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何将零星的时间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
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何将零星的时间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
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兼听则明,所以要听,听别人的建议,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力行得以真知,真知才能力行有效性只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特殊技能,体力工作者重视的是效率
管理者面对的现实
1、管理者的时间被他人占用,且这种占用未必产生效益
2、管理的复杂使管理者投入的精力未必在其责任上,却往往在其熟悉的方面上
3、管理者的有效性依赖于被组织和其他知识工作者利用
4、管理者的关注焦点集中于部门或企业内部,而对外部关注不足
有效性: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因反复实践而习得卓有成效要求的只是能胜任
自己的职务,而非其他过高要求
要卓有成效,需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知道可控的时间有限,要有系统的工作,善用有限时间
2、为成果而工作,而非为工作而工作,关心别人的期望与贡献
3、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以至于身边人的长处,做擅长的事情
4、要事第一,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事情或领域
5、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将决策重点放在战略而非战术
有效的管理者不以计划为起点,而是认识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为起点
判断一件事是否可以不做的依据.本书的第二章是掌握自己的时间: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开始就着手工作,他们往往会从时间安排上着手。他们并不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那么如何将零星的时间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以下三步骤可实现:
一、记录时间。
二、管理时间。
三、统一安排时间
管理时间要从结构上来,这要比从事情上开始规划层次高~!
1、由于缺乏制度或远见而浪费时间的2、因为人员过多而彼此牵制的3、组织不健全,表现为会议多等
4、没有规则保证信息传递的通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把人际关系建立在贡献基础上
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视野从企业内部、工作内部专向外部组织的成果 内部关系要以事为重心,而非以人为重心,以免只关注谁好谁坏,而忽略了什么好什么坏 以事,以贡献为中心,适当与下属保持举例,公事之外才是朋友,以免受感情影响
有效人际关系的四项基本要求: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培养他人
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完成任务
求其发挥所长,不求其为完人 之所以用人,是用人来做事,而不是用来投主管之所好 认识不到用人之长的原因:往往以为首要任务不在因人设事,而在因事用人因人设事的结果必将产生恩怨派系
决策,要分辨什么问题是例行性的,什么问题是策略性的,而不重视解决问题
有效的决策者碰到问题,先假定这是“经常性”问题而非特例
先假定其为表面现象,另有根本问题存在,要找出真正的问题
―――――――――――――――――――――――――――――――――――――――――――――― 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第四、在选用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1、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能决定个人的成效。
2、“我能贡献什么?”永远强调的是责任。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重视贡献的人,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
3、“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就是要知己知彼,古人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4、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2)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能盲从;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化机会为成果,肯定比解决旧问题更有生产性。
5、善于做有效的决策。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1)要确实了解问题的实质,如果问题是经常性的,那就只能通过一项建立规则或原则的决策才能解决。2)要确实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界限,换言之,应找出边界。3)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再考虑必要的妥协、适应和让步事项,以期该决策被接受。4)决策方案要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5)在执行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要想把管理工作做好,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