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包邮】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3卷:呼吸系统解剖与胚胎学 呼吸生理学 诊断方法 疾病和病理 治疗及诊疗流程-图书推荐


商品参数


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3卷:呼吸系统(中文翻译版,原书第2版)
【部分包邮】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3卷:呼吸系统解剖与胚胎学 呼吸生理学 诊断方法 疾病和病理 治疗及诊疗流程 曾用价 180.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8年03月
开本 16
作者
装帧 圆脊精装
页数 0
字数 1195000
ISBN编码 9787030514431

目录


第1章 解剖与胚胎学 1
一、呼吸系统 2
二、骨性胸廓 3
三、肋骨的特点和肋椎关节 4
四、胸廓前壁 6
五、胸腔的背面 12
六、肋间神经和血管 16
七、膈(上面观) 18
八、肺的形貌(前面观) 20
九、肺的形貌(背面观) 22
十、肺的内侧面 24
十一、支气管肺段 26
十二、气管与主支气管的关系 30
十三、肺动脉 32
十四、纵隔 34
十五、肺和气管支气管树的神经支配 38
十六、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结构 40
十七、肺内气道 42
十八、光镜下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结构 43
十九、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的超微结构 44
二十、支气管黏膜下腺 46
二十一、肺内血液循环 47
二十二、肺泡毛细血管的精细结构 48
二十三、肺和胸膜的淋巴引流 52
二十四、肺的免疫: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56
二十五、下呼吸系统进化 58
二十六、围生期肺循环生理学 72
第2章 呼吸生理学 73
一、肺生理与气体交换 74
二、氧化损伤反应 116
三、循环血管活性物质失活 118
四、循环中血管活性物质前体的活化 120
五、呼吸控制和紊乱 122
第3章 诊断方法 133
一、肺功能检查 134
二、肺部影像检查 137
三、呼出气体分析 153
四、可曲式支气管镜(软性支气管镜) 154
五、支气管镜检查 155
六、外周支气管的命名 156
七、硬式支气管镜 157
八、支气管内超声检查 158
九、纵隔切开术和纵隔镜检查 159
第4章 疾病和病理 161
一、先天性胸廓畸形 162
二、脊柱后侧凸 163
三、先天性膈疝 166
四、气管食管瘘和气管异常 168
五、肺脏发育障碍、发育受抑、发育不充分 169
六、先天性肺囊肿 170
七、肺隔离症 171
八、先天性肺叶气肿 172
九、慢性咳嗽 173
十、常见喉部疾病 174
十一、喉及气道狭窄 175
十二、声带功能障碍 176
十三、支气管哮喘 177
十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94
十五、支气管扩张 214
十六、囊性纤维化 218
十七、肺癌概况 222
十八、肺癌分期 224
十九、肺鳞状上皮细胞癌 226
二十、肺腺癌 228
二十一、肺大细胞癌 230
二十二、肺小细胞癌 232
二十三、上腔静脉综合征 234
二十四、肺上沟瘤及其综合征 235
二十五、肺癌的副肿瘤现象 236
二十六、其他类型肺部新生物 240
二十七、肺良性肿瘤 242
二十八、恶性胸膜间皮瘤 244
二十九、纵隔肿瘤:前纵隔 246
三十、中-后纵隔和椎旁区域 248
三十一、肺转移 250
三十二、肺炎概述 252
三十三、肺炎球菌肺炎 254
三十四、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258
三十五、金黄包葡萄球菌肺炎 264
三十六、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266
三十七、革兰阴性细菌性肺炎 268
三十八、病毒性社区获得性肺炎 270
三十九、肺脓肿 280
四十、医疗机构相关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概述 284
四十一、免疫缺陷宿主肺炎 288
四十二、放线菌病 292
四十三、诺卡菌病 294
四十四、组织胞浆菌病 296
四十五、球孢子菌病 300
四十六、芽生菌病 302
四十七、类球孢子菌病 304
四十八、隐球菌病 306
四十九、曲霉菌病 308
五十、结核病 310
五十一、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328
五十二、肺吸入性疾病概述 330
五十三、矽肺 332
五十四、煤工尘肺 336
五十五、石棉和石棉肺 338
五十六、铍 342
五十七、由多种矿物及混合粉尘所导致的尘肺 344
五十八、过敏性肺炎 348
五十九、肺栓塞和静脉血栓栓塞症 352
六十、特殊情况及源于血管外的肺动脉栓子 368
六十一、肺动脉高压 370
六十二、肺水肿 378
六十三、胸腔积液的病理生理 382
六十四、心脏病患者的胸腔积液 384
六十五、肺不张 386
六十六、肺炎旁胸腔积液 388
六十七、恶性胸腔积液 390
六十八、乳糜胸 392
六十九、肋骨和胸骨骨折 394
七十、连枷胸和肺挫裂伤 396
七十一、气胸 398
七十二、血胸 402
七十三、肺撕裂伤 404
七十四、气管支气管破裂 406
七十五、外伤性窒息 408
七十六、膈肌损伤 409
七十七、呼吸窘迫综合征 410
七十八、急性肺损伤 414
七十九、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416
八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422
八十一、肺泡蛋白沉积症 424
八十二、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 426
八十三、淋巴管肌瘤病 428
八十四、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430
八十五、结节病 432
八十六、类风湿关节炎 436
八十七、系统性硬化(硬皮病)438
八十八、系统性红斑狼疮 440
八十九、皮肌炎和多肌炎 442
九十、肺血管炎 444
九十一、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446
九十二、其他疾病的肺部表现 448
九十三、睡眠医学 452
九十四、睡眠呼吸障碍 454
第5章 治疗及诊疗流程 457
一、肺部药理学 458
二、呼吸康复治疗 478
三、氧疗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480
四、给氧的方法 482
五、氧疗在慢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便携式及家庭氧疗) 483
六、胸腔引流管简介 484
七、胸腔引流方法 486
八、体位引流及呼吸训练 488
九、上气道阻塞及Heimlich手法 490
十、紧急气道开放 492
十一、气管内插管 493
十二、气管造瘘 494
十三、气管插管和气管造瘘的并发症 496
十四、气管内吸引 498
十五、机械通气 500
十六、气管切除和吻合 502
十七、移除纵隔肿瘤 504
十八、肺段切除和外科肺活检 506
十九、肺叶切除术 508
二十、全肺切除术 510
二十一、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 514
二十二、肺减容术 516
二十三、肺移植 518


在线试读


第1章 解剖与胚胎学
专题1-1
一、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是由参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空气之间交换的结构组成,这就是所谓的外呼吸。体循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毛细血管所在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
呼吸系统包括外鼻、内鼻和鼻旁窦,咽(它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发声器官)、气管、支气管和肺。呼吸系统的附属器官包括胸壁、隔肌、胸廓及在呼吸时升高降低肋骨的肌肉。腹壁前侧壁的肌肉在用力呼吸和腹式呼吸时也是附属器官(它们收缩时通过驱动膈肌下面的腹腔内容物上移促使横膈抬高)。某些颈部肌肉能够提升肋骨,增加胸廓的前后径,在某些情况下,手臂与胸廓附着的肌肉能够改变胸廓的容积。
专题1-1到专题1-16,我们将展示呼吸系统和重要附属脏器的解剖。这些脏器既需要独立地看待,又需要我们熟悉它们的血供、神经支配及与邻近器官和体表的关系。我们应该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随着个体解剖变异而发生改变。图例描绘了常见的情况。将所有可能发生的变异描绘出来是徒劳的。
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临床上重要的概念是将肺脏传统上分为肺叶,根据支气管树的分支分为肺段。从它们的胚胎学发育及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呼吸器官来说,肺其实是主支气管的*终分支。知道肺叶分级的知识对于解剖学家、生理学家、病理学家、放射学家、外科医师和胸科医师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立体的概念,就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精确定位。
专题1-2
二、骨性胸廓
骨性胸廓即胸廓的骨性外壳,是由12对肋骨及相应的肋软骨、12块胸椎、椎间盘和胸骨组成。图例包含了锁骨和肩胛骨,因为它们为一些呼吸肌提供了重要的附着点。
胸骨由三部分组成——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胸骨柄和胸骨体不在同一平面,连接处成为胸骨角,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物,它是第2肋软骨与胸骨的连接处。胸骨柄的前缘轻度内陷,形成所谓的胸骨角。
第1至第7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称为真肋。第8肋软骨至第10肋软骨与上面的肋骨相连,称为假肋,第11和第12肋软骨的胸骨端没有骨性附着点,称为浮肋。
所有的肋骨在背部都与脊柱相连接,这样肋骨的脊柱端(及胸骨)在吸气时能够轻度抬高。除了第1肋,肋软骨与胸骨的连接是真关节或者说是滑膜关节,相比其他类型关节具有更大的活动性。
肩胛骨的深面(肩胛下窝)与胸廓的后外侧在第2至第7肋相契合,这种契合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附着的肌肉连接的。肩胛骨的肩峰端与锁骨的外侧相连,这样就可以作为一个支撑点保持肩胛骨的外侧角远离胸廓。在肩胛骨的背侧,脊柱突进并延续为到外侧成为尖峰。脊柱末端变平形成一个光滑的三角形平面,三角形的底在脊柱边缘。脊柱将棘上肌筋膜和棘下肌筋膜分开,
肩胛骨的外侧轻度内陷形成关节窝,提供了肱骨头的附着点。关节窝上部末端为窝上结节,关节窝的下缘为窝下结节。
锁骨关节内侧止于胸骨柄的外上侧及肩胛骨喙突的外侧缘。锁骨内侧2/3轻度前曲,外1/3后曲。锁骨中外侧的附着肌肉对锁骨中间部分保护力弱,因此该部分锁骨容易骨折。
胸廓脊柱的骨性标志易变并且随着呼吸相发生改变。但是总体上说,胸骨柄上界是第2至第3胸椎水平,胸骨角对着第4至第5胸椎,剑突对着第9胸椎。
专题1-3
三、肋骨的特点和肋椎关节
典型的肋骨包括肋骨头、肋骨颈和肋骨体。肋骨头部与一个或者两个椎骨相接(见下文)。相对短颈的外侧肋结节与下面两个椎骨横突成关节,而椎骨与肋骨头成关节。随着身体前移,肋骨就逐渐形成角度。肋骨体的下部是肋沟,走行部分肋间动脉、静脉和神经。除了第11和第12肋骨外,每一肋骨在前部由肋软骨相连,肋软骨直接或者间接与胸骨相连。
第1肋和第2肋与其他典型肋骨不同,因此需要单独进行描述。第1肋是所有肋骨中*短和*弯的肋骨,它表面平坦,其上下部近乎水平。上部有走行锁骨下动脉和静脉的沟,通过前锯肌附着的结节分隔。
第2肋较第1肋长,它的曲度与第1肋类似。第2肋角与肋结节接近,它不能被标记出来。第2肋外部稍朝上,较第1肋稍朝外。
典型的肋骨椎间盘关节包括肋骨头和肋骨结节。肋骨头有两个关节面,上面与其上椎体相接,下面与下椎体相接,之间肋骨头通过关节间韧带与椎间盘相接。肋骨结节的关节面与下两椎体的横突相接。它们都是真关节或者称为滑膜关节,都包括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第1、第10、第11、第12肋骨分别与相同序号的椎骨相接。
与肋骨椎间盘形成的典型关节有关的韧带包括以下韧带:肋骨头关节的关节间韧带、关节囊韧带及前部增厚所形成的肋头辐状韧带;肋横突关节的滑囊内韧带,外侧肋骨结节与横突尖之间的外侧肋横突韧带,附着于上一肋横突的上肋横突韧带。
第*个和*后两个(或三个)肋骨有一个特殊的关节面能够与同序号的胸椎凹面相接。这些关节同典型肋骨具有的两个关节相比没有关节间韧带,只有一个滑膜关节。*后一个肋骨在肋结节和相应椎体横突间没有关节。
专题1-4
四、胸廓前壁
胸廓前壁是由皮肤和包括乳腺的浅筋膜构成,整个构架是由骨性胸廓的前部构成,具体描述及说明见专题1-2。
该处的肌肉分为三组:上肢肌群、腹部前外侧肌群及胸廓的固有肌群(见专题1-4、专题1-5、专题1-6)。
上肢肌群
该肌群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和锁骨下肌。
胸大肌较厚,呈扇形分布,起点有三处:锁骨、胸肋骨和腹部。锁骨端来自于锁骨中端前部。胸肋骨端来自于胸骨柄和胸骨体部和头六个肋骨的肋软骨的前部。腹部小而多变的起源是腹外直肌腱膜。胸大肌插入到肱骨大转子的边缘。
胸小肌较薄,为三角形肌肉,位于胸大肌内部。从第3、4、5肋骨接近肋软骨和筋膜覆盖的肋间肌肉的上部边缘和外部表面发出。胸小肌附着于肩胛骨的喙突端。胸大肌和胸小肌是由胸廓神经的内侧和前外侧支配,它们是臂丛内侧和外侧核团的分支。
前锯肌是包裹胸廓的大块肌肉,它发自前八个或者九个肋骨及之间的肋间筋膜的外侧和上部的肌肉突起,终于肩胛骨脊柱侧的腹侧面。它的神经支配是胸长神经,也是臂丛的分支(第5、6、7颈神经),它走行于肌肉外侧的上方。
锁骨下肌是一个小的三角形肌肉,位于锁骨和第1肋之间。它的肌腱起自第1肋和第1肋软骨的交界处,止于锁骨外侧端的下面的凹陷处。它的神经支配是臂丛的锁骨下分支。
腹壁的前外侧肌肉
位于胸廓前壁的肌肉包括腹外斜肌和腹直肌。
腹外斜肌起自第5至第12肋骨的外侧和上部的肉质指状突起。*后两肋的筋膜与髂嵴相连,剩下的筋膜汇成腱膜*后终于白线处。
腹直肌上端是与第5、第6和第7肋的肋软骨的外表面相接,腹直肌*终汇成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腱膜组成的腹直肌鞘中。它的下部与耻骨前嵴相连接。
腹前侧壁的肌肉是由下T6神经胸腹支支配。
胸部固有肌肉
这些肌肉有助于胸骨前壁的形成,包括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及胸横肌肉。
肋间外肌起自其上位肋骨的下缘,终于下位肋骨的上缘。肌肉纤维走行是朝向下内侧的。它们由肋结节延伸到肋软骨的起始处,接着走行于内侧形成前肋间筋膜。肋间内肌起自下一肋肋间沟的内唇和底部或者来自相关的肋软骨,它们终于上一肋骨的下缘。这些肌肉自胸骨沿着肋骨方向走行,自椎间盘处接续为肋间后筋膜。肋间内肌的肌纤维是朝下、外侧的。*内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内肌的深部,它们曾被认为是一体的。它们附着于邻近肋骨的内侧面,肌纤维沿着肋间内肌方向走行,肋间内肌是由相关的肋间神经支配的。
胸骨肌是一个偶尔出现的肌肉,其平行于胸骨起着胸大肌。附着点多变,可为肋软骨、胸骨、腹直肌鞘和胸锁乳突肌、胸大肌。
胸前壁内侧面有一个较薄的肌肉和腱膜纤维,称为胸横肌。该肌肉起自剑突后部、胸骨体下1/3和相关肋软骨的胸骨端,肌肉终于第2~6肋软骨的内侧面。

内容介绍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人体呼吸系统的正常解剖、生理与异常状态下的相关改变及相关疾病关键知识,并配以形象逼真、高度概括的绘图,将深奥的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知识融会贯通,使人容易领悟奇妙的人体结构和机体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缘由。本书实现了“医学与艺术”“理论与临床”“专业与科普”的三大完美结合,是一部具有50多年沉淀和辉煌的经典著作。

卖贝商城 推荐:【部分包邮】奈特绘图版医学全集—第3卷:呼吸系统解剖与胚胎学 呼吸生理学 诊断方法 疾病和病理 治疗及诊疗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