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呼兰区政府网站导航包括各级政府网站网址、邮编、呼兰区气候概况
哈尔滨呼兰区政府网站导航包括各级政府网站网址、邮编、呼兰区气候概况
哈尔滨呼兰区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230111
官网:www.hulan.gov.cn
地址:南京路8号
邮编:150500
车牌:黑A
电话:0451-57328971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哈尔滨市区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5′-127°19′,北纬45°49′-46°25′。东滨漂河、少陵河与巴彦县为邻,东南与哈尔滨市道里区、宾县隔松花江相望,南与哈尔滨市松北区接壤,西濒呼兰河与哈尔滨市松北区相邻,西北濒泥河与兰西县为邻,北及东北以泥河、大荒沟为界与绥化市、巴彦县毗邻。辖区总面积2197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329.55万亩,已开垦耕地204.52万亩,占总面积62.1%;其中水田面积13.42万亩,占耕地面积6.6%。可耕地中土质养分含量高,宜耕性良好的黑土、黑钙土居多,占耕地面积70%以上;土质黏重宜耕性较差的草甸土、沼泽土为少,占耕地面积近30%。还有未开垦的沼泽地,为鱼池分布和畜类牧放区。此外,还有草类泥炭土和黏土资源。草类泥炭土,主要分布沿江河沼泽地带,质量好、埋藏浅,是最好的草炭肥源,改造中、低产田效果良好,也用于猪、鱼饲料的拌料。黏土埋藏于天然或人工植被以下,具有分布面积广、埋藏浅、厚度稳定、理化性质好的特点,用途广泛,是房屋建筑、修筑江河堤防、水库水坝、各种路面垫层的原料,成为工业、建筑业、手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矿产资源】境内沙资源较丰富,细沙、中细沙储量大。主要呈带状分布于呼兰河、松花江河槽与河漫滩,沙质较优良,主要由石英、长石颗粒及云母碎片构成。其中石英含量占75%、长石占15%、云母及其它杂物占10%左右。沙资源长度90公里,宽度平均2公里,可采深度平均1.5米,其中中沙以上的沙源储量少,难开采;中细沙、细沙储量大,易开采,可满足一般工程和农田改土用沙的需求。境内团山子系由泥质页岩、沙页岩、粉沙质板状页岩间夹铁染质细沙岩组成。岩石严重风化,可作一般公路基底垫层材料。
【水资源】辖境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地表水有“一江四河”、沟泡湖泊412个。境内流经的江河有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少陵河等,5条江河的发源地均在境外,其中呼兰河、漂河、少陵河、泥河的河口在境内。除呼兰河外,均属界河。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自呼兰区利民街吕刚屯东入境,腰堡街、方台镇、二八镇、杨林乡东界少陵河口出境,境内段总长66公里,江段直线流程51公里,曲折系数1.29,最高洪峰水位118.35米,平均年径流量455.38亿立方米。呼兰河发源于铁力市太平岭,为松花江最大支流之一。自呼兰区孟家乡张家围子入境,经孟家乡、兰河街道、呼兰街道、利民街道、腰堡街道出境,境内流长70公里,其中直线流程27公里,曲折系数2.59,最高洪峰水位119.01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1.29亿立方米。泥河发源于庆安县青、黑二山之谷,自呼兰区莲花镇大荒沟处入境,流经大用镇、许堡乡、孟家乡张家围子入呼兰河,境内流长75公里,直系流程46公里,曲折系数1.63,平水年水位高程119.57米,多年平均年相应径流量0.981亿立方米,漂河发源于巴彦县西北,自呼兰区白奎镇戴家屯东入境,流经石人镇、西井村、二八镇、杨林乡郝家庙屯东汇入少陵河,境内流长58公里,直线流长35.8公里,曲折系数平均1.78,年均相应径流量0.385亿立方米。少陵河发源于庆安县小青山、黑山之谷,自呼兰区杨林乡郝家庙屯东入境,汇入松花江,境内流长12公里,最大含沙量24千克/立方米,为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植物资源】境内植物资源丰富,盛产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大葱、韭菜等农作物。江河沿岸沼泽地、草原、草甸、黄土山及平原区都生长茂盛的自然植被,“五花草塘”是其主要类型,分布于县境东北部,主要植物有牡蒿、小叶蒿、马兰、苔草、狼尾草等。在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等低平地上,主要有小叶樟、沿柳、三棱草、芦苇等喜湿植物。乔木主要有杨树、柳树、落叶松、樟子松等;灌木主要有灌木柳、丁香、胡枝子、山里红等。
【动物资源】境内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不多,兽类有山狸、银鼠、灰鼠、狐、獾、鼬(黄鼠狼)、兔、家鼠、田鼠等;禽类有猫头鹰(鸱鸺)、野鸭、雉鸡(野鸡)、雉凫、燕子、杜鹃、黄莺、画眉、斑鸠、布谷鸟、乌鸦、喜鹊、啄木鸟、蜡嘴、麻雀、黄雀、鹌鹑等;鱼类有鲤、鲫、白鱼、黑鱼、狗鱼、白鳔、鲢鱼、山胖头、柳鲚、重唇、鳌花、草根、黄鳝、泥鳅、鲇、鲍、哲罗、鳟、郤、雅罗、鳊花、葫芦籽、黄尾巴囊等;两栖类有青蛙、蟾蜍等;爬行类有蝮蛇、松花蛇、野鸡脖子蛇、蜥蜴(马蛇子)等,还有蚌蛤、鳖、龟、蟹、虾、螺、蜗牛、水鳖等。有益昆虫有蜂、螳螂、粪郎、瓢虫(花大姐大部分种类有益)、蝴蝶(大部分种类有益)、蜻蜓等。其他动物还有蜘蛛、蚯蚓等。
【行政区划】
呼兰区辖腰堡、兰河、利民、呼兰、学院路、建设路、康金、双井8个街道,沈家、方台、白奎、石人、二八、莲花、大用、长岭8个镇,许堡、杨林、孟家3个乡,共19个乡级政区;下设社区居民委员会38个(居民小组108个)、村民委员会168个(村民小组1465个、自然村462个)。
【历史沿革】
呼兰因呼兰河得名。呼兰,一说是女真语“忽剌温”的音转;一说是满语“烟囱”。
呼兰地区先秦时代属息慎;汉代属夫余国;北魏属勿吉;南北朝属豆莫娄;隋属黑水靺鞨;唐属黑水都督府;五代属契丹(辽)东京道铁骊部,为徒单部、纥石烈部所在地;金代属上京会宁府,诞生最早的村落胡剌温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尔干都司兀者诸卫及塔山卫,后为海西女真活动中心地区,明末由建州女真、后金统辖。清初属盛京内务府、宁古塔将军;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属黑龙江将军,在呼兰河流域设卡伦8处,其一在呼兰河口。
清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初三(1734年12月27日),清廷批准设立呼兰城,呼兰始有建置,直隶黑龙江将军。同治元年(1862年),置呼兰厅,与呼兰城分疆而治,呼兰厅是呼兰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也是黑龙江省设立民官之始。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1905年1月),清廷批准设呼兰府。
1913年,依中华民国大总统令撤销呼兰府,改设呼兰县,隶属黑龙江省。1932年隶属伪满洲国黑龙江省。
1934年改属伪滨江省。
1936年改属伪哈尔滨特别市。
1937年撤销伪哈尔滨特别市,改属伪滨江省管辖。
1945年10月,隶属苏联红军军事管制下的滨江省。
1945年11月,中共地下党组织以和平方式接收呼兰县政权,民主的呼兰县政府诞生,隶属滨江省哈北专员公署。
1946年1月,呼兰宣布自治,脱离国民党政权设立的松江省政府。同年4月,中共领导的松江省政府成立,呼兰县隶属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
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销,隶属松江省政府。
1954年8月,隶属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
1956年3月,隶属黑龙江省绥化专署。
1958年8月,隶属哈尔滨市。
1965年6月,隶属松花江专区。
1983年9月,隶属哈尔滨市。
2004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以原呼兰县行政区域(不包含乐业、对青山2个镇)为呼兰区的行政区划。同年5月30日,呼兰区举行挂牌仪式,正式列为哈尔滨市一个新区——呼兰区。
2009年11月25日,经省政府同意,市政府批准呼兰区撤销康金镇、双井镇,设立康金街道、双井街道。将利民街道和呼兰街道划为4个街道,即利民街道、学院路街道、呼兰街道、建设路街道。
2012年,呼兰区辖腰堡、兰河、利民、呼兰、学院路、建设路、康金、双井8个街道,沈家、方台、白奎、石人、二八、莲花、大用、长岭8个镇,许堡、杨林、孟家3个乡,共19个乡级政区;下设社区居民委员会38个(居民小组108个)、村民委员会168个(村民小组1465个、自然村462个)。
呼兰区气候概况
呼兰位于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松嫩沉降带东部隆起区边缘,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洪积冲击物和沉积冲击物两类。洪积冲击物主要分布在境内黑土区和松花江阶地上,沉积冲击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漫滩地上。地貌受新华夏构造体系控制,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为地质构造上凹陷地区。受江河流水作用侵蚀,形成河谷、漫滩、阶地等沟谷纵横的平原地貌形态。境内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势平坦开阔,西部低平、中部平缓、东部略高,呈东高西低趋势。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之间。
【气候特征】
呼兰区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气候差异不大,南部气温略高,年积温差异不超过100℃,年平均气温3.3℃。区境东西横跨1个纬度,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由东向西降水逐渐递减,相差5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1.4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春季风速较大,全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全年无霜期平均144天。初霜日期平均为9月26日,终霜日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气温以7月份最热,月平均23.1℃;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19.4℃。冻土深达197厘米。四季分明,春季4—5月干旱少雨,多西南大风;夏季6—8月高温多雨,气候湿润,多偏南风;秋季9—10月凉爽,多偏西风,气温逐渐下降;冬季11月—翌年3月,漫长严寒,干冷少雪,多西北风。
卖贝商城更多商品介绍:男士西装时尚购物免费网站模板建站 金华响应式网站开发 太原网站优化推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