我们可以不再过度依恋自身无法控制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能从本书中吸收作者提出的明智的建议,那么,我们将减轻自己面临的绝大多数痛苦。
――玛尔尼K.马克利达基斯(Marney K. Makridakis),
《创造时间》(Creating Time)的作者、
ArtellaLand.com网站的创始者
托马斯·斯特纳在本书中做到了一种罕见的结合:他不仅为人们聚精会神做事情提供了一系列明确而实用的步骤,还提供了一个有助于我们重新框定期望和价值观的理论背景,以便我们可以继续清醒地意识到过程与结果之间、进步与目标之间的差别。极力推荐这本书。
――斯科特A.戴维森博士(Scott A. Davison),摩海
德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论事物的内在价值》
(On theIntrinsic Value of Everything)的作者。
托马斯·斯特纳阐明了生活中的一个悖论:真正的成就,需要耐心和戒律,而为了养成这两种优良品质,我们必须同时运用它们。随后,斯特纳用亲身经历的许多实际例子,通过运用冥想,解决了这一悖论。他向我们展示了怎样专注于当前这一刻,怎样不带任何主观判断地观察,以及在此过程中怎样释放出我们天生的能力来进行学习。自相矛盾的是,当你使用本书中描述的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时,不论努力做什么事情,都将取得更好的结果。
――迈克尔J.盖尔博(Michael J. Gelb),《如何像达·
芬奇一样思考》(How to Think Like Leonardo da Vinci)
以及《大脑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改进你的思维》
(Brain Power: Improve Your Mind as You Age)
等书的作者。
在一个即时满足的社会之中,托马斯M.斯特纳的这本书几乎夸张地模仿了即时满足这一现象。本书设计用于教读者如何放慢脚步、更清醒地意识到当前这一刻,并且增强自律与专注,从这本阐述复杂观点却内容简练的书中,作者的智慧完全展示了出来……这本尽管很薄但富含内容的书,带给我们在一生之中可以不停思考和运用的足够丰富的信息。
――《圆桌评论》(Roundtable Reviews)
---------------------------5261832 - 如何高效记忆(原书第2版)---------------------------
{赞誉}
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讲解了记忆如何运作,详细介绍了记忆法体系。欧洲的“最强大脑”们运用这些方法创造了多少记忆奇迹,中国读者阅读本书可以洋为中用。我通过十多年自我训练记忆和教学的经验得知:每个人都有超强的大脑潜能,科学的方法加上系统的训练,你也可以成为记忆高手,让你的生活更美好!
――袁文魁(特级记忆大师、《最强大脑》脑王教练)
作者系统阐述记忆的前因后果,让我们去了解记忆的实质,解开记忆的神秘面纱。凡事皆有方法,记忆也不例外,掌握科学正确的记忆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彬晶在《最强大脑》中的表现并不是因为他天赋异禀,而是他有自己的方法和窍门,我想这也是他想在书里告诉大家的!
――王峰(2010、2011年世界脑力锦标赛总冠军,《最强大脑》第一季脑王)
彬晶兄很早就拿到了“世界记忆大师”称号,对记忆法的理解和应用自然非常深刻和娴熟。本书是美国心理学教授肯尼思·希比格的著作,除了记忆法的科普,本书绍了众多高效的记忆系统,非常值得阅读和研究。
――申一帆(世界记忆大师、《最强大脑》第二季选手、第四季名人堂选手)
广大读者不仅可以从本书学习到世界记忆大师运用的记忆方法,而且会学习到很多更高效实用的记忆方法。
――苏泽河(国际特级记忆大师、世界纪录保持者)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任何事找到正确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我们常说“博学多才”,博学是多才的前提,然而记忆又是博学的先决条件。此书将引领你探索大脑记忆的奥秘,你必将有所收获!
――陈浩(世界记忆大师、《最强大脑》第四季选手“轨迹追猎者”)
钛牛哥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脑力前辈。舞台上他光芒万丈,舍己其谁;台下和蔼可亲,满腹经纶。钛牛哥翻译的这本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非常适合脑力爱好者学习。选择钛牛,没错!
――谢超东(世界记忆大师,《最强大脑》第四季选手“国风少年”)
一切的知识都来源于记忆,好的记忆方法必然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讲述记忆的书籍有很多,但这本书显然是我读过的很有趣的一本,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记忆系统,将记忆方法用于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简单实用,值得推荐!
――尤东梅(珞忆教育研究院联合创始人,《最强大脑》第四季选手)
本书系美国最权威的记忆教程教材,在美国畅销了很多年,受到许多青少年学生,甚至老年人的喜爱。读者愿意买它,源于它的独特性,市面上的记忆教程教材很多,但其只能帮助读者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较难继续发展,而本书从读者的思想根源出发,能够在读者脑内预先种下记忆的种子,通过各方面的养分使它生根,发芽,长大,使根基牢牢地固定在脑子里,对读者的记忆水平提高有很显著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记忆教程教材。
――黄政(《最强大脑》第四季选手“超眼少年”)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记忆和记忆术,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不仅为读者呈现了记忆术清晰而完整的全貌,也详细地讲解了获得强大记忆力的科学方法。这本严谨而实用的教程值得你去仔细研读。
――余奕沛(《最强大脑》第四季选手“逐影少年”)
余彬晶是我的学生,他的这篇译作,关注高效记忆的内涵外延、方法策略,于人的学习和发展都极有裨益!值得一读!
――袁灿英(省特级教师、株洲市戴家岭小学校长)
信息量庞大且碎片化的今天,这本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记忆“指南”,能够帮助到大量“围城”外的普通读者,看完这本书再回过头来看“大脑明星们”,能从看热闹进步到看门道。
――刘宽成(新启航教育集团创始人,校长)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可能有些读者对各种教阅读的书感到困惑,那是因为未对“阅读”进行分类。阅读如烧菜,要因菜制宜,要因人而异,要反求诸己。没有一种阅读法适合所有书,但无论你选择装备哪几种阅读法,速读都是必要的一种。《如何高效阅读》是我读过的zui实用、zui贴心的一本速读法教材。 ――赵周 拆书帮创始人,《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 作者通过简单易学的方法和循序渐进的指导,带领我们一步步走上阅读的快车道。阅读和跑步、游泳、自行车一样,是可以通过科学的练习,让速度越来越快,让自己在这过程中越来越轻松的。本书将阅读的技术拆解成了一个个的小技能点,既方便重点突破,也可以全面提升,最终帮助我们达到一天阅读一本书的速度。 ――陈章鱼 知乎自媒体,知乎53万关注的读书人
---------------------------5261823 -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 关 键 词 ◆
行动体系 拖延 记忆 钛牛 余彬晶 最强大脑 高效记忆 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学习之道 学霸 偏科 偏科少年 Learning how to learn 学霸体质 外挂模式 精进 采铜 有道云笔记 樊登读书会 樊登 MOOC 慕课 秋叶PPT 战隼 拆书帮 溪山读书会 CSDN 头条 极客学院 51CTO 黑马读书会 达内教育 汇智网 领教工坊 Q心理 正和岛商学院 管理智慧 书享界 开智学堂 练习
◆ 营销支持/重点销售地区 ◆
北上广、江浙、三大网店、文轩网、博库网
◆ 其 他 说 明◆
◆ 编辑推荐 ◆
成长是门技术活儿,人和人的差距往往发生在我们注意不到的时间里。
数十种学习软件、网站和技巧,让工具提升我们的效率。
数字时代,谁拥有第二大脑,谁就能节省更多时间。
学习忍者的行为特点
完整的行动体系
建造第二大脑
带着问题听讲座
习惯使用学习App
写计划表时用"动词"
利用Scrivener、Lumosity 等软件
用TWERP的方式尝试写作
高手记忆7步法
20个抗拖延技巧
◆ 内容简介 ◆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工作拿得出手,生活多姿多彩。
他们行色匆匆,聚会、学外语、听沙龙、做志愿活动一个不落。
你总是觉得他们在做各种各样的事,但其实他们在你看不到的时间里奠定了高效的基础。
他们一定在无数个矛盾中做了取舍,对无数种学习方法进行了优化,严格执行了无数个行动计划。
你只看到他们表面的光鲜,却没看到他们内心的运筹帷幄。
这些来无影去无踪的人生赢家,就是我们身边的"学习忍者"。
他们精神专注,善用各类学习App和平台,深谙社交与独处的平衡之道,而且一定有一套与自我高度匹配的行动体系。
本书会告诉你,在我们看不见的时间里,这些学习忍者究竟做了什么,他们常用的学习工具和平台是什么,怎么打造一套高效的行动体系。本书会帮助你形成新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你效率更高,视野更广。
成长是门技术活儿,人和人的差距往往发生在我们注意不到的时间里。
数十种学习软件、网站和技巧,让工具提升我们的效率。
数字时代,谁拥有第二大脑,谁就能节省更多时间。
◆ 作者简介 ◆
格雷厄姆·奥尔科特
(Graham Allcott)
毕业于英国名校伯明翰大学,在校期间做了三个人才能做到的事:创建了一本知名音乐杂志,组建了一支乐队并担任主唱,成为学生会领导,每周兼职送六天报纸,每周有三天晚上在银行实习。他绝对是自我管理和能力提升的行家里手。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学习忍者精神--专注,善用各类学习软件和平台,懂得在社交和独处之间有所取舍,有一套与自我高度匹配的行动体系。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如何成为一个学习忍者 / (英)格雷厄姆·奥尔科特(Graham Allcott)著;陈立东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2
书名原文:How to Be a Knowledge Ninja: Study Smarter, Focus Better, Achieve More
ISBN 978-7-111-55698-5
I. 如…II. ①格…②陈…III. 学习方法IV. G4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13578号
本书版权登记号:图字:01-2016-8229
◆ 目录 ◆
前言
{第一部分学习忍者的独门武器}
003
第1章学习忍者的九大特征
平衡 // 003
禅宗式的平静 // 010
冷酷 // 014
擅长利用工具和资源 // 019
遁行和伪装的艺术 // 022
正念 // 026
时刻保持良好状态 // 029
专注 // 032
超人只是达到自己最好状态的普通人 // 036
039
第2章学习忍者的行为习惯
行动体系、第二大脑和高效可行的日常惯例
为什么要变得有组织性 // 039
集中注意力 // 040
学习忍者的第二大脑 // 046
日常惯例 // 061
每周惯例 // 065
学期惯例 // 078
081
第3章学习忍者的精力管理
如何管理自我,做出更好的决定,充满活力,脑力全开
为什么你肯定是错的 // 082
为什么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是错的 // 082
懒散、无精打采的你VS.聪明、充满动力的你 // 084
认知偏差 // 094
十个提高学习和平衡的智囊秘诀 // 097
{第二部分学习忍者的方法论}
110
第4章你是哪种学习者
根据学习目的,切换不同的学习方法
学习:想做就做 // 111
听觉、视觉,还是动觉? // 115
119
第5章常规性学习
日积月累的魔法
从床上爬起来 // 120
强迫自己起床 // 122
沉浸在愧疚中 // 124
集中注意力 // 126
讲座与课堂 // 132
阅读 // 135
将阅读当成一项技能 // 142
恰到好处 // 154
做笔记 // 155
噢,不!现在是团队学习时间! // 162
陈述 // 166
170
第6章写作
写作的五个阶段和四个关键
"转卖:新婴儿鞋" // 170
以TWERP方式部署文章 // 171
写作的四个关键 // 177
让自己的评价凌驾于评论者之上 // 179
写作效率 // 183
写作大纲 // 190
192
第7章记忆技巧
如何像世界记忆冠军一样进行记忆
学习忍者式的记忆方式 // 194
视觉记忆法 // 201
听觉记忆法 // 209
动觉记忆法 // 213
使之更加容易 // 217
学习忍者式的准备:三原则 // 220
224
第8章关于考试
如何通过考试,为什么应该忽略蜥蜴脑
蜥蜴脑 // 225
考试前:学习忍者式的准备 // 231
实际材料:考试中 // 234
考后 // 238
{第三部分学习忍者的行动力和好奇心}
242
第9章拖延症
正确认识自己的拖延症,一如既往地保持前进的动力
拖延症的科学 // 242
20种反拖延技巧 // 245
五个保持动力和学习忍者式专注力的策略 // 262
269
第10章好奇心与童心
绝不要害怕回答问题,同时试着问一些优质的问题
致谢 // 273
参考文献与延伸阅读 // 275
◆ 前言 ◆
学习忍者的练就方式
闹钟响了。你的大脑慢慢想起今天早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见闹铃了。你看了看时间,惊叹道:"我不可能贪睡了那么久,绝对不可能!"今天是星期三。你还有一项任务未完成,明天就必须上交了。时间倏忽而逝,本来打算好的今天早上一个小时的额外阅读时间变成了一个小时的赖床时间,显然这不是个好兆头。哦,你可能会错过公交车,因此上课迟到。
昨天晚上你熬夜了,因为朋友叫你晚上过去聚餐,但没想到聚餐整整持续了一个晚上。此时此刻,你觉得晕乎乎的,如同腾云驾雾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你看了看手机短信,突然回忆起来答应了老板明天晚上加班(好吧,你确实需要钱,也只能这样了),但是接下来的几天你会很忙。更要命的是还有件事情没有完成,而且周一就是截止日期了。事实上,你已经知道接下来的几天不可能再像你几周前制订的计划那样得过且过地安然度过了。
"为什么事情不能按照计划进行呢?"
"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搞得一团糟呢?"
"搞定所有这些事情实在比登天还难啊!"
本书围绕上述这些问题,帮助你从匍匐前行摇身蜕变成一个学习忍者(knowledge ninja)--制服这些压力、混乱、拖延以及其他让人崩溃的"敌人",从而建立起一种游戏般的掌控感,让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满极大的干劲儿。
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其他人把事情都搞定了,只有自己还是一团糟。所以,让我来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不论是最有权势的商业巨擘、政治家、电视荧幕上帅气爆棚的偶像,还是你的朋友、家人和行为榜样,他们也终究是芸芸众生中会犯错误并力争上游的普通人。作为人,我们比想象中的更容易犯错:我们计划不当;我们好高骛远,心比天高;我们思维不够缜密,以至于无法对前景有清晰的认识;我们纠结于孰轻孰重;我们感到惊恐畏惧、紧张不安。哦,多希望有一场关于拖延的考试啊,因为我们肯定能拿到"A"等成绩(不过再仔细想想吧!我们甚至很可能把这场考试一直推迟到第二天。)
这就是制订学习计划或阅读学习指南时出现的部分问题:生活并不完美,而我们也忘了自身本来也并不完美。我们总认为自己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一团解不开的乱麻。但学习类的丛书和宏伟计划总是误导我们认为自己的梦想近乎完美,而我们也屡次中招。我们梦想着自己可以过上完美的生活,并使自己确信买一个漂亮的新笔记本和几只荧光笔就已经踏上了成功之旅的第一步。一学期已经过去三周了,我们最初的那些豪情壮志早已褪色不堪、锈迹斑斑,我们又开始感到失望无助、焦躁不安、畏缩不前,生活和学习又成了一团乱麻。
我在校期间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课程里学到的。在校期间,我编辑了一份音乐杂志,在一个乐队演唱,参与政治改革运动,筹办音乐活动,为当地的报纸写音乐专栏,在当地的一个无线电台当流行音乐播音员,同时每周六天配送报纸,每周有三个晚上在一家银行工作。但当我回首逝去的上学时光时,仍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机会。如果那时我就懂得效率、注意力、心理学、自控力以及动力,那么我的在校时光和我现在的资质将会更上一层楼。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论你是在为你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或高中教育证书(A-level)而学习,还是为你的法语课课后作业而学习,我都希望本书在激发你的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关于商业领域和生产力的技巧及诀窍,从而将你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果你脑海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一种能力、一段人生历程或一项成就,那么我很愿意成为你这段旅程中的向导,并且我承诺助你完美收官,顺利到达理想目的地。
你想要改变现状,从而变得更具自律性,对事物有更好的记忆力,掌握辩证思考的技能,并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吗?你当然想这样。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获得更多呢?你需要像一个学习忍者一样思考,掌握能够帮你集中注意力的九个关键技巧,彻底变革你的学习方式。
应该摒弃只有孩子应该花时间在学习上的观点。只要你仍有一些需要学习的东西,你就还是一个学生,这意味着你需要终生学习。
--亨利L.多尔蒂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
(1)我们将主要讨论培养有利于学习的心智和习惯,即学习忍者的练就方式--?一些能够帮助你找到捷径、最大化利用学习时间、有更多的控制感、降低焦躁的精神方法。我们将共同探讨成为一个学习者的意义,并探索适合你的学习方式。从本质上来说,第一部分的目标是尽可能让大脑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接收并保存知识,并且扫除这一过程中的重重障碍,轻装前进。
(2)在本书中间的几章中,我们将会用这种新发现的学习忍者心智来处理学习的几个关键原则,并充分发挥你特有的学习方式的优势,包括:一般性学习、记笔记、小组学习、写作、复习和考试。
(3)我们将讨论许多人关注的主题--拖延症。但我还想讨论怎样才能置换掉拖延症:不断增强行动的动力,克服你的恐惧,并培养出有助于让学习更加有趣,帮助你余生学习的天真的好奇心。
我希望你从头到尾一页不漏地阅读完本书,但我知道你可能没有时间!所以在我们开始前,如果你匆忙挑选了本书,那么不管你今天读到了哪里,你都可以根据目录指引径直切换到指定章节。
"我怎么可以这么傻!"
当我们回首过去,悔恨于自己已经浪费的美好时光,看着截止日期不断逼近,我们都忍不住想给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我们过去浪费了太多时间,所以现在必须争分夺秒。我们怎么可以这么傻?!你是否曾经奢望着把钟表往回拨,回放那些事后,才意识到毫无意义的电视剧、电影和游戏占据了自己的时间(虽然当时玩得很开心)?我们所面对的诱惑让我们成了普通人。尽管我们无法简单地决定在某一天成为一个超级英雄,对这些让自己分心的事物、拖延症和懒散的行为习惯产生免疫力,但我们可以学着像学习忍者一样思考。学习忍者是拥有强大的内心、掌握有效的方式并能具有比预期做得更好的能力的人士。让我们面对现实吧,每个人都想成为学习忍者式的人。
所以本书会讲述学习忍者的九大特征。所有这些特征都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来学习。它们是通往学习旅程的坦途,是引领你思考周围世界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你的自我约束力并摒弃那些让你感到沮丧的不良习惯的方法。所以,我亲爱的学习忍者学徒,我们现在就扬帆起航吧!
◆上架建议 ◆
成功励志
---------------------------8054667 -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
◆ 关 键 词 ◆
坚毅、刻意练习、GRIT、实用方法、学习之道、培养热情、设立目标、坚毅的品质、拒绝平庸、生而不凡、舒适区、马拉松、镜像神经元、虚假的坚毅、PERMA、毅力、如何坚持。
◆ 营销支持/重点销售地区 ◆
三大网店、文轩网、博库网、天猫、北上广、江浙及全国各大书城、书店
◆ 其 他 说 明◆
◆ 编辑推荐 ◆
你与获得成功之间还差一本《坚毅》;
《刻意练习》的最佳伴侣,的实操手册;
坚毅让你拒绝平庸,勇敢地跨出舒适区,不再犹豫和恐惧。
◆ 内容简介 ◆
同学拿到了顶尖学校的奖学金或者很好的工作机会;
同事绩效优异,完成了高额的公司目标;
朋友成功地戒烟、减肥、跑完全马;
这些都需要坚毅品质的参与,而且坚毅可以帮你完成的远不止这些。
坚毅是指充满热情地追求艰难目标,那些目标使人受到鼓舞,激励他们变得更优秀、勇于承担风险,过上想要的生活。
坚毅并不是简单的坚持,抛弃"虚假的坚毅"倔强的坚毅"和"自恋的坚毅",你才能离目标更近。
坚毅让你拒绝平庸,勇敢地跨出舒适区,而不再感到犹豫和恐惧。
坚毅的品质还能帮助你
●扭转毫无热情的生活状态 ●提升幸福感
●学会如何设立目标 ●培养耐心
……
让我们一起开启坚毅之旅吧。
◆ 作者简介 ◆
卡洛琳·亚当斯·米勒(Caroline Adams Miller)
首批积极心理学硕士之一,一直在成瘾性、幸福与成功等研究领域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她出版过5本书,包括《创造你的最好生活》(Creating Your Best Life)、《我是卡洛琳》(My Name is Caroline)和《卡洛琳的积极生活》(Positively Caroline)等。她还经常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等媒体上发表文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坚毅:培养热情、毅力和设立目标的实用方法/(美)卡洛琳·亚当斯·米勒著;王正林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1
书名原文:Getting Grit: The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Cultivating Passion,Perseverance, and Purpose
ISBN 978-7-111-61403-6
I.坚…II.① 卡…② 王…III.个人-修养-通俗读物IV. B825-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57951号
本书版权登记号:图字01-2018-4596
◆ 目录 ◆
引言
第一部分
第1章你能拼出坚毅(G-R-I-T)这个词吗
当今流行的品质 //011
这是新瓶装旧酒吗 //013
研究对你我有何帮助 //015
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坚毅如此重要 //016
创造最美好的生活,需要坚毅 //018
你会为什么而后悔 //020
如果不具备坚毅品质,怎么办?能培育它吗 //021
镜像神经元与虚拟现实 //022
还有些什么因素有助于培育坚毅 //023
我为何如此关心?我自己变得坚毅的故事 //024
艾琳的坚毅故事 //027
在人的整个一生中,坚毅都是必需的 //029
"如果你想改变世界,永远不要敲响铜铃" //030
第2章坚毅已然不再
"我们把纪录榜藏起来了" //034
赢得比赛!复活节彩蛋、胖老鼠和彩色跑 //038
"都是父母的原因!" //041
反感真正的赢家 //043
到底谁需要分数 //044
茶杯、雪花以及安全空间 //047
安慰动物现象 //052
世界现在需要什么 //056
第3章怎样着手培育更强的坚毅品质
你的梦想是什么 //058
你每天醒来后想着的是什么 //060
为什么这是正确的时机 //061
你曾做过的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 //062
谁希望你成功 //064
你最重要的优势是什么 //065
你什么时候是"最好的自己" //066
你将来可能的最好的自己是怎样的 //069
你必须克服什么障碍 //070
现在怎么办 //071
第4章真正的坚毅
同一个人展示不同的坚毅 //074
负面的与正面的坚毅:老虎伍兹和凯西·马丁 //076
怎样踏上培育坚毅的正轨 //078
真正的坚毅怎样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坚毅 //079
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 //080
心怀希望 //081
谦卑 //082
自信 //082
给予而不是索取 //083
适度的专注 //083
顽强 //084
从失败中学习 //085
真诚 //086
成长心态 //086
人人都能培育真正的坚毅吗 //087
第5章好的坚毅
总统山的坚毅 //088
奥林匹斯山的坚毅 //091
名人的坚毅 //092
普通人的坚毅 //094
越关注,越放大 //096
划自己的船 //097
第6章坏的坚毅
虚假的坚毅 //100
倔强的坚毅 //107
自恋的坚毅 //112
谁是靠自己成功的 //114
第二部分
第7章像烤蛋糕那样培育坚毅品质
靠真正的坚毅赢来的金牌 //121
做好准备迎接人生重要时刻 //123
第8章充满热情
燃烧的目标 //125
强迫性的热情vs和谐性的热情 //128
两种热情 //130
从强迫性的热情转变为和谐性的热情 //131
什么是无热情 //132
驱动使命的热情 //133
如果你感到毫无热情,怎么办 //135
第9章追求幸福
PERMA五要素 //141
积极情绪 //142
投入 //143
人际关系 //144
意义 //145
成就 //145
幸福感点燃坚毅的其他方式 //146
明智的干预 //147
第10章目标设定
目标为什么如此重要 //156
能够做到的"自我效能火车头" //158
内在的目标:炉火熊熊燃烧 //161
目标设定理论:"学习型目标"和"绩效型目标" //163
责任心的重要性 //168
把目标写下来可以强化实现目标的决心 //170
第11章自我调节
拒绝错误的事情,意味着接受日后生活中正确的事情 //175
到底什么是意志力 //177
节制与坚毅 //178
"无名的问题2.0版本" //179
为什么这么多经济拮据的人肥胖 //181
Happify网站vs精灵宝可梦GO //183
ADT:注意力缺失特质 //183
我们环境中的言语 //185
第12章冒险
我们最美好的生活呼唤冒险 //191
你今天失败了吗?击个掌吧 //195
第13章谦卑
从优秀到卓越 //201
人们怎么敢说他们是靠自己成功的 //204
给予者怎样到达成功的终极阶梯 //206
过度谦卑 //208
真正的谦卑 //211
第14章坚持
向着美好奋力前行 //218
拖延以及解决问题的许多方式 //220
所见所闻对我们的影响 //223
装得"好像":角斗士、篮球吉祥物和战斗准备 //226
人生失败后用《哈利·波特》助推前行 //228
早起鸟和夜猫子 //229
警惕酒精这个恶魔 //231
蔡格尼克效应 //232
第15章耐心
对爱因斯坦感到"极度兴奋" //238
现在就给我送个比萨来 //239
还有人渴望并等待什么吗 //242
法国家长眼中的美国顽童 //243
日常生活中的缺乏耐心 //245
体育领域也缺乏耐心 //246
放下笔头和成为合伙人的轨迹 //247
贝亚德的故事 //249
尼克的故事 //250
第16章关于未来的思考
我们想要坚毅 //257
你为什么而站起身来 //259
致谢
注释
◆ 前言 ◆
引言
2012年,我的大儿子海伍德(Haywood)从两年制的大学毕业,拿到会计学专业的学位。为了选择与他的优势和兴趣相符的、合适的综合性大学,他追寻自己内心强烈的热情,选择了游泳专业。他开始在马里兰大学就读,获得了部分奖学金,并在中途转入辛辛那提大学,以便使他最擅长的游泳项目与辛辛那提大学名册上的项目正好对应。他最终的平均成绩虽然算不上十分突出,但也还不错,所以当美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邀请他前去面试时,我感到稍稍有些吃惊。
在就业市场异常艰难、经济萧条影响犹在的局势下,我们做好了让海伍德像他的许多同伴一样回家的准备。街头谣言盛传,说如果他在找工作时受阻,或者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便无法独立生活并着手还清自己的学生贷款,但看到儿子一毕业就在美国最杰出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找到一份工作,并且拿着足以让他独立生活的起薪,我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吃惊。
我好奇地问海伍德,当媒体描绘的就业前景如此不乐观,以至于我们所有人都以为,只有从全美国最顶尖的学校毕业出来的精英才能找到工作时,是什么让他成功地找到工作的。海伍德沉吟片刻,回答说:"我觉得是游泳。在面试时,考官唯一详细询问了我的问题都涉及游泳,比如我练了多少年,每天练一次还是两次,怎么做到在大学校队中赢得比赛并刚进入大三便被选拔为队长,等等。"他接着说:"我觉得,他们只想知道我有没有职业道德、具不具备领导素质、能不能和别人和谐相处。"然后笑着补充道:"显然,决定性的因素并不是我的平均成绩!"
根据多年来与世界各地的高效能人士围绕目标设定和情感丰盈等方面开展的研究,我本不应该对儿子海伍德带给我的好消息太过吃惊,但是,身为一位焦虑的母亲,我仍免不了担心,儿子在大学里决定把精力集中在游泳上,对他将来的就业,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主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愿望反映了当今就业市场中一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也体现了我在《创造最美好的生活》(Creating Your Best Life)一书中所写的内容。在那本书中,我写道,有证据表明,在无数的奖杯与数不清的树立自尊的仪式中长大的许多千禧世代,一旦进入职场,将是一场灾难。同时,很多老板正聘请咨询师来教这些员工怎样勤奋工作,并且告诉他们,当他们的绩效并非"真的了不起"时,要怎样接受别人的评价。
为避免这类问题,各公司正想出越来越多的独特办法来辨别哪些求职者将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有着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公司中受人欢迎,并且不会出现将来逼得老板不得已解雇他们的各种问题。这些公司不是看重求职者的平均成绩和暑期实习的表现,而是希望求职者像我儿子一样,培育一种持续多年的热情并坚持从事这项活动,即使在艰难的时候也不放弃,而且,这样做的唯一回报常常是对自己的不放弃感到满意。各公司的想法是,假如这类求职者已经学会如何勤奋学习、克服失望,能在无人表扬时坚持下去,那么,他们将成为那种经过训练后能够做好各种事情的员工。
我对"坚毅品质"这个主题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2005年和2006年间,那时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攻读应用积极心理学这个专业的首批硕士学位。这是一门新兴的、研究幸福感的专业。在此期间,我接触了安吉拉·达克沃斯(Angela Duckworth)的研究成果。她当时在导师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的带领下攻读博士学位,围绕一种她称为"坚毅"的品质开展研究,她将该品质定义为"在追求长远目标时的热情与毅力"。我本人也曾在数十年时间里围绕如何设定和实现艰难的目标著书立说,并且为他人提供教练服务,所以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到的科学研究成果深感痴迷。这些成果涉及人们在人生最具挑战性的方面需要怎样才能成为"赢家"。我沉浸在目标设定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社会感染等一些概念之中,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将所有这些理念联系起来,而且,我将它们从我的顶点课程中改编到我的《创造最美好的生活》一书中。在该书中,我用了一章的篇幅来总结安吉拉的研究与发现,那个时候,学术界以外的其他人一般都不知道这些研究与发现。
我在该书中写道,人们发现,安吉拉开发的包含12个项目的"坚毅量表",准确地预测了军校的哪些新学员将退出被称为"野兽兵营"的"地狱般"的首个夏季训练营。该量表同时还适用于9~13岁的孩子,能够预测谁将进入全美拼字比赛的决赛。随着《创造最美好的生活》一书的出版,"坚毅量表"还被人们认为是在另一些艰难局面下坚持下去的良好预示信号,比如夫妻二人维系婚姻、家住贫民区的学生完成高中学业、被招进美国特种作战部队,甚至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坚持把大学念完,诸如此类。顺利拿到积极心理学硕士学位后,我开始从事职业教练、演说家和教育者等职业,和数千人打过交道。在此期间我的所见所闻,包括我亲眼见证自己的孩子在如今已被证明有害的"自尊运动"期间逐渐长大的情景,说服我把自己的声音和想法带到坚毅品质这个新兴的领域。同时,我很有底气地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看到许多青少年和成年人迫切需要学会怎样在他们自己身上、工作场所、家庭以及社区中培育更多的坚毅。他们想要别人的帮助,帮他们将当前平庸的标准变回到严格的卓越标准,但他们说自己不知道从何处着手或者怎样着手。
我想,我们可能一致认为,这个世界正出现一些令人生畏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我们面临的最迫切呼吁,是让人们变得坚毅。滚动播出的各种新闻,时时刻刻都把负面新闻放在第一线,加剧了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随机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威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如今,美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和抑郁的倾向,还常常深陷学生债务,对他们自己将来赚钱的可能性做出消极的预测。如果没有坚毅的品质,人们怎么能够平安生存或者繁荣发展下去?
本书内容介绍
在本书中,我将分享一些研究成果和观点,涉及人们可以怎样提升我们在坚毅人士身上发现的那些性格优势与行为。我甚至提出了"真正的坚毅"这一术语,用来描述我认为能够产生最卓越结果的坚毅品质。我对这种类型的坚毅给出的定义是:"充满热情地追求艰难目标,那些目标使人感到敬畏和鼓舞,激励人们变得更优秀,在情感上更加丰盈,勇于承担风险,并且过上他们最好的生活。"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好的和坏的坚毅,我们这个国家为什么会在许多领域接受并放大平庸的标准,以及这种趋势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第二部分阐述我的观察、经验以及某些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侧重于我们可以怎样培育和促进那些构成真正坚毅的优势与行为,包括热情、目标设定、自我调节、自信、承担风险以及耐心等,仅举几例。在这些章节中,你还可以找到一些练习,有些你可以自己运用,有些你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中和其他人一同使用,以便设定目标,培育坚毅的心态,制订双赢或多赢的策略,组建支持性的团队和社群,并且将我们确立的标准提高到使他人敬畏并能鼓舞他人表现卓越的地步。这些都是读者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且易于使用的理念和资源。
这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向读者表明,如果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支持卓越标准并避免半途而废的世界之中,那么,培育真正的坚毅不但是可能的,而且还是我们的义务。我们需要抗逆力、乐观精神、坚定的决心来克服威胁我们的平和与繁荣的重重障碍,同时,我们需要为下一代提供幸福感的科学以及追求最美好和最有意义人生所需的各种工具。他们这代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代预言自己不会采用与父辈相同生活标准的人。
了解了我在这里分享的信息以及来自各个研究机构(如安吉拉·达克沃斯的性格实验室、至善科学中心、健康心理中心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积极心理学中心)的研究成果,我相信,我们可以开始想象和创造一个让我们感到自豪的世界了,这样的世界激励我们更加勇敢、更加顽强、更加胸怀大志。当我们学会了怎样设立正确目标并且看着自己最终实现目标,对跨出舒适区感到适应,将挫折当成我们实现目标的跳板时,便可以怀着热情、目标和毅力来生活。做到了这些,我们拥有真正的坚毅品质便不再是白日梦,而是我们大多数人生活中的现实,也是我们和其他人分享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全都会做更优秀的自己。
让我们开始吧!
◆上架建议 ◆
成功励志
---------------------------8060187 - 如何达成目标---------------------------
我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个世界,为自己设下各种雄心勃勃的目标,但大部分目标却最终落空。可能的原因有自制力的不足、有意志力的消磨、有情绪的干扰。不仅是普通人,很多成功人士也面临同样的难题。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霍尔沃森博士的这本书,能给你想要的答案。
―― 孙思远(远读重洋创始人)
这是市面上第一本将自我决定论、成长型心智与执行意图结合在一起写的好书。如何更好地达成目标?你需要安装一套新的动力系统:基于自我决定论,从外在动机到内在动机。你还需要安装一套新的导航系统,从僵固型心智到成长型心智。最后,你还可以善用行动杠杆,从目标意图到执行意图,提高计划的成功概率。
―― 阳志平(安人心智集团董事长、 心智工具箱公众号作者)
不管我们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都意味着必须抵制诱惑。抵制诱惑通常需要强大的毅力。除了毅力,巧妙借助外力,找到专属自己的“防御焦点”也是一种方法,《如何达成目标》提供给我们更多巧妙借力的可能。
―― 邻三月(橙为高手创始人)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这又是一个让人疲倦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活成什么样子。世界越来越畅通,同时也越来越复杂,你需要给自己装一套GPS,比如利用这本《如何达成目标》帮你找到向前的方向。
―― 陈章鱼(知名读书自媒体“章鱼读书” 创始人,100万人关注的读书人)
《如何达成目标》教我们如何更好地看待生活、执行生活。该书基于心理学界较新的概念和研究,对我们和孩子的日常生活都有助益。其中最重要的是“成长型”思维: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相信,我们可以进步,比过去的自己向前一小步都是有意义的。
―― 郝景芳(童行学院创始人)
推荐这本有效设定与实现目标的书籍,本书完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哪些策略更有效、更容易成功,书中的观点大多是来自顶尖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和现场实验,在科学和实用性上大大超出同类书籍。
―― 战隼(知名自媒体 warfalcon创始人、100 天行动发起人,时间管理专家)
我们都曾在某些目标上失败,原因可能是时运不济,也可能是方法不足。《如何达成目标》告诉我们如何设立正确的目标、如何提升自制力、如何战胜阻碍等。无论你的目标是一个亿还是早睡,本书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 姬十三(果壳CEO、在行创始人)
这本书刷新了我对计划和目标的认知。你定的目标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对目标的分类和筛选你清楚吗?在目标达成的路上如何坚持?相信我,对于上面这些真正导致你“做不到”的问题,这本书都给你梳理出了清晰的答案。
―― 彭小六(洋葱阅读法创始人、游戏化创新教育专家)
(以上推荐人按姓氏笔划排列)
---------------------------8062656 - 如何高效学语言---------------------------
英国会说11种语言的语言专家教你高效学语言
更快更高效地学语言,前所未有!
从初阶到高阶的学习者,皆可适用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掌握多语言技能的全景导览手册。作者对学习语言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给出自己的建议,这对于想要快速了解学习外语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的读者大有裨益。
――《好好学习》作者 学习方法公众号“成甲”主理人成甲
不论是什么原因,工作、学习、兴趣、好奇心、预防阿尔兹海默,我们都应该学习多一门外语。可能是过去学习英语经历,给我们大多数人留下了阴影,让我们感觉语言是特别难学的东西。《如何高效学语言》这本书,用翔实的方法论,带你快速掌握一门外语,不仅给了你学习外语的方法,更给你提升自我的信心。
――陈章鱼(知名读书自媒体“章鱼读书”创始人,100万人关注的读书人)
作为语言学习这个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阅读过不少“如何学习一门语言”主题下的书籍,可以说这本书是最落地、最具实操意义的一本。因此与其把它叫做一本“书”,我个人更愿意将它称作一本“操作指南”或者“实用手册”
――薄荷阅读产品经理四火
上架指导:成功励志
ISBN: 978-7-111- 63432-4
定价:49.00元
---------------------------8056282 -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kindle?
·如何快速找到Kindle优质读物?
·如何打造最佳kindle阅读环境?
·如何解锁Kindle的隐藏功能?
·如何让落灰的Kindle摇身变为移动学习神器?
·如何用Kindle/手机/电脑多端联动实现高效知识管理?
·如何用“kindle读记流”实现阅读/写作无缝衔接?
·如何用Kindle生词本配合记忆神器Anki高效学习英语?
没人比他更懂Kindle――
数字阅读研究者/Kindle资深用户/知识管理达人 直树桑
毫无保留地公开多年以来研究和使用Kindle的独家秘籍
直树桑给我们带来了一本系统、全面的Kindle学习指南,它不仅是一部电子书使用的绝佳攻略,更是一次阅读思维的革新体验。
――唐毅,印象笔记CEO
作为数字化知识的新入口,这本书值得每一个人去研习。
――老麦,少数派创始人
直树桑在书中推荐的方法和给出的详例,相信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一边享受学习的乐趣,一边把其中的地道优质表达占为己有。
――张海露 Eric,现象级英语联合创始人
如果有人问我:电子书如何可以做到很有效率的阅读?有什么技巧和方法?你手上这本书,是我能想到的唯一答案。
――彭小六,青年作家,洋葱阅读法创始人
会用工具的人,能更好地在移动互联网生存,看看高手怎样把Kindle变成学习神器。
――秋叶,PPT创始人,知识IP大本营创始人
书摘
---------------------------5006649 -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一些德国科学家于2014年进行的一项研究,表现了关于心理表征的另一个重要事实。该研究着重观察了室内攀岩。这项运动专门用来模仿室外攀岩运动,也作为室外攀々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攀岩者必须使用各种把手来攀爬一堵垂直的墙。这些把手要求采用各种不同的握法,包括张开式抓握、口袋式抓握、从旁边抓握,以及皱褶抓握。如果你在把手上运用了错误的抓握方法,就有很大可能从墙上掉下来。
研究人员采用标准的心理方法研究了攀岩者存分析各种不同的把手时大脑中产生的变化。他们首先注意到,有经验的攀岩者和新手不问,前者能够根据需要的抓握类型来辨别每个把手。例如,在他们对各种把手的心理表征中,所有那些需要采用皱褶抓握方法的把手,都构成一个组,而且与需要采用其他方法来抓握的把手区别开来。这种分组方法是无意识的,就好比你看到贵宾狗和大丹狗的时候,马上就知道它们全都是犬科的一员,而不会这样对你自己说,“那两种都是狗。”
换句话讲,经验丰富的攀岩者已经对把手形成了心理表征,这使得他们无须有意识地思考,便知道看到的是哪一种把手,需要采用哪一类抓握方法。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有经验的攀岩者看到某个特定的把手时,大脑会给双手发送一个信号,让他们作好相应抓握的准备,同样无须有意识的思考。
没有经验的攀岩者则必须有意识地思考每个把手适合哪种抓握方法。经验丰富的攀岩者使用心理表征来自动分析把手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攀岩,而且掉落的概率也更低,因此,更好的心理表征,带来了更加杰出的表现。
……
---------------------------5008000 -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第1章 学习开始我还是个孩子时,曾学过弹吉他,但当时我年纪太小(只有4岁),记不得太多学习的细节了。不过,在回顾我弹过的作品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我学习了大量的演奏技巧。但两年后,我没再继续学了,而且,从音乐的角度来讲,接下来的几年,我几乎没有接触过吉他。9岁那年,和许多成长中的孩子一样,我开始学习弹钢琴。这次的学习同样十分短暂,只有10个月时间,其原因是,我真的不喜欢练琴。如果问我为什么,我可能会说,学弹琴是件枯燥而艰难的事情,而且,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进步。尽管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这种观点可能是准确的,但我这次的半途而废,实则源于这样一个事实:我并不是十分擅长练习音乐或者练习其他任何事情的过程。遗憾的是,那时的我还太天真,不够成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对音乐的热爱,最终,我还是重新回到钢琴面前,继续学着弹琴。
.在我十七八岁以及20岁刚出头的这段时间,我还单身的时候,我十分认真地追求音乐上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我可以作曲和编曲,几乎任何一种风格的音乐都不是问题。在许多场合,我都以专业人士的身份演奏,从最好的乡村音乐俱乐部,到环境最差的酒吧。我组建了一个相当昂贵的录音棚,并结识了一些更知名的作曲家和艺术家,他们来自流行音乐界、爵士音乐界和乡村音乐界。到我二十五六岁时,根据大多数人的标准,我已是十分优秀的音乐家了。
我的音乐事业还在继续发展,到了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我开始意识到,对练习所产生的感觉,真正改变了我。我不但喜欢练习和学习所有的事情,而且还发现,为了逃离日常生活中的重重压力,我会让自己聚精会神地投入到某项活动中去。如果别人剥夺了我练习某件事情的机会,比如练习高尔夫球中的某些特定动作等,我会觉得被骗了。更为重要的是,我开始懂得,我们全部的人生都在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练习。在此之前,和许多人一样,我错误地只将“练习”这个单词的含义与一些艺术形式联想起来,比如音乐、舞蹈、绘画,等等。只要练习的时候被要求运用与学习音乐相同的原则,我没有见过脾气暴躁的孩子、负担过重的工作安排,或者是每月紧紧巴巴的财务预算。换句话讲,只要是和学习。音乐大体相当的练习,孩子的脾气不会太暴躁,再多的练习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负担过重,而且,每月的零花钱也不会捉襟见肘。
随着对人生、心理原则以及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日渐加深,我开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定义练习的心态的基本原理,并且全心全意地关注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以什么频率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我想更好地理解我的视角为什么会改变,正是这种视角的转变,使得我对待学习某些新事物的过程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是我长大了、变成熟了,还是我的思维中有些东西更加确定、有些东西更为具体了?我知道,现在的我与过去的我对待人生的态度全然不同,但是,新的人生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那是我需要了解的。
那时,我没有意识到,正是成长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的经历所奠定的基础,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在寻找那些答案时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挣扎。那些早期的经历(也就是希望取得某些成就,但同时又要应对那时我无法很好地实现自律的个性)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会在一些对自己可能极其重要的努力上最终失败。在音乐道路上的成功与失败,为我提供了一个参照点,我不停地将它与自己每天的经历进行对比。这便是你将在本书中看到一些以音乐为参考的原因。不过,你并不一定非要学过音乐,才能在我描述令自己获益匪浅的音乐的方方面面时,和我产生强烈的共鸣。由于练习的心态的本质存在于人生的所有活动之中,因此,毫无疑问,你能够将我的经历与你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
……
---------------------------6128774 -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如何高效阅读(纪念版)》:
默读的三个阶段
默读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年轻读者阅读时动动嘴唇而不发出任何声音。这并不难控制。要是你想这样做,读书时咬住一根铅笔,或者练习发出茶壶似的口哨声,直到习惯被改变为止。一般几天就能纠正。
在第二阶段,读者不再是动嘴唇而是动喉头。对于男性而言,喉结就像说话时那样运动。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停止,但这确实不是问题。
在最后一个阶段,读者在大脑中默默对自已说出要阅读的单词,没有任何外部器官的运动。不管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你大体就是这样做的。
尽管一些老师宣称可以让读者不冉默读,但目前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实际。我发现,要是人一直注意自己的默读,那么读完后就只记得自己有没有阅读,理解得很少。学习快速阅读,是让你学习如何比默读的速度更快,但你阅读时肯定会默读。
适当的练习是关键
你将逐步培养多项技能,一点点进步,因此大多数老师以相同的方式教学生,每次学习一步。然而,在快速阅读学习中,你须反其道而行为了适当地进行练习,你不能像阅读那样快地进步。事实上,你练习时要比你能做到的速度还快,而不是一样快本章旨在让你理解如何适当地进行实践训练一适当的练习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充分理解最重要。
如何学习快速识别信息
现在,你能听到的声音同肓人听到的一样,然而盲人却能从中识别更多的信息。比如,你可能只听到了,脚步声,但盲人还会进行性格判断,就像你看到某个人时做的一样。为了教你从听到的声音中识别更多的信息,你可能需要蒙住眼睛一到两个月,然后你的听力将变得更灵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