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曹洪欣,武国忠 编 华龄出版社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医学著作,也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它是由医家和文化名人合作编撰而成的,据传是由黄帝和他的医师伏羲、岐伯等人所撰写。
《黄帝内经》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医学、哲学、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医学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素问》:是《黄帝内经》的第一部分,包括81篇,是中医理论的基础部分,主要讨论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
2.《灵枢》:是《黄帝内经》的第二部分,包括81篇,主要讨论了中医的经络、穴位、针灸等治疗方法。
3.《针经》:是《黄帝内经》的附录部分,包括9篇,主要讨论了针灸的治疗方法和针灸的原理。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还包括了哲学、自然科学、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被誉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经典,据传是由黄帝和他的医师伏羲、岐伯等人所撰写。然而,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人物,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没有确定的作者。
《黄帝内经》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是中国古代各种文化思想和医学经验的综合体现。其内容来自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派、不同地域的医学家和思想家,最终汇编成为一部经典著作,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基础。
因此,《黄帝内经》并没有一个确定的作者,而是几千年来医家、文化名人的集体智慧和创作成果。它不仅是中医学的宝库,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广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洪欣教授,男,汉族,1958年2月出生,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司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会长等职,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卫生部、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武国忠医师中医师
师从当代著名道教学者,中医临床家,针灸大师胡海牙,是胡海牙先生的入室弟子;又从师于意拳大师王玉芳,朱垚亭两位先生精研意拳养生,得意拳站桩真传,被王玉芳先生收为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