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瓷塑艺术马骋 著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马骋,文化学者,毕业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华东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主要著作有《 市民消费投诉诉讼指南 》、《 警惕消费心理误区 》、《 桃花美女——中国近代彩瓷的民间绝唱 》、《 中国名窑地图 》、《 历代瓷壶鉴藏 》、《 瓷绘丹青——历代瓷画解读与辨识 》等。 本书为他的全新专著《历代瓷塑艺术——解读与辨识》。本书保留了他以往陶瓷文化著述的审美鉴赏风格,侧重从历史、文化、审美角度对瓷塑艺术进行解读,以使读者在对中国瓷塑艺术鉴赏中获得审美愉悦。
作者简介
马骋,男,文化学者,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华东政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现就职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要著作有《市民消费投诉诉讼指南》、《警惕消费心理误区》、《桃花美女——中国近代彩瓷的民间绝唱》、《中国名窑地图》、《历代瓷壶鉴藏》,主编《上海民间藏馆》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瓷塑溯源 一、瓷塑的起源与发展 二、瓷塑在中国雕塑史上的地位 三、当代中国瓷塑艺术第二章 瓷塑流派与艺术风格 一、瓷塑流派与地域特点 1、越窑瓷塑 2、龙泉窑瓷塑 5、定窑瓷塑 4、磁州窑瓷塑 5、吉州窑瓷塑 6、德化窑瓷塑 7、景德镇窑瓷塑 8、石湾窑瓷塑 9、潮州窑瓷塑 二、瓷塑艺术风格 1、功能的实用性 2、题材的广泛性 5、表现的写实性 4、艺术的互通性第三章 瓷塑题材与文化内涵 一、瓷塑的题材 1、宗教神像类 2、人物故事类 5、仿生瓷塑类 4、吉祥祈福类 5、政治图像类 二、瓷塑的文化内涵 1、瓷塑与宗教文化 2、瓷塑与世俗文化 5、瓷塑与政治文化第四章 瓷塑造型特点与制作工艺 一、瓷塑造型特点与构图形式 1、造型特点 2、构图形式 二、瓷塑制作工艺 1、青瓷瓷塑工艺 2、白瓷瓷塑工艺 5、影青瓷塑工艺 4、青花瓷塑工艺 5、彩瓷瓷塑工艺附录 瓷塑收藏与辨识 一、瓷塑的收藏 1、瓷塑收藏类型与选择 2、瓷塑行情与价格 5、瓷塑的保养 二、瓷塑的辩识 1、单色釉瓷塑的辨识 2、青花瓷塑的辨识 5、彩色瓷塑的辨识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瓷塑溯源一、瓷塑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雕塑历史悠久,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了陶塑品,我们的祖先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对神秘大自然的虔诚和对原始宗教的信仰,用手中的泥土塑造了自己想象的神灵、偶像和人类自身。同时又用自己手中粗拙的工具,在石头上雕刻各种形象的石雕作品,这种“雕”和“塑”的造像方式,最终产生了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词汇:雕塑。到了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有文字记载的雕塑理论。《韩非子·说林下》记载:“恒赫日: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最早的雕塑是画苑的一个艺术品种,画家兼作雕塑,没有平面艺术和立体艺术之分,以后逐渐由民间艺人将雕塑单独承传,出现了“雕銮匠”。到了宋代,刘道醇在所著的《五代名画补遗》一书中,将雕塑单列成“塑作门”、“雕木门”,与人物、山水等诸科并列,将平面艺术和立体艺术加以区分,从此雕塑在理论上从绘画中彻底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种。
后记
2004年,沪上文物鉴赏家蔡国声教授在为我的著作《桃花美女——中国近代彩瓷的民间绝唱》作序时,曾建议我写一本全面介绍、解读中国瓷塑艺术的专著,因为这还是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项空白。在以后五年的时间里,我开始做收集材料、瓷塑实物和图片的工作。由于历代有关瓷塑艺术的记载和近世相关文献十分稀少,使得资料的收集工作很困难,显然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加之本人水平、视野有限,最终勉为其难写成了这本不太成熟的著作,旨在他人玉著出手之前,抛一块引玉小砖而已。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龙门博物馆李剑敏先生、我的弟弟马骅先生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上海大学出版社编辑柯国富先生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错误、不足之处自知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历代瓷塑艺术解读与辨识》:博古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