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经典语录,优美句子摘抄及感悟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经典语录,优美句子摘抄及感悟
01.
当一群人大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向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2.
友谊和爱情根植于公平交换回报之上。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3.
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4.
当一个人的说话速度比较快的时候,他的可信度和可靠度都会升高。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5.
人类大部分的冲突和争论都源于人们过于关注自己的意见而并非去寻找问题的真正答案。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6.
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7.
强烈的自尊心隐藏着攻击性。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08.
要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去付诸行动。要不想养成某种习惯,那就避而远之。要想改变一个习惯 ,那就做点别的事来取代它。
—— 埃皮克提图《社会心理学》
09.
聪明的父母通常不是下命令,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到了洗澡的时间了,你想要盆浴还是淋浴?”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10.
我们总是有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想要解释行为,对其归因,以使其变得秩序井然,具有可预见性,使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 《社会心理学》
11.
我们主动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某些事时我们会记得最牢。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12.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他做什么样的事就是什么样的人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13.
我们经常因为别人受到奖励,而感到自己受惩罚 却因为惩罚别人,而感到自己受奖励
—— 《社会心理学》
14.
人类看待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容易高估被人对自己的关注度
—— 《社会心理学》
15.
一旦你形成了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的知觉。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16.
有三样东西是极端坚硬的,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There are three things extremely hard , steel , a diamond , and to know one' self.
—— 本杰明・富兰克林《社会心理学》
17.
直觉的力量很强大,但直觉也很危险。 当准确性变得很重要时,最好用批判性思维来抑制直觉冲动。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18.
当我们开车进入加油站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那个把车停在二号加油点的人是欠考虑的,因为他使别人无法去第一个加油点加油,但实际上,可能那个人的行为是受情境所限制的,在他刚刚到加油站的时候,一号加油点正在被其他的车占用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19.
当毛毛虫变成蝴蝶时,它认为自己‘小’时候是蝴蝶而不是毛毛虫是很正常的。成熟对我们所有的人撒了谎。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20.
智者造箴言,愚者重复之。 愚者造箴言,智者重复之。 颠倒的箴言,说明经验和常识都不能替代我们自身的思考。
—— 《社会心理学》
21.
大约一成的婴儿和成人会表现出焦虑和矛盾的行为,称为不安全型依恋 在陌生环境中,这类儿童会充满焦虑地粘在母亲身边 母亲离开时,他们会哭泣 母亲回来后,他们却会对母亲表现出冷漠或敌意 成年的焦虑—矛盾型个体对他人也不够信任,因此会产生较强的占有欲和忌妒心
—— 《社会心理学》
22.
与低自尊的人相比 高自尊的人更快乐、 更上进、 更经得起挫折
—— 《社会心理学》
23.
“偏见、刻板印象这些术语相互混淆……偏见是一种态度…态度是情感、行为倾向和信念的某种独特结合…一个存有偏见的人,可能不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歧视他人,并认为他人无知而危险。 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他通常源自被称为刻板印象的负性信念。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24.
人是社会性动物。 我们渴望彼此之间建立关联,渴望归属感,渴望得到他人的好评。 外部的社会力量塑造我们的态度和行为。 态度和性格倾向影响行为。
——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
25.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花半小时面试,能比综合所有诸如GPA、GRE成绩和推荐信的评价之类的因素更好地选出合适的人? 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人们高估了自己的认知能力 而这的确是我们自负的想法
—— 《社会心理学》
26.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未来有时候甚至连你自己都很难预测 当进行自我预测时,最好的建议是 〔思考,过去在相似情境下的行为〕 那些了解你的人,可能会比你能更好地预测你的行为
—— 《社会心理学》
27.
无法表达愤怒的现象是普遍的,只是中国人基于文化传统而更加突出。台湾的一个调查发现,大多数民众生气时的举动是“生闷气”(58.4),其次是“掉头就走”(33.3)和“大骂”(32.9),可见中国人生气是习惯压抑,其次是忽略愤怒,最后怒形于色。
—— 《社会心理学》
28.
人生的动力在于追求需要的满足(当然,一个人如何生活着,就决定了他需要什么东西)。而人的社会化及社会适应的过程就是将个人需要的追求和满足与社会需要的追求和满足不断协调,达到和谐的过程。
—— 《社会心理学》
29.
『社交信念同样也可以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 别人对我们的偏见或许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行为 举例来说,或许有人把你的腼腆错认为不友善,故而怠慢冷落了你 而这样的举动又惹得你对此人横加指摘 这样一来,你的言行便最终成为证实你确实“怀有敌意”的证据
—— 《社会心理学》
30.
我们的社会行为并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情境,还取决于我们如何对其进行主观建构 婚姻幸福的伴侣会把对方刻薄的言辞归结于某些外部因素,婚姻不幸的伴侣则会把同样的言辞归咎于对方的品性问题 这样一来就不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激起双方间的愤怒
—— 《社会心理学》
31.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 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它通过提出那些激起我们所有人浓厚兴趣的问题来达到这个目的
—— 《社会心理学》
32.
自我参照效应,可以阐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事实: 我们对自我的感觉,处于我们世界的核心位置 由于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看成世界的核心 因此,我们会高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指向程度
—— 《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