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县政府网站导航包括各级政府网站网址、邮编、法库县气候概况
法库县政府网站导航包括各级政府网站网址、邮编、法库县气候概况
沈阳法库县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210124
官网:www.faku.gov.cn
地址:法库镇正阳街兴法东路58号
邮编:110400
车牌:辽A
电话:024-87128505

法库县位于辽宁省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2°44′23″-123°45′14″、北纬42°8′46″-42°45′37″,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8万亩。主要有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8个民族,总人口47万。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错,构成了“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自然格局。
法库区位优势明显,东邻调兵山市,东北与昌图、开原接壤,北与康平县毗邻,西与彰武县相接,距桃仙机场96公里、营口港225公里,位于沈阳一小时经济圈内,6条公路干线在境内经过,101线、203线国道和铁朝线、沈康线、新铁线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是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一个重要节点。
【行政区划】
法库县辖14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1个省级开发区:法库镇、大孤家子镇、三面船镇、秀水河子镇、叶茂台镇、登仕堡子镇、柏家沟镇、丁家房镇、孟家镇、十间房镇、冯贝堡乡、依牛堡子镇、五台子镇、包家屯镇、慈恩寺乡、和平乡、双台子乡、卧牛石乡、四家子蒙古族乡,225个行政村、15个社区。
【历史沿革】
法库历史悠久、文化独特、钟灵毓秀、物产丰饶,是鲜卑、契丹、女真和满蒙文明的发祥地。法库有据可考的历史从湾柳街古城开始,已经过三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在辽代更是城郭相望、道途相连、村镇密集、市井繁荣,境内发现辽代古城遗址22座,曾出过萧袍鲁、萧义等六任辽代北府宰相;这里曾是南宋名将岳飞与金兀术交战的古战场;清代出过富察尼满、僧格林沁等重臣名将,是中国电影第一人任庆泰的故乡;民国时期出过杨宇霆等历史名人;解放战争时期被称作东北解放战争第一个春天的秀水河子战役在这里打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北京市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冯基平,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易辰等1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了张惠中、崔凯、陈跃玲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文化名人和奥运冠军。
法库,始称“法库门”,为清初柳条边西段“十二边门”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法库门抚民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始称“法库县”。
法库虽然建制较晚,但历史悠久。根据考古出土的古生物化石、石斧、石刀及陶片、鬲足等遗物证明,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活、栖息在法库这块土地上。可以见证,法库是古老少数民族游牧聚居之地。发人、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都曾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留有生活足迹。
据历史文献记载,周朝时法库属燕国疆域。秦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设右北平、辽西、辽东三郡。辽东郡包括辽河以西部分地区。法库隶属辽东郡。汉光武帝时,法库隶属幽州。由汉初平元年(190年)至东晋期间法库为鲜卑慕容部活动地区,隶属平州。隋时为契丹属地,唐为营州督都府辽州。辽代,法库东部村落归祺州(今康平小塔子)管辖,西部地区隶属上京道渭州管辖。金代基本沿用了辽代政区设置,法库西部隶属灵山县,东北部隶属咸平庆云县,东南有一部分属沈州双城县辖(今石佛寺古城)。
元初设开元路,金时的咸平府归开元路,咸平府属的庆云县在辽河以西的地方并入顺安县,元代法库大部分地方归顺安县管辖。
明初,法库隶属三万卫(今开原)。自修筑辽东边墙后,法库处于蒙古与明朝军事对峙之地区。因而住户远徙,土地荒芜成为牧区。明朝后期法库隶属兀良哈福余卫。
清顺治五至七年,(1648-1650年),修筑西段柳条边通过法库境内,边南属盛京,边北属蒙古。
康熙初年,铁岭、开原建县,法库边门一线属开原县,边门以南、辽河以北的原左翼后旗一部分属铁岭,边门治所直属盛京。嘉庆十二年(1807年),设昌图理事通判,法库边门以北隶属昌图厅。光绪七年(1881年),设康平县,边门以北部分地区划入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设法库抚民厅,划开原、铁岭、康平三县及新民府的部分村屯归属法库门抚民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隶属洮昌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伪大同元年)日本侵略军占领法库县城,同年成立伪县公署。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康伪德四年)一月将辽河西岸的王家窝堡村(包括刘家店、高家店、李家窝堡、丈沟子等屯)划归铁岭县,将西北部边沿的王爷陵、陈五十屯、大房子、车家窝堡、大屯、刘秉堡、十家子等村划给伪东科前旗。全县划成1街26村,下辖266个屯。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伪康德十二年),八路军进军法库,解放县城,组建县委、县政府。隶属辽宁省辽西行署,全县划分为7个区,各区设区政府:一区孟家窝堡、二区柏家沟、三区大孤家子、四区三面船、五区双台子、六区秀水河子、城关区。
1946年2月至1948年2月,法库处于与国民党军队艰苦斗争时期。
1948年2月17日,全县获得解放。
1948年8月17日,成立辽北省,法库县划归辽北省一专署管辖。同年,开始土改。
1949年4月,将科左前旗的一个区计33个村,划归法库县,设立第七区,区政府驻地为包家屯。同年5月1日,辽北省撤销,法库县划归辽西省。
1950年4月,增设第八、第九两个区(区政府驻地分别为赵贝堡、丁家房)。城关区更名为第十区。至此,全县共10个区,下辖5个街,216个行政村。
1953年6月 “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并增设11个行政村。
1954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法库县隶属辽宁省。
1955年末划归铁岭专区管辖。
1956年1月,撤销区、村建制,实行乡、镇区划,全县划为1个镇41个乡。同年,新民县的苏家窝堡村划法库县;将法库的西二台子村划归新民县。
1958年2月,并41个乡、1镇为20个乡1镇。同年9月,将1镇20乡(2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改建为1个镇、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
1960年,改法库镇人民委员会为法库镇人民公社。
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增设了调兵山、十间房、冯贝堡、依牛堡子、五台子、四家子、卧牛石、叶茂台、登仕堡子等9个人民公社。
1962年又增设了慈恩寺、和平两个人民公社和大明镇。
1964年,沈阳专员公署成立,法库县划归沈阳专区管辖,又增设了红五月人民公社和调兵山镇。
1967年,新民二台子村划归法库县;将大明、调兵山两个镇划给铁法矿务局。
1968年12月,沈阳专区改称铁岭专区,法库县隶属铁岭专区管辖。
1970年,铁岭专区改为铁岭地区,仍辖法库县。
1980年9月,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
1982年7月,调兵山公社的8个生产大队划给铁法市。
1983年末到1984年初,全县各人民公社全部改为乡(镇)人民政府。
1984年5月,四家子乡改为“四家子蒙古族乡”;同年,大孤家子乡改为“大孤家子镇”。
1985年,三面船、秀水河子、叶茂台、登仕堡子4个乡改为镇。
1991年8月,柏家沟乡改为“柏家沟镇”。
1993年1月,法库县划归沈阳市管辖。
2000年,丁家房乡改为“丁家房镇”。
2001年12月30日,成立沈阳法库经济开发区。
2002年,红五月乡与法库镇合并,组成新的法库镇。同年,由法库镇划出南门、周地沟、西门、陶屯、石岗子5个村;由十间房乡划出马家店、阎家窝堡2个村,归属法库经济开发区。
2004年,又将五台子乡的四台子、西团山子2个村,划归法库经济开发区管辖。
2010年,孟家乡、十间房乡、依牛堡乡、冯贝堡乡改为镇。
2012年,包家屯乡、五台子乡改为镇。目前,法库行政区划为14个镇、5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所辖行政村225个、15个社区。
法库县气候概况
法库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光照充足,冬季寒冷。全年平均气温6.7℃,平均相对湿度62%,无霜期为150天左右。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卖贝商城更多商品介绍:网站定做 手机/微信健康类网站模板网站建设 湖南长沙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