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上下第11版) 美詹姆斯·克里斯蒂安|译者:赫忠慧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253960》
图书介绍
包装:平装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53960
作者:美詹姆斯·克里斯蒂安|译者:赫忠慧
页数:725
出版日期:2015-03-01
印刷日期:2015-03-01
开本:16开
版次:1
印次:1
字数:800千字
编辑推荐语
四十余年的整合哲学入门 书。 来一次尽情放飞心灵的跨界哲学之旅。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融跨学科性、批判性、趣味性于一体,旨在促成学生回归人的本性,成就一个“整合人”。
内容提要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上下 1版)》是一本随 笔体哲学家沉思录,巴斯-拉格:钢铁议会,全书分八大部分33小章,举凡人 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生 物、法律、历史、宗教、伦理、心理、社会、政治等 无所不思,在迥然不同的人类思想领域之间串起一道 内在联系之线。文中采用名画、插图、漫画、专栏、 思想家小传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他们在日 常生活中迟早都会遇到的持久存在的问题,“授之以 渔”,鼓励他们用整合视角去看待自身和世界,找寻 自己生活的意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上下第11版)(美)詹姆斯·克里斯蒂安|译者:赫忠慧,从中获取些许智慧,让生命变得 精彩。 本版为 1版,也是作者詹姆斯·克里斯蒂安亲 手修订的 终版。
作者简介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1版)(套装上下册)》是一本随笔体哲学家沉思录,全书分八大部分33小章,举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生物、法律、历史、宗教、伦理、心理、社会、政治等无所不思,在迥然不同的人类思想领域之间串起一道内在联系之线。文中采用名画、插图、漫画、专栏、思想家小传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迟早都会遇到的持久存在的问题,“授之以渔”,鼓励他们用整合视角去看待自身和世界,找寻自己生活的意义,从中获取些许智慧,让生命变得 精彩。 本版为 1版,也是作者亲手修订的 终版。
目录
前言:你说的哲学是什么意思?
部分 的惊疑艺术
1-1 世界之谜
“哲学王”奥勒留:我在烛光下与自己对话
1-2 探究精神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1-3 批判分析
柏拉图:我有一个梦想--理想国
1-4 全景整合
亚里士多德:我为这个世界所着迷
第二部分 处境与奥德赛
2-1 困境
加缪:我反抗故我在
2-2 自我
兰德:我用自己的脑袋思考
2-3 成长
弗洛伊德:我在我梦中
2-4 生命/时间
伏尔泰:我笑是为了不让自己发疯
第三部分 真实的世界:已知的和未知的
3-1 知识
洛克:我的心灵是一张白纸
3-2 感官
贝克莱:你能感知到我的存在吗?
3-3 心灵
柏格森:我是一朵生命的火花
3-4 真理
詹姆斯:我的人生我做主
第四部分 精神世界的奇幻历程
4-1 精神
佛:我心慈悲
4-2 时间
康德:我是一个天生的求知者
4-3 自由
萨特:自由是我 的癖好
4-4 符号
维特根斯坦:我要解开生命的谜线
第五部分 微妙的共存:人类的爱恨境况
5-1 历史
黑格尔:我是一只夜间飞行的猫头鹰
5-2 法律与良知
梭罗:我要按我自己的方式呼吸
5-3 生活方式
第欧根尼: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哲学
5-4 政治学
曼德拉:我喜欢自由的滋味
5-5 伦理学
第六部分 原生质冒险
6-1 生命
达尔文:我也是生存链上的一环
6-2 人类
克尔凯郭尔:我就是“那个人”
6-3 地球
史怀哲:我在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6-4 未来
尼采: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桶甘油
第七部分 微观、宏观、宇宙
7-1 自然知识
毕达哥拉斯:我在聆听自然的和声
7-2 空间、时间、运动
爱因斯坦:我只是比一般人 好奇
7-3 宇宙
伽利略:我要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7-4 生物宇宙
萨根:我在开往星星的夜车上
第八部分 关怀
8-1 关怀
坎贝尔: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8-2 实在
默顿:我在默坐中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8-3 死亡/永生
海亚姆:我怎能坐看流光飞逝
8-4 意义/存在
卡赞扎基斯:我不知道我会在哪里停泊
后记:圣人的故事
编后记
精彩试读
但他知道自己是无辜的,他的妻子也相信他。很快就有另一位银行职员告诉她,他知道一些文件的下落,这些文件将会揭出真正的贪污犯,证明她丈夫是无辜的。但她的信息提供者也明确表示,只有在她愿意跟他过夜的情况下他才会把证据交给她。这对夫妻是虔诚的天主徒,但是为了洗去丈夫头上无须有的罪名,她迅速作出决定,不论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上下第11版),1977-1982:实现转折,她都要得到信息。于是,她跟那位银行职员共度了几个晚上。 ,文件被提取出来,《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上下第11版) 美詹姆斯·克里斯蒂安|译者:赫忠慧 北京大学出版社 9787301253960》,她的丈夫被无罪释放,真正的贪污犯则被抓起来判了刑。
为什么在这个例子中迫切需要对相关概念予以澄清呢?因为这名女子坚称她并没有做什么道德错误的事,而教会当局则坚称她故意违反第七诫因此犯下道德错误。双方都可以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第11版)套装上下册 随笔体哲学家沉思录 图书书籍畅销书排行榜 BD云图推荐,但在我们为每种看法辩护之前,有必要先澄清一下其背后隐藏的假设和含义。(关于我们在作出道德判断中所用伦理标准的进一步扩大讨论,可以参阅书中第448—454页。) 首先,请注意,我们这里所做的事情属于伦理学,它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涉及评估某类事件(人的意图和行动),我们通常会评价其是好或坏、是对或错、是有罪或无辜、是道德或不道德。伦理学的目的是:确立在理想状态下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去思考、感受其他人类(和其他生物)并对其作出回应。(注意:评价不是“宣称的事实”,虽然我们通常会用无数宣称的事实来支持我们的道德判断。在我的陈述“你不该那么做”中不涉及任何事实,它仅仅是一个判断,基于我对人们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的思考和感觉。) 那么,本例中的女人,我们姑且叫她丽塔,应被判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呢?天主教会使用正式的标准作出道德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作出价值判断的抽象规则是:“不可 ”(《旧约·出埃及记》20:14)。这一规则具有普世意义:就像罗马教会解释它的那样,它应该同等地适用于全人类。这是上帝赐予的法律,每个人都应提前熟悉它,并准备将它应用到任何合适的场合。可以说,这是一种 法——没有谈判、修改或违反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丽塔早就知道这一规则,她明知故犯打破了规则,因此她被判定犯了不道德行为罪。这一逻辑是有效的,教会的判决是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