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的悲歌》
《乡下人的悲歌》
2017年,面对记者采访,北京高考文考状元熊轩昂曾说,“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农村的孩子越来越难考出来了。”据了解,这位状元的父母均是外交官。
这是一段让很多家长以及出身普通家庭的学生都会略微感到有些扎心的一段话。但也道出了中国当前正面临着富人越富、穷人越穷,就连教育,也成了一场拼爹、拼资源、拼人脉的残酷现实。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只有中国存在这种情况,任何一个国家发展一定程度,阶层的流动都会趋向放缓,古往今来都是这样。就连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
在美国的“铁锈地带”,美国的白人工人阶层是最悲观的一个群体。随着美国传统工业的衰落,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也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批又一批的乡下人背井离乡来到飞速发展的工业城市俄亥俄州,通过努力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
但后来,随着重工业的衰落,岗位越来越少,许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青少年对生活普遍缺乏规划,早婚早孕、沉迷嗑药、不学无术,曾经顺利改变命运的美国乡下人再次成为悲观、绝望,前景黯淡的群体。
在《乡下人的悲歌》中,出身美国底层白人工人家庭的作者J.D万斯不仅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冲破原生家庭和阶层的局限,成为美国常春藤名校毕业生和硅谷精英的故事。还对自己所处阶层的文化、观念等均作了深入思考和批判。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