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听王林波老师上语文课-图书推荐

编辑推荐语

自2017年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一纲多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综合众多版本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统编小语教材做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无论在编排体例还是编排内容方面,都较以往其他版本教材有了较大的变化。面对这一变化,本书对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寓言与童话教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单元、作文单元教学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比如:对于散文,既要有效聚焦,凸显散文文体,又要借力比较,发现文体秘妙;对于文言文,可以古今对照,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对于寓言与童话教学,可以关注对话,学习表达,落实语言运用,凸显文体特征;对于古诗词教学,要在诵读中品诗韵,比较中悟诗情;对于策略单元,要紧扣重点词,学会有效质疑,在质疑解疑中提升语文素养;对于作文单元教学,要关注文体特点,落实语言运用。总而言之,本书无论从编排顺序还是呈现方式,无论从课例选择还是课标解读,都更趋于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书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

王林波,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教育部首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全国小语十大青年名师,全国百优教师,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委员,全国小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委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小学教学》语文刊、《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封面人物,曾获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设计奖、全国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近年来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60余篇,应邀上课、讲座300多场次。2013年个人专著《上好小学语文课——在思考与行动中润泽课堂》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统编教材,探索统编教材的有效教法。通过教学实录再现了课堂教学的情景,现场感十足,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真切;这本书借助名家的点评梳理出了课堂教学的亮点,层次分明,让读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还在每个章节前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这一类课文的教学策略,极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与后面的教学实录相呼应,让具体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便于读者领会教学方法,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运用。本书还附有二维码,读者扫一扫,可以走进教学现场,看到精彩的教学视频。适于小学语文老师研读。

目录

辑一 散文教学 散文,这样教更有效 有效聚焦,凸显文体特点——以景洪春老师的《匆匆》一课为例 语言有变化,表达更灵动——《火烧云》教学实录 让学习深度发生,让语用有效落实——《荷叶圆圆》教学实录 关注表达方式,落实语言运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辑二 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这样教更有效 古今对照,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言文的魅力——《司马光》教学实录 有方法,理解更轻松——《囊萤夜读》教学实录 辑三 寓言与童话教学 寓言故事,这样教更有效 落实语言运用,凸显文体特征——《揠苗助长》教学实录 关注对话,学习表达——《狐狸分奶酪》教学实录 发现表达秘妙,讲好童话故事——《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 虫我合一,入情入境的课堂更好玩——《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实录 辑四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这样教更有效 顺学而导,焕发古诗词教学的魅力——以薛法根老师的《清平乐?村居》教学片段为例 诵读中品诗韵,比较中悟诗情——《咏柳》教学实录 辑五 策略单元教学 策略单元,这样教更有效 策略单元的教学困惑及对策探究——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紧扣重点词,学会有效质疑——《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实录 在质疑解疑中提升语文素养——《蝴蝶的家》教学实录 辑六 习作单元教学 习作单元,这样教更有效 关注文体特点,落实语言运用——《松鼠》教学实录 比较中发现文体特点,实践中学习说明方法——《太阳》教学实录

精彩试读

有效聚焦,凸显文体特 点 ——以景洪春老师的《 匆匆》一课为例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是一篇经典的散文作品, 文章语言表达清新隽永, 思想意蕴耐人回味,值得 我们反复细读。不过,越 是这样的名家名篇,教学 起来就越不容易,对于一 线教师来说,总有一种望 而生畏的感觉。景洪春老 师这一课的文本解读十分 精准,教学设计相当精妙 ,她的教学既凸显出了散 文这一类文体的特点,又 展现出了《匆匆》这一课 表达上独有的特点。同时 ,景老师紧扣重点词句引 导学生品析其中意味,精 心设计语用点帮助学生提 升语文素养,整堂课散发 着浓浓的语文味,并且是 极具散文文体特点的语文 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一、聚焦字词,品析其中 意味 学语文,必然得关注文 中的重点字词句,可到底 该关注哪些字词句,很多 老师还拿不准,景老师的 教学给出了答案:文中那 些反复出现的字词句都是 值得关注的。一开课,景 老师就引导学生直奔重点 ,聚焦那些反复出现的词 句,这样不仅能够让这一 课的学习更高效,同时也 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学片段一 师:这篇文章是朱自清 先生24岁那年写的,他是 著名的诗人、散文家:预 习过课文了,你们知道课 文写的是什么匆匆吗? 生:时间。 生:人生。 生:日子。 师:很好。课文只有短 短的600多字,出现了很多 “日子”,发现了吗?数一数 ,出现了多少个?(生打 手势示意十个。) 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 要关注这些反复出现的词 语。再看,文章中还有些 句子反复出现,有个句子 反复出现了两次,找一找 。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 一去不复返呢? 师:这句话是这篇文章 的灵魂。 生:(齐读)我们的日 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师:像这样反复出现、 反复强调的语句值得我们 关注、品味,有助于我们 把握作者的情感。请大家 打开书,自由朗读全文。 这一遍读,注意读通顺, 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 读音。遇到难读的地方, 特别是长句子,就多读几 遍,边读边注意自己的感 受。 语文教学最终是要走向 深入的,当学生发现了值 得品味的词句后,我们必 须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处 走去,通过多样的方法引 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思考更有深度的问题。《 匆匆》一文中的“头涔涔”与 “泪潸潸”两个词语是值得品 味、用心感受的,景老师 的教学层层深入,耐人回 味。 教学片段二 师:(板书:头涔涔而 泪潸潸,相机指导书写“涔” “潸”)课前同学们预习过课 文,谁来说说“涔”和“潸”分 别指什么?(生交流:“涔” ,积水;“潸”,流泪。 师:泪、汗等不断地流 下,“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那“头涔涔”“泪潸潸”又是什 么意思? 生:“头涔涔”意思是头 上的汗水不断地流下。“泪 潸潸”是泪流不止。 师:有一个成语也是讲“ 泪潸潸”的。 生:潸然泪下。 师:老师现在就是头涔 涔,因为灯光照着很热, 而朱自清先生为什么头涔 涔,并且还泪潸潸? 生:因为他感到恐惧, 时间在渐渐流去。 生:为时间的逝去而悲 伤、恐惧。 的确,精妙的用词是需 要品味的,只有用心感受 ,我们才能领会到作者遣 词造句之精妙。景老师敏 锐地发现了值得品味的词 语,更可贵的是,她引导 学生品味语言的方式是灵 活多样的,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头涔涔”与“泪潸潸” ,学生相对生疏,于是景 老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 结合现场情境进行理解, 化难为易,并顺学而导, 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 老师现在就是头涔涔,因 为灯光照着很热,而朱自 清先生为什么头涔涔,并 且还泪潸潸? 除了“头涔涔”“泪潸潸”这 两个词语,这篇课文中反 复出现的“赤裸裸”一词也不 得不提。“我赤裸裸来到这 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 地回去吧?”一句话中“赤裸 裸”两次出现,前后的含义 还不相同,值得我们细细 品味。景老师不仅引导学 生发现了这个词语,还层 层推进,在理解词语的基 础上,不动声色地让学生 领会到了作者写作的主旨 ,明白了朱自清先生的良 苦用。 P9-11

精彩图片

images/5566387-jctp.jpg

卖贝商城 推荐:统编教材,这样教更有效:听王林波老师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