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共4册) 编者:启文|责编:郝卫国 花山文艺出版社 9787551128391》

图书介绍

包装:平装

出版社:花山文艺

ISBN:9787551128391

作者:编者:启文|责编:郝卫国

页数:743

出版日期:2020-08-01

印刷日期:2020-08-01

开本:32开

版次:1

印次:1

字数:550千字

内容提要

《曲水流觞(共4册)》包 含了以下内容: 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 中 杰出的词人。她自少年 便有才名,不仅善于填词, 诗和散文的造诣也很高,有 “千古 才女”之称。所作 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定海浮生录(2) 非天夜翔|责编:陈辉 长江出版社 9787549258550》,秀 丽疏朗;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 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 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丽,被称为“易安体”。 纳兰性德出身豪门,钟 鸣鼎食,禀赋超逸,才华出 众,金阶玉堂,平步宦海。 纳兰的词以“真”取胜,写景 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 ,哀感顽艳,格高韵远,曲水流觞(共4册)编者:启文|责编:郝卫国,独 具特色”。在当时词坛中兴 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 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 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 家”。 仓央嘉措的诗歌表现了 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 、苦与乐、行与思、感与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追 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愿望及向 传统势力挑战的勇气,主题 积极深刻。他的诗歌艺术技 巧很高,节奏响亮,琅琅上 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 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 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 延巳等人的影响,语言明快 、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 格鲜明,其在 后的词作 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 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目录

《李煜词传》

章 天教心愿与身违

红日已高三丈透

万顷波中得自由

所思远在别离中

待月池台空逝水

看花莫待花枝老

第二章 谁在秋千笑里语

笑向檀郎唾红茸

笙箫吹断水云间

偶缘犹未忘多情

盈盈相看无限情

桃柳依依春暗度

人间没个安排处

柳枝不是无情物

第三章 南柯一梦诉离殇

绿窗冷静芳音断

梦回芳草思依依

离恨恰如春草生

寒雁高飞人未还

第四章 故国梦觉双泪垂

樱桃落处子规啼

明月斜侵独倚楼

是仓皇辞庙日

如今识尽愁滋味

第五章 流水落花春去也

醉乡路稳宜频到

千里江山寒色远

春光镇在人空老

朝来寒雨晚来风

梦里不知身是客

终日且盼故人来

一江春水向东流

《仓央嘉措传记》

仓央嘉措传记

回 前身托重任,涅槃秘不宣

第二回 瑞兆妙示天,六世降凡间

第三回 替身深宫坐,猜疑暗涌翻

第四回 菩提根深种,辨物续前缘

第五回 苍原识俊友,灵心种情苗

第六回 巴桑寺学经,相思几多情

第七回 皇帝平叛乱,第巴受斥责

第八回 门隅恋情断,浪卡子受戒

第九回 清风关不住,元尊(17生死一搏),重游到人世

第十回 不作菩提语,唱彻凡人歌

第十一回 白日达赖佛,入夜浪子客

第十二回 世间安得法,佛卿两不负

第十三回 失却菩提路, 音青海湖

仓央嘉措诗歌赏析

其一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其八

其九

其十

其十一

其十二

其十三

其十四

其十五

其十六

其十七

其十八

《纳兰性德传》

纳兰性德传记

楔子

章 诞生谁怜辛苦东阳瘦

节 纳兰家世

第二节 “性德”之名的由来

第三节 幼有词才

第二章 初恋一生一代一双人

节 青梅竹马

第二节 一生一代一双人的原型

第三节 宫墙柳,爱别离

第四节 一次冲动的冒险

第三章 知己知君何事泪纵横

节 秋水轩唱和

第二节 一见如故

第三节 滔滔天下,知己是谁

第四节 我是人间惆怅客

第五节 世外仙境渌水亭

第六节 一生至交顾贞观

第四章 婚姻感卿珍重报流莺

节 妻子卢氏

第二节 妾室颜氏

第三节 心有灵犀的红颜知己

第五章 仕途不是人间富贵花

节 随驾北巡

第二节 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

第三节 江南好

第四节 好友曹寅

第六章 情殇一片伤心画不成

节 爱妻亡故

第二节 悼亡词

第三节 着意佛法

第四节 对爱妻的怀念

第五节 续弦

第七章 离世纳兰心事谁人知

节 与梁佩兰合作词选

第二节 的诗作

第三节 纳兰死因

纳兰性德词作赏析

临江仙

采桑子

忆江南

诉衷情

如梦令

清平乐

画堂春

霜天晓角

卜算子·塞梦

鹧鸪天

鹧鸪天

《李清照词传》

愿向藕花深处醉

豆蔻梢头春意浓

少女情怀总是诗

我言秋日胜春朝

红杏枝头春意闹

拈花一笑醉红颜

金樽清酒且消愁

倚门回首嗅青梅

邂逅相从只有君

一番风露晓妆新

此花不与群花比

问郎花强妾貌强

君须怜我我怜君

离人心上秋意浓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未妨惆怅是清狂

思念绵绵无 期

一种相思两处愁

为伊消得人憔悴

金屋无人见泪痕

不辞镜里朱颜瘦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谁家横笛吹浓愁

欲说还休多少事

夜阑犹剪灯花弄

东莱不似蓬莱远

至亲至疏是夫妻

伤心枕上三 雨

满目山河空念远

小楼昨夜又东风

可堪孤馆闭春寒

雨中芭蕉为我愁

落红满地秋千架

等闲变却故人心

梧桐半死清霜后

山月不知人事改

精彩试读

红日金炉,玉楼碧阙, 佳人美酒,无不透露出李煜 帝王生活的各种痕迹。或浓 或淡,或深或浅,皆是些缠 绵缱绻、显贵荣华的风景。

这枕温柔乡,这片富贵地, 曾摄过才子的魂魄,缠过词 人的心田,再以后遭遇国破 家亡,帝王仓皇辞庙,甚至 沦为赵氏兄弟的囚徒,千般 万般,皆由此起。

很多人说,承袭帝位非 李煜所愿。由是出发,无数 拥趸以“天教心愿与身违”诉 说着李煜生于帝王家的无奈 ,认为登基为帝的荣耀一刻 ,是才子悲剧命运的源头。

倘若他只是个寻常人家的公 子,风流如他、才情如他, 那一双眼睛定然像微风拂过 的湖面,时而荡漾起一抹碧 水的青光,时而暗淡出一片 夜空的清寂。这样的男子, 世人皆盼着他能有个快活且 圆满的人生。

心有愿,但天不遂。历 史与命运,屡屡与人们的愿 景开些吊诡的玩笑,便让词 客坐了皇位,又让君主成了 俘虏。

清朝的皇帝爱新觉罗·福 临,便是被这命运玩弄的棋 子之一。顺治帝六岁登基, 十四岁亲政,仅这两个数字 ,已足够让人刮目相看。据 正史记载,这位少年天子崩 于天花,英年早逝。然而诸 多野史,都称他后来看破红 尘、厌倦宫闱, 终在五台 山出家。

和这桩不见于正史的奇 闻一起流传民间的,还有一 首《归山词》,其中有这么 几句自白: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 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 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 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 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相传此诗见于五台山善 财洞上院正殿的山墙上。康 熙帝命人拓印,带回京城请 孝庄太皇太后鉴别。这位在 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中鲜少 落泪的老妪红了眼圈,颤巍 巍地点头,认定笔迹确实出 自她那抛却万里江山的儿子 。

《归山词》是否是顺治 亲作,历来争论不止。然二 百余言,曲水流觞(共4册)《曲水流觞(共4册) 编者:启文|责编:郝卫国 花山文艺出版社 9787551128391》,字字句句说的都是 同一宗遗憾:事与愿违。

后人多说,继承大统与 顺治的心愿相违,也和李煜 的心志相悖。他们隔着千年 的凄风苦雨,却都成了被皇 权羁缚的可怜俘虏。

公元961年,二十五岁的 李煜子承父业,成为南唐的 统治者。因为兵败,当时的 南唐已取消帝号,沦为后周 的附庸。李煜继位不久,即 向代周建宋的赵匡胤大量纳 贡,并亲笔写了封言辞谦卑 的表文,表示愿意恪守臣道 。若观时局,李煜这番举动 或可称是不能不为;倘论骨 气,则是人未举步但膝骨已 弯。

这首词就作于李煜登基 后,南唐 前。先读《归 山词》,再吟《浣溪沙》, 猛然惊觉,或许,自作多情 的后人,大多误读了李煜。

多情如他,即使 后,也 未像顺治这般发出过“为何 生在帝王家”的感慨。

这位南唐君王的生活, 自有一番绮丽光景。

红日升,已有三丈之高 。大殿里,太监和宫女们忙 着朝金炉里添加炭火。侍者 往来不 ,连地上的红毯都 被踏出了褶皱。善舞的美丽 宫人,随着舞曲翩飞似蝶, 跳到用情处,束发的金钗沿 着光滑的青丝坠落。

或是因那缭绕不去的香 气,或是因宫人曼妙的舞姿 ,或是因舞者那柔顺乌黑的 长发,或者只是因为美酒, 置身其中的李煜有了些许醉 意。他随手摘下一朵鲜花, 希望能借此醒酒。恰在此时 ,其他宫殿里的音乐缥缈传 来,先入君王耳,再绕君王 心。

宋代的陈善在《扪虱新 话》中有言:“帝王文章, 自有一股富贵气象。”李煜 词中这一番尊荣至极,又怎 “富贵”二字了得? 炉是黄金铸成,虽然贵 重,却不及用炭之讲究。香 兽这种用炭,并非寻常人能 用。 初使用香兽为炭的是 晋朝羊瑗。据《晋书·羊琇 传》记载:“琇性 ,费 用无复齐限,《曲水流觞(共4册)》(编者:启文|责编:郝卫国),而屑炭和作兽 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 之。”李煜学不来羊琇的智 勇,已是可悲,又竭力效其 , 加可叹。

红日高过三丈,皇帝没 有批阅奏章,也没有接见大 臣, 未思索 命运百姓 祸福,反而沉醉在歌舞美酒 中,日日以谱新曲、做新词 、制新舞为乐,实在让人忍 不住怨之恼之。

若非一国之君,李煜自 然无法把风流才子的奢华迷 梦变成现实。宋代李颀在《 古今诗话》说:“诗源于心 ,贫富愁乐,皆系其情。” 此语可视为《浣溪沙》一词 的注脚——做着太平天子的 李煜,有着由衷的快乐和满 足。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