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语学报(第6期)-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著名语言学家邢公畹先生在中国语言学领域孜孜不倦辛勤耕耘,治学态度严谨求实,在语言理论、汉语研究、语言应用和语言教学、汉藏语比较研究特别是汉语与侗台语比较研究等诸多方面做出重要成就,硕果累累,为中国语言学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具有重要影响。邢公畹先生的精神和风范为中国语言学者树立了一面旗帜。《汉藏语学报(第6期)》对邢公畹先生的语言学学术思想做初步解析和探讨。
内页插图
目录
君子之学如蜕——邢公畹先生语言学学术思想初探
语言研究“问思”录
格林伯格的语言发生学与世界语言分类——《语言发生学:理论与方法文集》概述
倪大白先生访谈录
多续语概况
类型学视野下的彝语诺苏话补足语子句
载瓦语的“体”
景颇语连动型致使结构的句法语义
拉祜语述补结构
钦州壮语au44的词类与语法功能
估测义副词群的功能比较
“了1”“了2”在汉语语调中的表现
香港粤语一级元音的统计分析
“X+N役事”致使词式的建构与探源
《马氏文通》的“读之记”及其当代语法学意义
广西石塘平话音系
精彩书摘
马氏虽然在此处留下了尚待解决的问题,但也启示我们对后接成分的语义和表述功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现代语法学的眼光来看,“虽”字后面连接的是偏正复句的偏句,语义重心在后面的正句。也就是马氏所说的“先将文势推开一宕,旋复跌人本意。”(316)但是通过进一步观察我们发现,“虽”的后接成分在语义上往往表示一种事件或情况,而非动作、性质或状态特征。例(1)中“虽”字后面虽然是一个谓词性结构,但真正的语义内涵是“寡人死”的这个事件,而非“死”的这个动作:例(2)中“虽”后是一个自指化的谓词性结构,表示“晋国强大”这个事实:例(3)中“虽”后是一个名词,但它本身隐含了一种判断在内,所表达的语义重心在于“宗伯(以他的身份出面做这个事情)”的情况,而并非一个在语义上纯粹静态的名词:例(4)中“虽”后“我小国”是一个判断句。“小国”在“我小国”这个结构中处于判断句谓语的位置,因而对于主语来说是一种陈述。但在“虽我小国”这个大的句法结构之中,“我小国”本身作为一个事态本身又有了一种事件的性质。我们也可以由此发现,马氏所谓的推拓连字后面要求出现的句法结构不能是单纯的谓词性结构,也不能是一种单纯的体词性结构,而往住是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类似自指的成分。从这个角度来讲,说弁读之连字的后接成分是“读”,是一种指称化了的成分(确切说是自指的成分),也是可以接受的。马建忠在他那个时代能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通盘考虑,并能兼顾句读理论的整体框架,把“虽”的后接成分处理为“读”,也是很有眼光的。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弁读之连字在语法体系中应有的位置。介字和连字在现代汉语中往往根据其后接成分的语法性质进行划界:如果后面所接的是一个体词性成分,则处理为介词:如果后面所接的是一个谓词性成分,则处理为连词。
……
卖贝商城 推荐:汉藏语学报(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