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 莫里斯·梅特林克 著 郑克鲁 译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受诺奖称赞的底本 & 郑克鲁传神翻译 & 2017全新编校
《青鸟》,一部有关于“什么是幸福,怎样寻找幸福,幸福无处不在”的童话剧,不仅与《小王子》齐名,更成为1911年诺贝尔文学奖压轴赞美的梦幻剧。本书即选用市面上少有的、受诺奖称赞的戏剧原版,由知名翻译大家郑克鲁先生唯美奉上。
◎本书小编捧着碎掉的小心心说出了这些话
“《青鸟》中的情节几度使我热泪盈眶。对贫富、喜忧、生死……的态度,是一个孩子随时成长,随时认知的话题。而《青鸟》中仅仅通过简单的对话和场景的营造,就把现实中僵硬的部分一下子化解掉了,实在让我感到震撼又温暖。”
◎《青鸟》的三种打开方式
1.傲娇,一人阅读
梅特林克的想象功力着实了得,人物众多,却个个鲜活。随着场景的轮番转换,剧中人物你一言、我一语,迅速使你进入一对多模式,带入感十足,情商起飞。
2. 温馨,亲子阅读
看过这个故事的父母表示:“其实我比孩子更喜欢这本书,仿佛找回了感受微小幸福的能力。”是啊,幸福的道理从来不分年龄,家庭教育也是父母与子女互相影响的过程。
3.搞事情,来点不一样的
还等啥,剧本在手,一言不合就开演!分角色朗读、演绎,阅读也可以变得好玩。在家中,它可以是伙伴们增进友谊的渠道;在学校,它还可以成为课余活动的素材。
内容简介
“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始终没有享受过近在他们身边的幸福。”梅特林克秉持着此番质朴的理念创作了《青鸟》,借助一对小兄妹寻找青鸟的奇幻之旅,向人们暗示“幸福就在身边”“施比受更有福”等极易被忽视的简约真理。本剧兼备满满的童真趣味和发人深省的哲理意义,自问世后长演不衰,是欧洲戏剧史上融神奇、梦幻、象征于一炉的杰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文学家。他凭借充满“诗意”和“奇想”的象征派剧作被誉为“比利时的莎士比亚”,并于191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梅特林克认为世人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幸福是一种错觉,凡事应该向内心深处求索。正如其名言:“理解生活比改造生活重要得多,因为生活一旦被理解,它就会自愿地改变。”象征派戏剧的典范之作《青鸟》,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散文集《花的智慧》充分印证了他返璞归真式的写作才华。
【译者简介】
郑克鲁,196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生导师。
郑克鲁先生从事翻译工作多年,他的译文堪称行业内出版外文译本的*。其译著在知乎、豆瓣等网站上评分颇高,读者好评如潮。代表译著有:雨果的《悲惨世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加缪的《局外人》,莫里斯·梅特林克的《青鸟》等。
目 录
服 装
人物表
幕
场 樵夫小屋
第二幕
第二场 仙 宫
第三场 思念之土
第三幕
第四场 夜之宫
第五场 森 林
第四幕
第六场 幕 前
第七场 墓 地
第八场 幕 前
第九场 幸福之园
第五幕
第十场 未来王国
第六幕
第十一场 告 别
第十二场 睡 醒
媒体评论
在未接触梅特林克之前,我认为心灵归属于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这个地方可能只存在于梦境之中,但梅特林克认为我们能到达那个神圣的梦境之国。在他的文章里,我们读到了希望,他为我们指出了方向。
——诺贝尔文学奖给莫里斯·梅特林克的授奖词
尽管梅特林克没有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以及斯特林堡、契诃夫那样崇高的威望,但是“他对当代人的吸引力却是无人可以比拟的”。
——英国当代文艺理论家 马克法伦
作为一位诗人、剧作家、散文家、昆虫学家,梅特林克在漫长的一生中,像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在山坡上推巨石一样,怀着绝望的心情,抱着顽强的生的欲望,在黑暗中追求幸福与光明。
——法语翻译家 张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