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联鉴赏辞典(新1版)(精) 编者:苏渊雷|责编:徐梅 上海辞书出版社 9787532654130》

图书介绍

出版社:上海辞书

ISBN:9787532654130

作者:编者:苏渊雷|责编:徐梅

页数:1056

出版日期:2019-11-01

印刷日期:2019-11-01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版次:1

印次:1

字数:1068千字

编辑推荐语

1.知识性、**性兼具。《名联鉴赏辞典》原系上海楹联学会的集体创作,经两次修订和增补,现规模约百万字,保持了良好的延续性。 2.精选历代名联,详解文化内涵。《名联鉴赏辞典(新一版)》按名胜、文学、题赠、喜庆、哀挽、行业、谐巧等类收录名联约2000副(许多联目为本书首载),并逐联赏析。 3.除为对联创作者、爱好者提供参考外,对普通读者了解对联作品价值、欣赏对联创作艺术大有裨益。

内容提要

楹联,又称联句、对联、对子,是我国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学形式。其篇幅虽小,内涵却极为丰富,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宗教、任务、山川、名胜、斋堂、市肆等等,《名联鉴赏辞典(新1版)(精) 编者:苏渊雷|责编:徐梅 上海辞书出版社 9787532654130》,可谓无所不包。且汉字外形的整齐和内在的节奏,又很自然地构成中国联语形式上的对称美与抑扬律。历代撰联大家若郑板桥、林则徐、俞樾、康有为、孙中山、郭沫若等皆为其中大家。千百年来产生了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大量优秀楹联作品,蔚然挺立于文学之林,受到大众的喜爱。 《名联鉴赏辞典(新一版)》精选名联约2000副,据内容分为名胜类、文学类、题赠类、喜庆类、哀挽类、行业类、谐巧类七个部分。每联之后附一篇简要赏析文字,长短不拘,或解疑难字词,或明历史典故,或介绍人物事件背景,或鉴赏对联创作艺术,明白显豁,雅俗共赏。书所选对联作者,除以字行者外,一律署本名。应对联只署答联者之名。对于疑难词语及有关典故,在赏析文字中串讲或注释,难读字用汉语拼音注音。本书使用简化字,可能产生歧义时酌情使用繁体字或异体字。书后另附《对联知识介绍》《名联作者简介》,可资对联创作学习和研究者进一步参考。

作者简介

主编苏渊雷(1908~1995),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曾任上海世界书局编辑所编辑、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国文讲席等职。他眼明手快,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专治文史哲研究。主要著作有《名联鉴赏辞典》《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余事书画,被誉为“文史哲兼擅,诗书画三绝”。 蒋竹荪、陈以鸿、施绍文、顾延培等60余位对联鉴赏者,来自上海楹联学会,均为中国当代对联创作、研究专家。 沈树华(1941~ ),江苏苏州人。幼承家学,性喜绘画诗文,从画家、美术理论家汪声远教授研习中国画和画史画论,从著名掌故作家郑逸梅演习古典诗文。历任上海楹联学会副会长,上海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副主席等职。精书画,擅诗联,悉心研究中国画、画史画论及古典诗文。出版专著《中国画题款艺术》《楹联丛谈》,编撰《绝妙好联赏析辞典》《历代名联赏析辞典》等。

目录

总目

序一 苏渊雷 / 1—3

序二 陈以鸿 / 1—4

凡例 1

目录 1—40

正文 1-1056

名胜类

文学类

题赠类

喜庆类

哀挽类

行业类

谐巧类

附录

对联知识介绍

名联作者简介

精彩试读

巧对 偏旁(一) 张玉书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张玉书,为清代名臣。有一次,张到一家酒楼饮酒,要歌姬侑酒,不料,壶中酒尽,倒酒时只滴了几点,歌姬见此情景,便出了这个上联。联语前三字的偏旁,正好是后面的“一点两点三点”,(冰异体“氷”)。张玉书正在绞尽脑汁思考时,恰巧楼下传来了卖花人的叫卖声,张随口对出了下联。下联开头的“丁香花”三个字,分别是“百”字、“千”字、“萬”字的头,与上联配合对应贴切、工稳。此联运用偏旁作联,甚得妙趣。(叶美云) 偏旁(二)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迁迷道,速迴莲逕遂逍遥 据《坚瓠补集》载,上联是袁炜之父所出。原文为“宦官寄寓穷家,寒窗寂寞”,后经衍化修改,遂成此上联。对联选择部首相同的字,立意造句,普通动物学(第4版),务求奇巧,属对十分困难。有一士人苦思冥想,才对出了下联。上联就眼前处境,写出了一位寒士漂泊、孤独、凄清的遭遇与心情。下联全是带“辵”(chuò)的字,同上联一样,名联鉴赏辞典(新1版)(精)编者:苏渊雷|责编:徐梅,也是省去主语。由于“远迁迷道”,未免有失去方向之虞。“莲逕”(逕,今作径)可达“莲邦”(西方极乐世界),带有禅味,劝人迷途知返,回头是岸,才能逍遥自在。对句比出句的内涵丰富得多,且平仄基本协调,对仗也很工稳。(张迈) 偏旁(三) 宋希轼 六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一竹个个,《名联鉴赏辞典(新1版)(精)》(编者:苏渊雷|责编:徐梅),笛笋箫管笙篁 宋希轼,字小坡,清江苏太仓人,晚年在沪卖字为生。此联为偏旁巧对,相传一位粤人给他出了上联,六个木字,便成两个“森”字,接着便罗列出六个“木”字旁的字“松”“柏”“梧”“桐”“杨”“柳”。这位广东人原想为难宋希轼,但宋希轼随即对出下联,守夜者(3生死盲点)/法医秦明全新系列法医秦明,一“竹”有两个“个”字,接着也罗列出六个“竹”字头的字“笛”“笋”“箫”“管”“笙”“篁”。这位广东人听后,**赞赏宋希轼的才华。(佟今) 四方 纪昀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据说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在南巡时到了顺天之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曾出上联,令侍臣属对。河北通县与江苏南通,分称南、北通州,而“南北”又指方向,“通”为动词,把上句文意连在一起,意思十分显豁。出句中的方位词有六个,其实只有“南”“北”二字,都是重复使用,这就增加了属对的难度,名联鉴赏辞典(新1版)(精),所以众官一时对不出来,而纪昀却信手拈来,出口成对。“东当铺”“西当铺”,说明当铺甚多。“东西”指物件,已不作原来的方位词用了。联语对仗工稳,立意巧妙,堪称的对。(延培) 四季四方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上联以冬、夏、春、秋四季立意遣词。“夏侯”复姓,系作者假定的姓氏,“读春秋传”是假定的情节(《春秋》是五经之一,有《左氏》《公羊》《穀梁》三传)。这样巧嵌“冬”“夏”“春”“秋”四字,给属对者设置了障碍,增加了难度。下联从“东”“南”“北”“西”入手,敷演成句。“南京人”系假定人物,“唱北西厢”,系假定情节。《西厢》,元杂剧剧本,是元人王实甫据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编的一个杂剧。后来,明代的李日华又改编为《南西厢记》。所以有《董西厢》、《北西厢》(即王西厢)、《南西厢》之别。联语以时对地,以读对唱,对仗基本工整,特别是嵌以四季、四方之词,可谓巧思,但略嫌穿凿,是为不足之处。(延培) 四色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