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第2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图书推荐

作者简介

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西方经济学”学科奠基人。
刘文忻,北京大学教授。
冯金华,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尹伯成,复旦大学教授。
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在《西方经济学》(专栏案例版)教材基础上编写了这本《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包括《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二版)、《宏观经济学原理》(第二版)),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上述《西方经济学》(专栏案例版)教材的“简写版”。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高等院校较少课时“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我们在编写这本《经济学原理》(第二版))时力求做到:*,既涵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又尽量突出重点,让读者能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与精力理解和把握原理;第二,以文字表述为主,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三,删去一些章节和所有章后“结束语”,以减少篇幅,简明扼要;第四,每一章仍旧设立一些重要的复习思考题,以便于读者复习消化。(本书习题全部取自于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第六版),答案可见由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典型题题解》一书。)
相对于上述《西方经济学》(专栏案例版)教材,本书在章节方面做了如下删减和增加:
相对于上述《西方经济学》教材,本书在章节方面做了如下主要删减和增加:
删去:原第二章第五节 经济模型
原第二章第八节 蛛网模型(动态模型的一个例子)
原第三章第七节 不确定性和选择
原第四章*节 厂商
原第四章第二节 生产
增加:原第七章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删去:原第九章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原第十章整章 博弈论初步
原第十四章第六节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原第十五章第六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原第十八章第四节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原第十九章第六节 内生增长理论
原第二十章整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同时,本书部分保留章节的内容也做了适当的小幅修改。

目录

*章 引论 1
*节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
第二节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5
第三节 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9
第四节 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10
第五节 结束语 11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4
*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4
第二节 需求曲线 17
第三节 供给曲线 20
第四节 均衡价格 22
第五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32
第六节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47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52
*节 效用论概述 52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 58
第三节 效用*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64
第四节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71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73
第六节 市场需求曲线 78
第四章 生产函数 84
*节 短期生产函数 85
第二节 长期生产函数 92
第五章 成本 102
*节 成本的概念 102
第二节 成本*小化 105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113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120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128
*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128
第二节 利润*大化 129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35
第四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139
第五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141
第六节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42
第七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146
第八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147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153
*节 垄断 153
第二节 垄断竞争 162
第三节 寡头 168
第四节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175
第五节 不同市场的比较 182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188
*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88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194
第三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197
第四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199
第五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205
第六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209
第七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215
第八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220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225
*节 一般均衡 225
第二节 经济效率 229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优条件 232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优条件 235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优条件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优状态 244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247 第十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256
*节 不完全竞争 256
第二节 外部影响 262
第三节 公共物品 267
第四节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272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286
*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86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289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296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297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299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300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305
*节 均衡产出 305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307
第三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313
第四节 乘数论 315
第五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318
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319
第七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321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24
*节 投资的决定 324
第二节 IS曲线 326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329
第四节 LM曲线 333
第五节 IS—LM分析 335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

卖贝商城 推荐:经济学原理(第2版)/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