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陈保平
《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
内容简介
上海是开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武康大楼是上海的一座地标性百年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蕴意和强烈的艺术气息。
《蚌壳与珍珠:上海武康大楼居民口述》由出版家陈保平、作家陈丹燕采访武康大楼里的居民,由居民们讲述这座大楼的历史。通过口述史记录民间的生活,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文化基础。
作者简介
陈保平
上海媒体人和出版人,曾任上海三联书店总编辑、韬奋纪念馆馆长、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新民晚报总编辑、文新报业集团社长。
著有散文随笔集《文人心意》《读读书,看看片,聊聊天》《精神故乡》《名家访谈:中国七问》。
策划编辑的《黄河边的中国》获得上海文学艺术大奖,曾获上海长江韬奋奖。
陈丹燕
作家,电影导演,塞尔维亚旅游局中国形象大使,上海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
她的上海非虚构作品获得过上海图书奖一等奖,是长期的畅销书。
她的青少年作品获得过奥地利国家文学奖金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文学金奖。
她的旅行文学作品获得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特殊贡献奖,中国百家书店评选的单向文学奖·旅行文学奖。
她近期新的长篇小说是《白雪公主的简历》,近期新的专题散文集是《告别》,近期新的艺术作品是座落在辰山植物园月季岛上的装置艺术作品《律令》。
精彩书评
本书从上海武康大楼这样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20世纪上海所经受的风风雨雨。这些口述来自于曾经或者现在仍然住在这栋大楼的居民,是第一手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变迁的记录。可以这样说,这栋大楼的过去,就是一部微观的上海近代史。
——王笛(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
★历史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海现在还欠缺精神的部分。作者的辛勤劳动对上海做出了贡献。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
★居住者有没有共同的关系,对这个大楼和时代有没有共同记忆至关重要。这样,个人历史才和这个大楼连在一起。
——曹锦清,华东理工大学文化所社会学教授
目录
概述 “登陆船”西来东泊 /陈保平 3
居民访谈 他们的集体记忆 /陈保平 29
沈亚明(1950年入住)35
黄淑芳(1950年入住)63
邱锦云(1952年入住)71
林江鸿(1954年入住)77
周炳揆(1956年入住)115
许宝英(1959年入住)135
唐桂林(1959年入住)161
童荣生(1963年入住)175
王文娟(1965年入住)199
王勇(1969年入住) 217
刘瑞璐(2006年入住) 241
张霞 亚当(2007年入住) 267
童明(2020年入住) 299
柏祖芳(2009年进入居委会工作) 333
杨寄强(2013年起担任物业经理) 345
葛昌盛 周伟都 沈永余(武康大楼房管员、湖南房管所测估员、武康大楼管理员)353
沙永杰(武康路保护性综合整治总规划师) 369
访谈之外 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工作记录 393
《关于在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区收集街区居民口述史的建议》及答复 394
湖南街道社区口述历史项目计划书 398
湖南街道社区口述历史项目系列会议记录 402
关于武康大楼历史文物、资料收集的方案 434
亲历武康大楼居民口述历史采集(吕正) 435
从户籍资料看新中国成立前后武康大楼居民变迁情况(陈保平) 439
附:武康大楼1920年起部分住户名单 442
在卷宗中触摸武康大楼历史(刘烨) 448
武康大楼外打卡游客调查综述(陈丹燕 陈保平) 450
附:武康大楼打卡人调查表 452
关于口述史文本的讨论 454
关于注释(江岱) 475
后记 大家来写历史,留下城市文脉/陈保平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