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铺垫和伏笔

  如何区分铺垫和伏笔

  (一)明显程度

  铺垫较为明显:铺垫往往是比较明显的描写或叙述,它是为了突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一种前置性的渲染或衬托。例如在《明湖居听书》中,先写琴师和黑妞的表演,这是很明显地在为白妞的出场做衬托式铺垫,读者能够清楚地感觉到这是在为后面的主要情节做准备。

  伏笔较为隐晦:伏笔通常是隐藏在文本中的一些细微的线索或暗示,初读时可能会被忽略。就像《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这句话,初看很容易被当作是无关紧要的描写,只有读到后面才会发现这是伏笔。

  (二)与后文的距离

  铺垫与后文联系紧密:铺垫完之后,主要情节或人物往往紧接着就会出现。比如在《孔乙己》中对天气寒冷的描写之后,很快就会涉及到孔乙己在这样寒冷的环境下的遭遇。

  伏笔与后文有一定距离:伏笔埋下之后,可能要经过较长的情节发展才会有与之对应的情节出现。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前面关于林冲与高俅矛盾的伏笔,要到后面林冲得知真相手刃仇人等情节才得到照应。

  (三)作用重点

  铺垫侧重烘托陪衬:铺垫的重点在于为主要情节或人物的出现营造氛围、提供背景或者进行衬托,以突出主要内容。例如《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喜爱新衣的铺垫,是为了衬托出后面他被骗子欺骗的情节。

  伏笔侧重暗示预示:伏笔的重点在于对后文情节的暗示或预示,让读者在后面读到相关情节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小桔灯》中对竹凳和电话的伏笔,是为了预示后面小姑娘与这些物件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