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 [美] 詹姆斯·汉森 著,陈巧蓉 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1969年,阿波罗11号在月球成功着陆,阿姆斯特朗迈出了自己的“一小步”和人类的“一大步”。登月第一人就此成为传奇。

  航天史学家詹姆斯·汉森根据诸多du家的第一手私密资料,详尽记录阿姆斯特朗复杂而传奇的一生。从阿姆斯特朗的家族史开始,一直讲到他的童年、初恋、婚姻生活、丧女之痛、飞行生涯、登月全过程以及成名后的私生活。他深入挖掘阿姆斯特朗的过去和现在,揭开其神秘而光辉的面纱,为读者呈现一个和我们一样呼吸、奋斗与生活的人。阿姆斯特朗在看完书稿后,赞叹说:“你是真的按照你跟我说的那样写出了这本书。”

  作者简介

  作者:詹姆斯·汉森(James R. Hansen)

  美国宇航局前历史学家,科学与技术史专家,奥本大学荣誉历史学教授。创作了12本航空航天史专著,两次被提名普利策奖历史类著作奖,荣获美国国家太空俱乐部授予的罗伯特·戈达德奖、美国空军历史基金会颁发的杰出证书、技术史学会颁发的尤金·弗格森杰出参考著作奖等。

  1995年创作的《航天革命》被美国宇航局提名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宇航局一次提名一本书。另著有《起飞》《风与远方》等历史著作。

  《登月第一人》是他的代表作品,2018年被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改编并拍成同名电影,荣获金狮奖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等多项大奖。

  译者:陈巧蓉

  江苏溧阳人,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英语笔译专业。译有《果 植 小 百 科 》《 三 十 天 学 会 实 用 画 法 》《 习 惯 力 : 打 造 让 你 终身受益的微习惯》《DK 蔬菜种植栽培百科》等作品。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得到阿姆斯特朗本人授权、首肯的优秀传记,满载具历史性意义的研究成果、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和的客观的分析。

  ——《纽约时报》

  《登月第一人》有望成为关于登月计划最权威的参考著作之一。

  ——《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

  航天和历史爱好者的必备书籍。

  ——《出版者周刊》五星评论

  非常棒的阅读体验。

  ——《堪萨斯城明星报》2005年推荐书目

  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传记将经久流传。

  ——《图书馆杂志》

  这是一本传世之书。

  ——沃尔特·克朗凯特,美国传奇主持人与记者

  汉森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必须要读的一本书!!

  ——理查德·哈利恩,美国空军首席历史学家

  《登月第一人》无疑将成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权威传记。

  ——汤姆·克劳奇,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资深馆长

  詹姆斯·汉森对太空史上这一特殊时期和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冒险行动的把握十分准确。

  ——大卫·斯科特,阿波罗15号任务指令长

  历史学家詹姆斯·汉森将阿姆斯特朗的传奇与美国开启太空时代的历史背景相结合,一本非常优秀的书!

  ——詹姆斯·阿瑟·洛弗尔,阿波罗13号任务指令长

  目录

  目录 | Contents

  序 i

  前言 飞船升空 001

  第 1 部分 少年飞行员

  第 1 章 一部美国版的《创世记》 011

  第 2 章 超人前传 019

  第 3 章 真相之说甚嚣尘上 026

  第 4 章 101 航空航天工程学 034

  第 2 部分 海军飞行员

  第 5 章 金翼 045

  第 6 章 第51战斗机中队 061

  第 3 部分 研究型飞行员

  第 7 章 沙漠之上 075

  第 8 章 太空边缘 094

  第 9 章 痛失爱女 106

  第 10 章 成为宇航员的决定 111

  第 11 章 我有一个秘密 128

  第 4 部分 宇航员

  第 12 章 培训期 137

  第 13 章 即将担任指令长 146

  第 14 章 双子星 8 号 154

  第 15 章 宇航员的妻子 174

  第 16 章 为了全美国 183

  第 5 部分 阿波罗号指令长

  第 17 章 从灰烬中重生的阿波罗计划 191

  第 18 章 登月模拟飞行器的研发 199

  第 19 章 亲切的陌生人 213

  第 20 章 首位登月的宇航员之争 226

  第 21 章 月球任务的辩证法 236

  第 6 部分 月球上的行走者

  第 22 章 前往月球 263

  第 23 章 着陆 289

  第 24 章 一小步 321

  第 25 章 返回地球 363

  第 26 章 为了全人类 396

  第 7 部分 偶像

  第 27 章 回到地球后的生活 415

  第 28 章 工程师也是人 427

  第 29 章 登月的负面影响 436

  第 30 章 心脏问题 451

  致谢 484

  精彩书摘

  舱门终于打开了,尼尔开始从一个相当小的开口往后退。巴兹四处观望,帮着导航。据尼尔所称:“你需要倒着出舱,脚先出。最大的窍门是,舱门大开,你面向登月舱后部,跪下并向后滑动,脚先出舱。随后是背包,背包让你的背部变高,因此你需要伏低,但你也不想破坏你面前的东西。所以,要小心处理这种尴尬的局面,尽可能地避免损坏物品。”

  阿姆斯特朗专注于出舱,因此行至登月舱舱口时,忘记拉紧舷梯北侧的吊索、部署模块化装备储存盘。该吊索将启动电视摄像机,向地球传送尼尔从梯子上下来的画面和他踏上月球表面的第一步。休斯敦很快注意到此疏忽,并提醒他。尼尔向后退了一点,拉动部署手柄。

  电视摄像机的画面是黑白的。尼尔解释:“指令舱内有彩色摄像机,但是它又大又笨重。对登月舱而言,重量是关键。因此,重量和电力因素要求使用小巧的黑白正析摄像管电视摄像机。”正析摄像管使用低速电子束进行光敏马赛克扫描。

  “我记得,当我第一次走出登月舱,走到门廊上,拉下把手,打开模块化装备储存盘时,巴兹打开了一个给相机供电的断路器。我问休斯敦他们是否在拍照。他们回答说,是的,但照片是颠倒的。我可能是所有听过这段对话的人当中最惊讶的一个,因为我没有指望他们能拍到一张照片(在任何飞行前模拟中都没有拍到)。”

  站在梯子的顶端似乎一点也不危险。“你感到自己非常轻,因此如果可以扶住一处,就可以控制好自己,缓缓地下来。因此,我从未担心自己会从梯子上摔下去。”

  布鲁斯·麦坎德利斯接替欧文·加里欧特(Owen Garriott),成为舱外活动地面通讯员。

  04:13:22:48 麦坎德利斯:好的,尼尔,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你从梯子上下来了。

  04:13:22:59 阿姆斯特朗:好的。巴兹,我刚刚查看了是否可以重新回到第一阶梯子上,支柱没有陷入过深,但仍可以撑起。

  04:13:23:10 麦坎德利斯:收到。

  04:13:23:25 阿姆斯特朗:我要进行一次完美的小步跳跃(回到第一梯级)。

  04:13:23:38 阿姆斯特朗:我现在下到梯子底部了。登月舱脚垫只下陷至2.5~5厘米。地面情况很好,近看像是粉末,非常细。

  04:13:24:13 阿姆斯特朗:现在,我要离开登月舱了。

  全世界数百万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阿姆斯特朗踏出第一步、登上月球的那一刻。人们看着从40万千米外传回来的黑白电视画面,等着尼尔右手扶着梯子,左脚蹬着靴子,终于踏上月球,中间仿佛隔着永恒。

  晚上10:56:15(美国东部时区),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2:56:15,他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官方声明,他在任务开始后第4天13小时24分20秒迈出了这一步。

  在美国,绝大多数的电视观众,包括在沃帕科内塔和埃尔拉戈的阿姆斯特朗家里的每个人,都在观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节目,听克朗凯特说话。克朗凯特在他的广播生涯中少见地说不出话来。克朗凯特摘掉眼镜,擦掉眼泪后宣布:“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1969年7月20日,一个38岁的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站在了月球表面!”

  和所有人一样,令克朗凯特印象最深刻是,全世界人民都在通过电视直播关注着那个从未有人涉足过的地方所发生的事情。一位老新闻记者惊呼道:“天哪,看那些照片!有点模糊,但尼尔说,他猜到了在登月舱的影子下拍的照片会是如此。”

  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电视画面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没有这些电视画面记录,人类迈出在月球的第一步仍是有意义的,但其意义一定不一样。阿姆斯特朗后来说:“照片是不真实的,并非因为实际情况不真实,而是因为电视技术和画面质量给了它一种叠加的非真实图像。”考虑到过去40年来所有关于登月的阴谋论,都说登月画面像是在沙漠里某个遥远的电影制片厂伪造的电视节目,阿姆斯特朗说:“我不得不说,它看起来就是人造的。”

  “这当然不是计划好的。如果我们有能力更清晰地进行记录,我们肯定会选择这么做。”

  阿姆斯特朗回忆说:“从技术角度看,电视影像对美国宇航局内外不同人士而言仍有价值。”但是,没有任何信息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后所说的话更有价值或更神秘。没有人知道,甚至连同行的宇航员都不知道他会说什么。巴兹回忆道:“前往月球的路上,我和迈克尔问尼尔,登上月球后,他会说些什么。他回答说,他还在考虑中。”

  阿姆斯特朗坚称,直到成功着陆,他几乎没有花时间思考自己要说些什么。

  04:13:24:48时,也就是晚上10:57(美国东部时区)前几秒,尼尔说出了他那句永恒的名言: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前言/序言

  前言

  飞船升空

  登月任务圆满完成、阿波罗11号宇航员返回地球后,巴兹·奥尔德林对尼尔·阿姆斯特朗如是说:“尼尔,我们错过了这整个大事件。”

  1969年7月16日,星期三,约有75万~100万人聚集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角等待飞船升空。近千名警察、州警、水上巡警彻夜未眠,竭力维持陆路和水路近35万车辆和船舶的安全。一位汽车检验员抓住这一商机,向柑橘种植商租了3000多米长的马路沿,为路人提供围观场所,每人收费2美元。另有一位企业家以每张1.5美元的价格向人们出售以仿古英语字体书写的仿羊皮纸质的参与证书,另支付2.95美元可购得仿制太空钢笔一支。

  没有任何一场车尾派对能与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前的夏季盛宴相媲美。沙滩上、码头上,人们摩肩接踵,架起烧烤架,打开冷却器,用望远镜观测天空,调试相机的角度和焦距。

  正午32摄氏度的高温炙烤和蚊虫叮咬,抑或恶劣的交通和高昂的旅游费,都未能阻止人们耐心等待巨大的土星5号(Saturn V)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推送至月球。

  巴纳纳河位于发射场南部8千米远处,各类船舶齐聚于此。在一艘大型摩托游艇上,阿波罗11号指令长的妻子珍妮特·阿姆斯特朗(Janet Armstrong)和她的两个儿子——12岁的里克和6岁的马克——在焦急地等待飞船的发射。1966年曾与尼尔共同驾驶双子星8号(Gemini VIII)执行太空任务的宇航员大卫·斯科特(Dave Scott)为他们安排了观测点,珍妮特称之为“第一现场”。珍妮特的两位朋友也在现场。与他们同在的还有美国宇航局公共事务部的员工和《生活》杂志阿波罗11号个人专栏版面的记者朵拉·简·(多迪)·汉布林[Dora Jane(Dodie)Hamblin]。

  除上述人员外,直升机不断地接驳VIP人员至距发射坪约5千米的预留看台。美国宇航局所列预计出席的2万名特别嘉宾中,实际出席人数约达总人数的1/3,其中包括数百名外交部部长、科技部部长、陆军武官、航空官员,19位州长、40位市长和数百名美国工商界领袖。国会出席人数达一半以上。此外还有数名最高法院法官。嘉宾名单中有越战美国陆军参谋长威廉·威斯特摩兰(William Westmoreland)将军、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今夜秀》节目主持人约翰尼·卡森、北美切肉工人与屠宰工人联合工会会长里昂·夏克特(Leon Schachter)。

  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在白宫总统办公室内观看电视直播时,副总统斯皮罗·西奥多·阿格纽(Spiro T. Agnew)正坐在看台上。白宫原本计划尼克松总统在发射前夜与宇航员共进晚餐,但据报道,宇航员的主医师查尔斯·贝里医生(Dr. Charles Berry)认为总统可能携带感冒病毒,计划因此被搁置。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认为医生所言简直是无稽之谈,每天与他们接触的人——有秘书、航天服技术人员及模拟器技术员等——达二三十个。2000多名记者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观看此次发射。有812名来自其他国家的记者,其中110名记者来自日本,12名记者来自苏联。

  登月行动对全世界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件大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一事件高于政治。英国报纸用了大篇幅头版头条报道此事件。西班牙《普韦布洛晚报》(Evening Daily Pueblo)尽管平时对美国外交政策持批判态度,但仍公费派遣25名比赛冠军来到肯尼迪角现场观看发射。一名荷兰籍社论编辑称其国家为“登月狂热之国”。一名捷克评论员称,“这才是人们热爱的美国,一个与越战时期全然不同的美国”。德国《图片报》(Bild Zeitung)宣称,阿波罗项目中,每57名监事中就有7名属德国国籍,该报对此总结道:“在整个登月项目中,德国籍工作人员的占比约为12%。”就连法国也认为阿波罗11号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壮举,《法国晚报》(France-Soir)长达22页的增刊销售了近150万份。一位法国记者对人们对于登月一事如此兴趣高涨感到惊奇。他认为法国人对时事和政治已深感厌倦,只热衷于度假和性爱。莫斯科电台播报了有关发射的新闻。苏联《真理报》(Pravda)以阿波罗11号3名宇航员的照片为头版背景,以“3位勇敢的男人”为题,评价了肯尼迪角的景象。

  当然,也并非所有报刊都看好此次发射,也有刊物批判美国过于物质主义的登月行动可能会永远毁掉自远古以来就裹着神秘面纱的月球的奇妙和超凡之美。当人们开始踏足月球、用人类的工具进行挖掘,谁还能从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诗句中感受到浪漫:“月亮!你身上究竟藏着什么,如此撼动我的心灵?”得益于十几年前首个通信卫星发射升空这一技术奇迹,在美国驻汉城(今首尔)大使馆,5万名韩国人聚集在整面墙壁大小的电视屏幕前关注登月事件。在华沙的美国大使馆中,一群波兰人齐聚于大礼堂。受国际商业通信卫星的影响,巴西未能收到实时转播(其他南美、中美和加勒比地区亦是如此),但他们可以通过电台解说和购买有特别报道的报刊来获取发射的相关消息。受该通信卫星影响,临时转播信号由西至东有2秒左右的延迟。

  阿波罗11号发射前不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记者埃里克·塞瓦雷德(Eric Sevareid)向在演播厅的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的观众如此描绘现场情形:“沃尔特,今天,我认为有些说法得变更一下了。以前我们会说‘高如天空’或‘天空即为极限’之类的话,现在这些话已失去其原有的寓意。”

  现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不会比美国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兴奋。在美国田纳西州,烟草种植者围在一个口袋大小的收音机前共享这一伟大的时刻。在密西西比的比洛克希海港,捕虾者们等待着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的消息。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泉市的美国空军学校早晨7:30的早课被推迟,50名学员聚在一台小电视机前。拉斯维加斯恺撒宫殿饭店的全天候赌场中,21点和轮盘赌桌前空无一人,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地围在6台电视机前。

  人们在肯尼迪角、梅里特岛、泰特斯维尔、印第安河、可可比奇、卫星海滩、墨尔本、布里瓦德县和奥西欧拉县,甚至远至代托纳海滩和奥兰多,准备好观看这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幕。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的一位股票经纪人的妻子约翰·约夫人颤声说:“我双手颤抖、满眼含泪。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来自阿姆斯特朗的母校——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学生查尔斯·沃克(Charles Walker)对一名新闻记者说:“这就像是人类又一次点燃火种,再次将全部人类团结到一起。”距离发射中心最近的VIP看台上,时任美国驻法大使罗伯特·萨金特·施瑞弗尔(R. Sargent Shriver)——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夫——极力倡导国家的登月行动。他说:“月球是如此美丽!那些颜色——红色的火焰、蓝色的天空、白色的烟雾!想想那些能够参与这次不可思议的行动的人吧!太不可思议了!”

  因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激烈言辞而闻名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海伍德·海尔·布朗(Heywood Hale Broun)在距发射地南部24千米处的可可比奇,与数千人一起见证了这次发射。他告诉克朗凯特的观众:“观看网球比赛时,你的视线需要左右移动。而观看火箭发射时,你只需要一直保持仰视的姿势,你的视线朝上,你的希望也朝上。最终,整个人群就像只多眼螃蟹一般,安静地盯着火箭升空。火箭开始发射时,人群中发出小声的‘啊哈’声,而那之后剩下的只是人们的目不转睛和振臂。这是一首名为‘希望’的诗篇,虽然无言,却能在人们随着火箭升空而一次次振臂时,在他们的肢体语言中被书写着。”

  即便那些本是来此反对火箭升空的人,也难以抑制地被此情景深深触动。已故马丁·路德·金的继任者拉尔夫·阿伯内西(Ralph Abernathy)时为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Southern Christian Leadership Conference,SCLC)主席兼美国民权运动领袖,他带着4匹骡子,与150名穷人运动(Poor People’s Campaign)成员一起,好似已得到进入发射中心的许可似的,抵达距离发射中心极近之处。南方基督教领导会议政治教育负责人何西阿·威廉斯(Hosea Williams)曾言,登月的经费足以解决3100万贫困人口的饥饿问题。尽管如此,威廉斯仍对宇航员心怀钦佩,正如阿伯内西也曾向此次发射致敬。威廉斯说:“只要我身在这片土地上,我就为美国这个国家感到自豪。我认为,这确实是一片神圣的土地。”美国前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与妻子伯德夫人(Lady Bird)在露天看台观看发射后不久,约翰逊前总统便告诉沃尔特·克朗凯特:“世上仍有那么多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饥饿、疾病和贫穷。我们必须将为研究太空而招募的人才分一批出去解决这些问题。本着为最大多数的人谋求最大福祉的精神,也应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距发射还剩10分钟,塞瓦雷德连线克朗凯特:“就在刚刚,汽车载着宇航员行驶而过,人群一片静默......你有种感觉,人们不仅将他们看作优秀的人才,更将他们看作超级英雄。他们就像是即将进入另一个世界,然后再安然返回。你会觉得,他们将知道一些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完全了解的秘密,一些连他们也无法解释的秘密。”

  在俄亥俄州中部,距佛罗里达州观看台1600千米处,沃帕科内塔(阿姆斯特朗的故乡)小镇上,人们正在倒数计时。马路上空无一人,近6700位居民都守候在电视机前。最为嘈杂之处是尼尔·阿姆斯特朗大道912号的一幢一层的牧场式住宅。当时,薇奥拉·阿姆斯特朗(Viola Armstrong)和斯蒂芬·阿姆斯特朗(Steve Armstrong)搬入此居刚满一年。1966年,尼尔的父母参与了双子星8号的发射。4月,尼尔也安排他们见证了阿波罗10号的发射。但阿波罗11号发射时,尼尔请二老待在家中,因为他们如果亲临现场,会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压力。阿波罗11号发射前数月,尼尔的父母连续接待了各类记者。记者们来自各个国家,有英国、挪威、法国、德国和日本。薇奥拉回忆说:“他们不断试图问一些关于私生活的问题(例如:‘尼尔小时候喜欢什么?’‘他在家是什么样子?’‘发射期间,您将在何地?您将做什么?’),这使我疲于应付。感谢上帝的慈悲,我安然躲过了这些追问并且活了下来。我相信,上帝会一直在我身边。”

  为了使阿波罗11号报道信号能够覆盖整个沃帕科内塔,当地三大电视台在阿姆斯特朗住宅附近的车道上安装了一个26米高的公用信号传输塔。阿姆斯特朗家的车库变成了新闻室,折叠野餐桌上杂乱地安装着一排排电话。同时,美国宇航局派了礼仪官汤姆·安德鲁斯(Tom Andrews)帮助尼尔父母应付诸多记者的提问。尼尔的父母使用的仍旧是黑白电视机,因此电视台赠送了他们一台大型彩色电视机来观看发射。当地餐厅每日会送来6份馅饼。利马附近的一家水果公司也会送来大量的香蕉。德尔弗斯一家奶制品店每日都会送来冰激凌。沃帕科内塔最大的奶酪公司渔人奶酪推出了特制的“月球奶酪”。联合瓶装饮料公司推出数箱“瓶装月球酱”——一种“秘制”香草奶油汽水。

  沃帕科内塔市长要求,自发射之日凌晨起至宇航员安全返回之时,每家每户和每家公司都必须挂上美国国旗(最好能把俄亥俄州的州旗也挂上)。当地媒体的关注使得一种不同以往的夸张言辞,甚至是谎言,在当地少数人中兴起,他们说自己的生活与宇航员有着特殊的联系,连孩子也不例外:“听着!我爸爸给尼尔·阿姆斯特朗理过发。”“尼尔的初吻可是给了我妈妈!”或是这样:“嘿!我砍过尼尔·阿姆斯特朗家的樱桃树!”由于大家都知道阿姆斯特朗家在奥格莱塞县的电话号码,汤姆·安德鲁斯将两条原本在厨房的电话线移到了杂物间。发射前一日的正午时分,尼尔从肯尼迪角给父母打去电话。薇奥拉回忆道:“我听出他声音中满含开心。他认为他们已为第二天的升空做好了准备。我们会为他祈祷,祈求上帝保佑他。”

  尼尔的弟弟妹妹也观看了发射。尼尔的妹妹琼和丈夫杰克·霍夫曼携7个孩子从威斯康星州梅诺莫尼福尔斯出发,乘飞机前往佛罗里达州。尼尔的弟弟迪恩·阿姆斯特朗和妻子玛丽莲及他们的3个孩子从印第安纳州安德森出发,驾车至佛罗里达州。薇奥拉关于那个特殊早晨的记忆至死都非常清晰:“访客、邻居、陌生人齐聚我家门口,围观、倾听,其中有我的母亲凯洛琳、堂妹罗斯和韦伯牧师。我和斯蒂芬戴着尼尔给我们的双子星8号胸针,并排坐在一起,祈祷尼尔好运。”

  “似乎从他出生那刻起——也许是更早以前,早至数个世纪前,从我丈夫的祖先和我的祖先在欧洲生活时——我们的儿子就注定了要去执行这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