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贫富差距,正在撕裂这个世界

  《贫穷的本质》贫富差距,正在撕裂这个世界

  货币非市场化:富人靠近货币,穷人依靠劳动

  富人的资金大部分配置在全球的房地产及股票、信托等金融资产上;而穷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中产的资产基本配置在房子里。 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富人更能够规避风险,而穷人、中产面临失业,收入全无,背负房贷的中产还可能失去房子。 所以,释放越多的货币,越有利于金融及房地产资产膨胀,越有利于富人的财富增值;穷人的财富反而缩水。远离资本市场的制造业工人以及设计师、律师、创业者、小企业主,都是货币潮水的受害者。

  劳动非市场化:资本全球配置,劳动囿于本土

  一旦这个国家的产业及工厂都迁移到海外,而这些工人又无法到他国就业,那么他们将面临失业。工人重新培训再就业的门槛往往很高,转业的成本阻碍了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流通。 另外,全球各国共同致力于劳动保护极为重要。低尊严、低人权、劳动保护薄弱的国家,更易吸引全球资本投资。如此会导致全球劳方的议价能力下降,拉低全球工人的收入水平。

  土地非市场化:城市房产增值,农村土地贬值

  有无能力买房,表面上看是市场行为,其实非完全市场行为。房价的涨跌,由三大非常重要的因素决定——人口、货币及土地政策。 在中国,城市土地可流转与农村土地不可流转,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割裂以及贫富差距。 城市农民,可以出售土地获利,坐享城市化红利,坐等地价、房价大幅度上涨。 但是,农村土地不可以流转,房屋无法对外销售,农村农民最核心的资产无法流动,无法变现,严重抑制了农村致富。 比如,用30万在农村建房,用60万在县城买房,这两个决定带来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 农村房产无法流转、变现,升值空间被抑制;县城房产可抵押贷款、可出售变现,用于做生意。 总之,市场资源配置越充分,越有利于创富。富人驾驭资本在全球畅通无阻,资源配置高效;而普通人的财富增长,受制于三大非充分竞争市场——法定货币、劳动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