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第七版)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95773

版次:7

商品编码:1150677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第七版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页数:380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列教材第七版:审计学(第七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全面阐述了审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深入透析了审计的业务循环、主要程序与工作成果,系统介绍了审计的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及相关业务。

作者简介

王化成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务与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社会兼职:全国会计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副秘书长,东南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十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十余个研究项目,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目录

第 1章 总论

1.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1.2审计的含义与特征

1.3审计的目标与对象

1.4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第 2章 职业道德与审计准则

2.1职业道德

2.2审计准则

第 3章 审计种类与审计方法

3.1审计种类

3.2审计方法

第 4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

4.1审计程序

4.2审计证据

第 5章 审计工作底稿

5.1概述

5.2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格式

5.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与复核

第6 章 计划审计工作

6.1初步业务活动

6.2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6.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 7章 内部控制

7.1概述

7.2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

7.3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局限性

7.4了解内部控制

7.5内部控制测试

7.6内部控制评价

7.7内部控制审计

第 8章 审计抽样

8.1概述

8.2样本的设计与选取

8.3抽样结果的评价

8.4统计抽样的具体运用

第 9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9.1概述

9.2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

9.3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

9.4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质性程序

第 10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

10.1概述

10.2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

10.3生产与存货循环控制测试

10.4生产与存货循环实质性程序

第11 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

11.1概述

11.2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

11.3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

11.4采购与付款循环实质性程序

第12 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

12.1概述

12.2投资与筹资循环内部控制

12.3投资与筹资循环控制测试

12.4投资与筹资循环实质性程序

第13 章 货币资金审计

13.1概述

13.2库存现金审计

13.3银行存款审计

13.4其他货币资金审计

第14 章 完成审计工作

14.1概述

14.2考虑持续经营

14.3期初余额审计

14.4期后事项审计

14.5或有事项审计

14.6管理层声明

14.7评价审计结果

14.8审计沟通

第 15章 审计报告

15.1审计报告的意义

15.2审计报告的内容

15.3审计报告的种类

15.4审计意见的类型

15.5特殊目的审计业务的审计报告

15.6审计决定书与审计结果公告

15.7编制审计报告的要求与步骤

15.8管理建议书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本次修订是在传承以往优良作风和写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变化,安排新组员,基于合理分工协作完成的一次全面、细致的新编创。我们删除了原有的内部控制鉴证、验资、资产评估等内容,新增或完善了各章节的内容,尤其是有关独立性、职业道德、审计准则、审计方法、审计证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业务循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沟通以及审计报告等内容。修订后的这本教材既因应了学科发展的趋势,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又兼顾了同一本教材内容的前后衔接以及与其他相关教材之间的内在关联。

新修订的本教材全面阐述了审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深入透析了审计的业务循环、主要程序与工作成果,系统介绍了审计的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及相关业务。其特点主要有:

1.前沿性。根据国内外审计和会计最新的发展态势、研究成果、业务实践和准则规制,对原有的结构、内容和体例进行了调整及改进,既阐述审计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流程,也介绍审计的历史沿革与新近动态,从而有利于把握审计工作的内在机理、基本规律及变动趋势。

2.国际性。借鉴国内外审计教材的编排经验,结合审计业务的客观实际,充分采用国际审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程序,系统阐述了审计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及技术方法,较好地体现了持续变革、趋同及等效的要求,也充分反映了审计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国际化、信息化。

3.全面性。本教材不仅充分吸收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及其精髓,而且系统吸纳国家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及其精华。既较深入阐述了职业道德、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价值增值等,又较完整介绍了业务循环审计、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还较全面诠释了风险导向审计新理念、经济责任审计新观念以及跟踪审计新方式等。

4.实用性。在审计实务方面,本教材按业务循环并结合报表项目详细介绍了有关业务的审计程序和取证方法,便于实际操作时参考;同时,在每章开篇明确了学习目标,主要内容之后附有思考、练习及案例,便于教学内容和计划的安排,也便于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把握,有利于教和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