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奇境 快乐读书吧 原著精译&非改写 余秋雨-图书推荐
产品特色
-
-
-
编辑推荐
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都是卡罗尔的书迷,包括诗人WH奥登、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逻辑学家和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哲学家罗素、阿瑟斯坦利爱丁堡,以及许许多多哲学家、语义学家和心理学家。
内容简介
《名著名译:爱丽丝漫游奇境(全译本)》是英国作家、数学家Charles Lutwidge Dodgson以笔名LewisCarroll于1865年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名著名译:爱丽丝漫游奇境(全译本)》叙述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处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这篇童话自出版以来,就一直深受全世界大小读者的喜爱。
目录
爱丽丝漫游奇境卷首诗
第一章 掉下兔子洞
第二章 泪水池
第三章 竞选指导委员会的竞赛和一个长篇故事
第四章 大白兔派来一位小壁儿
第五章 毛毛虫的忠告
第六章 猪娃和胡椒
第七章 疯狂的午茶会
第八章 王后的槌球场
第九章 假海龟的故事
第十章 龙虾四对方阵舞
第十一章 谁偷了水果馅饼
第十二章 爱丽丝的证词
爱丽丝镜中历险记
1996年版前言
卷首诗
圣诞节祝贺词
第一章 镜中房子
第二章 活的花卉大花园
第三章 镜中昆虫
第四章 特维德顿和特维德地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名著名译:爱丽丝漫游奇境(全译本)》:第一章 掉下兔子洞
爱丽丝挨着她的姐姐坐在河边,由于无事可干,开始觉得没劲。她刚才对姐姐正在阅读的书本瞧了一两眼,可是书上既没有图画,也没有对话。爱丽丝觉得:“一本书既没有图画,又没有对话,那有什么用处呢?”
因此她在自己心里琢磨着(她尽可能这么做,因为这炎热的天气把她弄得昏昏欲睡,呆头呆脑),编一个雏菊花环的乐趣,是不是值得她不怕麻烦,爬起身来,去一朵一朵地采摘雏菊。这时候,突然有一只粉红眼睛的大白兔跑到她跟前来。
爱丽丝认为这件事并不令人非常惊讶,以至于听见大白兔自言自语地说:“哦,天哪!哦,天哪!我要迟到啦!”她也不觉得很奇怪(她事后再想想,才觉得自己对这件事本来应该感到特别,但是当时这一切似乎都非常自然)。不过,大白兔这时候竟然从它的背心口袋里掏出一块表来,瞧瞧时间,然后匆匆跑掉了。爱丽丝便马上站了起来,因为她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自己过去从来没有看见过一只兔子有背心口袋,也没有看见过从那口袋里会掏出一块表来,她感到奇怪得不得了,便跟踪追击,跑过田野,正好及时赶到,看见它一下子跳进篱笆下面一个大兔子洞里去了。
一转眼工夫,爱丽丝便跟着它跳了进去,却想都没想一下,自己究竟怎样才能再跑出来。
兔子洞像一条隧道那样笔直向前,走过了一段路以后,却忽然向下倾斜,斜得那么突然,爱丽丝根本来不及想到停住脚步,便发现自己好像正在一口非常深的井里往下掉。
那口井如果不是非常深的话,那就是爱丽丝掉下去的速度非常慢,因为她一面往下掉,一面还有足够的时间东张西望,并且猜想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起初,她打算往下看,想弄清楚自己要落在哪儿,但是下面太黑了,什么也看不见。然后,她打量了一下四面井壁,只见四周全部是碗橱和书架:她看到东一处西一处的挂钉上挂着地图或者图画。她身子经过的时候,顺手从一个书架上取下一只瓶子,上面贴着标签:“柑橘酱”。可是叫她十分失望的是,那是只空瓶。她不想把空瓶扔下去,怕这样会把下面的什么人砸死,因此,在她往下掉又经过一个碗橱的时候,她设法把空瓶放到碗橱里面了。
“好呀!”爱丽丝心里想,“经过这样一次往下掉,以后从楼梯上翻滚下去就能不当一回事了!家里的人全都会觉得我是多么勇敢呀!哼,即使我从屋顶上掉下来,我也绝不抱怨一个字!”(这一点很可能是真的。)
往下,往下,往下掉。会不会掉个没完没了呢?“我不知道此时我往下掉了几英里啦!”她大声说道,“我一定正在接近地心的什么地方了。让我想想看:我想可能往下掉了四千英里啦——”(你瞧,这是因为爱丽丝在教室里念书的时候,一知半解地学到了这一类学问,虽然此刻并非显示她的知识的大好时机,因为现在没有人在听她讲,虽然如此,把它说出来依然是很好的实习嘛。)“——不错,大概正是这样一段路程——不过,我却要问问,我已经到达什么经纬度啦?”(爱丽丝一点儿都不懂什么是纬度,也不懂什么是经度,但是她觉得说得出这两个词真了不起。)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要跌下去,一直穿过地球哇!这样一来,似乎要掉在那些头朝下行走着的人群当中了,这该多么有趣呀!我想,那些是讨厌家伙①1——”(她这回很高兴没人在听她说话,因为听起来完全用词不当。)“不过,你明白的,我将不得不向他们打听那个国家叫什么名字。夫人,请问这里是不是新西兰?或者是不是澳大利亚②2?”(她一面说,一面就打算行个屈膝礼——想想看吧,你是在半空中往下掉的时候行屈膝礼呀!你想你办得到吗?)“我这么一问,她会觉得我是一个十分无知的小姑娘了!不,决计不能问,也许我会看见国名在什么地方写明的。”
往下,往下,往下掉。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干,因此爱丽丝立刻又说起话来:“我能肯定,今儿夜里戴娜(戴娜是那只猫儿的名字)要想死我了!但愿他们会记得在吃茶点的时候给它一碟牛奶。戴娜,我的宝贝!我真希望你在这儿跟我一起往下掉!我想这里半空中是没有老鼠的,但是你可能逮住一只蝙蝠,你知道它很像一只老鼠。不过猫儿吃不吃蝙蝠呢?我可不知道。”说到这儿,爱丽丝开始感到困倦了,用一种睡梦昏庸的调子自言自语地继续说着,“猫儿吃不吃蝙蝠呢?猫儿吃不吃蝙蝠呢?”有几回却说,“蝙蝠吃不吃猫儿呢?”你瞧,由于这两个问题她都答不上来,因此不管她怎么问都没有什么关系。她觉得自己在打瞌睡,开始梦见自己正跟戴娜手拉手儿在散步,正在一本正经地对
……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一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三位喜欢听故事的小姑娘缠着一位青年,要他讲故事。青年边想边说,结果编出了这一部奇妙的《爱丽丝漫游奇境》来。
译者且在这里明确交代一下,“很久”是一百多年以前,1862年7月4日。“遥远的地方”是在英国牛津大学边的泰晤士河里的一条小船上。那位青年名叫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生(Charles Lutwidge Dodgson),后来他取了个笔名叫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这是把Charles Lutwidge两个字前后互换,再把字母玩点文字游戏,稍加改变而成的。三个小姑娘是姓立德尔(Liddell)的三姐妹,她们是:大姐萝琳娜·夏洛蒂(Lorina Charlotte),二姐爱丽丝·珀莱裳丝(Alice Pleasance)和小妹伊迪丝(Edith)。同去的还有一位青年,名叫鲁滨逊·得克渥斯(Robinson Duckworth)。他们五个人,乘着小船溯流而上,准备到戈德斯通去野餐。
道奇生,或者卡罗尔,于1832年1月27日生于英国柴郡达斯伯里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他的母亲早亡,父亲是一位牧师,有子女11人,卡罗尔是长子。以一位牧师的收入,维持有十多口人的庞大家庭,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卡罗尔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进取心。他12岁便开始写作。先在约克郡的里士满学校(Richmond School)求学,后在拉格比公学(Rugby School)读书,获得数学、作文、古典文学和神学的奖金。1851年,他考取牛津大学,进入36个学院中的基督堂学院(Christ College)攻读数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特别是数学考试得第一名),获学士学位,留在学院任教,后来升为数学讲师;1861年又被委任为英国国教的副主祭,取得在牛津大学终身任教的资格。1881年退休。他一直过着独身生活;除写了许多数学论文之外,还写了不少散文和打油诗。其中《猎捕蛇鲨》(1876)一诗中,他创造的怪物“蛇鲨”(Snark),是用英文snake(蛇)和shark(鲨)两个字“合成”的。现在英文字典中已特别收入。1898年1月14日,卡罗尔住在萨里的吉尔福德他的一位也是独身未婚的妹妹家中,不幸得了肺炎,不治而逝,终年66岁。
由于童年孤寂和艰难的生活环境影响,卡罗尔生性腼腆,患有口吃,不善与人交往。但是他十分喜爱儿童,跟孩子们在一起,他便感到自由自在,连说话也不结结巴巴了。
上述三位小姑娘是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院长的女儿。院长名叫亨利·乔治·立德尔(Henry George Liddell,1811—1898),是著名的《希腊文-英文词典》两位主编之一。卡罗尔和立德尔一家在校园内的住处只有一两百步之遥。三位小姑娘常常跑来和卡罗尔做伴,要他讲故事。
回到1862年夏季的那一天。30岁的卡罗尔和他的同事得克渥斯带了三位小姑娘去划船。卡罗尔最喜欢当时大约10岁的爱丽丝,就把她的名字编到故事里去,作为主角。同时把伊迪丝(Edith)的名字变作“小鹰”(Eaglet);把萝琳娜(Lorina)的名字变作“吸蜜小鹦鹉”(Lory);把他的同事得克渥斯(Duckworth)的名字变作“母鸭”(Duck);把自己的名字道奇生(Dodgson)变作“渡渡鸟”(Dodo),自嘲因患口吃而念作Do-do-dodgson。这些都编到故事里去了。他是信口开河、出口成章的,可见他随机应变的本领。卡罗尔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我把女主人公送到兔子洞里去了……下面该发生什么事,我自己还一点主意都没有。”
他终于讲完了这一稀奇古怪的故事。小姑娘们听得出神入迷,非常开心。爱丽丝听了却还不满足,要求卡罗尔把故事写下来。两年半以后,在1864年的圣诞节,卡罗尔送给爱丽丝一件礼物,那是一本绿色皮面的笔记簿,开头写着:《爱丽丝地下历险记》,内容共一万八千字,这便是他亲笔写下的那篇故事,附有他亲手画的插图,最后一页还贴了卡罗尔给7岁时的爱丽丝拍摄的一帧照片。
这部珍贵的手稿还有一段发生在许多年以后的插曲。1928年,爱丽丝已经成为哈葛锐夫斯(Hargreaves)夫人并且做了祖母的时候,她把手稿交给了拍卖行,由一位美国收藏家以一万五千四百英镑的价钱拍得。这位收藏家在半年以后,将这部手稿加上卡罗尔另外一些手稿,转手卖得十五万美元。1946年,手稿再度被拍卖。这时,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卢瑟·伊万思(Luther Evans)先生得到一些藏书家的资助,并得到手稿收藏者的谅解,以五万美元的低价购进,然后在1948年乘船去英国,把卡罗尔的《爱丽丝地下历险记》手稿赠送给英国博物馆,作为“酬谢的象征,因为我们(美国)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时候,他们(英国)抵挡了希特勒”。
当年,卡罗尔将这部手稿作为礼物送给爱丽丝以后,被好多人传阅,都深感兴趣。小说家亨利·金斯利(Henry Kingsley,1830—1876)读后也大为赞赏,他建议爱丽丝的母亲劝说卡罗尔把故事整理后公开发表。于是卡罗尔把它修改补充为现在这样大约七万字的故事,并且改名为《爱丽丝漫游奇境》。1865年7月4日(为了纪念1862年7月4日那天他们在河上划船讲故事),这本书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了。在卡罗尔生前,此书共印行了16万册,使他收入大增,他甚至请求基督堂学院减少自己的薪水。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为金钱所驱使,又以金钱作为奋斗目标的人。事实上,他生活很简朴,常以饼干就雪利白葡萄酒作为午餐。
卡罗尔后来还为爱丽丝写了故事的续篇《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并于1871年出版。晚年,他又写了两篇:《幼年“爱丽丝”》(The Nursery“Alice”)和《哲学家之爱丽丝》(The Philosopher’s Alice),但是不很成功。
《爱丽丝漫游奇境》甚至获得英国女王维多利亚(Queen Victoria,1819—1901)的青睐。事情是这样的,此书一出版,卡罗尔把头一本赠送给爱丽丝;第二本则赠送给比阿特丽丝公主(Princess Beatrice),这位小公主的母亲便是维多利亚女王。小公主和女王对此书都非常欣赏,于是女王请作者把他的其他作品都寄来看看。作者对这一使他不胜荣幸的要求自然乐于从命。他便找出许多“大作”,包成一个大邮包,寄往白金汉宫,呈请“御览”。女王收到以后,怎么也想不到所见没有一本故事书,而都是些什么《行列式的约缩》(Condensation of Determinants)、《平行原理》(Theory of Parallels)等等数学专著,作者的名字不是“卡罗尔”,而是作为数学家的“查尔斯·路特维奇·道奇生”这可说是英国的一桩文坛趣事。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出版以后的37年之中,卡罗尔收到和回复的信件共计98721封。他几乎每信必复,弄得“几乎分不清哪是我,哪是墨水台”。他给孩子的信,有时别出心裁,写得只有邮票般大小;也有故意把字写反,要对着镜子阅读。这反映了他幽默风趣的性格。
卡罗尔去世以后的一百多年,《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历险记》已经传遍了全世界,各国读者读着原本或各种不同的译本。一代代的孩子像喜爱他们的玩具那样对这本书爱不释手。一代代的成年人和老年人也从这本书回想起他们的童年时代。以书中的人物、动物和怪物以及其想入非非的情节故事改编成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芭蕾舞、轻歌剧、哑剧、木偶剧、乐曲和雕塑等等其他艺术形式同样层出不穷。近年来,在英美两国还成立了“刘易斯·卡罗尔协会”,出版季刊。有关卡罗尔的信件、传记、评论等文章和书籍陆续出版,甚至还有人为爱丽丝作传。
据一些卡罗尔研究者认为,卡罗尔后来在爱丽丝长大以后,真的爱上了爱丽丝,并且有意和她结婚。但年龄悬殊、门第不当,此事遭到爱丽丝父母的反对而未果。卡罗尔多才多艺,他还是维多利亚时代摄影家的先驱。他为爱丽丝所摄的照片,与为她画的肖像都留存至今。
以上是关于本书作者的一些背景材料,是综合多种资料写成的。在阅读本书以前或以后了解一下,想必对阅读正文有所帮助,并增加阅读兴趣。
至于故事本身,似乎不必多加介绍和评论了。作者讲了一个梦幻般的故事,其中不包含说教,也没有多少严肃的讽刺规劝意味。只要读者看了觉得有趣,便是收获。本来,儿童的世界是一片纯真的游戏世界,其中没有成人世界那么复杂和世俗的争斗和烦恼。因此,只要人们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或者在掸去世俗的灰尘以后,仍然发现自己有一颗宝贵的童心,那么“爱丽丝”便会永远是值得爱不释手的珍宝。
有人说,卡罗尔的作品把荒诞文学提到最高水平,对20世纪50年代西方兴起的“荒诞派”文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样,卡罗尔的贡献就不局限于儿童文学领域里了。
本书最初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1892—1982)翻译介绍到我国,书名是《阿丽思漫游奇境记》,192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重版。这期间,据知还出版了多种其他译者的译本。我不揣谫陋,费了不少时间,拿出我的这本翻译试卷来。虽然这主要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其中有不少幽默诙谐的游戏笔墨,不时穿插双关语、打油诗之类,常常令译者踌躇终日,难以下笔。我尽心竭力像开凿隧道那样一寸寸向前挪,等到终于凿通,感到喜悦的同时,也感到有些惶恐,不知自己的工作究竟做得怎样。请高明的读者,包括少年儿童朋友们,批评指正吧。
感谢远在美国的钱琰文女士为我复印一厚叠有注解的原文托人带来,对于我的翻译和注解有很多帮助。钱女士原是我家几十年的邻居,但是一直没有交往,这次助我一臂之力,特别使我感动。还有其他几位朋友和同事如袁志超、王克澄、梁颖、黄杲炘等各位先生为我查找和提供资料,使我十分感激。上面赵元任先生的生卒年是北京赵武平先生查到后打长途电话告诉我的,可见他的热心。电影或电视剧的片头上都有长长的名单,表示一件作品不只是一个人的成果。一本书,也同样需要好多人的帮助和支持。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