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魔力》由杰克·坎菲尔(美国)编写,语言为中文

  《书的魔力》由杰克·坎菲尔(美国)编写,语言为中文

书的魔力

  书的魔力

  作者:杰克·坎菲尔

  分类:文学

  语言:中文

  国家:美国

  字数:39957

  [书的魔力:改变53个名人人生轨迹的经典佳作 / 坎菲尔 著 ]

  书籍介绍:

  这是一本能涤荡读者心灵的励志书。本书让读者首次得以领略这些名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他们各有特点,又都在今天的世界留下了深深的足印。每位读者都会因为他们的故事而受到启发,都会因为他们提及的书而感动,让你既能享受阅读的愉悦,又能觅得新的洞见与灵感。

  第一卷 第1节:约翰-格雷 (1)

  ------------------------

  约翰-格雷(JohnGray)

  约翰-格雷博士著有15部畅销书,其中包括90年代爱情关系方面的第一畅销书《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MenArefromMars,WomenArefromVenus)。火星和金星系列图书在全球以40多种文字出版,共销售了300万册以上。作为沟通领域的专家,约翰?格雷的目标是促进两性在个性和职业关系中更好地理解、尊重和欣赏彼此的差异。约翰?格雷不仅是访谈节目《今日秀》以及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清晨秀》《早安美国》《拉里?金沟通现场》等电视节目的常客,他还为《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福布斯》《今日美国》《电视指南》和《人物》的特写栏目撰写文章,或被当作这些明星栏目采访的对象。

  人类仅仅利用了自身潜能中的极少部分。爱因斯坦、莫扎特、达?芬奇这些天才的骄人成就让我们对自己的能力略有了解。你能想象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智力、创造性和能量,结果会怎样吗?我在10多岁时读过一本书,书中讲到的这个概念令我的人生从此开始改变。

  我成长于20世纪50年代的得克萨斯州。我的父母崇尚中庸之道,而且十分信奉精神的力量。他们用非常不合时宜的异样方式来追求精神的最高境界。我的父亲是一个石油公司的主管,但他经常喜欢研究一些精神现象。我才4岁时,他就开始教我瑜伽。我们家里共有7个孩子,每天早上,我父亲都会让所有的孩子练习瑜伽。

  我的母亲也是个非常前卫的人。我14岁那年,她就在休斯敦开了一家书店,主售精神类图书,非常类似洛杉矶那家众所周知的“佛树书店”(BodhiTree),也出售那些思想性深奥的读物。虽然我的父母会和我们分享他们在精神领域的激情,但他们从不把他们的精神思想强加给我们,他们十分明智。

  20世纪60年代的后期,和当时大多数十几岁的孩子一样,我喜欢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乌烟瘴气、昏天黑地的,房间的墙上贴满了我最喜爱的乐队——披头士乐队(Beatles)、杰米?亨德利克斯(JimiHendrix)、大门乐队(theDoors)的海报。我快18岁那年,忧郁蓝调(theMoodyBlues)合唱团的专辑《寻找失去的和弦》问世,其中有首歌带着神秘色彩的天外之音。有一天,我正在播放这盘别具一格的磁带,母亲进了我的房间,她立刻就被这首歌迷住了,她称赞道:“多美的音乐啊!我能听一听吗?”我答道:“当然可以。”她坐下聆听,很快就被美妙的音乐惊呆了,脸上也浮现出幸福的表情。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表情,但我能确定她一定是在冥思。我感觉到我和她合为一体,内心感到非常兴奋,随之一种宁静的满足感霎时也流遍我全身。我闭上眼睛,任由自己神游,聆听着音乐,感受着内心的平静。

  我后来问她当时的感觉,她把自己当时的冥想看做是“见到光明”的过程。这次的经历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简直太神奇了,别人需要通过吸毒品才能达到的境界,母亲只要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

  母亲看到我房间墙上有一张披头士乐队《神秘旅行》专辑的海报。她问我:“你听说了吗?披头士乐队去印度拜访了一位名叫玛哈瑞诗(Maharishi)的大师?”

  我说:“没听说啊,他是谁啊?”

  母亲回答道:“噢,你应该了解一下这个人。披头士乐队在他那呆了一段时间,这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改变了他们的音乐风格。”

  母亲就说了这些,但这小小的提示却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几星期后,我开车去保龄球馆接我哥时,一个朋友告诉我:“楼上会议室有武士表演。你可以去看看。”我走上楼去,发现我朋友弄错了。我没有看到什么遥远的武士,却旁听了一场关于玛哈瑞诗?玛哈士大师(MaharishiMaheshYogi)和先验沉思的讲座。想到母亲曾提到过此人,我就兴趣大增。我听完了整个的讲座,还在那停留了片刻。我很晚才回到家里,父母以为我遇到什么大麻烦了。我告诉他们:“我没事,我去听了一个关于先验沉思的讲座。”

  第一卷 第2节:约翰-格雷 (2)

  ------------------------

  我父亲非常疑惑地问道:“是吗?你听到什么了?”

  我把我听到的所有内容都跟他说了一遍,整整说了30分钟。他非常高兴我参加了这个讲座,看到我对冥想这类精神活动这么感兴趣,他俩都有点喜出望外。

  之后,我又读了玛哈瑞诗的作品《存在的科学和生活的艺术》(TheScienceofBeingandArtofLiving)。他在书中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仅仅利用了自身潜能的10%,但可以通过冥想的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拥有开阔的思想、宽大的胸襟和健康的身体。他认为,先验沉思能帮助我们与创造我们的本源之间建立有意识的联系,并使我们利用更多的内在潜能,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这是我有生以来读过的最有意思的书。

  于是我立即开始冥想,并陷入传授先验沉思的快乐中。后来,我成了玛哈瑞诗的私人助理,跟随他游走四方达9年之久。在这期间,我体会到玛哈瑞诗书中所讲的一切:无尽的欢乐、充沛的精力和无止境的智慧。我感觉自身和宇宙洪荒都融在了一起,能够洞察万物之精妙。我每天都要花上10个小时,陶醉在快乐的冥想中,有时候我能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启蒙经历,但有时仅仅就为了沉溺于那种深沉、持久而沉默的状态。

  冥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后,我就开始思考:“这些经历到底有什么用呢?我已经找到了我生命的源泉,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我意识到我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找到爱和创造力的源泉,而且要让这些源泉反哺社会,让别人也能感受到宁静、快乐和满足。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我的特殊天赋和才能呢?我怎样才能发挥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呢?最终我想到自己也许能成为两性关系方面的专家。

  我明白自己非常希望能从事教育类的工作,但我又不愿意单纯地把从玛哈瑞诗那学到的知识转授给别人,我希望能标新立异。玛哈瑞诗把灵验信息的所有知识都教给我了,他对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尽管如此,有一个领域是他鞭长莫及的,即两性关系领域。他也常提到自己在该领域毫无建树。于是我找到了用武之地,能摆脱他的光环,开辟自己全新的领域。

  找到自己的定位后,我就开始和异性约会,不久就结婚了。之前的9年,我都是一个修行的和尚,结婚对我来说简直是巨大的飞跃,爱情、两性和婚姻成了我能发表自己见解的独特领域,我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我多年的冥想以及寻求与自然的完美关系的训练使我用更广、更精神的方式看待两性关系。

  现在回头想想,我想说追随玛哈瑞诗的那9年使我在“生命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从而能够用冥想的方式开发自己的潜能,而我此后的生活就是探寻“生活的艺术”,并把自己的潜能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我的精神之旅让我能够用自己多年获得的见识帮助成千上万的人们,让他们更全心全意去爱自己的另一半。

  如今,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们:如同在生活中的大多数领域一样,我们在两性关系中也仅利用了很少一部分潜能。我们只体验了最初几年的浪漫激情,之后感情便平淡如水了。其实我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完全可以享受更浪漫的两性关系。我教育学生们的所有方法只有一个宗旨:帮助他们回归本源,回归到无尽的创造和爱情起源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维持永恒的浪漫,并全心全意地相爱一生。

  第一卷 第3节:莉莎-尼科尔斯 (1)

  ------------------------

  莉莎-尼科尔斯(LisaNichols)

  莉莎-尼科尔斯是著名的励志演说家、培训专家,也是“青年励志基金会”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该基金会为学校体系、领导力培训体系、青少年司法体系以及青年活动机构提供创新型的培训。莉莎?尼科尔斯的工作已给55000名青年人带去了福音,阻止了1100多次自杀,让成千上万的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父母身边,并让成百上千名辍学青年重返校园。因为她为改善全美国年轻人和成年人的生活付出了巨大努力,因此也赢得了多个奖项。莉莎?尼科尔斯也是《心灵鸡汤》系列书《非洲裔美国人灵魂》(ChickenSoupfortheAfrican?AmericanSoul)的合著者。

  16年前,我第一次读到史蒂芬-柯维(Stephen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The7HabitsofHighlyEffectivePeople)。如果你问我是怎样拿到这本书的,我要说这就好像是祥云浮现、从天而降,我将其视为至宝。也许这样形容,能够让你体会到这本书对我的思想和性格塑造有多么大的影响。

  实际上,是我的一位同事推荐我读的这本书。当时我才20岁刚出头,在一家软件公司上班。这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我干得也很好,不过却没法体现自己人生的价值。我在寻找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激情,想要成为心中的那个自己。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定位还摆脱不了学生时代的影子,还背负着太多别人对我的期待。

  把柯维的书推荐给我的是办公室里的一位前辈,她比我大15岁,很受人尊敬。她不仅在公司的任职时间比我长,而且她眼中透出一种坚定与平和,这也是我生活中缺少的元素。包括这位前辈在内的公司每位同事,都认为我是一个专业人士,是一个行动派和变革者。她想要给我的人生增加一些色彩,她觉得这本书可以做到这一点。

  当我听到这个书名后,感觉非常兴奋,因为“高效能”也是我想达到的境界,当时我觉得自己只是“略有效能”而已。之前我也读过一些自助类书籍,不过谈的都是关于如何入定、精神及每日的冥想。我还从来没有读过一本充满智慧、教我如何认知与学习的书。这是第一本让我变为“成熟女人”的书。

  实话实说,最初听说要读柯维的书,还真是让我吓了一跳,光是想想自己要读柯维的书了,这本身就是一种飞跃。在学校,我的功课并不是很好,当时我也没能充分发掘自己身上的演讲和沟通潜能。我所知道的就是自己学习吃力,自己有很多做不到的事。我也咨询过很多人的意见,看了很多推荐读物,不过还是觉得没有得到真正的鼓舞。而在内心深处,我相信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就像很多人告诉我的一样,不过当时我才23岁,暂时还看不到任何成为伟人的曙光。

  有一天,我要出差去华盛顿州的史波肯市,那天我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记得第二天早上在饭店的床上,我倚靠在床头读着这本书,当时读的那一段是柯维让我们和他一起冥思。书中让你想象自己走进一个大堂,你可以闻到花香,听到管风琴声,你徐徐走过大厅的走道(柯维在这个章节反复使用大堂一词,这让我感到很奇怪)。你看到很多人坐在大堂的椅子上,他们都是你认识的人,包括你最爱的人。每个人看起来都有一种肃穆、感怀和悲恸的神情。你并不确信他们为何会齐集那里,而当你走到大堂的前方,发现有一口棺材。而当你往灵柩里俯视想看个究竟时,发现里面躺着的人竟然是,你自己!啊,这原来是你自己的葬礼。

  读到这里,我觉得一股强烈的电流穿遍全身,不过我还是继续往下读。柯维继续写道,有四个人会在葬礼上致悼词:一个家庭成员、一个朋友、一个同事和一个邻居。他们在你的葬礼上会说些什么呢?在他们眼中,你是怎样的一个朋友?怎样的一个姐姐?怎样的一个同事?怎样的一个邻居?在这一章节最后,柯维说道:“心怀人生的终点,开始新的起点。”

  这段文字对我的心灵产生了莫大的冲击力,我从来都没有那样考虑过自己的人生。我这个人并不坏,也不刻薄,不过本质上我这个人还是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所做的事情其实都是围着自己打转。我一向都比较慷慨,因此我能够把这种自私隐藏得比较好,不过在内心深处,我只关注于过好眼前的生活,我并没有想过要留下什么精神遗产。

  几个小时之后,当我开车去史波肯市郊区拜访客户时,我忽然变得情绪特别激动,思想完全被柯维的那段文章所占据。我开始号啕大哭,没法收住眼泪。我打心底意识到,按照目前的生存方式,别人并不能像我所期盼的那样记住我。如果当天我就要离开人世,可能就死在路上(因为当时我一边开车一边却在失声痛哭,发生意外是很有可能的),我真不知道在自己的葬礼上,人们会对我作何评价。尽管我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糟糕的坏印象,但我也没能留下自己所期望的最佳印象。我因为没能完全把握好自己的生活而感到极为不安。

  第一卷 第4节:莉莎-尼科尔斯 (2)

  ------------------------

  还有一个触动我心弦的感受就是,我还有那么多事想要去做。这些事并不是那些看得到摸得着的事情,比方说开家公司或是去非洲和牙买加旅行,而是想要和亲友好好相处,比如说依偎在妈妈身旁,帮她涂指甲油,或是和爸爸一起开玩笑,狂笑不止,直到肚子疼了才作罢。我希望他们能留下这样美好的回忆,不过当时我太忙了,都无暇去制造这样的回忆。




卖贝商城更多商品介绍:保定响应式网站建设     维护网站信息    淮安响应式网站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