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戏曲史温宝麟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中国戏曲起源于上占原始歌舞,汉魏百戏初具戏曲的扮相情节,北朝民间的戏谚表演《踏摇娘》是男旦角色的发端,唐代参军戏构成了“角色”行当”,“宋杂剧”宣告了中国戏曲的形成,南曲戏剧圈和北曲戏剧圈,两个黄金时段——元杂剧与明清传奇,明清传奇造就昆曲成为“酉戏之师”,西秦腔引发“花雅之争”继丽催生京剧。

  作者简介

  温宝麟,1952年4月生,甘肃天水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钟情文艺、通晓音律。2000-2001年,师从南京大学吴新雷教授主修中国戏曲史论、红楼梦研究。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天水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戏曲史和明清小说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明清小说概论》一部,先后在《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文史知识》、《西北师大学报》、《兰州大学学报》、《飞天》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第一节 中国戏曲的起源第二节 中国戏曲的形成第三节 戏曲发展中的两个黄金时代第二章 元代杂剧第一节 元杂剧概说第二节 关汉卿和他的杂剧创作第三节 王实甫与《西厢记》第四节 白朴、马致远的杂剧创作第五节 纪君祥、康进之及其他杂剧作家第三章 南戏第一节 南戏概说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第四章 明代戏曲第一节 明杂剧概况第二节 明代传奇第三节 汤显祖与《牡丹亭》第四节 吴江派与临川派第五章 清代戏曲第一节 李玉和与《清忠谱》第二节 李渔的戏曲理论及戏曲创作第三节 洪异与《长生殿》第四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第六章 昆曲的消歇与京剧的诞生第一节 花雅之争与昆曲的消歇第二节 四大徽班进京第三节 京剧的形成第四节 京剧的传播第五节 “四大名旦”与京剧的鼎盛繁荣第六节 秦腔对各地声腔的影响参考文献附中国历代戏曲作品选辑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闹简第四本第二折拷红第四本第二三折送别高明琵琶记第十出 杏园春宴第二十一出 糟糠自餍李开先宝剑记第三十七出 夜奔汤显祖牡丹亭第七出 闺塾第十出 惊梦第十二出 寻梦第三十五出 回生洪异长生殿第一出 传概第十四出 偷曲第二十四出 惊变第二十五出 埋玉第四十五出 雨梦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 却奁第二十二出 守楼第三十八出 沉江第四十出 入道戏曲作品选辑采用底本索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6.戏剧是可以保留下来反复演出的。(《戏剧论丛》1957年第四辑)以此为衡量标准,欧阳予倩先生认为:优孟扮孙叔敖不能算是戏剧,《东海黄公》不是戏而是带些故事性的杂技表演,参军戏就是一个即兴的讽刺表演,它既不描写人物也不叙述故事,它本身不是喜剧。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能说名戏剧已经告别了昔日的雏形状态走向正式形成的阶段,因此,中国真正的戏曲只能形成于宋代的杂剧和南戏。三.中国戏曲形成于宋杂剧宋代的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都市生活开始活跃,不像唐代的长安入夜实行宵禁,汴京城通宵夜市,买卖不绝。繁华热闹如此,则市民娱乐的夜生活也就必不可少。大量聚集而居的城市平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催发了固定演出场所“瓦舍”和“勾栏”的出现,这些类同现今的游艺场式的“勾栏”“瓦舍”里百戏杂陈,为各种百戏艺术的全面融合发展,适时提供了有利的文化市场。如此在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发展的趋势下,宋代承继了古代的俳优的传统精神和参军戏的表演成就,义吸纳了其他歌舞伎艺的艺术营养,于“瓦舍”和“勾栏”里出现了“宋杂剧”,宣告了中国戏剧的形成。北宋故都开封应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周密《武林旧事》录有宋杂剧剧目280种,惜乎剧本均已不存。

  后记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300多种地方戏曲剧种和数以万计的传统剧目,构成了蔚为大观的中国戏曲区域性生态图,这是中华文化引以为豪的丰厚资源。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戏曲艺术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已呈楼头落日之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峰的调查表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有368个戏曲剧种,至2005年,尚在演出的戏曲剧种仅存267个。前后50余年,平均每年消失2个剧种。这些保存了古老戏曲样式与体制的濒危剧种,是漫长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的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全力保护和抢救濒临消亡的传统戏曲样式,是时下文化人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为此,近年来中国文联组织实施了中国京剧“晚霞工程、彩霞工程”;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完成了8集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学苑出版社推出了国家“十一五”图书出版重点规划项目《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与此同时,教育部于2008年3月颁布了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

  编辑推荐

  《简明中国戏曲史》是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