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护理学(第2版) 胡慧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辑推荐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护理理论连接临床实践的桥梁,它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科病证,内容丰富,知识密集,涵盖古今,融炼中西。作为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特色护理课程,在修订前我们收集了各使用院校师生的意见,在传承上一版的基础上整体优化。在教材内容的构建上,一方面凸显实用性和适用性,在精炼的前提下,去掉上一版第七章内伤发热和第十一章药毒,增加发病更普遍、中医护理更有特色的瘿病和白疕;另外因为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在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全疗程、全方位地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疫情仍未完全结束,充分了解疫病,积极预防是重要的手段,所以增加了第十七章疫病。另一方面,融入课程思政,丰富数字资源。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十四五”本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教材。根新一轮中医药本科规划教材紧密围绕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全套教材在上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注重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重点突出各学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发展为宗旨,同时紧密结合各学科知识能力评价需求和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要求,纸数融合、医教协同,供全国各高等学校中医药类专业使用。
作者简介
作者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所属专业具有较大影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好评。在专业领域的教研工作获得多项课题,并有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
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肺系病证 /11
第一节 感冒 /11
第二节 咳嗽 /15
第三节 哮病 /20
第四节 喘证 /24
第五节 肺胀 /29
附:肺痨 /33
第二章 心系病证 /38
第一节 心悸 /38
第二节 胸痹心痛 /43
第三节 不寐 /47
第三章 脑系病证 /53
第一节 头痛 /53
第二节 眩晕 /58
第三节 中风 /62
第四节 痴呆 /67
附:痫病 /72
综合实践训练一 /75
第四章 脾胃病证 /78
第一节 胃痛 /78
第二节 呕吐 /82
第三节 泄泻 /86
第四节 便秘 /90
综合实践训练二 /95
第五章 肝胆病证 /98
第一节 胁痛 /98
第二节 黄疸 /101
第三节 积聚 /106
第四节 鼓胀 /110
附:胆胀 /114
第六章 肾膀胱病证 /118
第一节 水肿 /118
第二节 淋证 /122
第三节 癃闭 /126
附:阳痿 /130
附:遗精 /133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 /137
第一节 郁证 /137
第二节 血证 /141
第三节 消渴 /149
第四节 虚劳 /154
第五节 瘿病 /160
第六节 癌病 /164
附:厥证 /169
第八章 经络肢体病证 /175
第一节 痹证 /175
第二节 痉证 /179
第三节 痿证 /183
第四节 腰痛 /186
综合实践训练三 /191
第九章 疮疡及周围血管病证 /194
第一节 疮疡 /194
第二节 丹毒 /209
第三节 脱疽 /212
综合实践训练四 /217
第十章 乳房及肛门病证 /220
第一节 乳痈 /220
第二节 乳癖 /225
第三节 痔、肛漏、肛裂 /228
第十一章 皮肤病证 /245
第一节 蛇串疮 /245
第二节 癣 /248
第三节 湿疮 /253
第四节 瘾疹 /258
第五节 白疕 /261
第十二章 月经及带下病证 /266
第一节 月经失调 /266
第二节 痛经 /271
第三节 崩漏 /275
第四节 绝经前后诸证 /279
第五节 带下病 /282
第十三章 妊娠及产后病证 /288
第一节 妊娠恶阻 /288
第二节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291
第三节 产后恶露不绝 /296
第四节 产后缺乳 /299
综合实践训练五 /302
第十四章 妇科杂病 /305
第一节 不孕症 /305
第二节 癥瘕 /309
第十五章 儿科常见病证 /315
第一节 肺炎喘嗽 /315
第二节 厌食、积滞 /320
第三节 小儿泄泻 /324
第四节 惊风 /328
第五节 遗尿 /333
综合实践训练六 /336
第十六章 儿科时行病证 /339
第一节 麻疹 /339
第二节 水痘 /344
第三节 痄腮 /347
第四节 手足口病 /350
第十七章 疫病 /354
第一节 温热疫 /354
第二节 湿毒疫 /359
第十八章 其他病证 /366
第一节 天行赤眼 /366
第二节 针眼 /369
第三节 脓耳 /372
第四节 鼻渊 /374
第五节 喉痹 /378
主要参考文献 /383
前言/序言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由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等18 所中医药院校联合编写,供护理学类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中医临床护理学是中医护理理论连接临床实践的桥梁,它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科病证,内容丰富,知识密集,涵盖古今,融炼中西。作为中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特色护理课程,在修订前我们收集了各使用院校师生的意见,在传承上一版的基础上整体优化。在教材内容的构建上,一方面凸显实用性和适用性,在精炼的前提下,去掉上一版第七章内伤发热和第十一章药毒,增加发病更普遍、中医护理更有特色的瘿病和白疕;另外因为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人们充分认识到了在疫情防治中,中医药全疗程、全方位地发挥着积极作用,现在疫情仍未完全结束,充分了解疫病,积极预防是重要的手段,所以增加了第十七章疫病。另一方面,融入课程思政,丰富数字资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的发展和运用,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课堂、教材是重要的课程思政载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可以促进情感目标的培养,良好医德的养成,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教材数字资源将图文、音频、情境视频融入教材中,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教材设计上,笔者仍然紧紧围绕提升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这一理念,增加综合实践训练,以典型病案的辨证施护过程为载体,以知识积累和中医技能掌握为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模拟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修订,全书内容更精练,学术用语更准确,临床实用性更强,学生更好学。
本教材绪论由胡慧编写,第一章肺系病证由胡慧、舒静编写,第二章心系病证由何花编写,第三章脑系病证由何花、危椠罡编写,第四章脾胃病证由裘秀月编写,第五章肝胆病证由刘伟编写,第六章肾膀胱病证由田淑霞编写,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由王丽、刘向荣编写,第八章经络肢体病证由陆静波编写,第九章疮疡及周围血管病证由秦明芳编写,第十章乳房及肛门病证由王丽芹编写,第十一章皮肤病证由何静编写,第十二章月经及带下病证由徒文静编写,第十三章妊娠及产后病证由杨贵真编写,第十四章妇科杂病由王丽编写,第十五章儿科常见病证由于春光编写,第十六章儿科时行病证由钱凤娥编写,第十七章疫病由邓少娟编写,第十八章其他病证由柏丁兮编写。另外,综合实践训练由危椠罡、裘秀月、陆静波、秦明芳、杨贵真、于春光编写。
本教材由主编和秘书负责统稿、终审,秘书舒静做了大量工作,副主编于春光、邓少娟、刘伟、裘秀月在筹划和审稿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编写团队相互学习、切磋、促进、提高;在病案的审定过程中,还得到了湖北中医药大学石君华主任医师的帮助,亲自修改审定,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教材恐仍有疏漏不足之处,恳请各院校师生和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进一步修订提高。
编者
2021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