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吟文丛:草木禅心(刘梅花)-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悄吟文丛:草木禅心》是刘梅花的一本散文集,分四辑,分别为“你听,露水在青草叶上飒飒的声音”“本草?弹指花开”“旧时光,八千里路云和月”“这苍茫的河西大地”。
刘梅花的文字颇具哲理,立意深远且清新脱俗,内涵丰富,透射出一种朴拙与灵性,感受到淡然空灵、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刘梅花,原名刘玫华。在《芳草》《朔方》《散文》《飞天》《福建文学》《文学报》《读者》《散文百家》等数十家报刊发表大量散文作品,多家报刊推出其文字专栏。部分作品被《散文选刊》等转载,并人选多种选本和中高考试卷。曾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甘肃黄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著有长篇小说《西凉草木深》,散文集《阳光梅花》《草庐听雪》。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威市作协副主席。
精彩书评
★刘梅花的散文来自个体的生命体验,大凡进入文本的人情物态、世象风景,展现的都是独特的精神底色与审美风度。她的散文幽深而舒朗,绚烂而广阔,纤细而劲健,以对多种题材的探索和逼近生活真相的方式,使得个体生命的界域获得更大限度的延展,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并且展示出继续前行的可能性。
——甘肃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马步升
目录
第一辑 你听,露水在青草叶上 走动的声音
人在草木间
向日葵
深山禅林
古风习习
地坛草木
粗茶淡饭读雨天
花间小坐
酒杯里的影子
第二辑 本草,弹指花开
本草,开到荼蘼花事了
花开无言,草木疏淡
地黄
繁花
花为裳
本草,花容草色
黄连书
草药,如梦衣裳
只把心交给光阴
鬼草药
草在大野
草之夭夭
一叶一菩提
是草木保管着苍茫大地
第三辑 旧时光,八千里路云和月
古镇三题
种瓜的父亲
梦工厂
焦家湾的狗
盛装的戏
第四辑 这苍茫的河西大地
河西,度过时光来看你
千里河西
后记 河西走廊,光阴这么寂静
精彩书摘
《悄吟文丛:草木禅心》:
人在草木间
人在草木间,说的是茶。可是,也不是单单指茶。这句话,是禅。我是这么想的。你可能还不知道,我是个喜欢想入非非的人。
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令我这个北方人羡慕不已。而且,我还没有去过南方呢,不曾见过南方的嘉木。总是想,茶树,是怎样一种禅意的树呢?嘉木在野,《诗经》里一样风雅了。那百年的古茶树,老得禅意,老得孤独,动不动还要开花吧?
花一开,满山都香吧?茶树开花吗?如果没有花,茶叶的清香从何而来啊?假装,它是开花的,不仅开,而且还花如雪,覆盖一山一野。春天开了还不算,冬天想开也就开了,连我的梦里都开满了。想开红的就一树绯红,想开白的就一树洁白。想开大花朵就碗口大,想开小花朵就米粒大。怎样都行,随着茶树的心情。花开累了,谢了,才长叶子。茶叶才慢慢抽芽散叶。
不要告诉我真实的茶树是怎样的,我不喜欢这样。我的南方嘉木,从《诗经》里一路寻来,才找到我的。《诗经》有多浪漫,我的茶树就有多浪漫。茶树要一直长在我的梦里,从童年一直开花到现在。我的梦都是从茶叶的枝枝叶叶里长出来的。我不能容忍,你把我的梦说破。
你以为我喝了多少好茶,对茶叶如此痴迷?其实也没有。穷人家的孩子,最先想的是要吃饱饭才好。至于茶,当然也是喝的。穷到连茶都不能喝到,人生就没有意思了,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来尘世呢。
我喝茶,一直喝那种黑茶,也叫砖茶。很大的一块,坚硬,可以拿来打狗、砌墙。从小,喝清茶。茶块在炉火上烤一烤,变得酥软了,很轻松地撬成碎块儿,盛在匣子里。煮茶的时候,取一块。那茶叶,粗糙、黝黑,却有一脉暗暗的清香,像我的日子。
笨人们,不晓得此法,直接砸,拿锤子,拿石头,把茶块砸得七零八落。客人等茶喝,主人却拎着半片砖茶,抡起斧头奋力砍茶。碎屑飞溅到门槛上,飞溅到炕上,飞溅到狗尾巴上,满屋子撵着找茶叶,真是狼狈。
还见过一个人,拿锯子锯黑砖。吱构吱构,他把整块的茶叶锯成两半,再锯成四半,再锯成八半,再用改锥撬下来一块,丢进茶壶里。然后,他的女人跪在地上,铺了一块布单,一块一块拿斧头劈开。我耐心等着喝茶,一点也没有告诉他们在炉子上烤一烤,很轻松就劈开了。我守口如瓶,真是小气。
清早,生了火,先熬一壶茶。要熬得酽一点,不要太淡。茶熬得有了苦味儿,好了。伸长脖子灌下去一杯,上学去了。这样的一天,神清气爽。若是哪天缺了这一杯,总是蔫,打盹、头疼。我爹说,这丫头喝茶喝得有了瘾。
家贫,有时没钱买茶,我爹就去铺子里赊欠。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话少,脸上总是堆满卑微真诚的笑,也不知道世上还有赖账二字,所以总能赊欠到茶。
冬夜里,写完作业,爹熬着的茶已经清香扑鼻了。若是有钱的话,还能买了红枣,在清茶里下几枚,喝枣茶。没钱了,就丢几片姜,抗寒、暖胃。一家人围着火炉喝茶,任凭我说一些废话,狼筋扯到狗腿,没来由地乱说一气。我说,茶树应该很高,都长到半天里去了,仰头看,那茶花儿就开在蓝天里,和我一样大的花儿呢。爹听着,黄瘦的脸上还是笑容,吸一口烟,慢慢喝下去枣红颜色的老茶。有时候,弟弟谴责我说:爹啊,梅娃子最能胡诌,你信她做什么?
爹一笑,牙齿黄黄的,不说话。等我趿拉着鞋子出门舀水,爹却说,你看,梅娃子和我一样,喝茶都有茶瘾了。
我舀来带着冰碴的清水,又重新熬上一壶。弟弟伸长脖子,吸溜喝一口茶,又说,盐不够。爹捏起几粒青盐,揭开茶壶盖丢进去。漫长的冬夜,煮沸在一壶茶水里。炉火红红的。照在我脸上。爹笑着说,你看,我的黄毛丫头,红脸蛋儿。
后来又说,梅娃子刚生下来,猫儿一样大。我隔着门看了一眼,脸上皱皱巴巴很难看的,又是个丫头,不喜欢,就开会去了。谁知道长大了这么心疼的。
……
前言/序言
东风吹水绿参差
古耜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中国现代散文,已经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时至今日,隔着历史与岁月的烟尘,我们该怎样描述和评价现代散文的行进轨迹与艺术成就?也许还可以换一种问法:如果现代散文仍然可以共和国成立为时间界标,划作“现代”和“当代”两个阶段,那么,它在哪个阶段成就更高,影响更大?
在散文的“现代”阶段,屹立着伟大而不朽的鲁迅,仅仅因为先生的存在,我们便很难说当代散文在整体上已经超越了现代散文。但是,如果我们把观察的视野缩小或收窄,单就现代散文中的女性写作立论,那么,断定“当代”阶段的女性散文,是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便算不上狂妄。这里有两方面的依据坚实而有力: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的60多年间,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大陆文坛先后出现了若干位笔下纵横多个文学门类,但均擅长散文写作,且不断有这方面名篇佳作问世的女作家,如杨绛、宗璞、张洁、铁凝、王安忆、张抗抗、迟子建等。她们散文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准,并不逊色于现代女性散文的佼佼者。况且冰心、丁玲等著名现代女作家在步入当代之后,依旧有足以传世的散文发表,这亦有效地增添了当代女性散文创作的高度和重量。
第二,借助时代变革和历史前行的巨大动力,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散文写作呈现出繁花迷眼,生机勃勃的宏观态势:几代女作家从不同的主体条件出发,捧出各具特色、各见优长的散文作品,立体周遍地烛照历史与现实,生活与生命;才华横溢的青年女作家不断涌现,其创意盎然的作品,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与可持续性;女作家的性别意识空前觉醒,也空前成熟,其散文主旨既强调女性的自尊与自强,也呼唤两性的和谐与互补;不同手法、不同风格的女性散文各美其美,魏紫姚黄,各擅胜场……于是,在如今的社会和文学生活中,女性散文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彩而又舒展自由的艺术风景线。这显然是孕育并成长于重压和动荡年代,因而不得不执着于妇女解放和民族生存的“现代”女性散文所无法比拟与想象的。
在二十一世纪历史和时间的刻度上,女性散文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扎实进步,但也同整个中国文学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与后工业社会结伴而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斑驳杂芜,利弊互见。它带给女性散文的,可能是观念的去蔽,题材的拓展,也可能是理想的放逐,审美的矮化,而更多的可能,则是创作的困惑、迷惘,顾此失彼或无所适从……惟其如此,面对五光十色的后现代语境,女性散文家要实现有价值的创作,就必须头脑清醒,坐标明确,进而辩证取舍,扬弃前行。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一批女作家值得关注——她们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进入新世纪后开始展露才华,并逐渐成为女性散文创作的中坚力量。对于她们来说,现代和后现代主义自然不是陌生或无益之物,但青春韶华所经历的激情澎湃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大潮,早已先入为主,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精神底色。这决定了她们的散文创作,尽管一向以开放和“拿来”的姿态,努力借鉴和吸取多方面的文学滋养,但其锁定的重心和主旨,却始终是对人的生存关切和心灵呵护,可谓鼎新却不弃守正。显然,这是一条积极健康、勃发向上的艺术路径。正是沿着这一路向,习习、王芸、苏沧桑、安然、杨海蒂、张鸿、沙爽、项丽敏、高安侠、刘梅花等十位女作家,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她们以彼此呼应而又各自不同的创作实绩,展示了当下女性散文的应有之意和应然之道。
习习来自西北名城兰州。她的散文写城市历史,也写家庭命运;写生活感知,也写生命体验;近期的一些篇章还流露出让思想伴情韵以行的特征。而无论写什么,作家都坚持以善良悲悯的情怀和舒缓沉静的笔调,去发掘和体味人间的真诚、亮丽和温暖,同时烛照生活的暗角和打量人性的幽微。因此,习习的散文是收敛的,又是充实的;是含蓄的,又是执着的;是朴素本色的,又是包含着大美至情的。
足迹涉及湖北和南昌的王芸,左手写小说,右手写散文。在她的散文世界里,有对荆楚大地历史褶皱的独特转还,也有对女作家张爱玲文学和生命历程的细致盘点,当然更多的还是对此生此在,世间万象的传神勾勒与灵动描摹。而在所有这些书写中,最堪称流光溢彩,卓尔不群的,是作家以思想为引领,在语言丛林里所进行的探索和实验,它赋予作品一种颖异超拔的陌生化效果,令人咀嚼再三,余味绵绵。
或许是西子湖畔钟灵毓秀,苏沧桑拥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丰沛的创作才情。从她笔下流出的散文轻盈而敏锐,秀丽而坚实,温婉而凝重,每见“复调”的魅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散文远离女性写作常见的庸常与琐碎,而代之以立足时代高度的对自然和精神生态的双重透析与深入剖解,传递出思想的风采。若干近作更是以生花妙笔,热情讲述普通人亦爱亦痛的梦想与追求,极具现实感和启示性。
在井冈山下成长起来的安然,一向把文学写作视为精神居所和尘世天堂。从这样的生命坐标出发,她喜欢让心灵穿行于入世和出世之间,既入乎其内,捕捉蓬勃生机;又出乎其外,领略无限高致,从而走近人生的艺术化和审美化。她的散文善于将独特的思辨融入美妙的场景,虚实相间,形神互补,时而禅意淡淡,时而书香悠悠,由此构成一个灵动、丰腴、安宁、隽永的艺术世界,为身处喧嚣扰攘的现代人送上一份清凉与滋养。
供职京城的杨海蒂,创作涉及小说、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等多种样式,其中散文是她的最爱和主打,因而也更见其精神与才情。海蒂的散文题材开阔,门类多样,而每种题材和门类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她写人物,善于捕捉典型细节,寥寥几笔,能使对象呼之欲出;她写风物,每见开阔大气,但泼墨之余又不失精致;至于她的知性和议论文字,不仅目光别致,而且妙趣横生。所有这些,托举出一个立体多面的杨海蒂。
驻足羊城的张鸿,既是文学编辑,又是散文作家。其整体创作风格可谓亦秀亦豪。之所以言秀,是鉴于作家的一枝纤笔,足以激活一批风华绝代而又特立独行的异国女性,尽显她们的绰约风姿与奇异柔情;而之所以说豪,则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一旦回到现实,便总喜欢指向远方,于是,边防战士的壮举、边疆老人的传奇,以及奇异山水,绝地风情,纷至沓来。这种集柔润和刚健于一身的写作,庶几接近伍尔夫所说的文学上的“雌雄互补”?
穿行于辽宁和天津之间的沙爽,先写诗歌后写散文,这使得其散文含有明显的诗性。如意象的提炼,想象的飞腾,修辞的奇异,以及象征、隐喻的使用等等,这样的散文自有一种空灵趻踔之美。当然,诗性的散文依旧是散文,在沙爽笔下,流动的思绪,含蓄的针砭,委婉的嘲讽,以及经过变形处理的经验叙事,毕竟是布局谋篇的常规手段,它们赋予沙爽散文深度和张力,使其别有一种意趣与风韵。
项丽敏的散文写作同她长期以来的临湖而居密不可分——黄山脚下恬静灵秀的太平湖,给了她美的陶冶与享受,同时也培育了她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进而驱使她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和安详温润的文字,去描绘那湖光山色,春野花开,去倾听那人声犬吠,万物生息。所有这些,看似只是美景的摄取,但它出现于物欲拥塞的消费时代,则不啻一片繁茂葳蕤的精神绿洲,令人心驰神往。当然,丽敏也知道,文学需要丰富,需要拓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文学的无数话题之一,为此,她开始写光阴里的器物,山乡间的美食,还有读书心得,读碟感悟……这预示着丽敏的散文正由单纯走向丰富。
高安侠是延安和石油的女儿。她的散文明显植根于这片土地和这个行业,但却不曾滞留或局限于对表层事物和琐细现象的简单描摹;而是坚持以知识女性的睿智目光,回眸生命历程,审视个人经验,打量周边生活,品味历史风景,就中探寻普遍的人性奥秘和人生价值,努力拓展作品的认知空间。同时,作家文心活跃,笔墨恣肆,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气势如虹,更为其散文世界平添一番神采。
偏居乌鞘岭下天祝小城的刘梅花,是一位灵秀而坚韧的女子。她人生的道路并不顺遂,但文学却给了她极大的眷顾。短短数年间,她凭着天赋和勤奋,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散文作品,成为广有影响的女作家。梅花写西域历史、乡土记忆和个人经历,均能独辟新径,别具只眼,让老话题生出新意味。晚近一个时期,她将生命体悟、草木形态、中药知识,以及吸收了方言和古语的表达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承载了“草木禅心”的新颖叙事,从而充分显示了其从容不迫的艺术创新能力。
总之,十位女性散文家在关爱人生的大背景、大向度之下,以各具性灵,各展斑斓的创作,连接起一幅摇曳多姿,美不胜收的艺术长卷。现在,这幅长卷在中国言实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冠以“悄吟文丛”的标识,同广大读者见面了。此时此刻,作为文丛的主编,我除了向十位女作家表示由衷祝贺,向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感谢之外,还想请大家共赏宋人张栻的诗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这是我选编“悄吟文丛”的总体感受,或者说是我对当下女性散文创作的一种形象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