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苍穹:哲人萧焜焘/东大哲学典藏-图书推荐

内容简介

《碧海苍穹:哲人萧焜焘/东大哲学典藏》是一本纪念萧焜焘先生哲学生涯的文集,由萧先生自述、师友弟子回忆文章、萧先生著述摘录,以及“学术年表”和“学术活动年表”构成,共收录文章41篇,从著作、生平、友人见证的角度,描绘了一个立体而丰富的哲人形象。

目录

心沉篇生命历程
生之欠
萧煜焘先生传略
神会篇回忆与评价
著述正气长存
——忆煜焘贤友
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者和战士
不昧丹心是萧公
学术是他的生命
可敬的学者风范
忆老友焜焘二三事
益友萧煜焘
印象与认识
怀念中的自责
——忆萧煜焘先生与公木先生的晚年友情
虚怀若谷
忆萧煜焘老师
一位雄心勃勃的学者和组织领导者
追忆先师萧煜焘先生
哲学家与教育家
一部人生经典的解读
萧先生杂忆
孤独的思想者
执着学术献身教育
一串瑰丽的圆圈
独将千古让先生
瞬间与永恒
——忆勇于抗争死神的萧煽焘先生
天公何使哲人萎
求真的代价
萧先生的哲学境界
哲人不易其稿的情怀
忆父亲
意拔篇萧煜焘著作精选
关于辩证法科学形态的探索(节选)
学海微澜
——谈谈辩证法的“核心”问题
唯物主义与当代科学技术综合理论
《精神世界掠影》序言
写在《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前面
海难(节选)
死的默念与生的沉思
《科学认识史论》序言
哲理情思渗透字里行间
——读公木《第三自然界概说》
传统伦理规范的扬弃与当代人文精神的建立(节选)
真理妄谈
鸿迹篇学术年表
萧焜焘学术活动年表

精彩书摘

《碧海苍穹:哲人萧焜焘/东大哲学典藏》:
萧焜焘曾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宇宙自然论、意识形态论、科学认识史”。他的《关于辩证法科学形态的探索》于1985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自然哲学》获华东六省一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科学认识史论》于1997年获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萧焜焘于1947年与王月娥结婚。二人一生情深意笃。王月娥生于1920年6月25日,原籍为福建永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王月娥早年是学生运动积极分子。她早在1939年就在南洋新加坡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王月娥系金陵大学外文系毕业,获文学士学位。二人婚后生有两子一女。萧焜焘的岳父是一位印度尼西亚的侨商,但他们从未见过面。
萧焜焘喜听古典音乐,尤好贝多芬交响乐,爱读古典中外文学名著,欣赏绘画,青年时曾学过绘画。生活节俭,无烟酒嗜好,除了买书,几无消费。
萧焜焘喜好教书,并视教书为一大乐趣。晚年,即使身体不好,他仍然乐于在家中为东南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课,先后主讲了“费尔巴哈论”、“西方哲学史”、“精神现象学”、“科学认识史论”等课程。
读书思考几乎是他日常生活的唯一爱好。20世纪60年代初,他被下放南卖贝郊农场,这却成了他认真研读黑格尔哲学原著的最好时光。时值夏日,他每天中午带着《精神现象学》躲到南卖贝郊风景区中的无梁殿,一边纳凉,一边看书。“文革”中下放时,他随身带上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里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他看过至少三遍,每看一遍都要做一份笔记。据他自己对家人说,《精神现象学》这《碧海苍穹:哲人萧焜焘/东大哲学典藏》,他先后抄了两三遍。正是有这种对哲学的一往情深和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才使他成为国内著名的黑格尔专家。他平时不轻易动笔,动则连续数日。一旦进入写作,则桌边几无任何参考资料。落笔成文,手稿即为清稿,几无修改。他说一口地道的湖南话。自从他离开湖南求学后,在高等学府几十年,完全可以讲一口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但他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他的家人也曾多次向他提过建议,希望他改说普通话,但他就是不睬。这并不是他做不到,而是因为他不愿这样做。这些日常习性也折射出他那种独立、执着的精神。
萧焜焘毕生致力于学术事业与工作,常无暇顾及家庭及家事。尽管如此,他对子女的要求仍然很严格,对他们的教育毫不松懈,要求他们读好书,做一个正派、自食其力的人。他的夫人王月娥自婚后,不仅一直担负抚养孩子、操劳家务的重担,亦对萧焜焘生活各个方面关心备至。到了1994年,王月娥突然中风瘫痪,近乎植物人,这时的萧焜焘则表现出了对妻子和家人的无微不至关怀。他努力锻炼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钻研对妻子周到护理照顾的技能。他学会了打针注射,琢磨出适合王月娥的营养食谱,指导保姆的护理。只要有可能,他就坐在王月娥的床旁,边抚摸着她的手,边与之私语。一旦王月娥有细微反应,即欣喜不已,逢人相告。萧焜焘自己因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不得不住院时,也念念不忘王月娥的冷暖舒适。他在几次出现病情恶化时,都顽强地要生存下来。他多次对人说:没有了王月娥,我也活不下去了;王老师不能没有我,为了她我也要活下来!正是这种风风雨雨中的相濡以沫,这对患难夫妻情深意笃。
……

前言/序言

萧焜焘先生(1922-1999),曾用名万千、延根,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共党员。历任金陵大学哲学系(成都)助教,金陵大学(南京)讲师、政教组主任,南京工学院马列教研室主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哲学专业组长,南京工学院(后改为东南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主任、哲学与科学系主任、教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等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1987年被大不列颠黑格尔学会接纳为正式会员)。其主要著述有《自然辩证法概论》、《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辩证法史话》、《精神世界掠影》、《自然哲学》、《科学认识史论》、《关于辩证法科学形态的探索》、《海难》等。
萧焜焘先生1990年从领导岗位退下,1994年离休,晚年体弱多病,但他在学术领域继续保持“垦荒”的精神,领衔国家课题研究,不断撰写论文,多次主持、出席全国及省内大型学术研讨会,特别是他在1997年以后病重长期住院、几乎失明、以血透维持生命的情况下,也未放弃精神跋涉的历程。他用录音机等工具记录,力图完成其未竟的《精神哲学》的著述,坚持为研究生授课,甚至在治疗过程中亦常忍着痛苦吟诗以抒其志……这种与死神不息抗争的“服务英雄主义”(黑格尔语)的学者风范,深深感动了许多前去探望他的亲友、学生及领导。
1999年初,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江苏当代学人丛书”编写计划将萧先生列入其中,并立即进行“抢救性”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萧先生闻知十分欣慰,表示支持本书的编写,并就参与编写人员及资料收集等事宜做了具体安排。不料刚刚度过春节和寒假,萧先生遽然逝去,不能自察其书,令人痛惜。
萧先生的突然去世,对本书资料的收集、整理,文稿的征集、编写及时间的运作,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以至留下许多遗憾。但仅就现有状况看,我们可以说,这本书已能较全面地凸显萧先生作为“这一个”的哲人风采。

卖贝商城 推荐:碧海苍穹:哲人萧焜焘/东大哲学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