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虹散文 柴剑虹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编辑推荐

  1.作者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故本书中有多篇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

  2.作者从事出版业多年,内含多篇于出版界而言有价值的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来的散文集萃,收录作者53篇散文,分为“景物篇”“人物篇”“文物篇”“出版篇”四个部分。既有寄情山水的佳作,也有缅怀前辈的感人篇章,还有作者的学术研究感悟和从事出版事业的心得。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一代学者热爱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学术情怀。

  作者简介

  柴剑虹,1978年师从启功先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到中华书局工作。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发表有关中国古典文学、敦煌学以及艺术方面论文数十篇。近年将自己的各类文章归纳整理,将已出版的《剑虹日记》《剑虹韵语》《剑虹序跋与书评》结集成本书。本书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人生经历,也给文史研究界留下了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资料。

  前言/序言

  何谓“散文”?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家们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近60年前我在北师大中文系学习时,最早接触到的就是“文”“笔”之区分∶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读了六朝刘勰的名著《文心雕龙》,知道他又将“文”厘分为乐府、诠赋、颂赞、诛碑、哀吊、杂文、史传、论说等20类,其实均是形染于心、情感于心、声动于心的文字。后来,便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等)统称之为“散文”。在现当代的文艺理论课中,文体概念模糊了,强调的是“形散神不散”的“形散神聚”基本要求。也正是在那些年初步的学习中,我的兴趣集中到“散文习作”中,于是便有了本集“景物编”前面的几篇短文,诚然也包括该编中那篇试着押韵的散文诗《时间》。

  这几十年来,我的习作,除了参与古代文学、西北史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外,数量最多的还是包括了各种文体的写人物、写文物、写出版物的文章。由于出版工作和传播文化的需要,我所写亦属于广义散文的序跋、书评类文章已另外编集,其他一些文章则选入本集中的“人物”“文物”“出版”三编。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我编这本散文集,也不仅只是为自己的人生经历留下点滴“雪泥鸿爪”而已,也为了给文史研究界留下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相关资料,虽不揣浅陋,亦不免献丑。《文心雕龙·隐秀篇》曰“凡文集胜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非研虑之所求也。”这已经是很高的标准了,本集拙文逾十九,秀句欠千一,希冀读者友人鉴谅而指正,庶几能免于“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尴尬。

  本书出版,得到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同仁的全力支持、无私指导和责任编辑的精心编校,在此由衷地致以谢忱!

  柴剑虹

  202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