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图书推荐
目录
章 概论
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框架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本书创新点
三 结构框架
第二章 社会治理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背景
节 “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二元框架中的社会定位
一 古代政治理论中的政社合一、经济分离
二 启蒙思想中政社分离、经社合一的萌芽
三 黑格尔:政治国家高于市民社会
四 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
第二节 “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框架中的社会定位
一 西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
二 “政府—市场—社会”三元论的形成
第三节 中国社会治理的现实背景
一 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局限
二 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三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
第三章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特征
节 公众参与的概念
一 公众相关概念辨析
二 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第二节 公众参与的主体——从消极公民到积极公民
一 消极公民
二 积极公民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方式——从间接参与到直接参与
一 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
二 宏观民主和微观民主
第四节 公众参与的特点
一 分散性
二 非正式性
三 自发性
四 不确定性
第四章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层次
节 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一 阿恩斯坦的参与阶梯
二 康纳的参与阶梯
三 托马斯的公众参与阶梯
四 阿克兰的公众参与阶梯
第二节 构建中国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阶梯
一 社会治理的民生性与公众参与的全面性
二 参与规模与参与层次
三 参与途径与参与层次
四 小结:公众的六阶参与
第五章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节 通过立法参与社会治理
一 立法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二 法律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三 法律审查阶段的公众参与
第二节 通过行政参与社会治理
一 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二 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
第三节 通过司法参与社会治理
一 人民陪审员
二 人民监督员
三 公益诉讼
第四节 通过社会自治参与社会治理
一 自我管理
二 志愿服务
第六章 以法治推进公众参与社会治理
节 通过法治确认参与权利
一 参与的人权属性
二 公众参与权的宪法确认与法律具化
第二节 通过法治完善参与途径
一 拓展参与空间
二 规范参与程序
三 提升参与效力
第三节 通过法治激励参与意愿
一 法律激励及其类型
二 激励参与意愿的法律手段
第四节 通过法治提高参与能力
一 物质基础
二 信息能力
第五节 通过法治规范参与秩序
一 公众参与的失败:群体性事件
二 公众参与中的义务与责任
结语 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中寻找答案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研究》以社会治理中的公众参与为主题,从参与场域、参与主体、参与层次、参与途径等角度全面阐述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内涵。为了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水平,本书从参与权利的确认,参与途径的完善,参与意愿的激励,参与能力的提升,参与秩序的规范等方面论述了法治在保障和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价格说明
定价:为出版社全国统一定价;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受系统缓存影响,最终价格以商品放入购物车后显示的价格为准;
关于新广告法声明
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信息中不得出现绝对化用词和功能性用词。
本店非常支持新广告法,但为了不影响消费者正常购买,页面明显区域本店已在排查修改,对于不明显区域也将会逐步排查并修改,我们此郑重声明:本店所有页面上的绝对化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在此声明全部失效,不作为赔付理由。涉及“教育部声明”中的商品,均不代表教育部指定、推荐的具体版本,仅代表该商品的内容为指定、推荐书目。因极限用词引起的任何形式的商品赔付,本店不接收且不妥协。希望消费者理解并欢迎联系客服帮助完善,也请职业打假人士高抬贵手。