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载道(司马光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江永红)-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富有独特的个性视角,传人传事,客观真实。作者江永红在短小生动的章节叙述中,见人见事见故事见性格见品德见作为,将传主司马光的繁复人生给予公正生动的文学呈现,很好地写出了司马光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行为“泥古”与道德坚守的性格形象。
内容提要
历 的司马光不仅是一位私德高尚的政治家, 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江永红编著的这本《 通鉴载道(司马光传)》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和客观的 视角,用生动幽默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再现了一个立体 的司马光的形象。
目录
前言/我的司马光
章/金榜题名时
第二章/洞房花烛夜
第三章/初任幕职官
第四章/代父草谏章
第五章/慈孝父子情
第六章/练政在滑州
第七章/法官与校勘
第八章/卫礼在礼院
第九章/出朝随恩师
第十章/谁解升官愁
第十一章/结识王安石
第十二章/分道未扬镳
第十三章/建储立奇功
第十四章/忧在萧墙内
第十五章/谏官的悲哀
第十六章/“濮议”战宰执
第十七章/奉旨开书局
第十八章/没读懂神宗
第十九章/面授御制序
第二十章/朝堂两杆旗
第二十一章/御前论理财
第二十二章/举旗论“体要”
第二十三章/“治人”与“治法”
第二十四章/“惟见此一人”
第二十五章/ 交王安石
第二十六章/愤然离京师
第二十七章/究竟为什么
第二十八章/西京御史台
第二十九章/独乐园之乐
第三十章/书局在洛阳
第三十一章/保守派大营
第三十二章/语涩作《遗表》
第三十三章/直笔著《通鉴》
第三十四章/论道倡“中和”
第三十五章/一朝权在手
第三十六章/舍命废新法
第三十七章/ 十八天
第三十八章/盖棺论未定
第三十九章/巨著耀千秋
附录/司马光年谱
后记
精彩试读
北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三月。首都东京(
又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春风抚摸着汴河 的隋朝柳,摸出一片翠绿,
柳枝软绵绵、娇滴滴、懒洋洋地卖弄着它的婀娜,远
远望去,如烟如幻。河湖之畔,城墙内外,草色青青
,百花竞放。碧桃红,红得妖;玉兰白,白得娇;连
翘黄,黄得俏……各路花仙张开笑脸,敞开心扉,在
向你招手;鸟儿双双,在空中追逐,在林间呢喃。喜
鹊筑新巢,燕子衔新泥。开封的“市民(坊郭户)”
有游春之俗,或坐车坐轿,或骑马骑驴,或安步车
,一团团,一伙伙,涌出城门,涌向郊外,投入春的
怀抱。
大自然的春天令人陶醉,但这一年,还有另一个
春天 令人神往。
文人的春天
本年是大宋王朝的科考之年,来自全国的数千名
举子,此时已经过了礼部试,千余名通过者的名单新
鲜出炉。虽然他们还只是准进士,但只要再过一关,
即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廷试),就正式成为进
士了。
在唐朝、五代和北宋初年,殿试尚未成为定例,
礼部试一榜定乾坤,因此,进士把主考官目为座师,
官僚中也容易形成以座师为中心的小集团。有鉴于此
,宋太祖从开宝五年(972)开始恢复殿试,目的是
以此证明进士乃“天子门生”,而非座师学生也。宋
代科举分三级: 为发解试(相于明、清之乡试
),在各州或太学举行;录取者“发解”赴京参加礼
部试(又称省试,相于明清的会试);录取者
参加殿试。殿试只考“策”一道,除太祖曾淘汰过两
人外,以后再没有一人被淘汰,但皇帝多半会找一个
理由将礼部试的头名(省元)降等。总之,状元是要
由皇帝钦点的。
本年是宋朝建国第七十八年,本届科考是第三十
九届,是仁宗(赵祯)朝的第五次开科。我们的主人
公司马光就在这批准进士之中。他二十岁,陕州(今
山西夏县)人,今年 参加科考。与他同时录取的
还有范镇、石扬休、庞之道、吴充、孟翔等人。在礼
部试与殿试之间,有近一个月的间隔。这段间隔正是
游春赏景的大好时光,准进士们岂能放过!
种种原因让司马光、庞之道、范镇和石扬休等凑
在一起,到哪里去玩呢?原后周宗室柴宗庆诗曰:“
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却梁园总是村。”梁园是开封之
代指(另指商丘),意思是与开封相比,其他地方再
繁华也是村庄。《东京梦华录》的作者孟元老则用“
花阵酒池,香山药海”来形容其市井之繁华。时开
封已有“十厢一百二十坊”(厢、坊为行政单位,约
分别相于今之区和街道),常住人口超过一百万,
是中国和世界 的城市,有的是好玩的去处。全城
有八大瓦子,在瓦子里,可以召妓陪酒,欣赏“百戏
”。宋代 有官妓(营妓)、民妓(私妓)之分。
民妓档次较低,俗称“猱儿”(猴子名),只可骑驴
而不可乘马、坐轿;官妓即“女伎”,是在官府注册
了“乐籍”的歌舞演员,俗称“弟子”。“弟子”只
为官府服务,但举子们只要发一个邀请函(“仰弟子
某某到某处祗直本斋燕集”)就可随叫随到。因文人
地位高,靓女傍文人恰似今之傍大款。然,天下没
有免费的午餐,“弟子”的要价之高,连宰相寇准的
爱妾蒨桃也为之咋舌,作诗云:“一曲轻歌一束绫,
美人犹自意嫌轻。”所以,不掂量口袋里的银子,是
不敢给“弟子”发请柬的。状元楼下的朱雀门至保康
门一溜都是秦楼楚馆,一般的举子会去那里找“猱儿
”。“猱儿”虽然价格便宜,但颇善解人意,很会看
客唱曲,自从礼部之后,一阕《鹧鸪天》成为家节
目。词曰:
五百人中 仙,等闲平步上青天。绿袍乍著君
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
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绵。时人莫讶登
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成何体统?司马光对一些举子的放浪形骸而感到
脸红。他在笔记《涑水记闻》中批评此年科考“举子
多不如仪”。“不如仪”就是不讲规矩,除举子行为
不端外,还有跨州“发解”(类似今之高考移民)的
,有非举子硬闯考场的。
大相国寺也是文人常去的地方。此寺规模宏大,
仁宗时有六十四院。去那里可参禅拜佛,可在幽静的
单间品茶饮酒,还可逛全国 的文化市场。新书出
版 在此上市。寺东“荣六郎印书馆”印书质量上
乘,深受文士喜爱。但这里 像老北京的天桥,花鸟
虫鱼,卖唱卖艺,卜卦 ,坑蒙拐骗,各色俱全,
尤以小偷名冠天下。仁宗曹皇后来寺进香,刚上台阶
,挂在脖子上的一串念珠竟不翼而飞。此物价值千缗
,仁宗闻讯大怒,将皇后的随行人员全部抓捕,终未
能破案。相国寺虽然好玩,但举子们考前去求过神,
考上后去谢过神,不必再去了。眼看早发的红杏已开
始凋零,落英纷纷,春光不等人,而殿试一过,大家
就要各奔东西,这可是大家在一起的 一个阳春。
司马光等人决定去郊外踏青,登古吹台。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