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类小视频-抖音类小视频的产品特性有哪些?
【抖音类小视频】抖音类小视频的产品特性有哪些?
抖音类小视频的产品特性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高潮前置,或者只剩高潮
对于电影、影视剧等一些传统长视频内容来说,高潮的设置一般不会选择在开头。因为时长和播出渠道以及用户心理的不同,高潮一般都会放在“开端”、“发展”之后,即有一个带入的过程,通过视听语言帮助用户逐渐进入规定性情景中。而短视频和小视频的出现,恰恰打破了这一传统视频的叙事规律。
因为用户使用的设备是手机,使用场景也多半在户外,利用的都是碎片化的时间,因此用户的心理预期和对时间的承受力,都远远不同于传统视频内容。短视频是开头的十秒钟,必须要抓住用户注意力,才有机会吸引用户完整看完内容。
而小视频,则几乎全部都是“高潮”内容。留给用户思考和停留的时间都更短。往往用户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播完,这样才会吸引用户再次打开,循环观看。可以说对于小视频内容的成功,二次播放和多次打开率是其中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
2)“速成”效应的心理需求投射
短视频和小视频,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快消品”。
其消费和使用过程都十分短暂,并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整个内容生产的过程和迭代过程都非常快。而这种内容的产品特性,恰好贴合了这个时代的用户心理需求——求“快”求“变”,迅速获取及达成结果。一个想法出来以后,就希望马上可以实现并获得一定效果。对“速成”的追求,在抖音类小视频内容领域尤为突出。
3)“人”的作用更大
其实从小视频的内容特性来看,小视频里“人”的因素和作用会被特别凸显和放大出来,尤其是“素人”的元素,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人的各种感受和情感互动方式,以及人所感兴趣的所有事物,都有机会在小视频这一内容载体里得到体现。这与一档完整的节目制作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这种UGC化的内容表达,是非流程化、不可预测的,不会按照一个既定的专业逻辑来设计和呈现出来,因此才充满有趣和创意的脑洞。
同时,人的真实性也通过各种真实记录来展现出来,不是剧本提前写好的,带有非常强的偶然性、突发性和不可确定性。小视频内容创作者比拼的不再是节目的包装,明星的咖位等硬性条件,而是围绕着一个“作梗”的能力,各显其能。如何可以更惊奇,更出其不意,才是小视频内容制胜的法宝。
小视频是属于“素人”的狂欢,作为企业和品牌以及机构的官方账号,在内容运营时,一定要注意PGC内容的UGC化,小视频的内容逻辑,就是凸显一个个十分具体而生动的个体。
4)魔性的“BGM”互动方式
小视频的内容离不开魔性的背景音乐。
这一点,在短视频内容产品上其实也得到了验证。好的BGM可以帮助用户更快地产生关联心理,激发用户参与的潜在欲望。
同时音乐和舞蹈类的内容,又可以通过用户参与而对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神曲在头脑中反复循环,模仿的舞蹈动作则会调动手指或全身来实现。
这就是小视频内容的魅力,具有强用户参与和吸引用户互动的能力。内容充分调动用户行为,面对着屏幕深度参与内容的生产过程。
5)基础流量池
小视频内容的平台,都会从内容分发的算法机制上,为每个用户都分配一个基础流量池。用户所生产的内容,可以通过转发、点赞、评论、和完整播出之后,最终达到一定的传播效果。
这一方面,不同于传统视频网站和部分短视频内容平台,人工干预内容分发的机会比较少。而基础流量池的设计,也充分凸显了内容的公平性和用户的参与。
每个内容团队和企业品牌机构,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品牌打造获客需求。理想情况下,可以两种内容产品都涉及,毕竟它们在各自的平台和流量分布上有一定的区别性。
但需要注意两种产品不同的内容调性、用户需求和IP孵化方式,细致研究市场和竞争对手,多多试错多多迭代,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