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企业管理(本科/健康服务与管理/配增值) 杨大光,曹煜,何强,曹维明,邱超 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容简介
《健康企业管理(本科/健康服务与管理/配增值)》有如下特点:一是创新性,目前为止,国内还未见到一部《健康企业管理》教材,《健康企业管理(本科/健康服务与管理/配增值)》将填补这一空白;二是跨学科,《健康企业管理(本科/健康服务与管理/配增值)》不是一部单纯的企业管理教材,而是将管理学、医学、心理学、信息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教科书;三是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健康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和服务都是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因此《健康企业管理(本科/健康服务与管理/配增值)》单独列一章“健康企业的社会责任”,弥补了很多企业管理类的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
作者简介
杨大光,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学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项目评议专家;吉林省教育厅项目评审专家,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专家,吉林省金融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投资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老年福祉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金融学会理事,吉林省图们江学会理事,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长春市政府采购专家组成员;环球投资集团中国分析师。
从事高校教学工作30年。早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业经济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后期侧重金融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经济学动态》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教材、辞书、专著等10部。主持国家发改委等各类项目25项。获吉林省社会科学成果(论文)一等奖等其他各类奖项11项。
曹煜,二级教授,健康服务与管理、皮肤与性病学双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学院副院长,贵州医科大学大健康产业技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副主任、体检中心副主任。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省管专家,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健康管理杂志》编委,中共贵州省委保健办健康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健康管理协会会长。
从事健康管理工作17年。贵州省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贵州省科技成果进步奖、转化奖10余项,担任多部专著的主编和执行主编。承担贵州省科技厅创新项目“贵州省大数据健康管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健康大学城’行动”等。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发明的姜黄消痤搽剂收录于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姜黄消痤搽剂深度开发应用”在第六届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
何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政策与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人文与管理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学士,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天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美国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韩国延世大学海外研修背景,八年跨国公司管理层工作经历。
从事企业管理类教学与研究至今16年,研究方向为营销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演化,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主持完成多项重点课题与企业咨询项目。
曹维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助理,浙江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曾任云南西双版纳州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担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教育培训学组)委员,浙江公共管理学会委员。浙江大学卫生管理博士毕业,日本早稻田大学短期交流访学,台湾大学访问学者。
从事健康管理教学工作12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厅局级课题6项,现担任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担任Aging & Mental Health等期刊审稿人,发表SCI、SSCI文章6篇以及《台湾高校健康管理专业建设现状及启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品质管理在台湾健康管理行业中的实践》等,担任《环境健康学》《健康旅游概论》等副主编,参编《2017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2006年参与创建中国健康管理专业(方向),2016年成功申报教育部首批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中医院校)。
邱超,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药科大学健康学院专任教师,兼任泰国暹罗大学康养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中联中医药产业发展委员会理事会成员,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先后受聘为中泰两国多家科研单位与大学的研究员,客座教授,与泰国公共卫生部、泰国皇家大学、泰国帕雅泰医疗集团等相关部门及机构有多年良好合作关系。
从事健康管理工作12年,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职业健康服务与管理、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康养产业发展等。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0余项,参与其他国家、省级课题多项,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参与编写教材2部。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健康与健康企业
第一节 健康相关概念及内涵
一、健康的涵义与特征
二、大健康产业的涵义与范围界定
第二节 健康企业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一、健康企业的内涵及特征
二、健康企业的分类
第三节 健康企业的变迁和发展
一、20世纪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健康企业发展概况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健康企业发展概况
三、近年来中国政府制订的促进健康企业发展的主要政策
第二章 健康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
一、古典管理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四、当代管理理论
第二节 企业管理系统
一、企业管理系统目标
二、企业管理系统结构
三、企业管理系统的特征
四、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
五、企业管理系统主体
六、企业管理系统客体
第三章 健康企业社会责任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及内容
三、健康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背景与发展脉络
一、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的国际背景
二、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内背景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三节 健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制度保障
一、健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二、健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保障
……
发展篇
资源篇
职能篇
实践篇
推荐阅读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前言/序言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国的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在关注生命长度的同时,也更加关注生命的质量。健康已成为广大城乡居民追求的最重要的生活目标。“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写进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根据该规划,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健康产业已经成为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健康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何对健康企业进行科学管理不仅是摆在这些健康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更快更好地发展健康产业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满足社会对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2016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设立该专业,开设相关的课程。然而,到目前为止,全国还没有一本适合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使用的《健康企业管理》教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第一届教材评审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来自全国13所高等院校的15位老师集体编写了这本教材。
本教材的主体内容分为五篇十七章。
基础篇:本篇由第一章“健康与健康企业”、第二章“健康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健康企业社会责任”构成,主要是为后面四篇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发展篇:本篇由第四章“健康企业战略管理”、第五章“健康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第六章“健康企业文化建设”、第七章“健康企业创新”构成。主要从健康企业发展的角度,学习健康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资源篇:本篇由第八章“健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健康企业财务管理”、第十章“健康企业物力资源管理”、第十一章“健康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构成。主要从健康企业的资源即人、财、物及信息的角度,提供这些资源管理的知识。
职能篇:本篇由第十二章“健康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第十三章“健康企业运营管理”、第十四章“健康企业供应链管理”构成。主要从企业管理的营销、运营及供应链的角度,提供相应的管理知识。
实践篇:本篇由第十五章“健康企业与企业发展案例”、第十六章“健康企业资源与职能管理案例”、第十七章“健康企业综合管理案例”构成。主要是在前面若干章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供相应的案例,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本书的写作分工如下:前言与第二章(杨大光);第一章与实践篇(曹煜、周戈耀);第三章(李维宇);第四章(何强);第五章(全颖);第六章(段桂敏);第七章(李红丽);第八章(曹维明);第九章(邱超);第十章(江世英);第十一章(许伟);第十二章(宫春艳);第十三章(高环成);第十四章(施毓凤)。此外,主编杨大光负责全书的写作框架以及全书文字的统纂、整理,主编曹煜及副主编何强、曹维明对全书进行了复审,副主编邱超负责全书数字资源的统稿。其他的编委也都承担了互审的任务,学术秘书全颖负责全书各章编写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商学院的于洋博士对本书的写作也做出了一份贡献。总之,这本教材完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教材有如下特点:一是创新性,目前为止,国内还未见到一部《健康企业管理》教材,本教材将填补这一空白;二是跨学科,本教材不是一部单纯的企业管理教材,而是将管理学、医学、心理学、信息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教科书;三是突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健康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尤为重要。因为这类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和服务都是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因此本教材单独列一章“健康企业的社会责任”,弥补了很多企业管理类的教材在这方面的不足。
本教材是在各位参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他们每个人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有的老师还承担行政管理的任务。因此,每人编写本书都是利用自己的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完成的,其中甘苦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会到。作为主编,向全体编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本书编写过程中所参考的其他文献的作者以及配合本书作者提供、收集、拍摄相关素材的企业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教材编委会在编写教材期间还召开过两次会议,分别由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云南中医药大学承办,他们为编委会创造了一流的开会条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特别是我们一直想努力突出本教材的特点,但也一直感到做得不够,只好留待日后再版时予以完善了。希望本书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持续的理论探索,能得到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在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诚挚地希望读者、同道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