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驱(上下)/红色长篇小说经典》(陈立德)-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陈立德著的《前驱(上下)》描写了1926-1927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一支武装队伍,在北伐战争中的一段斗争生活故事。书中通过对几次战役的描述,着重表现了几个共产党员士兵和连、营长的光辉形象,并细致地刻画了主人公青年连长万先廷的成长过程。同时还揭露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和北洋军阀吴佩孚的垂死挣扎。
内容提要
陈立德著的《前驱(上下)》讲述了一九一一年, 武昌新军起义的枪声,结束了“大清”皇朝二百六十 八年的封建专制。人们正高举义旗,欢呼共和的时 候,那些在清室荫庇下显赫一时的总督抚台们,一个 个摇身一变,站到十八颗圆星的白色义旗下来,于是 又都成了革命的元勋。只不过把“大清”的字样改做 了“民国”,在先皇御赐的长袍马褂上,新添了一枚 铜钱大的证章。这一次的革命火焰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钻营投机的政客和拥兵割据的封建军阀们,用满是 鲜血的屠刀,把人民推人了一次更深重的灾难中……
目录
正文
精彩试读
万先廷的心情却是异样的激动和沉重。这熟悉而亲切
的山村、茅屋,围绕在身边的亲人,弥漫在堂屋里的热雾
,转眼间就将越离越远了。他的内心充满着一种要开始新
的生活的喜悦,又感到有些茫然若失。那滋味他说不出来
,这是初出远门的年轻人所常有的心情。对着桌上的饭菜
,他竭力想多吃一些,想以此来作为对亲人们的答谢和慰
藉;然而他拿起筷子来,又觉得很饱,怎样也吃不下去。
别离啊,给人们带来过多少复杂的情感,留下了多少
痛苦而又幸福的回忆。年轻人的心,谁不曾为它而激动;
年轻人的两眼,谁又不曾为它而湿润呢?和万先廷一同成
长起来的赵大叔的大女儿大凤,比别人倍加伤心。大风是
一个倔强的姑娘,她是这山村里*先一个参加农协,而且
也是**的参加了共产党的女人。她知道先廷哥的出走,
是去参加为天下穷苦工农谋利益谋幸福的事业,可是,十
九岁的少女的心,那一颗朴实而纯真的心,却怎样也无法
克制那**回同*亲密的人相别时的伤痛和**啊!只有
在别离时,人们才会*深地感到相聚时的可贵和短促。大
凤似乎突然才感觉到,他们在一起时说的话太少了、太少
了。可是,少女的娇羞,使她在别离的时刻,反而变得沉
默起来。她躲在母亲的房里,说是收拾包裹,其实,那包
裹母亲在白天就已收拾好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把包裹打
开、包好,又打开,重新包过;她似乎想把那说不尽的千
言万语和对亲人远行的所有祝福和嘱咐,**包进那个小
小的蓝底白印花的包裹里去。……直到过了省界以后,万
先廷才惊喜地发现,那包裹里多了一双底子格外厚实的布
鞋和一个绣花的小荷包。看着那精心细工做成的荷包和布
鞋,万先廷便想起了大凤那勤快灵巧的双手,和临别时那
一对含情脉脉的、闪着晶莹泪光的大眼睛。荷包上绣着一
株故乡山里遍处都是的鲜艳的映山红;荷包里装着一个小
小的纸包,那里面包着的,是一撮家乡的门前的泥土……
一路上,他们这一行真吃够了苦头。随处都可能碰到
凶蛮的兵队,随时都可能遭到突然飞来的横祸和灾星。有
一夜,他们在偷过一处北洋军的防线时,天下着大雨,四
周黑得伸手不见巴掌。他们听见不远处啪啪地响起*声,
便都拼命地跑起来。跑啊、跑啊……跑了好一阵,万先廷
站住缓口气。他一听,四面一个人的声息也没有,这才知
道自己和大队跑散失了。他顿时像全身被芒刺扎着似的焦
躁发热起来,这情景,就像做孩子时突然被亲人丢到了一
个陌生而荒凉的异地,周围全闪着看不见的陌生而恐怖的
眼睛。他慌忙大声地喊叫,在黑暗里摸索。可是除了瓢泼
一般的大雨,和黑魃魃的山谷里传出的可怕的回声外,周
围是死一般的空旷和寂静。他终于从*望和慌乱中镇定下
来,想起了衣领里缝着的那封容大叔的信,他觉得自己不
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沿着刚才奔跑的那个方向,他知道
那边就是南方,在那里,一定能够找到广东。于是他决心
不顾一切地向着那个方向走。大山,跨过去;大河,游过
去,总会有到达目的地的**。就这样,辗转曲折、千辛
万苦地跋涉了半个多月,他终于走到了广州。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