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史(精装全3册) [英] 伯里 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推荐

  1. 西方世界备受欢迎的希腊史通史教材和入门读物,传诵百余年,畅销不衰,至今被奉为史学经典。

  2. 一部以政治史和军事史为主轴的希腊通史著作,全书近200幅地图及插图,大量一手史料。

  3. 美欧大学课堂历史专著,国内少有的古希腊史教程。首都师范大学希腊史专家晏绍祥导读并审定。

  4. 曾为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做校勘和注释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学家和文献学家伯里《希腊史》中文译本引进翻译出版。

  内容简介

  伯里的《希腊史》是一部以政治史和军事史为主轴的通史著作, 叙述了从史前到亚历山大去世之间的希腊大陆、小亚细亚、西西里、大希腊、利比亚等地政体变迁及军事斗争的历史。除序言和引言外, 全书共18 章。

  卷一主要叙述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的希腊历史。在该卷中, 作者伯里从政治和军事的视角, 重新审视了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多利亚人的征服、大殖民运动、泛希腊赛会、雅典和斯巴达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重大论题。贯穿该卷的主线是民主因素在希腊各邦的逐渐发展壮大。

  卷二内容主要涉及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政治军事史。全书围绕四个重大事件展开, 即希波战争、西西里与迪太基的第一次战争、雅典帝国、伯罗奔尼撒战争。波斯到底有没有征服希腊的野心? 雅典还是斯巴达应该对伯罗奔尼撒战争负责? 狂热的党派斗争会在多大程度上诱使人类呈现出最丑恶的一面? 民主是不是个好东西? 对于上述问题, 作者伯里将批判地利用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的记述, 给出明确的答案。

  卷三主要叙述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历史。希腊大陆上, 斯巴达、雅典、底比斯、佛基斯新权的兴衰交替; 在希腊文明的边缘地区,色萨利的伊阿宋和卡里亚的摩索拉斯几乎成为希腊世界的主宰; 在西西里和大希腊, 叙拉古的狄奥尼修斯通过与迦太基的战争发展壮大,建立起庞大的西西里帝国。然而, 盛衰荣辱, 万源归宗。在“独眼巨人”腓力二世的领导下, 地处希腊边陲的马其顿迅速崛起,在“阿喀琉斯的苗裔”亚历山大率领下, 马其顿人在短短 10 年内横扫六合,不但将希腊本土纳入其保护之下, 而且征服了埃及、波斯及印度河流域等。亚历山大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是什么? 他有哪些弱点? 在本卷中,作者伯里将给出他的答案。

  全书以平实流畅的语言、均衡合理的框架和扎实全面的史料,成为西方世界备受欢迎的希腊史通史教材和入门读物,并畅销不衰,至今仍是欧美各大学历史课堂上的经典。而伯里对政治史和希腊历史总体进程的把握,对中国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J.B.伯里,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学家和文献学家 ,1902年任剑桥大学钦定近代史讲座教 授。曾涉足多个领域的研究 , 包括古代希腊、古代罗马、19世纪教皇史、西方思想史等 , 而尤以晚期罗马帝国史和拜占廷史见长。曾为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做校勘和注释。

  其代表作有《晚期罗马帝国:从阿卡狄乌斯到爱里尼》(1889年)、《东罗马帝国史:从爱里尼垮台到巴塞尔一世登基》(1912年)、《希腊历史学家》(1909年)、《思想自由史》(1914年)、《进步的观念》(1920年)、《晚期罗马帝国史:从提奥多西一世之死到查士丁尼之死》(1923年)、《19世纪教皇史,1864—1878》(1930年)等。

  译者简介:

  陈思伟,男,重庆涪陵人,历史学博士,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人文教育系主任。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研究,尤其侧重于古代社会经济史和海洋史; 曾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光明日报》等杂志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20余篇。

  审校者简介:

  晏绍祥,男 , 安徽金寨人, 历史学博士,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兼任中国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 尤其是古典世界历史、古典传统在西方世界的演变等领域的研究。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希腊人溯源

  欧洲文明发端于希腊,我们可将希腊的历史追溯到3000多年前。公元前13世纪,从色萨利以北山区到南部阿尔哥斯、拉哥尼亚、美塞尼亚,遍及整个希腊半岛的居民都讲希腊语。但如试图追溯并发现这些操习希腊语的民族来自何方,迁入这块土地已历时多久时,我们就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问题能有确定无疑的答案。

  如今我们所知的早文献记录——荷马的《伊利亚特》,涉及的是公元前13世纪的希腊人及其文明。此时,在所有希腊人中,突出、势力强大的是阿凯亚人。但是,阿凯亚人的势力和地位是近才获得的。此前,其他支派的希腊人或许也曾获得过类似的地位,尽管他们的影响力可能不及阿凯亚人。根据传统说法,皮拉斯吉人是生活在希腊地区的土著居民,他们一度统治着希腊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对于他们是否属于希腊人仍存争议,有学者认为他们操习的并非希腊语。自有记忆以来,阿卡狄亚的山地居民就居住在那里,操着纯正的希腊语。他们吹嘘说,自月亮女神诞生以来,他们就生活在阿卡狄亚群山之中。

  虽然可以肯定,在阿凯亚人时代(公元前13世纪到前12世纪)之前,希腊人就已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但是,希腊半岛并不总是仅仅属于希腊人。希腊人初到来的情况已被其子孙后代遗忘殆尽,现代学者也无法确定其时间。学者们推断,入侵者的老家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地区。他们南迁的人口如此之多,以至于使新发现地方的土著语言完全消失。被希腊人征服的居民学会了这种新语言,并将他们自身的语言完全遗忘。但土著居民称呼某些山川和岩石的名字却永远保存了下来。科林斯、梯林斯、帕那苏斯、奥林玻斯、阿尔涅、拉里萨都是希腊人从土著居民那里继承过来的名称。在小亚细亚西海岸也发现了一些类似名称,这表明那里的原初居民与希腊的土著居民属于同一种族,散布在爱琴海的东西海岸。

  希腊人移居到希腊地区历经了3000年,这种观点想必不会有太大谬误。他们的征服是一批又一批人通过逐渐渗透而非一大拨移民通过一次战争完成的,该过程历经多个世纪。公元前2000年前后,作为印欧人的天神,宙斯受到希腊人广泛而持久的崇拜和祭祀。

  在历史上,这批完全忘记其远古世系的希腊人并不是这些入侵者的子嗣。被征服者并未完全被消灭或清除。有学者强调土著居民被彻底清除,新来者拥有了一片全新的洁净空间;不过,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这源于他们对希腊人的语言和种族的错误推导,认为希腊人、罗马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伊利里亚人、弗里吉亚人、亚美尼亚人、波斯人、古代印度人都是雅利安人的后代,都操同类的语言,因此文化更优越。正如其后历史发展证明的那样,希腊语充满活力,富于技巧,拥有土著语言难以企及的优势,因此能完全取代原来的语言。无论在哪个地方,一旦希腊人定居下来,希腊语将很快成为当地的通用语言。但是,语言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原有居民的灭绝。在希腊人定居或征服的土地上,所有人都操希腊语,并忘记他们原来的语言。新旧居民逐渐融合,征服者的印欧诸神不得不终与土著的神灵协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