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打造全方位发展的学生-图书推荐

作者简介

埃莉诺·蕾妮·罗德里格斯(Eleanor Renee Rodriguez):博士,罗德里格斯联合公司创办者之一,曾向美国50个州中的40个州和国外的学区、全国协会、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和培训。她的关注重点是基于研究的教学和领导策略。她曾担任从代课教师到校长的各种职务,任职过的学校小到幼儿园,大到成人教育。她尤其关注如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此外,她还曾经指导、审查和评估美国学校管理协会的研讨和培训课程。她的目标是消除学生成绩上的差异,帮助教育工作者相信、实践并实现*理想的教育。

詹姆斯·贝兰卡(James Bellanca):于1982年创立了天窗职业发展项目。作为项目主席,他在领导天窗项目探索策略教学和综合职业发展道路的同时,指导了十多位作者和顾问。在元分析理论的合作学习、图形组织和其他认知策略在学生身上取得良好效果之前,他就与别人共同撰写了十几篇文献,倡导以“不仅为了考试,而且为了终身学习”为主题在所有课程中运用这些方法。目前,他正在发展认知心理学家鲁文·费厄斯坦的理论,以发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那些学习成绩一直落后于优秀学生的差生。

内容提要

本书别出心裁,为教师提供了他们需要用来帮助所有学生达到更高层次学习成就的工具。作者展示了基于他们亲身经历以及时下针对教师如何*好地帮助困难学生成为积*的、参与的学习者的观点和策略。还有学生面临挑战的探讨、高期待的重要性伴随着教师如何能够以*高效的指导方针来与他们的学生沟通。

除此之外,本书还包含多个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提供的课程计划范本,为教师们展示了如何才能落实这些策略的途径:

1.实践策略的扩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2.开发学生的认知技巧;

3.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目录

前 言........................................................ 1

序........................................................... 7

特别说明..................................................... 9

*章  我从未向你许诺过一座玫瑰园........................... 1

城区教育的挑战........................................... 1

改革努力................................................. 2

关注研究................................................. 2

以教师的期望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是纸上谈兵................. 3

城区孩子和他们面对的挑战................................. 4

眼前的任务............................................... 7

第二章  对所有人寄予期望..................................... 9

所有孩子都能学有所成..................................... 9

TESA:实验与真相......................................... 10

十五种行为............................................... 12

让孩子从战争中恢复过来:“中介学习过程”................. 16

多元智能................................................. 22

真实评估................................................. 23

二十年的研究............................................. 25

高期望与职业发展......................................... 26

重点提示................................................. 29

课例..................................................... 30

第三章  意图与互动........................................... 38

意图:有目的的过滤器..................................... 38

在每节课上设计意图和互动................................. 41

促进意图和互动的策略..................................... 49

一枚硬币的两面........................................... 54

重点提示................................................. 54

课例..................................................... 55

第四章  含义................................................. 63

含义的中介............................................... 63

含义中介的策略........................................... 65

调整标准课程............................................. 73

重点提示................................................. 74

课例..................................................... 75

第五章  超越................................................. 81

抵达思想的核心........................................... 81

寻求思想的超越........................................... 81

识别形状................................................. 87

归纳原则................................................. 88

终身受益的学习........................................... 88

重点提示................................................. 89

第六章  自我管理与行为控制................................... 95

纪律与内在动力........................................... 95

制止冲动行为............................................. 96

“工具强化”计划......................................... 97

暂停,思考,进步......................................... 100

标准工具介绍............................................. 101

回归基础................................................. 116

基本工具................................................. 117

促进自我管理............................................. 122

培养自我管理的策略....................................... 123

重点提示................................................. 125

课例..................................................... 126

第七章  胜任感............................................... 132

提高成功的意愿........................................... 132

缺乏胜任感的学生......................................... 134

自信的中介............................................... 137

提出正确问题的正确方式:成功的策略....................... 138

全覆盖策略............................................... 138

“轮流法”............................................... 139

百闻不如一见............................................. 140

这两个东西非常相似....................................... 141

重点提示................................................. 142

第八章  分享行为............................................. 150

回顾:分享行为的倡导者................................... 150

家庭中的分享行为......................................... 151

合作学习:培养分享行为的一项策略......................... 152

团队合作能力............................................. 156

重点提示................................................. 157

第九章  个性化............................................... 163

个性化的中介............................................. 163

多元智能: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途径......................... 166

加德纳理论的应用......................................... 170

多元智能框架下的差异化教学............................... 171

重点提示................................................. 183

课例..................................................... 184

第十章  目标规划............................................. 191

目标规划中介............................................. 191

制订目标的四个步骤....................................... 192

目标规划准则:基准和标准................................. 192

对于目标规划的反思策略................................... 195

重点提示................................................. 197

第十一章  挑战............................................... 207

挑战的中介............................................... 207

建立挑战................................................. 208

将思考方式融入所有课程中................................. 209

使用三层智能模型......................................... 211

其他提问策略............................................. 214

重点提示................................................. 215

第十二章  自我改变........................................... 227

自我改变中介............................................. 227

重点提示................................................. 231

第十三章  取得好成绩的朴素道路............................... 241

保持梦想................................................. 241

作出简单的改变??这并不难................................. 242

为所有人铺就朴素的职业发展道路........................... 243

朴素模式的关键元素....................................... 246

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 253

为提高成绩而进行的干预规划............................... 254

教案设计................................................. 255

评估学生的学习........................................... 256

小组评价................................................. 257

重点提示................................................. 258

结论..................................................... 258

致 谢........................................................ 259

参考文献..................................................... 262

精彩试读

第五章  超越

“儿童从不善于聆听长辈的教诲,但他们的模仿能力一点也不差。”

—詹姆斯·鲍德温(莱利,1993)

 排在意图、互动和含义之后的第三种中介就是超越。这种中介对于所有教学互动来说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满足这种标准的互动能让学习者通过当前的学习过程掌握基础性的原则和价值。与意图中介结合起来的超越性中介可以将学习者与高阶目标和目的联系起来。

抵达思想的核心

在中介教室里,教师会给学生提供许多机会,让学生超越当前的活动。他们更喜欢让学生将这些活动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掌握它们的内在原则。教师更喜欢建立像实验室一样的亲自动手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具有共同特点的经历,以便让他们作出总结。以比例概念为例。进行超越性中介的教师不是给出教科书上的比例定义、然后提出许多例题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超越的理念,让他们亲自动手,从事比例实验。此时,教师的直接意图是让学生理解如何做这项实验,他们的超越性意图则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在科学、数学甚至社会学领域解决其他问题时使用比例原则。教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寻求思想的超越

如果教师不肯花时间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那么即使教师能把教材讲完,学生也无法取得成功。

超越意味着“升华”。在费厄斯坦的中介学习标准中,超越指的是脱离事实和细节的束缚,总结出整体性的一般规律或概念。意图与互动、含义和超越这三种费厄斯坦教学标准对每节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学生练习多种分数形式的数学课,还是学生学习多次迁徙的社会课,费厄斯坦都希望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超越眼前的具体问题(分数问题或每一次的迁徙),形成一般性的结论,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理解知识的含义。“这类分数有哪些永远成立的特点?”“适用于所有迁徙的一般原则是什么?”在本章中,你将探索如何将超越性教学带到课堂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

*先,教师将每两名学生分成一组,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取自卫生纸纸卷的硬纸筒、一支蜡笔、一盒卷尺、一把剪刀和一条12英寸长的线。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将纸筒分成相等的三部分。此时,教师显然是在带领学生回顾关于“分数”的先验知识。然后,教师请每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共同用线围绕纸筒一周,剪下与纸筒周长相等的一段线。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你们把这条线沿着纸筒的方向拉直,这条线会到达纸筒的哪个位置呢?”在学生对他们的猜测进行检验之后,教师向他们展示“圆的周长几乎相当于直径的三倍”这一事实,并让他们用手上的线再次进行检验。

当所有小组通过验证接受这个原理时,教师给他们分发其他圆形物体(玻璃杯、茶杯、木梢钉、花盆、金属管、罐头瓶等),让他们检验这个原理是否成立。当学生见识了不同例子以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便弄清学生是否可以解释比例原理能够应用于他们在家里或社区里看到的各种圆形物体的原因。如果学生存在疑问,教师就会让学生用其他物体检验这个理论。*后,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总结性的或者特殊性的概念,叫作“比例”。此时,学生已经可以解决涉及圆形物体的问题了。有的学生可能会举一反三,知道如何解决具有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问题,不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为了让所有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设计足够多的具体比例实验,强化学生的理解,让他们在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条件下理解比例的原理。当学生理解到这一步时,教师就可以巩固学生对于比例的特殊性理解,让学生拿出纸和笔,解决文字问题。

如果一位数学教师觉得自己必须抓紧时间才能把教材上的每一章内容教完,那么他可能会说:“我可没有时间去搞这些把戏。我只有两天的时间来教比例。我把教材教完,他们把作业做完,我们就把这一页翻过去了。我的工作是帮助那些有能力的学生应付考试。如果学生足够聪明,知道如何运用我所讲授的内容,那当然很好,如果他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也毫无办法。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与‘超越’有关的事情。”这种说法抓住了超越的要害。时间的确很重要。不过,如果教师不肯花时间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那么即使教师能把教材讲完,学生也无法取得成功。他们可能会记住公式,他们可能会理解书上的问题,不过如果这些学生不理解概念,那么他们未来很可能无法运用这些原理,尤其是城区学生,因为许多城区学生都是片断式学习者。不幸的是,如果教师仅仅使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那么许多拿到毕业文凭的学生将不具备把不同思想和事件联系在一起的能力。为阻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有选择地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内容,以避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并且花时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对于整个课程和现实生活*为重要的概念。

交互式教学

有许多方法可以促进知识的超越。一个*引人注目的方法叫作交互式教学,这是一种得到充分研究的教学工具。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严重依赖阅读理解的科目。不管是阅读数学课文、科学课文、社会学课文、电脑屏幕上的指令,还是学习一篇短故事,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学到的策略都可以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将新概念应用到每一个学科中的能力。

在交互式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四项阅读理解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带着课程重点去阅读,而且特别有助于帮助学生记住他们阅读的内容。不管是指导类文章、解释类文章,还是叙述类文章,对于每一个段落,学生都可以学会如何提出概括性问题、如何总结、如何弄清这段文字的含义以及如何作出预测。

概括性问题关注的是一个段落或一个故事的中心思想,具体问题关注的则是具体事实。例如,“猎豹眼睛下面是什么”是一个具体问题,学生可以在段落中找到一个句子作为答案。“猎豹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则是一个概括性问题,学生需要以几个句子作为线索概括出段落的中心思想。

总结是对所有与中心思想相关的细节的准确描述。例如,对于母猎豹保护幼仔的方式,完整的总结应当包括“在危险临近时发出鸣叫”“把它们藏在茂密的草丛中”“从它们藏身的地方独自走开”等细节。含义的澄清指的是对不清晰的指示、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思想予以明确或对组织不佳的文字进行解释。例如,如果一段文字对代词“她”使用过多,教师可以在必要的地方将“她”换成“母猎豹”。

拥有预测能力的学生能够仔细阅读课文,作出正确的推断,并能猜测到故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在猎豹故事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母猎豹保护幼仔的方式,因此他们应该能够预测出当一只母狮子对猎豹幼仔产生威胁时会发生什么事情。

使用四项策略

作为超越的中介者,教师以支持性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指导。

教师持续指导学生,直到学生能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

当教师向学生介绍了这四项阅读策略并举出例子以后,教师告诉学生,他准备在阅读一篇短故事时对策略的使用作出示范。*先,教师邀请每个学生阅读*段落。所有学生读完以后,教师提出关于这个段落的具体问题,并且指出中心思想与具体问题的差异。*后,教师对*段落进行总结,并向学生详细展示总结的过程。

当教师示范概括性问题和总结的使用方式时,他们需要保证所有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见第二章对“以教师期望提高学生成绩”的讨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全班学生中随机选择回答问题的同学。当学生作出回答时,不管正确与否,教师都要给予尊重。至少,他们应该说:“回答得很有趣,拉蒙特(LaMont),你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如果教师能发现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在叫下一名学生作出补充或者给出另一种回答之前指出正确的部分,那就更好了。“我很欣赏你在回答中提到的??谁能对拉蒙特的回答给予补充?”当学生对模糊的思想、奇特的说法、抽象的词语或者糟糕的句子结构感到困惑时,教师应该花时间邀请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总结或澄清,或者直接提出更多的问题。当学生完成总结时,如果学生看起来已经理解了段落的中心思想和具体细节,教师就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进行预测。教师向学生提问,请他们说出他们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根据他们刚刚阅读的内容对这些预测进行解释。

当*段落的演示完成时,教师回到策略的定义上,请学生回忆他们在理解*段落时对每项策略的使用情况。教师提醒学生,这种阅读方式是一种集体活动,所有学生应该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共同努力。随后,教师邀请一名学生自愿站出来,站在教师的位置上带领同学们讨论第二段落。对于每一个段落,教师重复这个循环;每一次,教师都会辅助一名志愿者带领学生理解一个段落,并在每次讨论结束后对四项策略进行回顾。随着段落的进行,教师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小,不过到了*后,教师还是要带领学生对策略进行回顾。

作为超越的中介者,教师以支持性的方式对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指导。他们不会告诉学生如何思考或者思考什么。相反,作为中介者,他们运用结构框架来改善学生的思考过程,以便让学生以合适而符合逻辑的方式思考。例如,如果学生需要为一个段落提出概括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提供支持,他可以说:“请把关于这个段落的问题补充完整:‘猎豹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____?’”(如保护幼仔)。如果学生给出了一个有条理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中介,他可以说:“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概括性问题?”(中心思想)。如果学生给出了一个具体描述(“她把幼仔藏到灌木丛里”),而不是总结性的句子(“她以多种方式保护幼仔”),那么教师可以有礼貌地说:“玛丽亚,你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让我们看看如何补充这句话能够获得一个更加完整的中心思想。你还可以从段落中选择哪些内容进行补充呢?这些句子放在一起意味着什么呢?”

当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存在困难时,中介者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第三句话里有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看不懂的词语吗”“你们还有哪些词语不清楚”“你们认为第三句话里的这个代词代表了哪个名词”。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理顺语法,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

*后,中介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提供预测模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对即将阅读的内容进行预测。关于阅读理解的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明确预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阅读能力强的人在阅读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作出预测,而阅读能力不强的人似乎很少进行系统性预测。正如关于预测的“含义中介”课例中讨论的那样(见第四章《学习预测》课例),中介教师需要提高所有学生的预测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阅读预测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日常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改善,这有利于他们在区级、州级和全国标准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为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预测能力,教师中介者可以向学生示范一种系统性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练习。这样,他们就可以对于未来课程中出现的任何阅读任务自行使用这种方法(见第四章《学习预测》课例中的阅读材料清单)。教师不是把文章全部交到学生手里,而是一次只给学生发放一段文字。当学生阅读完一段文字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学生阅读的是小说,教师的问题是“你们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学生阅读的不是小说,教师的问题是“你们认为作者接下来会说什么”。在一部分学生公布了自己的猜测以后(猜测是指没有根据的预测),教师让学生挑选可能性*大的预测,然后让他们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挑选。教师提醒学生,他们应该根据刚刚读到的段落中出现的信息作出解释。在听了一些学生给出的理由之后,教师将第二段文字发给学生,并重复之前提出的问题。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以后不会作出评价或判断。不过,教师会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而不是以往的经验给出解释。

当学生读完整个故事或文章时,中介教师请学生思考教师所使用的系统,并且说出他们关于这个系统本身学到了哪些内容(这个“系统”也就是“你的预测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通过预测,学生对细节和中心思想的关注得到了提高,对阅读过程的关注得到了维持。这一现象以及学生阅读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学习系统性预测方法。当*个故事的示范结束以后,教师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互动。学生用其他阅读材料相互提问,作出预测,并对预测过程进行评估。教师应该对这一过程持续指导几个月,直到学生能够在各个学科中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

培养学习者社群

教师必须记住,他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指导。

当学生基本掌握了交互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时,教师可能需要再往前走一步,使用一种叫作“培养学习者社群”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这种方法由研究员安妮·布朗(Anne Brown)提出,她也是交互式教学方法的设计者】,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研究团队。教师向所有团队提出一个问题,这些团队利用课堂上的教学材料或者互联网资源寻找关于这个问题的信息。他们通过阿伦森(Aronson)提出的合作学习策略共享信息,这种策略叫作“拼图”。使用拼图策略时,一旦各个小组开始收集信息,小组成员就会分散到其他小组,与他们共享信息。在组间共享结束后,在中介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利用澄清、总结、概括性陈述和预测的交互策略对问题进行讨论。在旧金山的试点课堂上,布朗的方法*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确保学生掌握交互式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师必须记住,他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这些方法进行自我指导,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先,教师通过直接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使用提问策略。当教师发现学生理解了这个过程时,他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更加独立地使用这种方法。*终,教师要求所有学生实践这种交互过程。此时,教师中介者需要花时间指导学生理解这个过程,并且尝试在其他课程中使用这种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会为学生提供练习和改进交互实践的机会。*后这一步可以保证高水平的超越。如果学生习惯了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的做法(即只由教师提出用于澄清思想的问题和预测问题等),他们可能很难承担起向同学提出问题的责任,并且很难在独立阅读时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要想让提出问题这项任务从教师转移到学习者身上,教师中介者必须反复进行示范和指导,为学生掌握这些策略提供帮助。如果学生拒绝承担这项责任,教师也不要感到惊慌【教师可能会听到一些学生以发牢骚的方式抵触这一做法,如“太难了,我记不住”或者“我们在史密森太太(Mrs. Smithson)的课堂上不需要做这些事情”或者“提问题是老师的工作”,持“你不能改变我”这一态度的一些学生会在小组里撅嘴或者偷懒,或者以其他方式表达不满】。中介者必须鼓励学生走出这种状态,满足更高的标准,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掌握学习过程。课文的内容可以让他们获得信息,学习过程则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用。

有经验的中介者会准备一块公告板或者向学生分发一份材料,上面列举了四项交互策略的定义以及每一类问题的提问模式。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鼓励学生时刻注意这些阅读策略。当学生卡壳时,中介者可以让他们回顾这些材料。当学生使用交互策略的能力得到提高时,中介者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长度或难度。在完成每一项阅读任务时,教师花时间与全班同学讨论这个过程,让他们把自我反思的结果记录在日志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交互方法的使用以及他们前进的方式、遇到的困难和关心的问题进行思考。*终,在学生持续不断的练习下,在教师持续不断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将交互策略运用到许多不同学科的小说类和非小说类完整阅读任务中。

识别形状

对于低年级来说,学习数学图形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许多练习册中,在每一课的结尾,学生需要将图形和文字对应起来。

如果教师想在一堂课上进行超越性中介,那么学生不仅仅需要对单独的图形作出简单的识别。教师需要让学生将出现在任何地方的图形识别出来。在这种课堂上,教师需要使用超越方法,向学生解释图形的定义。

归纳原则

在下面的中年级课例中,超越性中介具有两个层次。*先,在这种课堂上,教师需要从诗人的具体描述扩展到其他相关的经历。其次,这个课例以这*诗为模板,使用了交互教学模式。而且,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在其他经历中使用这种模式。然后,学生需要归纳出这种模式的使用原则。

终身受益的学习

下面的高年级课例只关注一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这个课例没有使用超越性中介。在这堂课结尾,学生需要说出他们学到了什么。这堂课的“内容延伸”部分要求学生找出那些根据所有合适情形归纳出一般性原则的转移过程。这里的重点是学习一门终生受用的原则。

超越性的中介总是与意图、互动和含义的中介联系在一起,它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谚语的理论版本。当教师为那些具有片断式和偶然式学习习惯的城区学生进行超越性中介时,他们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一种提高理解能力的强大工具。当学生学着根据经历归纳原则时,他们可以知道为什么必须避免接触那些对生命有威胁性的事情,为什么上学是有价值的,为什么在学校里学到的思想具有普遍适用性。

这种方法对于在成绩上存在巨大差距的城区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不能鼓励引导学生超越具体细节,学生就永远不会在成绩上有所进步。如果只让学生记忆事实而不引导他们对事实进行归纳,那么学生就会对自己形成比较低的预期,认为他们只需要“记住事实就可以了”,永远不需要满足超越性思考的高标准。

重点提示

正如谚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超越性互动能够*大地促进知识的转移。

引导学生从具体走向抽象,从简单走向复杂,让他们脱离低水平的预期和浑浑噩噩的状态。培养深刻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的目标是驾驭知识,而不是被知识束缚住。

不要驾驶空无一人的公共汽车驶离车站。学生的反思和日志记录可以让你知道他们的想法、感受和理解。

养成一个习惯:在阅读每一段课文时,使用四项综合策略。这四项策略分别是:提出一个概括性问题,作出总结,澄清含义,作出预测。

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阅读策略?让他们主动采取这些策略,理解这个过程。

如果你的学生在理解、解决问题和阅读表现方面存在问题,那么你应该关注超越性中介。

一个三角形永远都是三角形。教师对学生进行超越性中介以后,学生应该辨认出以任何形式出现在任何地方的单独的形状、事实和基本词语。

不要再做“讲台上的圣人”了;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思考内容应该由学生而不是其他人来决定。

卖贝商城 推荐:课堂内外:打造全方位发展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