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8362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756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字数:1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在前期广泛搜集资料并保持密切沟通的基础上,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选取跟陆上丝绸之路关系较密切的西北五省区出土的宋以前的49件外来物品为研究对象,由中方提供出土背景及研究状况的详细资料,然后意方学者根据这些资料重新审视过往研究并撰写条目,形成的有关丝绸之路上的考古艺术品研究的精美图录。

目录

目录Contents

前言 ……………………………………………………………1

Preface ………………………………………………………2

葛嶷:丝绸之路研究的新视角 ……………………………4

Bruno Genito,

New Research Activities on the Archaeology of the Silk Routes……………………………… 264

齐东方:交流的价值——外来器物与中国文化 …………21

Qi Dongfang,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along the Chinese Branches of the Silk Routes …………… 308

器物目录P·F·卡列宁,M·V·丰塔纳,C·罗穆齐奥,A·菲利真齐,C·维斯康提,N·马纳塞罗,G·马雷斯卡,耿朔,范佳楠,童歆,李雨生………………………………………30

图版(Plates)………………………………………………118

CatalogueP.F. Callieri, M.V. Fontana, B. Genito, C. Lo Muzio, A. Filigenzi, C. Visconti, N. Manassero, G. Maresca, and Geng Shuo, Fan Jianan, Tong Xin, LiYusheng ………………………………………………………………………………………145

精彩书摘

《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

对于希腊的希罗多德和中国的司马迁各自生活的世界来说,中亚都是特殊而遥远的外围地区,因此也很难建立起一个与他们所了解的世界等量和自主的历史进程。周邻国家与中亚有关的书面材料出现得也相当晚。揭开失落在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中亚的神秘面纱之责任,只能交给考古学,然而这已是相当晚近的事情了。

丝绸之路还反映出另外一系列问题,例如曾存在一条比运送中国的重要物资——丝绸早得多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这个名词被创造出来之前,这条通道就存在很久了。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古人类在欧亚大陆发现了新的栖息地,他们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工具和物品的交换。人类逐渐适应了在欧亚大陆大部分地方的生存状况,尤其是在距今15000年前末次冰期之后。在大约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现代人已经将欧亚大陆变成一个大的文化交流舞台,互相间存在许多直接或间接的往来。中国输出的丝绸只是从汉代开始成为主要产品,至唐代达到鼎盛。然而并不只是丝绸创造了“丝绸之路”,这个连通欧亚的复杂联系网可以看作是今天常说的“全球化”现象的最早证据。

……

前言/序言

自从1877年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首次命名以来,丝绸之路(Seidenstra?e)一词的内涵与外延因层出不穷的考古新发现而被不断刷新丰富,并推而广之成为研究旧大陆古文明交流的专门领域。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丝路中国段发现的外来物品是中外考古研究的恒久课题,对这些外来物品的追根溯源也曾是中国考古学者了解域外考古成果的最初动力。如今,中国的丝绸之路研究更因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就像一百多年前来自中国新疆的精美文物在欧洲所造成的轰动那样,今天丝绸之路在它所连接的遥远东方再度走红,应接不暇的展览和精美印刷的图录被不断策划与出版,收入本书的49件器物也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些器物因其独特的造型与纹样而备受中外考古学者关注,《秦汉社会民生信仰研究--以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但长期以来,最了解这些器物发现背景的中国学者,因为中国国内域外考古传统的缺失,很难充分占有资料开展研究;而对中国发现外来器物兴趣浓厚的外国学者,又常常因为语言等原因无法全面了解它们的出土背景。本项目的初衷便是试图通过推动中外合作来打破这种壁垒。具体来说,在前期广泛搜集资料并保持密切沟通的基础上,选取跟陆上丝绸之路关系最密切的西北五省区出土的宋以前的四十九件外来物品为研究对象,这些遗物包括了不同的材质和渊源,多数来自科学考古发掘,拥有可靠的背景信息,有的还有明确的年代下限。由中方提供出土背景及研究状况的详细资料,然后意方学者根据这些资料重新审视过往研究并撰写条目,最后再经双方讨论定稿。除此之外,项目收录了项目双方负责人的两篇论文,反映出中外学人各自对丝绸之路的独特理解。项目最终成果以中、英双语出版,以图版为界,塑料成型工艺及注塑模具设计专业英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Plasties Molding and Injection Molds Design],前半部分为中文,后半部分为英文,方便中外学者参阅。器物的中文名采用国内学界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称呼,而英文名则按照意方建议尽量从简。

本项目从刚开始的偶然提议到如今付梓在即,断断续续七年时光匆匆而过,期间由于种种早已为中国学者所熟知的原因,《异宝西来(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舶来品研究)/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稽古系列丛书》(编者:葛嶷//齐东方),意方学者一直希望的实物观摩环节始终无法成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但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缺憾本身即意味着未来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衷心希望我们这本小书的出版可以为将来开展更深层次的中外合作考古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葛嶷、齐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